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与远雷(2019)
蜜蜂と遠雷UP:2021-10-05
蜜蜂与远雷简介
三年一度的芳江钢琴比赛开幕,具备不同身份和天赋的参赛者们在此邂逅:
跟着养蜂人父亲辗转各地,喜欢音乐却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的天然少年;
曾被捧为神童,但在母亲去世后突然逃离舞台的少女;
出身钢琴世家,从外貌到琴艺无不令人痴迷的混血王子;
一度放弃音乐家梦想,直到孩子出生,才再次挑战比赛的平凡上班族。
所谓天才,究竟因何是天才,而没有过人天分的凡人,是否有追梦的可能?
第4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44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
获得奖项
- 第4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录音 / 最佳新人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配乐 - 第44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新人 -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音响效果
提名:最佳影片
- 石川庆 Kei Ishikawa导演
- 松冈茉优 Mayu Matsuoka饰 荣传亚夜
- 松坂桃李 Tôri Matsuzaka饰 高岛明石
- 森崎温 Win Morisaki饰 Masaru Carlos Levi Anatole
- 铃鹿央士 Oji Suzuka饰 风间尘
- 臼田麻美 Asami Usuda饰 高岛满智子
简评
好想在电影院看这部片,资源的音质差真的很糟心。个人很喜欢全片的剪辑和节奏,没有过度强化比赛的戏剧性,而是专注于演奏和音乐本身。每个参赛者各自的迷茫和执着也都表现出来了。从窗外的雨声到电闪雷鸣的海平线,这部片呈现的钢琴的感觉真的好浪漫啊。一键下去,整个世界都在回响。“音乐不过只是当时当场的过眼云烟,我们却通过它触碰到了永恒。”
最棒的是影片名orz开头的节奏和剪辑着实差劲,直到有外景镜头才开始好看一点。茉优二选那个背影太好看了。或者普通人钢琴家天才在这个体谅下是可以聊一聊的,但是讲世界的声音其实太随意了,像只是随便的标榜一下有些稚嫩甚至中二。日式寒暄是真的尬,好蠢。唉喜欢的妹子老了啊,可我还是一听就能认出她的声音,加一星
本着对古典音乐的喜爱观看了影片,没想到却是意外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是今年度最愉悦的观影体验了。尤其最后女选手登场的压轴10分钟,摄影、剪辑、表演、美工,均亮出了十八般兵器,还有剧情上的闪回。摄影太棒了,各种角度,不同手法。使之当之无愧成为了本片的华彩篇章。
豆瓣评分太低了,可能只有真正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才会如此投入这部电影中吧,熟悉的音乐,精湛的表演和演技…最后麻优那段炫技的表演竟然给我感动哭了,而且这是二刷…还是要跟会弹钢琴的人一起看更有共鸣吧……世界到处都是美妙的音乐,看你能不能幸运的听到了。 想起了听音乐的时候心里的感受:我听得懂音乐,我喜欢音乐,这真的很美好….
