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纸(2008)

イキガミUP:2021-05-13

逝纸

评分:7.8 导演:泷本智行 编剧:八津弘幸 / 佐佐木章光 / 泷本智行
主演:松田翔太 / 山田孝之 / 成海璃子 / 金井勇太 / 塚本高史 / 风吹淳 / 佐野和真
类型:剧情
片长:133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死亡预告(港) / Ikigami: The Ultimate Limit
上映:2008-09-27
IMDb:tt1194661

逝纸简介

为更好体现生命的价值,减少自杀率和犯罪率,最大程度鼓舞国民的上进心,某类似日本的国家推出了《国家繁荣维持法》。该法规定新入学儿童必须接受疫苗注射,平均每一千个疫苗中将有一支含有纳米胶囊,该胶囊将在注射者18~24岁时引心脏病导致死亡。厚生省负责疫苗的分配、注射者跟踪以及死亡通告(逝纸)的派送任务,所有逝者都会在24小时前收到他们的死亡通知书。
  刚满25岁的藤本(松田翔太 饰)进入了国繁法的政府机关,这里乃至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任何质疑国繁法的人都将被冠以思想颓废的罪名受到处罚。藤本怀着矛盾的心情,先后走访了一心成为人气歌手而背弃好友和理想的田边翼(金井勇太 饰)、生活在强势母亲阴影下对亲情彻底绝望的泷泽直树(佐野和真 饰)、以及因车祸失去父母,为了治好妹妹的眼睛而情愿捐出角膜的饭冢聪(山田孝之 饰)。在和这些人近距离接触中,藤本越来越无法保持冷静客观的立场,他也渐渐对国繁法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本片根据间濑元朗同名漫画改编。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松田翔太

简评

《死亡预告》有反安保条约运动和全共斗,那么这个影射再明显不过,但作者偏偏要来个此地无银三百两,使得这个嘲讽效果翻倍,真是自黑无底线。“国繁政策”不过就是半殖民化傀儡政权国家扼杀民众权利、控制民众的手段,虽然这个设定很扯,但还是佩服霓虹国漫画尺度可以如此之大。所改编的电影《逝纸》也值得一看。

本来是因为喜欢山田孝之和松田翔太,然后就搜了一下他俩有没有合作的作品,结果就搜到了这个。看过之后意外的好看,电影的基调比较黑暗,看过之后难受的不要不要的,特别是山田孝之那个故事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流,非常感人。但是最后似乎每个故事又都让人充满希望,真的是超级喜欢的一部电影了,看多少遍都不腻。

日本电影界比欧美更早涉及这类极端社会实验的反乌托邦题材,逝纸就是日版的人类清除计划,每隔20年就清除千分之一的人口,这也是个庞大的数目,但看似平等的机会实则上还是操控,别人互相残杀,起码也是装备问题,可以促进某种产业,但每天都活在可能20岁就死的恐惧里,能给这个群体带来多少进步?为啥不是30岁?40岁?

“在这个国度有自由,有和平,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突然某一天,被国家无情地抛弃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类无法忍受极端的状态。我们都会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能长生不死,你会做什么?如果你只有24小时可以活,你会做什么?极端的丰富和极端的贫乏总是挑战着人类终极的生存意义,再没有比无限的生和刹那的死更鲜明的刺激了,而这正是日本这个民族极为欣赏的樱花之道:在一瞬间绽放一生的美,随即凋零。其实一生和一天在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全力以赴的一天比行尸走肉的一生自然更能凸显人的价值。

变态的国家用变态的设定讲述看似荒诞实则深刻的主题,但是此背景还是让人忍不住心里膈应。不过与此同时,也引人思考:是否大流即正确?专制下的权威是否是不容挑战的?是否只有箭在弦上之时才能看透真正的人性?压抑而感人,虽是虚构,却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导演是不是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啊,什么都想讲你拍个剧嘛!反乌托邦+死亡倒计时很差的结合,故事上非常分裂,世界观也没讲明白,那个机构与现实太脱节,而且没有深入反思这项制度的问题并与之反抗,反而把重点放在如何度过最后一天,很大篇幅在煽情,好的一点是使用很多监控镜头,同时又让风格十分割裂

