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 第二十五季(2011)
评分:8.7
导演:罗伯特·B·维德
编剧:罗伯特·B·维德
主演:伍迪·艾伦 / 莱蒂·艾伦森 / 马歇尔·布瑞克曼 / 乔什·布洛林 / 迪克·卡维特 / 佩内洛普·克鲁兹 / 约翰·库萨克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拉里·戴维 / F.X. Feeney / 赛斯·格林 / 罗伯特·格林赫特 / 玛瑞儿·海明威 / 安妮特·英斯多夫 / 查尔斯·H·约菲 / 斯嘉丽·约翰逊 / 朱莉·卡夫娜 / 黛安·基顿 / Nettie Konigsberg / 马丁·兰道 / 露易丝·拉塞尔 / 莱纳德·马尔廷 / 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 / 西恩·潘 / 托尼·罗伯茨 /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片长:192分钟 / 195分钟(DVD)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记录伍迪·艾伦
上映:2011-11-20(美国)
IMDb:tt1895299
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 第二十五季简介
一转眼,伍迪艾伦(Woody Allen)这个老头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数十个年头,从黑发到白发,从壮年到老年,我们作为观众,几乎可以说是在电影里目睹了伍迪艾伦的整个后半生。从最初的无厘头喜剧《傻瓜入狱记》到最新的爱情小品《爱在罗马》,伍迪艾伦在电影中完成了对人生和爱情的讨论和探究。
在自己的电影中,伍迪艾伦扮演过无数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无从而知。同时,不时传出的花边新闻也让这个在影片里絮絮叨叨的男人的身影愈加的模糊起来。影片采访了这些年来和伍迪艾伦合作过的演员和导演们,通过他们的语言拼凑出了一个陌生但真实的伍迪艾伦。
简评
基本上是把他在自传中写道的所有内容全用采访和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说是我看过最轻松欢愉的纪录片了。囊括了成长的经历,各时期每一部影片背后的演员、剧组采访,当年媒体对于电影的评价,甚至还有他写个演员们的邀请信,对于任何一个看过老头大部分影片的人,都是极为优秀的补习材料。原来Woody会给演员们这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有权利对台词、走位、甚至轻微剧情做出调整和改变,和演员们沟通时候就像一个谦逊的老头一样,争求着他们的意见。这么多优秀的演员想参演他的电影,他又把一位位演员送上奥斯卡。商业上的成功,媒体的评价,都和他毫无关系,只有不断的创作才是Woody的追求。片尾调侃到老头长寿的基因可能让他105岁仍然可以一年一部,疫情三年带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连年创作的Woody也被迫停滞了两年之久。
上半部比后半部精彩,神经质、作家式的敏感、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伍迪艾伦生来就是一块做喜剧的料,一天能写五十个段子!这怎么能不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纪录片,或者说伍迪艾伦本人进入到后半程就流水账了,一年一部电影,像是反复咀嚼之后的甘蔗,渐渐乏味。安妮霍尔永远的巅峰。
完美纪录片,长达5小时却能保持与伍迪艾伦同频的欢快舞动,这位快乐老头说他达成了小时候的所有梦想 脱口秀、演员、玩爵士乐……不过仍然真实而谦虚的说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获得了什么?人生嘛,不都是这样么,不断地追寻,不断地获取,最终也都会消逝,但至少用力追逐,用情感受过,就是这些了……
太太太太太长了。有一些启发。但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介绍我不太感冒的他的片子我就跳过去了。最大的收获是:1、写笑话赚钱的经历,这是他天赋所在,而且不停地写的习惯让写剧本对他来说不是难事;2、上台讲笑话,锻炼信息传达能力,并使他广为人知,赢得更多机会;3、很聪明,爱思考,喜好涉猎又广泛,音乐素养对节奏感和时间感的敏锐感知;3、才华是做这一行的基本保障;人才会围过来帮你,经纪人、出品方、妹妹做制片人、优秀的演员渴望与他合作,彼此成就;4、做过的事是否会局限自我,关键看自己有没有自主意识,他的成长路径是自己选择的,不是被计划的。非常喜欢他好几部片子,但也有像《安妮霍尔》这样评价很高但我怎么也无法喜欢上的。还有他好几部问上帝存在意义的片子也无感,这也是我对伯格曼不太有感觉同理
