时间之旅(2016)
Voyage of TimeUP:2021-10-06
《时间之旅》(英语:Voyage of Time)是一部2016年的美国纪录片,由泰伦斯·马利克执导兼编剧。为第73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片。
时间之旅简介
水母、鳄鱼胚胎、星云、犹他州的峡谷和木卫三;第一缕生命的信号、细菌、细胞起源、初恋感觉、意识诞生、人类进化、生与死——本片将带你走过漫长时间之旅,从宇宙的诞生到最终灭亡。
《时间之旅》分为两个版本:90分钟35mm胶片版《时间之旅:生命旅程》由凯特·布兰切特担任旁白;40分钟IMAX版《时间之旅:IMAX神奇体验》由布拉德·皮特担任旁白。(豆瓣电影暂将两版本收录为一个条目,标记前请知悉!- 豆瓣电影团队)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泰伦斯·马力克
获得奖项
-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绿色水滴环保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导演
-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配音
-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配 Narrator
-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制片人
-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制片人
- 汤姆·劳 Tom Lowe摄影
简评
这部片的构思极为庞大,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的形成,从生命的诞生、到生物的进化,直至人类文明的出现,企图在一部片中真的讲“时间”的历史讲述清楚。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主要脉络也还算清晰,配音的是《魔戒》中的精灵女王,声音极富神秘感;但是,两者的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应:催眠的效应。究其原因,发现主要在配音上:配音的文案很感性,是一周富神秘感的诗,但跟画面没啥对应,再加上那舒缓感性的女低音,让人注意力涣散而陷入沉眠。
90分钟布兰切特配音版,像是《生命之树》的纪录片延长版,几亿年史前文明被浓缩在一个半小时内。1080P版本是闭着眼睛截图都能拿来当桌面的精美程度,可以完全放空自己沉浸其中不需要跟上什么剧情,而马力克看起来也拍得挺过瘾,从宇宙诞生一路拍到消亡,连人类的结局都给你拍完了,看来找准合适自己的题材可以说是观众和创作者间的双赢了。尽管大部分的篇幅镜头对准的是宇宙和自然,但主题还是对人类文明社会的洞察:马力克先是把展现人类社会贫穷战乱的街头手持摄像穿插在史前世界的意象中,后又直接把镜头从史前文明野人的集体生活推到现代文明社会的璀璨灯光(这段让人想起《太空漫游2001》里野人扔上天空的骨头瞬间变成宇宙飞船的镜头了),展现了人类文明史在宇宙演化史中的短暂乃至于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宇宙里有什么不是暂时」)。
【无评级】(90min版) #刷片(9/10);虽然我是个《生命之树》吹,但这并不代表我也是个《时间之旅》吹,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马力克把《生命之树》前半段的“人与自然”,但大仙儿你确定你没有挪用2011年的老素材吗?不少画面极其雷同。摄影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但马力克却加了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原始人,战争,动物虐待...反正我一看到这些东西就频繁出戏。但总体来说个人还是喜欢的——纯粹喜欢摄影,因此也会有点重温欲望。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影像堪称世界一流,我难以想象如果把这种摄影运用到一部优良的科幻片中(例如《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效果。还有啊,凯特·布兰切特的配音真的超级好听,搞得我突然想听IMAX版本中皮特的配音了。
大风大雨的一天,风摇动窗棂让人烦躁不宁。。??。。可以对照我拍的《时间从高处坠落》一起看,很显然拍得没我好。。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还不花一毛钱。。再说了,创造生命才不是出于什么爱呢,“并非是爱造生了人,而是为了欲念与玩弄的遍在邪恶,恶劣的神创造世界更不是为了使最初之人不觉虚幻,而是要将世界铸为铁牢,使人在看似无限实则单一封闭的宇宙中迷醉堕落而不得返归,世世代代”
我愿意给五星,虽然挂名时间之旅,但充满人文关怀,大量笔墨讲的是宇宙中生命的历史,宇宙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居然它进化出了一个可以理解它本身,又试图赋予它意义的存在。在虚无中诞生了时空万物,最后万物又重归于虚无。生命的出现是宇宙的恩赐,但是,我赐予你的,我也可以收回,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其实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放弃意义,只追求力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个遗憾。
美到令人颤栗。终于泰伦斯马力克摒弃了古典叙事,拍起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纪录片,彻底展露了他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本色。不过,试图完全总结归纳宏大深远的宇宙和生命进化史,即使是对马力克来说也有好高骛远之嫌,然而这种崇敬与激扬的抒情却能时时刻刻打动人们自觉渺小的内心。凯特布兰切特的旁白满满是对母亲的呼唤,对人类之爱的渴望。在所有表达“爱”的艺术家中,泰伦斯马力克可能是走的最远的。
硬盘里存了4年,都忘了是马力克的作品了…配乐、朗诵都为了“影像触及灵魂”而作,反而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要讲的大概是生命于时间之中的旅程,从个体层面到群体层面再到物种层面。就影像来说,3种CG生物出现在‘影像纪录片’中实在违和。美丽程度打分:冰岛>海岸(我爱爬虫和螃蟹)>森林>>>>海底>>CG(用微观来呈现宏观真是世纪迷惑,真的有人喜欢彩色微粒在呓语中进行非布朗运动吗?)>>人群纪实(充满了伪善同情)
这样宏大的电影就只配在电影院放,深刻体会到了电脑屏幕看电影的局限性…听着慢慢的念白有时候会觉得这很适合冥想(bushi 很喜欢放慢去推每个镜头,当场景慢下来的时候就觉得现实的时间也被拉长放慢了(人生延长了不止三倍的感觉,不愧叫voyage of time很应景)自己太渺小了啦,每当存在主义危机的时候看看这部电影似乎可以调解。。以后地球环境被人类糟蹋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去回顾这部电影,估计会被当成一部在学校放映的科普片
马力克耗时三十余年的纪录作品,穷尽地球和宇宙的年岁。以固定或缓慢稳定的运动镜头来呈现大自然的美妙景致与生命起源和演化,再分段插入手持DV拍摄的、满是噪点的镜头组合来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片断。布兰切特的旁白实际上寥寥无几,不同于科教纪录片的解说,她只负责与自然对话,彰显影片主旨: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崇敬,对被爱的呼唤。在此,马力克对【光】的痴迷亦通过语言与镜头昭示出来,一如过往作品中海量的逆光镜头和永远有太阳的好天气。[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至爱海底火山喷发后岩浆在海水中迅速冷却的场景,以及地表上岩浆冷却形成火成岩的画面。PS:影片缺点是过于平滑、顺畅、完满、华美,尽管的确深宏博大,但却缺少了生命中必然会有的断裂,缺少了爱与光明背后的苦难与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