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北野武(2005)
Takeshis'UP:2021-02-21
双面北野武简介
彼得武(北野武 饰)是日本娱乐圈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同时身兼主持人、导演、演员等多种身份。生活富裕,风头无两。他终日里乘坐劳斯莱斯,游走于各大秀场。在此期间,彼得武还要和经纪人(大杉涟 饰)探讨下一部戏的计划,始终不得闲暇。所有的人都希望在彼得武的电影里出演角色,他们趋之若鹜,疯狂至极。
某天,一个龙套演员(寺岛进 饰)向彼得武推荐一个志愿者,这个染着黄毛、衣着光鲜且表情木讷的家伙竟然和彼得武的容貌一模一样。彼得武甚感好奇,于是接纳了这个名叫北野(北野武 饰)的便利店员。但自此之后,彼得武和北野便仿佛堕入一个混乱的噩梦之中,他们之间的界限渐次模糊……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北野武
获得奖项
-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简评
蓝光重刷。勉强两分。北野武的强项是风格,而不是逻辑。这部没什么剧情,因此应称为画面——画面包含了以下元素:由相同演员和人物关系、象征物反复出现构筑的梦中梦、电影与真实边界模糊的谜面,联想性画面(包括DJ搓碟变揉女人胸又变情人,几人互射的站位变黄道星座之类)。没逻辑导致的结果是,你可以声称电影的元素和桥段影射了某物,但又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推翻自己的证据,大体上,北野武流露出一种倦怠,不管在电影里或是梦里,那个小人物北野武经历累积的烦心事后终于开始拔枪怒射,海滩乱射那场戏里,警察、黑道和抗议人士突然挤在一起齐射北野武——你说这场戏有什么道理呢?幸亏柳岛克己等技术部门出色,把北野武没来由的发泄之作营造的唯美而伤感,看到最后竟有种释怀之感。美轮明宏和早乙女太一出镜算小惊喜(当然早乙女也得被艾比秒杀)
以为在《性爱狂想曲》中,北野武就已经将自己的幽默展现完了,没想到在这部影片中,更加歇斯底里的进行展现,甚至已经看不出这部影片讲的是什么了,已经有些看不懂了,真的是极具个人化的影片。唯一可以认定的,这是北野武导演的自省作品,类似与费里尼的《八部半》对自我的认知与自省。在片中依然融入了北野武特有的枪战与突然暴力场面,同时也有自身独特的冷幽默风格,错乱的剪辑、角色的反复出现,梦境与现实的不和谐等等,很有意思但真的也就北野武自己能知道这是什么,让人们又陪他玩了一场。(真的越来越喜欢寺岛进了,冷酷的面容却有着非常风趣的表演。)
北野武大部分影片都很自恋,还有很恶俗的男性气质,喷点血就可以说是cult了,但也cult得并不爽快,偶有几处让人觉得巧妙,我不认同却理解他就是这样的人,至少是真实的自我剖析。以下摘自《北野武的小酒馆》:“有人说《双面北野武》是我的最高杰作,也有人说完全看不懂。我自己的看法是,怎么说好呢?我感觉胸中郁积的块垒都被我尽情地吐了出来。 拍完这部电影后,我的肉体与精神都陷入了一种虚脱状态,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都是恍恍惚惚的。后来,我发觉按照《双面北野武》这个电影名的读音,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北野武之死”,我甚至想到这也许会成为我的遗作吧。 如果一定要说,那是一部类似于排泄物的电影。虽说是排泄物,但它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就像松茸,有的人就喜欢这股味儿。”
或许是北野武拍过最晦涩以及最具个人色彩的一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自我剖析之作,一个迷迷糊糊环环相扣的梦中梦中梦一样的故事,大量迷幻、荒诞而教人摸不着头脑的桥段,再加上他片中一贯的艺术意象:大海,沙滩,极道,枪战,诗意,嬉戏,纯贞,女人,血腥,残忍,暴力。以上种种元素的叠加就叠出了这样一部片子,我想这部片子大抵是北野武拍给自己看的,他在片中对自我进行了这么一场精神分裂一样的分析,关于人生、生命、自我、名利、爱情、社交北野武都想了个透。而最后一个北野武杀死了另一个北野武的桥段无疑是他对死亡迷恋的又一个明喻。或许北野武连他自己都讨厌自己,恨不得教人几刀捅毙。而这种自我厌恶的态度又何尝不像有时的我自己呢,说真的要是能像北野武片子那样快意恩仇的生与死我想我也死无憾矣。
本片和北野武的《導演萬歲》看似一脈相承,都是北野武瓶頸期聊以自慰的作品之一,實際上卻是諷刺了沒有成名前的北野武作為弱勢群體如何被電影屆和社會各界鄙視和打壓,後半段通過幻想中的暴力事件實現小人物的價值更是對社會的莫大諷刺,雖然有點失控(有點暴力氾濫的既視感),但許多段落卻有點北野武式的冷幽默,是北野武自身對作品的一次總結,反思和超越,可以稱得上北野武版本的《八部半》
话说真是羡慕这么任性的状态啊!创作毫无限制,想怎么拍怎么拍,不缺投资,不缺牛逼的班底(柳岛克己、山本耀司……),自由度max。所以能看出来北野武成名后的世界有多爽,但再成功也无法解决他的底色——孤独+虚无。这么一想,我这个loser好像得到了一点慰藉= = 以及,他对女性从来都是老直男凝视,始终如此,从未改变,我丢!