在肖赛2020 preliminary round和stage one之间观看。影片简单地讲述琴童长成后处理创伤与心魔共处的故事。Mayu脆弱但不疯魔,Tôri所追求的普通人的音色与表达为影片带来些许亮色(梨子好眼光)。看电影不如看真实的钢琴比赛来得有感触,带着才华、热爱、技术、理解、精进与勤勉的对决实在太激烈也太激荡人心了。
看完《蜜蜂与远雷》,感觉里面仓库月光下弹琴的片段还是差了点意思,感觉对音乐对弹琴的热爱在这部电影里还只是作为一种标签一种身份的附属物,对音乐的爱没有成为角色本身。至少在两个主角身上我没有感受到,倒是那个一直说着“生活家的音乐”的配角更打动我。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钢琴课》里Ada只能用性资源换回一个个琴键时的弹奏,《海上钢琴师》里1900在摇晃的船上任凭钢琴滑动时的弹奏,《爱乐之城》里seb和mia一起在绿绿灯光下的弹琴片段,更有内容,更能打动我。
非常失望的“听觉盛宴”。导演处理不好三主角的多线叙事,也无法在“梦幻的音乐”和“钢琴家对抗环境”两个主题里找到平衡。要说失败的原因,原著其实给出了很多将音乐影像化的建议,导演却完全忽略,只去使用一些常见的拍摄技巧和戏剧冲突手段。本片最大的收获,真的只有风间尘的演员了…相比之下厨子演的太被动了。
最近给分好像要求变高了,-。 女主如果是满岛光的话可能观感会更好。 剧本的话合格水平,说是音乐电影,但是故事比音乐的比重大很多。钢琴的部分感觉换成其他乐器,甚至运动皆可,算是一个败笔。第二轮表演我也不是很能欣赏,但是最后结尾的矛盾解决以及第三轮的合奏表演还是很棒的。 毕竟是飞机上的看的,观影体验也不是很棒。
看之前看了眼评价说是天才们的故事,看到最后只觉得那个养蜂人的儿子是真正的天才,女主的竹马算是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那个普通人就是个普通人,女主…我真没整明白。可能我的音乐素养没有那么高吧,从最后一场来说,我也认为女主的竹马演奏的最好,他那场演奏是这几位演员中我觉得最像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的表现,养蜂人儿子则像一个琴痴,女主…我不知道是演员的演技问题还是其他什么,感觉她在演奏中陶醉的表演在我看来很痛苦…我甚至觉得她演的没幼年女主好。这四个主角,我比较喜欢养蜂人儿子和普通人,前者是真的天才,后者是普通的我们对艺术的追求的一个化身吧
对小说和mayu的喜爱极大的拉高了我对这个片子的期望值,看完只觉得一言难尽、看出导演尽力想将音乐视觉化,然而效果却不如文字感染力的千分之一、因为篇幅限制也完全没有表现出四个人为追求梦想的那股热血、本来觉得改编成亚夜主线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拍出来每条线却都不清不楚、不知道现场拍摄有多少部分需要演员真弹,但是想让音乐扮演叙述故事的角色,演员是需要在理解曲子的基础上演绎角色而不能依旧停留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演绎角色,这样的演绎和真正钢琴家的配音根本融合不到一起,看的时候只感觉很违和、当然觉得好的部分就是桃李果然如想象中和明石的气质很贴合,把唯一一个“凡人”设定诠释的恰到好处、铃鹿央士真的是惊喜,把风间尘的天才怪异和至纯灵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可以看到他不同的角色呀!
一星给村长,担起了演技担当,一星给铃木弟弟,演技亮晶晶的钢琴少年,活脱脱就是电影里走出来的。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是有点失望的,原著大量的心理活动和共感要影视化确实很难,但是原著人物的刻画也还是很好啊。剧本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几个主要角色都非常扁平,尤其是荣传亚夜这个角色,原著中的亚夜是个非常有趣复杂的人物,她是主人公里面天才最高的的,也是最有普通人烦恼的,除了母亲逝世带来的痛苦,还有对于自身才能的质疑,参加钢琴大赛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亚夜自我反省个自我认同的过程,电影对这一过程处理的过于乏味和平庸了,如果没看过原著,大概会对很多情节觉得莫名其妙。对钢琴大赛事无巨细的展示当然是这本书的特色,可是这本书真正的内核是各色人物与钢琴的羁绊啊,我要是想看钢琴演奏干嘛不直接听演奏会要在电影里看两个小时演员假弹呢
如果没看过小说直接看电影的话,大概是三星,看了后反而是四星,真奇怪呀真奇怪。为了将原作的二十多万字塞进两小时的电影内,电影的改编不可谓不大。还好小说的剧情量本来就占比不多,音乐演奏的意识流描写大概占了七成(?),这方面用实际的演奏来填充即可,关键是另外三成的零碎剧情,电影删减了不少角色,关于这些角色的剧情能删的则删,不能删的则分配给别的角色,导致某些角色多少带上了别的角色的影子,选角也很迷……虽说如此,电影比较好的一点是有音乐加成,多多少少填补了阅读小说时听不到音乐的遗憾。虽然咱阅读小说时没有去找对应的曲子,而是播放《八方旅人》的OST,也是别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