一如既往地被翔太帅晕,虽然不得不得承认自己肤浅,但这也确实是我打开这部影片的原因。话说回来,哭湿了八张纸巾是我没想到的,说什么俗套,说什么煽情,但都抵不过实打实触动我内心的深厚情感。本以为会是弥漫悬疑色彩的黑色恐怖画风,没想到这般主题最后却落脚在这样纯粹的人性或者说人心深处,故事讲得简单,却也有力,至少对我来说是吸引的、是足以回味的。人物刻画得单薄,尤其是翔太的角色,这一点略有遗憾,但换个角度,其他主要人物几乎每一位都有鲜明到足以走进观众心里的特色点,无论是附着于各自的故事、还是演员的表演。其实私心想说这个故事要是拍成电视剧,再加之对翔太角色的进一步刻画,就算拍得极度煽情冗长,也绝对是我的菜。

影片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监控摄像头:男主多次的与摄像头对视,政客之子用铁棒砸毁摄像头,国繁部内男主上司逃避摄像头等等。它是G的眼睛,是权威是压迫。行色匆匆的我们,别忘了它们的存在,也要停下来勇敢与它们对视。总体而言,本片是新潮外衣下老套故事的再讲述。新在于世界观设定和非线性叙事。

5分。很难评价。一方面,三个小故事都演绎得非常动人,尤其是第一个,临死之前在舞台上看着格格不入的世界,扪心自问“这就是最后一天了么”,那个部分太赞了。但是另一方面,“逝纸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部分阐述得太少,本来想要营造的效果是“这个制度有用但是泯灭人性所以我们要批判”,但是没能体现出哪里有用,基本上这个制度从头到尾都是泯灭人性,那么后面的批判制度以讴歌人性就缺乏深度了。还有啊,为什么每个人在知道自己有可能英年早逝的反应就一定是“我要努力”呢?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因为觉得“反正我再怎么努力奋斗,我可能都没办法享受我的劳动成果”,然后破罐破摔混日子,社会凭什么觉得这种人只是少数人呢?好吧,还是回到这个制度没用的问题了。

故事创意很好,人物刻画不够深刻,主题太散。创作者想由3个故事来体现什么呢?如果想要表现集权制度的冷酷,那就应该在3个故事中集中体现这点。从这点来看,国会议员的故事和最早出现的那个思想犯是很好的设置。而另外两个故事就显得多余,或者可以把这两个故事淡化一下。

日本电影常常会给人极为惊喜的创意,然后就是一蹶不振的故事,本片就是典型。就像中学生作文,天马行空的开场,平平无奇的结尾。作为末日乌托邦,既可以谈一谈主角作为体制内一员是如何觉醒,也可以描述一下被选中的倒霉鬼在不服抑或是服从命运的安排的矛盾,还可以借由配角谈一谈作为母亲的心路历程,作为政客竞选的执念,作为街头音乐家对生活的信念,作为兄妹相濡以沫的感情,作为儿子对母亲的反叛。这些都有,但是都没有好好说明白,光顾着煽情了,可能确实缺乏讲故事的基本功。令人影响深刻的是父亲决定参加竞选,希望最终能废除害死儿子的条纹。对,就是这样,没有热血,没有激情,悄悄地,毫无波澜的,生活下去。反乌托邦小清新。

看睡了两次。这导演的片子看了三部全是粪作。这种强硬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的社会架空片也拍不出什么新意了,尤其本片设定弱智到了一定程度:说是随机注射药物为何还能够跟踪?跟踪也就罢了,为何要在身亡24小时之前通知对方?这样充满漏洞的蜜汁操作如何能解决人口问题?更不用提电影里的角色一点都不像真实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尤其本片名义男主还是个看上去大脑一片空白的圣母,观众第一眼看到他就知道剧情如何发展啦。本片实际上是三个短片故事的串联,名义男主在剧情中几乎没有任何推动作用,派生问题是全片拼凑感严重。而三个故事里的角色要么寡淡(你能说出那歌手有何性格特征吗?)、要么虚假(女议员和儿子在面对男主时的表现真是不拿他当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啊),临死的哥哥救妹妹这段更扯,你哥反正必死,你不做手术也是浪费啦,劝说一下不就得了

获得奖项

  •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新人 / Newcomer of the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