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的白夜(2014)
《邮差的白夜》 (俄语:Белые ночи почтальона Алексея Тряпицына; Belye nochi pochtalona Alekseya Tryapitsyna) 是一部2014年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的俄罗斯剧情片,入围第71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单元,并赢得最佳导演奖。
评分:7.7
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Elena Kiseleva
主演:Aleksey Tryapitsyn / Timur Bondarenko / Irina Ermolova
类型:剧情
片长:101分钟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邮差的白色夜晚(台) / Belye nochi pochtalona Alekseya Tryapitsyna / The Postman's White Nights
上映:2014-09-05(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3591984
邮差的白夜简介
本片起用大量素人演员,故事剧情建构在片中演出者的真实人生上,但写实之外,导演更点入了许多神奇超现实的荒诞色彩,夜晚现身的俄罗斯蓝眼猫,缓缓升空的火箭,包含诸多暗示和寓意,搭配壮丽湖泊及美如人间天堂的村景,使得电影中处处充满诗意和平静,被喻为该年度威尼斯影展最大惊喜。
俄罗斯北部一座与世隔绝的岛上,一名驾驶着快艇穿梭于湖中的邮差,便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办法。尽管湖的对岸就是文明世界,村子裡的人们仍维持这最简单纯朴的自给自足生活,村里没有政府机构,也没有社会救助和就业需求,邮差成了他们和外面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每天邮差送信到每一户人家,和不同村民聊这不同的闲话,他关心独居的酒鬼老人,更暗恋着这里的寡妇艾瑞娜,经常照顾她的儿子。然而,艾瑞娜却选择带着儿子到城市工作,而快艇的马达也被人偷了,无法正常工作,他生活的存在和意义被打乱…
影片导演荣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最佳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获得奖项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获奖影展 -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银狮奖-最佳导演 / 绿色水滴环保奖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导演
- 阿列克谢·特列比斯特恩 Aleksey Tryapitsyn演员
- 埃伦娜·基斯勒瓦 Elena Kiseleva编剧
简评
邮差与湖区生活的琐碎纠缠、抗争、共生,优美的自然风光,只有将军闲暇时才偶尔享受。灰猫从在夜晚出现,到白天也开始出没。火箭在背后悄然升空,而轰隆声姗姗来迟,来不及反应就将村庄抛弃。在废弃的学校里,过去的集体主义歌曲萦绕在耳边,只能讲给小孩听,快乐时光只和小孩有关。非常平淡的故事和叙述,而以接近窒息结尾。在影院里很适合看这样的电影:可以和身边的观众一起在平淡的讲述中发现同样的笑点,不至于睡过去或失去耐心。今天看的两部电影都很喜欢,结尾却有着鲜明的对比:邮差的白夜沉默呆滞暗淡无声,黑猫白猫在吵闹的乐队演奏中打出大写的HAPPY END。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象牙山!内味太冲!一个乡村里的毛子国!(看到给“寡妇”挑水的桥段,喷了!)邮差串联起偏僻乡村生活的故事并不稀奇,启用非职业演员本色出演、监控视角也是寻常手法,但把生活真真实实展现出来,触及孤独缺憾的本质,就很能打动人心。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乡村凋败,坚守道德,弱小被强权欺压,又在苏联青葱回忆里寻温暖,电视节目播着,火箭飞过无痕,湖水、山野、皓月……要是再少一点小资情调就好了。#hiiff
很写实,写实到粗旷原始,却依然没有办法打动人(毕竟这种写实仅仅是依靠素人演员与其生活构建成的)所以说它是个半纪录片也得当,记录下了这样一种邮差与村子的存在,记录下了使命的褪色。看完电影最后回头再看海报,再回忆整体的感觉,莫名让我想到《Luzzu》,但我更喜欢那部的感觉(最喜欢的段落可能就是带小孩去找奇奇摩拉(艺术性高于观赏性
