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北极熊(2014)
Infinitely Polar BearUP:2021-08-28
永远的北极熊简介
《永远的北极熊》(Infinitely Polar Bear)是2014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参赛电影,也是美国才女创作人玛雅·福布斯(Maya Forbes)首部自编自导的长片,影片根据其童年经历改编,讲述了她是如何与患有躁抑症的爸爸一同成长并修补关系的一段故事,既窝心又笑中有泪……
第73届金球奖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提名)马克·鲁弗洛 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剧情片(提名)玛雅·福布斯 第3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提名)玛雅·福布斯
获得奖项
- 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
提名:评审团大奖-美国剧情片 - 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
提名:评审团大奖-美国剧情片 - 第73届金球奖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男主角
简评
没有了家庭的温馨憧憬,马克就不会在那条艰难的路上走得那么稳。贵在真实,家人也不是无条件地支持他:爹妈不相信他能去带孩子,也不愿意给孙女花钱;妻子始终不愿意复婚,就是担心病情反复;两个闺女(小闺女明显有他在个性上的遗传,动辄厉声尖叫)对他的冷嘲热讽对于父女情深。他不是完人,但是个好人。他的家人也是好人。物质上、精神上,对他不满意,但都无法抛弃他。在她们遇到难处时,想到的可以依赖的人,仍然是他。看到末尾,大闺女的同学问她:你爸怎么总来看咱们打球,大闺女已经不再以老爹的疯癫为耻,回答:反正他整天也没什么事做。充满慈和的父亲看着女儿们走向远方,闺女小小年纪,双双泪奔。这就是幸福生活的真意。
这部“绿巨人”的新片真是好感人,说的是患狂躁抑郁症的父亲如何走出“精神极地”重建家庭的故事。影片由春、夏、秋、冬的生活碎片组成,但依旧是一个流畅自然的故事,鲜明的色调消解了现实的阴沉,一点一滴的感染你,直到泪腺崩塌。一部带你找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温暖之作。
《永远的北极熊》(Infinitely Polar Bear)是2014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参赛电影,也是美国才女创作人玛雅·福布斯(Maya Forbes)首部自编自导的长片,影片根据其童年经历改编,讲述了她是如何与患有躁抑症的爸爸一同成长并修补关系的一段故事,既窝心又笑中有泪……
对双相的呈现表示怀疑,反正只要温情就好了…Cam虽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健全父亲,但比全天下绝大多数父亲做得都要好,那就是他永远在女儿们转身就看得到的地方。父女相处,爱与陪伴有时火药味十足也有心软回头的时刻,反倒把我看得很羡慕。全部选角和表演都很完美。而且说真的,女主外男主内两女宝,特别好的家庭模式请推广。
一直在想为什么是永远的北极熊,如果把有bipolar disorder的爸爸比作polar bear,那么片名的第一个单词infinitely就可以理解为无限的爱了吧。这部向自己父母致敬的影片由大女儿的自述徐徐展开,一个传统意义上不那么幸福家庭的往事在胶片里熠熠闪光,而那些琐碎的生活画面却无比的幸福。
好看,很精巧,同是white trash,马克比摩斯就有趣丰满多了。BUT,这其实是个披着loser外衣的中产故事:经受过精英教育的父母因为躁郁症致贫,但仍然会弹琴会烹饪会设计会玩球,仍然不忘孩子的教育,而孩子们在充满暴力酗酒的家庭环境中仍然独立勇敢有爱……非常的理想化,像真实生活上的一层蜜糖,努力告诉人们不管生活多屎也要充满希望。但真实的贫困生活就是摩斯那样,真实的卢瑟也是摩斯那样,一无是处。
两个乖巧伶俐的女儿,一个独立坚强的黑人妈妈还有bipolar daddy。Mark演出了孩童般天真的失败父亲,好像总是在犯错,只有爱这件事情永远都没有出过差池。因为生病,家里堆积的垃圾在孩子眼中就是最好的玩具,会做好吃饭,也会给女儿做好一条裙子在凌晨给妻子打电话,像个犯错的孩子自己去拿药吃。最感人的是,孩子站在门口可怜巴巴地看着父亲到父亲站在门口等着对方回头,结局虽然大家分开了两个方向,都眼含泪水,Mark憋住眼泪戴上滑稽的帽子,是亲情关系的一个注脚。
绿巨人和卡魔拉的奇妙混搭,剧情与节奏都稍弱,但情感与演技都在线,面对生活的窘迫顽强对抗,在生活的次次挫伤后依然心存希望,躁郁症的父亲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是黑人也一样能够欢乐幸福,不管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我们都为了明天付出着爱与汗水,努力与现实抗争去做真实的自己,那份父爱也如此闪耀,如此浪漫,如此戳人心窝,一切都会改变,未来由我们缔造,我们就在这里陪伴,你是我们永远的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