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错(1989)

Crimes and MisdemeanorsUP:2021-01-18

《欢情太暂》(英语:Crimes and Misdemeanors)是一套1989年的美国黑色喜剧片,由活地·亚伦执导,活地·亚伦本身及马田·兰杜等主演。电影以纽约市为背景,描述一名眼科医生及一名事业不振的纪录片导演怎样分别面对道德及爱情考验。

罪与错

评分:8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伍迪·艾伦
主演:比尔·伯恩斯坦 / 马丁·兰道 / 克莱尔·布鲁姆 / 斯蒂芬妮罗斯哈伯尔 / 格雷格·埃德尔曼 / George J. Manos / 安杰丽卡·休斯顿 / 伍迪·艾伦 / Jenny Nichols / 乔安娜·格里森 / 阿伦·阿尔达 / 萨姆·沃特森 / Zina Jasper / 多洛雷斯萨顿 / Joel Fogel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4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爱与罪 / 欢情太暂 / 犯罪与不端
上映:1989-10-13(美国点映)
IMDb:tt0097123

罪与错简介

朱达(马丁·兰道 Martin Landau 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眼科医生,他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稳固的地位,更热心的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去。在外人眼中,朱达和妻子米利亚姆(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饰)无疑是一对模范夫妻,两人的婚姻长久而稳定,可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朱达一直和一个名叫多罗瑞斯(安杰丽卡·休斯顿 Anjelica Huston 饰)的女子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令朱达头痛的是,多罗瑞斯已经无法再忍受自己秘密情人的身份了,咄咄逼人的她甚至向朱达发出了威胁,要让他们的关系公布于世。
  除了朱达,克里夫(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他那讨人厌的妹夫莱斯特(阿伦·阿尔达 Alan Alda 饰)想要拍摄一部自传性质的纪录片,克里夫被迫成为了纪录片的导演。在忍受莱斯特恼人个性的同时,克里夫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哈莉(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伍迪·艾伦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马丁·兰道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伍迪·艾伦

简评

让人进入状态非常慢热的一部作品,但是故事进程到越往后越精彩。某种程度上,这个双线故事可能可以说是《赛末点》的雏形,尤其是眼科医生那段。伍迪老爷子招牌的那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风批判依然是最为犀利的。此外,本片中有关宗教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之间关系的探讨的呈现方式亦是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四星整。

罪与错,两条线之间互不干扰,只有在最后结局时让两人见了面。像我当初看这部电影标注时的那样,不如意的人生。这部电影算是伍迪艾伦里我相对不太喜欢的一部。(PS:伍迪艾伦他妹妹在夜店找了个男人回来睡觉,男人说要玩刺激,把他妹妹绑在床上结果男人在他在他妹妹身上拉了一泡屎就走了)

这部影片才是真正走进伍迪艾伦的大门。你能在里面看见他的辩难和挣扎:关于悲剧与喜剧,深刻与幽默;关于存在与虚无,伦理与宗教。在对电影本体的讨论中,他以纪录片“形式上的真实”对抗着故事片“世俗的套路”,可当镜头对准的“本体”跳出了镜框,电影还剩下什么呢?他对准“他人”的镜头,最终又回到了自己:一种追问架构在预设的结构里,在两条故事线的对照中,折射出深入的思辨,但当最后的镜头拉回伍迪的时候,他已彻底“失败”(无论是在虚构中还是在现实里,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后)

罪与错,伍迪·艾伦的一百步与五十步。错是本能与道德的冲突,罪是掩饰虚伪的疯狂行径。伍迪•艾伦走得并不深,冲突不及侯麦,疯狂不及伯格曼。伍迪·艾伦采取了一种相对边缘的视角,冷嘲,同时也自嘲。他虽然置身故事之中,却并不主导事情的走向,有趣,同时也无力。如果说侯麦是希望,伯格曼是绝望,那伍迪·艾伦则是无奈。他目睹了他人的种种问题,既无奈自己无力改变,也无奈自己同样一身毛病,只能干笑。或许是因为不甘,伍迪·艾伦引用了一种超越他自己的「世外高人的教诲」,但显然他自己也必定怀疑这种说教的作用,因为这位世外高人自己也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伍迪·艾伦没有,也无力追踪这些问题的起源,而是力所能及地闹着一些笑话,如同互联网上转发新闻的我们。

感情和理智 通常二者不可兼得,但失去了理智的情感索求我不认为就是真情,大部分时候是迷失自我。我总是在他片子里看到漏洞百出的婚姻,无可奈何的婚外情,不可弥补的错误,痛并思痛。每当围绕这些做文章时他讲述爱情这件事情有多困难 但它真实存在,生活这件事有多糟糕 但它依旧是我们的“爱人”。爱人没有完美的,大概率是个充斥着缺陷的人渣,我们并不会因此放弃它这是为什么称之为爱人。而我们走的每一步 与它牵手还是争吵将决定和它最终的感情状态。生活满是糟糕和痛楚,我们依然乐此不疲