看到火箭升空的大远景,真的一秒穿越到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而以这个联想再去回望整部电影,会发现两个片有更多共同点:都有大量非职业演员参演,都非常强调故事的发生地,都在讲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对当地风土及邮差心理的刻画克制而细腻,在日复一日的贫穷和重复中,勾勒出的涌动的暗流啊,不过是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和善意。神秘的灰猫,如性压抑般如影随形,那些可望而不可及之物,总是在告别到来之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是个太稳健与深邃的导演。
一直在想散文式情节是怎么写出来的,主角不能有太强烈的欲望驱动力,也不能像好莱坞主角一样有一个“达成不了就会死亡(心理或生理)”的目标。影片近乎一个小时都在悠长的人物出场、介绍人物关系阶段,真正算出现矛盾冲突还要从片子后半段尤哈丢失发动机开始算起。散文式电影总是设计被动型人物,把人物放在一个在生活中丧失意义的“价值疏离感”状态里,让他对自己的潜意识需求一无所知,重复着一日复一日的活动。最后不难发现,尤哈留在村子里当邮差除了“干了一辈子”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亲妈妈。片子的摄影非常棒,把湖畔植物阴影里反射的蓝色都还原了。但是镜头策略有点问题,好多镜头构图把主体边缘化造成少量的表意不明,然后既然要极简风韵全拍定机位的话,有些场景的正反打又显得多余了。
他是孤岛的邮差,在前苏联被遗忘的村庄和现代俄罗斯的小镇间往返,他会一次次离开,但走不出很远。他是白夜的邮差,时近午夜天也只是变灰,夜是白天仍在存续的假象,却更加孤寂、漫长,让人辗转难眠。暴躁的流行乐里人们沉默,只有欢快地拉起手风琴才翩翩起舞。灰猫如幽灵倏忽而来挥之不去,旧日的水怪却成湖深处难觅踪影的塔式乡愁。火箭在他们身后升空,两位穿着迷彩服的男人坐在湖边木然抽着烟,谁都没有回头。
20210407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都是用的俄罗斯北部湖畔当地居民做演员,从房间内类似监控器的视角切入居民的生活,然后跟随邮差的工作日常,加入邮差有好感的女同学和她儿子的线索,一切都自然而然,甚至邮差恍惚中见到的灰猫也显得真实灵性~邮差和小男孩划船去看妖精那段有点莫名感动…结尾两人一猫坐在湖畔朽木上,远处火箭突然升空,两人对话:养老金照发,商店里也有很多商品,但人们还是感到焦虑。邮差说:就是这样。属于俄罗斯老导演的人与自然之诗~~
俄罗斯北部地区恬静的大自然,生生不息,清澈湖水、幽深河流、蓊郁丛林、青翠草场,然而消解不了闭塞之处邮差们的广大无边的孤独。对少妇的性幻想、与邻居偶尔的对酌吐槽、对独居老人的关心、通过邮件与外界的短暂联系,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一成不变的平庸生活,当夜晚的黑暗把邮差从白日的景象中剥离出来,灰猫窥见他无以寄托的灰色寂寞和旧的生活方式的衰落。火箭升空,新旧时代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分道扬镳。(漩涡之外)(邮差的白夜)
说是电影,其实全片结构特别松散,更接近于纪录片的感觉。我完全是冲着这个超级文艺的电影名字和俄罗斯一大自然绝美的风景去看的本片,虽然也有有故事情节,但是我几乎是自动过滤了,看完之后,满满脑子都是那片巨大的湖泊和孤单的小舟。本片的演员几乎都是素人,所以几乎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所以邮差的孤独感表现的尤其深刻,看得内心很是忧伤。但是我真的很向往片中的生活状态生,做着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刚刚够养活自己,远离喧嚣的都市,和湖泊、山地、草坪为伴,再养一只胖乎乎的猫猫,看朝阳升起,送夕阳落下,万分快活!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美术,用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岛上太美妙了,那些由鲜艳的花装饰图案做成的挂画和桌布等,还有对于蓝色的运用,窗框、椅子和蓝裙子,为整部冷色调的电影增添了无比的明丽,这就是导演对于这个村庄的迷人的观察吧,不仅仅是那些人,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和环境里,它既不是真实的,但想了想后又是过于真实的。
《邮差的白夜》讲述俄罗斯克诺尔泽湖畔(Lake Kenozero)地区生活的人们依赖邮差尤哈获得信息流通和生活照应的故事。主角和岛上居民都是本色出演,他们在静止镜头里无异于生活真人秀,而克诺尔泽湖畔地区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带给观众101分钟视觉和心灵的放松与享受。
邮差的孤独,小岛的孤独。总有人想着去远方,但大部分人仍然留在从小长大的地方,那一股无奈感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看着自己的拖鞋,然后开始日日重复的生活。岛上的人淳朴,却仍有危机发生。人们生活单调,却不时出现自己臆想或真实存在的事物。总有希望出现吗,像岛上的人们看着火箭飞上天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天壤之别,白夜会出现吗。俄罗斯的风光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