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之魂(2006)
Goya's GhostsUP:2022-01-10
索尔·扎恩兹(英语:Saul Zaentz,1921年2月28日-2014年1月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犹太人,美国电影编剧、监制,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戈雅之魂简介
1792年,西班牙的最高权力由天主教掌控,为了杜绝法国革命潮流的影响,天主教重新开启宗教裁判所来控制国内骚乱,修道士洛伦佐(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谋略过人的他设法掌控宗教裁判所的最高权利。宫廷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是洛伦佐的朋友。因为一个模特伊内斯(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戈雅受冤被关进宗教裁判所,受到各种严刑拷打,他请求洛伦佐去救伊内斯,谁知伪善的洛伦佐却强奸了伊内斯,并将她打入秘密地牢。
二十年后,时局变迁,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洛伦佐被西班牙教会驱逐流放,伺机卷土重来。此时的戈雅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独自囚禁在内心的阴暗中,这个时期却成了他的创作巅峰期。法国废除了西班牙宗教所,伊内斯得以释放,举目无亲的她找到几乎已经神经失常的戈雅,并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在监狱中生下的女儿。欧洲革命风云再起,当西班牙再次陷入战乱中时,洛伦佐被判处死刑。
获得奖项
- 第21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化妆 / 最佳特效 - 第34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国际电影
简评
哈维咋老演变态。这片子看得人怪生气的,猎巫、文革、教会铲除异端etc,是不是都share a lot in common的人类自杀行为。被法国大革命的(短暂)成功吓尿了的西班牙王室。拿破仑以解放人民的借口入侵西班牙的姿态像极了入侵北朝鲜和越南、阿富汗的美国。感谢这部片子让我了解了西班牙反法战争历史。
导演的镜头没有只对准“戈雅”,更像是一部群像戏;受到迫害/蒙蔽的纯真小姐伊内斯,热衷钻营,攀附权势一派的伪修士,关心民生疾苦,用画作时代记录的“记者”戈雅……没有围绕特定的某个人讲述ta的故事,人物只是导演表达的工具—对权力专制的“极端”憎恶;打小报告,用私刑,盲目追随当权者,人物可悲的遭遇和对纳粹经典手势的复刻,都不得不让我注意导演自身生活的大背景-犹太人/捷克-布拉格之春事件/美国。原来,他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搬进了一个历史故事中。
开场洛伦佐说要接受戈雅的画作还以为是好人结果接下来说要用更严格的讨伐异教徒,一场戏立起伪君子!娜塔丽和哈维尔都演超好!戈雅的鬼魂,所以说到底不是戈雅的故事,是他笔下人物的故事。除了两位主角,还有当时的所有人。牵着洛伦佐尸体的手抱着不是自己的婴儿向前走的因妮丝和跟在身后的戈雅,情绪复杂的最后一幕。
剧情其实有点无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洛伦佐对教会的不满由来已久,所以后来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先进思想,并且带兵回西班牙,推翻封建王朝,打算建立一个新社会。但是他不明白,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在他被处死时,平民高呼皇帝万岁,拥戴帝制,是很讽刺,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然建立在这个国家基本盘之上,脱离基本盘,那就不存在。或许哥雅存在的意义就是见证政权更替,在画里表现世间百态吧。
电影如果叫戈雅之魂,那么可能虚伪的宗教和可怜的人民算是魂的其中之一。戈雅画作中的黑暗元素是他所处时代的渲染,少女的一生在关押中逝去,从纯真活泼到疯疯癫癫寻找自己的女儿。虚伪的人可以随时倒墙并忘记自己所作,那个年代是一个互相霸凌的年代。电影每一帧都像挂在博物馆上的油画,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可圈可点,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好电影。
人们常常感叹人在命运的无力,就像戈雅后期的作品被解释为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时生灵涂炭,满地残塬的写照。一个热爱天使的人怎么会转变成“农神噬子”那样一种原始的恐惧与悲凉。富庶的家族会没落,强权的国王会消逝,戈雅之魂,他或许是时代的悲剧,但他也可以阐述为艺术的价值之一。对于淹没于历史长河的灵魂与命运的捉弄,几笔版画的神作更让我们珍视自己的人生。实不敢陷入归纳的谬误,但伊比利亚画家总有一种表达情绪的狂放之美,那种美可以是纯粹的爱,也可以是大地上最绝望的哀嚎。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画”者留其名——马德里Prado博物馆有最多的戈雅名作,电影里出现的画基本都在那儿,但黑暗系太吓人太压抑了,令人惴惴不安,还是更喜欢他的两幅“马哈”,这片子要是在去西班牙之前看就好了,可以更了解那些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西班牙法国之间的恩怨。哈维尔•巴登真是好演员
直到最后都没明白戈雅出现在片名里到底有何作用,他充其量只是个观察者,故事的主角是洛伦佐和伊内丝,情节张力一半来自两人截然相反的人格秉性,另一半来自法国大革命前后的这段历史翻覆下个体命运的浮沉,可惜在表现上欠深入,总体看来浮光掠影。用了很多戈雅的画作,作品和史实照应,颇有别趣。
原片名用的是复数ghosts,所以不管翻成“之灵”还是“之魂”,都会造成误会,因为这里的魂灵不是指戈雅自己的精神或者人格,而是他眼见到的那些“死魂灵”。片名碰瓷戈雅,结果戈雅在片中不只是变成了配角,而且甚至沦为了一个面目模糊平庸的串场工具。演员都很好,但电影想说什么却十分可疑。如果是想表达世事的无常和历史的荒诞,那这种表现方式其实近乎粗浅。如果想表达权力的贪婪可憎,那实际上在这个故事里连戈雅的存在都没有必要。人物形象前后转变无一不十分突兀,导致剧情推进非常刻意和野蛮。中间还时不时夹杂着一些纪录片一般的镜头,不知所云。影片确实不落俗套,但完成度真的不高。
救不了这辣鸡剧本,一锅大杂烩,冠名个“戈雅”有意思吗?戈雅本人没塑造出来也罢了,你说你想侧面描写,结果法西战争没拍出来,宗教法庭也没拍出来,啥都没拍出来,,,,以及娜塔莉波特曼并不适合演疯子,特别是06年-25岁,挺违和的..........(倒是某种程度上让我想起了爱伦坡的那篇《the pit and the pendulum》,拉萨尔将军解放Toledo...........
这片子太棒了!从戈雅个人展开,其实影片和他没多大关系,一共出场时间可能都没三分之一。影片叙述的都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很有戏剧性。宗教神学罪大恶极!女孩儿出狱后狰狞丑陋的表情神态很细节!没有向观众展示在牢狱中的15年是如何度过,但从出狱后的面部神态反映出狱中悲惨绝望的生活!而当时那个信奉西班牙天主教的伪教徒在牢狱中实行侵犯强奸后逃到法国的命运竟是顺风顺水、逆天改命!原来美丽善良的姑娘经历了15年的牢狱之灾(相思成疾)却变成了饥黄枯瘦的又丑又疯的女人。多么讽刺!结尾的镜头感觉很经典也很讽刺!最后,娜塔丽这部片里演的太好了!
突然发现法国大革命类似于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和宗教法庭,拿破仑就是法国的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同样地,法国大革命也有一些不足,那就是泥沙俱下,像洛伦佐这样的两面派都会得到重用;对于西班牙人民来说,拿破仑是侵略者,而不是文明的传播者。启蒙运动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最终会失败可见一二。电影中的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理性的沉睡产生怪物》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作品,到处都是地狱。历史总是惊人的类似,荒诞地可怕。(Ps:以前的宗教裁判所权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