从最初把房东家盆栽都拔光和为电视台写笑话的那个男孩一直拍到不肯退休仍在跟死亡抵抗的白发老头儿,电影片段、采访和人生经历无缝剪辑,主要是因为这个人一直在用电影和角色诚实地表达自己和解构自我。他是严肃的,幽默的,无聊的,搞笑的,纯粹的,复杂的,胆怯的,性情的,孤僻的,睿智的,多面一体,独一无二。即便用了三个多小时而且密度相当大相当详实的篇幅去回顾了这个人和这个艺术家的过往,我仍会觉得伍迪艾伦身上还有许多宝藏和惊喜值得被挖掘。
“不仅是我们仍然能对伍迪感兴趣,而是他仍能有兴趣给我们讲故事。”影片采用访谈的形式,包括伍迪以及他的家人、关系紧密的同事与电影人来试图还原一个伍迪的电影人生。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电影的,以及他的电影对于影界的意义…“伍迪对电影的野心远远不是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尽管他在影坛有无可撼动的地位,但我们都和他一样相信,这位大神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就像《寿司之神》里小津安二郎所言——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这部全景式展现伍迪艾伦的生活与创作,讲得很详尽,美中不足就是重点不突出!这里头相当多的画面又被剪进伍迪艾伦是如何成为伍迪艾伦的那个纪录片了!其实看如何成为伍迪艾伦就可以了!不过想感受伍迪艾伦作品风格,了解他的人生,可以看这部,上下两部192分钟,感觉是不是在实现伍迪艾伦sleeper想剪上下两集的愿望啊?他连经纪人都有两个,选角导演Juliet Taylor真的很牛!他们居然不知道他爹到底叫Martin还是Max,有点儿不可思议!伍迪艾伦小时候太可爱了,是可以上画报当童星级别的可爱了,伍迪艾伦还是歌妹控,他妹妹暗中保护哥哥也是怪可爱的!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差点被保姆掐死,我半信半疑啊!好像很前妻前女友关系都不错,唯独米亚法罗跟他绝交,米亚法罗也不是吃素的吧?怎样给大脑分区,伍迪艾伦快出书吧!想学
老天赏饭吃+心态稳如老狗。“承受着这些,他从未迟到过任何一场会议,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he was always preprared。”“每个人都对我的私生活有看法,我觉得他们有权这么做,有权利去做出那些让他们觉得开心的反应,他们可以同情我,也可以不同情我,他们可以喜欢我,也可以不喜欢我,他们有权利的,这可能对他们看我的电影没有什么帮助,他们可能再也不会看我的电影,这对我来说不重要”。“我羡慕他划分生活的能力。”另外他呈现给演员的真的很好,一个可靠的、掌握的、随和的、包容的领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很多耐心,如果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就会走,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他只会对他感兴趣的事情感到欣喜,当他完成了就直接投身下一件事情。”他只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失败轻如鸿毛。我和伟大之间的唯一阻隔是我自己。
天才又勤奋,十几岁靠写笑话就可以赚的比父母还多,走在路上就会有笑话从脑中源源不断冒出,说一天可以写50个,到后来自然而然写剧本,为了完全掌控自己的故事自己当导演,跟Gorden Willis学习拍电影,从不在意任何赞誉和诋毁,且一拍就再也停不下来。gift这个东西真令人嫉妒。
影片的最后他表示自己仍在探寻意义…观后感是如果不是因为挺喜欢他电影不会花睡前迷蒙+几乎一上午的时间扎进去看完(我真认真,认真到做笔记),感觉现在如果给我看谁的纪录片那一定是对这人很感兴趣才行。同意他的很多观点,时不时翻出碎片笔记看能不能用、不想要就恨不得能推倒重来以及不要相信他人的赞美种种。同样我也很喜欢《曼哈顿》的景色拍摄,如合作伙伴所说似乎营造出了所谓的“乡愁”。他一个人也是一部历史,长寿基因+实干精神令他精彩
对于伍迪这种有着创作欲的人,抑制便是过错;当然有人说他拍的四十多部电影都像一部电影,但大家去电影院之前看见伍迪艾伦这个名字就是期望看到伍迪的颜色啊;他和演员的互动感太好了,演员在他手中像烟花,前期工作最好,任由他自己绽放。(没想到《午夜巴黎》居然如此卖座
伍迪艾伦人生回顾。他真的是世界影史上的一个天才与异类,从小品作家到电影导演再到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与坐标,伍迪太过成功,以至于这也是好莱坞与全球电影审美的一种症候。然而令人欣慰之处是他自己非常清醒的态度与认知。“我与伟大之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我自己。”在光影迷离之间找到出路继续发问,可能是他的偶像伯翁教给他的最后一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