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引力(2016)

Go With Your GutUP:2021-09-24

内心引力

评分:7.2 导演:施秋荣 / 胡弦 编剧:胡弦 / 章笛沙
主演:把文翰 / 钱小华 / 庄崧冽 / 吴永红 / 钱海英 / 毛继鸿 / 张强
类型:纪录片
片长:9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Go with Your Gut
上映:2017-06-10(中国大陆)
IMDb:tt6055660

内心引力简介

这部纪实电影围绕“永不违背内心”的主题,通过2年的跟踪拍摄,讲述了7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的故事。他们或卑微或渺小,遭遇的境况、事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身在何种现实的境遇,在追求理想和乌托邦的道路上,他们依旧遵从自己的内心,为未知前路的事业探索,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能重来,不能庸庸碌碌地活着。
  影片由多位当今优秀的创业者真实出演: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简评

国内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已经是一个飞跃了。但一部纪录片拍7个故事,这真的好尴尬,也只能拍出这种泛泛而谈,鸡汤型的纪录片了。有些台词真的太造作,例如片尾“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做之类的”,真不像一个成年人说的话,真能这样那你还做得那样苦逼,如果一个人就喜欢黄赌毒怎么办?有些画面的转换好生硬、好突兀。还有这是我看过最多!最多!最多!广告的纪录片了!?

胡弦子是我关注很久的博主,机缘巧合通过看理想的《100个职业告白》颠颠桑又熟悉了胡弦子,种草了这部纪录片,有意思点是他是纪录片,不好的地方太零散了,配角比主角好的地步了,还不如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在继续一个故事,我个人看法,然后有几个人我觉得太商业了,很多镜头反而失掉纪录片的真实性,我个人看法。ps,能又认识了解到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很开心的。

弦子夫妻做出这部纪录片的过程在我看来远比那七位创业者的故事要更丰满。不知道是表现手法的原因还是自己专注力下降,无法深入的思考,看完了并没有感受到内心预期会有的震撼。最大的感受只有真实。创业者并没有我们从电视剧或者小说中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但他们的形象在这里似乎更饱满,理想之光表现的也更加闪亮。一次又一次的进入农村寻找合适的原材料、被投资方无情的拒绝、孩子和事业同时需要…这些我们在体制内可能会遇到的,他们都没能逃过,这一点来看,大部分事业还是想通的。我们只要喜欢一件事,然后把她做到极致。大部分的“创业者”都可以成功。

是在职业迷茫期看的,仍然没找到自己心之向往的方向。“人的一生就算你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你不喜欢,就不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包括爱好,爱人和事业。。。一直想做但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不再违背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也可以吗?我有勇气改变现在的轨道吗?

挺感动的,最喜欢的是把文翰这个角色,尤其是他在农人家里说帮忙弄点饭,下午三点了还没吃中饭的桥段,最讨厌的角色是那个庄仔,确实有点装,他作为一个引子,引出张老大还是能接受的;也很喜欢Tina、钱小华,Tina最后的独白让人很感动,当你知道你的生命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了。想起之前遇到的虚伪、势利、肤浅、垃圾的人,相比之下,真的爱死了这些真实而有梦想的人,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个初衷不曾改变。

。20年7月23日,人物选得不错,个性都很鲜明,寥寥几笔就能凸显出来。把文翰和庄菘冽的故事线重合度稍微高了点。如果片子就是Tina策划的,结构也会有意思。否则就会觉得这样的陈列方式,过于追求效率了,时尚感也许更强,人物却单薄许多,明明每个人都能自成一集。除了个人的理想主义,引入更多纷繁的社会元素。庄菘冽那段,戏点都在张老大身上。Tina那段,个性鲜明,却没充分落在做事进程中。相对完整的,是把文翰(寻货)、钱小华(开店)、吴永红(制桌,略单薄),因为都有一核心事件。庄菘冽的故事失焦了。Tina、张强的故事更复杂,没有充分展开。毛继鸿的故事,只见其事,不见其人,情感难以代入。整体上交叉剪辑的必要性不够

几年前刚上映那会儿因为看到朋友圈文艺人士纷纷宣传而mark的,时至昨晚才看。,几个人物故事并没有串在一起。,没有什么观点和新鲜角度切入,说实话没怎么打动我。,反倒深刻体会到“创业真的很苦很艰难”的道理,雕刻时光几年前就关门了,搜了一下张强医生集团受疫情影响而全面停摆……“内心引力”这个名字是很不错,很喜欢,但创业光靠情怀是很难的。

⒈真可谓是纪录片,就是一出流水账,讲述的也是十分无聊,如果不认真分辨,都已经分不出他们的区别,都是在努力创业,有着各种理由,中途表现点困难,最后实现了梦想,太模式化了,要不是纪录片,都以为是编剧在偷懒;⒉纪录片并没有深入进去,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而且这些人是如何进行营业,以及这些品牌现在的生存状况,导演只是把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成功摆放在我们面前,然后鼓励我们去追梦,可是并没有体现失败的人,没有完全体现出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刻!

如今看这个片子,我会受触动多于鼓动。看完脑海反复两个画面。一是张老大在和庄先生谈起他得到种子后,培育三年,移植三年,栽种又三年,好不容易通过了快小十年的努力,终于要有了成果,却因一场霜,一切成空。张老大说他注重过程,这个过程很快乐,不论成败,咖啡是他的梦。~~~~二是那个医生在听到国家对他们做手术中心政策还很不支持的那整个状态。对未来满怀抱负,各种憧憬,想要大施拳脚,而眼前的每一步却都孤立无援。~~~~两个都像极了生活,总充斥着无奈和不尽如人意,但那又怎样,生活还要继续,只要继续就还有更多的可能。

一些段落和细节露出了不事雕琢的光芒,比如种咖啡树但不喝咖啡的老农讲到父亲给他留下的《教父》,山村先锋书局开业时读歌德诗集喝咖啡的村民,它们以浪漫存在于残酷的真实中。至于方所、电影节的故事,更像是精英阶层换了一个生活方式,普通人学不来的。电影回避了创业的困难和资源人脉一类庸俗但必要的东西,而只谈追寻自我价值,难免曲高和寡制造了一种“我也可以”的假象。七个人物互不关联,在剪接上也没有按着某种逻辑,叙事显得松散。即便略显片面,在讲创业的取向和经历上,还是干净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