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雾(2016)

Nebel im AugustUP:2021-08-05

八月的雾

评分:7.7 导演:凯伊·威索 编剧:霍尔格·卡斯滕·施密特 / 罗伯特·多姆斯
主演:艾沃·皮茨克 / 塞巴斯蒂安·科赫 / 托马斯·舒伯特 / 弗丽茨·哈勃兰特 / 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 / 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 / 大卫·本奈特 / 尤丽·赫曼 / 尼克拉斯·波斯特 / 卡尔·马克维斯 / 帕特里克·海恩 / 朱尔斯·泽格 / 弗兰齐斯卡·辛格 / 阿恩·威彻特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126分钟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Fog in August
上映:2016-04-16(吉冯尼电影节)
IMDb:tt4250566

八月的雾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

简评

非常典型的德国电影,两个多小时看似沉闷却暗藏波涛,踏实的剧本稳重的节奏揭开了人性的两面性以及所谓优胜劣汰的残忍和披着宗教的杀戮。影院上座率一半,大多数都是一个人来看,没有一个迟到的,没有一个随便说话制造噪音的,没有一个提前离场的,最后结束掌声整齐的响了起来。都是尊重电影和自己的人

如果不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话,我表示真的不想接受这个结尾。影片整体看起来太文艺,而且格调太慢。实在是期待一个大逃亡一样的结局但是最后却以主角的死而告终。拍的太老气横秋,不过还是揭露了那个时代如此邪恶的计划。并不喜欢这里的人物塑造,挺失败的,太扁平化,一点惊喜都没有。有点失望的反战片。

这是严谨高效的德国人最可怕的地方,美国代表梦想与自由,就像在那片土地上有着没有边际的湖像海一样,宗教所代表的上帝只是伪善的无能为力,两千多的历史跟只有几年的纳粹德国没什么两样,只有修女始终维护着生命的权利,有乌鸦在窗台敲打,死亡的预感,剩下的病人就像深陷八月迷雾中心深处的沼泽之地,而南希的谎言则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也是人,也许无法劳作,可他们会笑、会痛、会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独立个体。”德国历史学家、记者格茨-海达-阿利在自己的著作《累赘——第三帝国的国民净化》中这样写到。那本书揭开的是一段在如今看来几乎无法想象甚至无法相信的历史,第三帝国期间,大批生活无法自理的病患、智障和身体残疾人士都被默默地执行了一项“安乐死”计划——当然,被称作安乐死或许并不准确也不道德,因为那些人走向死亡并非是自我诉求,而是权力强迫的、无法选择和逃避的终点。在那样的语境下,“安乐死”变成了对暴行变成了一种装点,矫饰又虚伪。像那本研究著作一样,这部《八月的雾》也同样直面了那段历史。故事选择了一个孩子的视角,见证了一座“病院”之中生命的消亡史。

拍的很克制,包括几场高潮戏份都没有太刻意煽情,反而是几个小孩角色间的情谊更让人感触。只给三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类似题材确实太多,如果单纯的以为从孩童视角入手便可先声夺人获得满堂喝彩,那么导演就想的太简单了。客观上来讲,本片在诸多方面都仍存在些许不足,在同题材中仅算中等,远非优秀。

剧情很简单,但剧情背后的故事却异样沉重,看过本片后,我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德国纳粹于1934年实行了T-4行动,表面上,该行动是为了那些因心智缺陷子女困扰的父母,利用国家将这群孩子收养治疗,以便父母能够再度生育健康的婴儿并将其抚养成人,而收治的病患,国家在判断其有无法治愈的可能后,有权采取“安乐死”的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哦。

久久心里难以平复…全片表达非常克制,但孕育的情感十分强烈,观众需要时间慢慢舒缓和消化。充分证明了一部好的电影,是通过引发思考而引起情感共鸣,并能使人印象深刻,如余音绕梁。纳粹谋杀残障人这段历史骇人听闻,如果只是通过写实手法强烈控诉,难免有过眼云烟之感。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和行动来折射,并以小男主的死---化身乌鸦,将全片推向高潮,情节推动上实在是不能更为巧妙。音乐,摄影以及小男女主人公演技俱佳,难得好片,豆瓣评分偏低,五星好评。

看完德国影片《八月的雾》心情异样沉重。二战期间,希特勒治理下的德国,不仅仅对犹太人进行疯狂的种族灭绝,同时1934年实行了T-4行动,该行动表面是为了那些因心智缺陷子女困扰的父母,利用国家将这群孩子收养治疗,以便父母能够再度生育健康的婴儿并将其抚养成人,而收治的病患,国家在判断其无法治愈的可能后,有权采取“安乐死”的方式。听起来似乎有些人道?而事实上却是一段赤裸裸的全民为恶的反人性行动。1935-1945期间,在德国政府主导下,据统计有近20万德国人死于这场以安乐死为名义的国家谋杀。 但实际上死亡人数远超于统计人数,多余的人数是某些有身体残疾、年老体衰不能工作、”难以教化”的青少年、甚至于战争中受摧残而致残的人。本片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以一个13岁儿童的视角讲述他在一家医院发生的故事。

这部影片运用非常慢的远焦镜头配合各种精致的人物特写,用非常流畅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影片的节奏非常的慢,但是观看中确是高度紧张,它看似简单的故事,却直接震撼到了人类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底线,影片结束后,全场不由自主的响起一片掌声,并且人们迟迟没有离场,我想大家都是无法马上从影片中释怀吧,影片的也让我们去思考过去,正视历史。同时小演员的演技太出色,之前在《杰克》中就有关注,这部影片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期待以后的更多精彩作品。

《八月的雾》电影的倒退体现在对题材的处理不再熨帖,对真相也不再提出问题了。孩子之所以不生动,因他们的世界建立在作者的想象中,摘出来有点像具备教育意义的国产儿童片,孩子的世界的虚假性让故事的世界的虚假性有了藏身之处。用不可信的故事无法准确地言说恶,只能言说愤怒和抱怨的情绪。

竭力压抑着的汹涌情感,以至于高潮都成了反高潮。也是,这样的结局从理智上不出意外,情感上却始终无法接受。幸存者与刽子手,都背负着远超他们所能承担的原罪,生存或救赎均不足以成为答案,更何况在结尾字幕的真实故事结局里,历史并没有还Ernst以正义。

八月的雾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