北野武导演“反省三部曲”序曲:亦真亦假,亦生亦死,亦梦亦现实,关于自我的探索和审视,唱一曲悲伤至极的歌谣,跳一场酣畅淋漓的踢踏舞,表演、生活、屠杀、纵欲,天马行空的概念,鱼龙混杂的元素,天花乱坠的剧情,永无止境的暴力,在屠杀中死亡,亦在屠杀中生存,与敌人斗争,和生活较量,悲惨的人生,高傲的姿态,千回百转终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也算是元电影了吧,而且可以从中阅读到很多内容,例如我总觉得电影的一些转场、剪辑方式颇有一些费里尼《八部半》的意味,然后对于梦境的表现则很容易联想到《穆赫兰道》,进而就会再想到一些精神分析的东西。看似有些不知所云,其实都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北野武在非常充分地展示他大脑里的东西,以及这种意识层面的输出也一定代表着那个时候北野武观察到的社会存在,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挺值得研究的,也很值得去听北野武自己来进行解析。像北野武这样的大师还是挺开心的,可以如此自由随性地去拍摄自己想要展现的内容,而且是非常自我的内容,且找到了极为有趣且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点真的还是挺让人羡慕的。同时,从冷面笑匠到面瘫大佬北野武,事实证明即便面部表情比较单一,仍然还是可以有办法找到独特的表演技巧并自成一派的。
这种艺术电影糅合了很多东西,综合运用画面,色彩,语言,声音,说了很多东西,但是又让人很难全部看出来,一次也只能看出来一点点,我想必须得对北野武的一切都有所了解才能看出来更多吧,立体化的时间,支离破碎却又真实的人生时刻。哎呀这种电影还是在那之后再看吧,还得了解一下毕加索,了解一下立体派的艺术,我感觉对我这种只想理解现实、人生的人来说,还是看书,看一些一次只说一件事的东西更让我感觉好,更能具体的了解。
马克穆勒真是瞎了他的狗眼。其实电影的关键不在于“双面”,双面只是噱头,我看到的反而是多面,关键在于“北野武”。北野武将自己的名字拆分为二,很明显是一个自我剖析和精神分析片。梦境的穿插,乃至全篇只是一次yy。北野武在做梦,面瘫的脸使北野武电影中自己饰演的角色总是无法被洞悉情感,而这部片就是让大家看看“我北野武在想些什么”。“我”尊重电影,热爱电影,观众把“我”当笑话,“我”反对这些偏见与不公,秩序却拿枪指向“我”。在尸横遍野的路上,一群人玩笑似的让“我”歪七八扭,但是“我”也走完了这条路。这是北野武的梦,更是北野武自己的人生。,威尼斯耻辱,是影评界和电影界的悲哀。
看了北野武的书,书里其实很少提他的电影,但这部和导演万岁他有提,更像突破的个人创作而不是商业片的那种,我觉得拍的不错,但估计大多数人不一定喜欢,会觉得拍的是什么鬼啊?但如果理解为他将漫才的技能电影化,将若干位演员打乱排列组合,拍成的一个又一个段子,就很好理解了,加上他的一分为二,对自我的吐槽,如果不是大腕北野武,估计也只是低眉顺眼、一事无成又爱胡思乱想的糟老头吧。电影、梦、实际的界限全部打破打乱一锅乱炖,幽默做佐料味道还不错
爱总带恨,哭总带笑,破事情总是全部,用老带打歌,花上总有个毛毛虫。北野的跳插到这一步似乎是个必然结果。真好。看来过后的极恶非道是最好的自反了。整个反。日本那破地方就这样,一模一样;人这破东西也就这样,一模一样;美国这破东西和世界上所有的破东西都一样;落得孤独,整个镜头里都是他拍着的人从来没见过的绝望,习以为常了的绝望。北野武是个很大的艺术家(我怀疑他的音乐是从头反到了尾,按最纯的路线走,菊次郎那么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