/ 《赛末点》前传。不同之处在于,《赛末点》是小人物跻身上流的残忍与悲哀,《罪与错》则是虚伪“杀手”的无情与自怜。女性形象的“歇斯底里”是影片的时代局限,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来换取“自我饶恕”和“重生”是最大的懦弱。对话依旧有趣。-“他是一个美国现象。”-“酸雨也是。”

叙事双线平行并进,眼科医生超乎控制的婚外情与wa拍摄鄙夷的成功人士纪录片,最终双线主角相遇,医生总结感悟及wa惯有现实主义乐观哲学收尾。(现实中我们理性生活,否认事实,否则很难活下去。)少掉最后强行的解答,止在抛出人类毕生所求的问题终于探寻过程未知的阶段更好。(我们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总和。上帝造物时,仿佛没有考虑到人类幸福这件事。)通过出轨后谋杀案为脉络,以医生视角引出对道德体系的质疑、对宗教的拷问、对生活的迷思。(谁想要道德,世界上就有道德。做了不受到道德谴责就自由了。即使信仰错了,也比怀疑者过得更好。)生活与电影片段的转场剪辑有趣。wa的电影中生活总是戏剧化,无序,充满突发事件,荒谬的,以及致敬《野草莓》(重回故居段落)。美中不足是哲学思考都通过对话呈现,灌输教化意味浓,结尾留白也堵死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项项选择构成,有的选择似乎微不足道,但构成生活的大多数,有的选择攸关重要,可也无法决定生命,有的选择让人备受煎熬,有的选择在做出前行为人要经受多少磨折,在爱和恨里,在情和欲里,在转瞬即逝的生命里,在阴暗卑鄙与邪恶里,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逐利也许真成了本性,爱的纯美光辉就留于古老的游吟诗歌,伍迪的角色又嬉笑又悲伤,智识分子与现实的间隔#喜欢用老电影对称剧情的灵巧#上帝在哪里,我需要他便依在。

伍迪艾伦在此展现的困境在于,当上帝死了,存在主义使人的一切行动都可理解,人们是否还有必要遵循共有的道德律。结尾两人探讨关于轻和重的生存态度,一种是时间会消解道德负罪感,否则人很难活下去。另一类是悲剧性的,自由是重负,“因为没有上帝的存在,人要为自己所为而负责”。现实生活里都是第一类人,而伍迪艾伦在这一伦理命题里,再次肯定虚构(电影)的反思力量,生存之重使我们真切实在,自由是意志的自律,是对外在道德必然的认同。虽然是双线叙事,但总觉得伍迪的那条线有些离题。

我怎么觉得对于电影和现实的关系这部讲的比开罗紫玫瑰更好,俄狄浦斯,穆索里尼,和“真实的我”能不能并置。剪辑权又在谁的手里・两条故事线的交合更像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开始和现实交汇。但讽刺的是看起来更现实的那个故事更相信道德的理想主义而被讥讽为好莱坞电影而陷入迷惑,看起来更虚构的那个罪恶故事却坚称更为现实并安然活下去・关于喜剧与悲剧,虚构和现实,庞大的善恶观哲学体系和信仰。列维教授好像理清了一切,我们可能只能从小事中坚守我们自己选择所构成的善意,人需要爱才能活着,但他又自杀了

我们的人生是我们选择的总和。没有什么可以完全笃信的,标准在自己手里。心理剧的部分拍的很精彩,形象化的内心对话,黑色风格的处理。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不一定收到好结果,存在着的现实有他自己的运行方式。“要皆大欢喜,那是好莱坞。”四个月以后,延长的悲剧就变成了喜剧。罪与错是一种相互映射的结构,他共同反应出一种对无意义和存在主义的思考。

从谋杀者视角探讨道德、宗教、良心等人类存在主义层面问题,最终结局并非罪与罚,而是罪与错,道德与良心的约束并没有那么强大,人类并非让道德引领自己的选择,而是先进行选择再合理化自己的决定。圣人说再多也是无用的,所以自杀了。完全活在超我或本我里的人都是快乐的,最难受的是被动物性本我(弟弟)和道德性超我(病人)撕扯的自我(医生)。《赛末点》+《曼哈顿》的双线叙事,伍迪艾伦还是那个严肃探讨哲学话题的老头

获得奖项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4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4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35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5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Screenplay (Migliore Sceneggiatura Straniera)
    提名: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 / Best Foreign Director (Migliore Regista Straniero) / 最佳外语片
  • 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影片 / 最佳剪辑
  • 第5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47届金球奖
    第4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