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之盐(2020)

Le sel des larmesUP:2021-09-20

眼泪之盐

评分:6.8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编剧:让-克劳德·卡里埃尔 / 菲利普·加瑞尔 / 阿莱特·朗曼
主演:洛根·安托弗莫 / 欧莱雅·阿玛拉 / 路易丝·舍维约特 / 安德烈·维尔姆斯 / Souheila Yacoub / Aline Belibi / Teddy Chawa / Martin Mesnier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0分钟地区:法国 / 瑞士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Première chasse / The Salt of Tears / 淚水成鹽(台)
上映:2020-02-22(柏林电影节)
IMDb:tt1013297

眼泪之盐简介

卢克(洛根·安托弗莫 Logann Antuofermo 饰)是一名出身平凡的小镇青年,他只身一人前往巴黎求学,在那里邂逅了名为杰米拉(欧莱雅·阿玛拉 Oulaya Amamra 饰)的美丽女子,两人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一段浪漫的关系。实际上,卢克在老家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友让娜(路易丝·舍维约特 Louise Chevillotte 饰),当卢克返回老家后,他和杰米拉渐渐疏远了,反倒是和让娜旧情重燃,不仅如此,让娜的腹中还怀上了他的骨肉。
  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意味着杰米拉必须离开让娜,返回巴黎继续深造,他抛弃了让娜,并且和一个名叫贝茜(Souheila Yacoub 饰)的女孩走进了一段新的关系中。被抛弃的杰米拉将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卢克的父亲(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饰),与此同时,卢克发现贝茜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菲利普·加瑞尔 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提名)菲利普·加瑞尔

简评

配乐的使用太好了,完全提升了这个作品的气质,很多过场戏都拍得不错,加上配乐更加必不可缺,它变成了一种心理活动,可见只要不是俗套的渣男故事,导演都可以拍得很好,更可见这是对内容的审美有问题,他适当的给出简洁的镜头,这里的黑白调色也不沉重,而且使得男主角的心绪没有那么轻浮,原本普通的故事就普通得有意义。

055/ 如果眼泪的结晶是一粒盐,是否爱情的结晶是一片海。去思考化的当代网络用语可以粗暴地概括影片:渣男被绿的故事;然而更具复杂与多义的人性之下,是在现代婚恋关系由闭塞走向开放、由双向走向多边之时,恋人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情感边界、身体边界、道德边界时所遇见的困窘,尽管影片所展示的多是对于这种困窘的逃避。如果说每个人是一座岛屿,潮水涨落有时,退避地、侵略地、交融地,所愿求得的不过是最舒适的相处方式。而甲的眼泪之盐,或许是乙的海洋之心。

①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主题探讨,有侯麦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年底发现宝藏一枚:菲利普·加瑞尔,会找他更多作品去看;②“渣男”卢克游走于三个女性之间,第一位是等待被采撷的学生妹,第二位是主动出击的结婚狂,第三位是捉摸不定的色女郎。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卢克与其说是在学习成长,不如说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③卢克之父并非串戏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卢克的择业观择偶观,他对于女生的态度,多少与父亲的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④今天欧洲年轻人对于性的表达比中国人更开放吗?不见得,只是他们更为坦诚罢了,第一次来卢克家,如果不可以上床还是不可以;⑤本片若放到中国翻拍,只要政策不受限,基本可以不改脚本,而没有所谓文化上的违和感,这就是本片对于现代爱情共性捕捉的普世价值所在。

黑白影像,喜感旁白,小木匠卢克是个海王,从小镇去巴黎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店员杰米拉,几天的约会让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卢克回到老家后跟原来的女友让娜旧情重燃,让娜还怀孕了,但此时海王接到了入学通知书,要去巴黎深造,他抛弃了让娜,又在巴黎认识了贝茜,然而美丽奔放的贝茜却是个开放式关系的高端玩家,她让男同事搬进了公寓三人一起生活,海王头顶的草原正在茂密生长,来巴黎做手术的爸爸也没能挺过来,卢克终于尝到了眼泪的咸味。

.22整部影片就像是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导演的想法很多--爱情,小镇废青,破败的巴黎市郊,种族等等,导演没有办法整合到一块,演员的表演像生活流,四处乱流的那种---还时不时的说出解释剧情和人物情感的画外音,有点类似国内的三流电视剧。摄影的黑白影调极差,有点模仿好莱坞黑色电影的意思,大面积的死黑,加上没有道理的镜头运动,以至于摄影根本没有帮助到剧情,多加一分给扮演父亲的演员和偶然几个构图不错的空镜头。

1. 平庸的故事,但也投入地看到最后,就像主人公那样,我想在电影里寻找爱情是什么,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找到。2. 最喜欢的镜头是一群人跳舞的镜头,它发生在爱情与欲望开始的地方,最具生命力,剩下的都是衰败。3. 主人公的不负责任,在流畅的叙事和优美的镜头中,似乎找到了某种理所当然,电影丝毫不做任何主观的回应。我并非要做道德的评价,只是好奇这种态度如何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呼应

黑白看起来有点累。看似一部渣男的故事,但确实遇到的每一个妹子都很有代表性,也很像我们人生的阶段,单纯、旧人、婚姻、同居、忠诚每一步都是必经之路。一直在想男主是不是自欺欺人,想要纯粹的爱情,也想要热烈的性事,这条成长的路太难了,想要纯粹但是生活这么多的诱惑还有自己躁动的荷尔蒙。中午和李超吃的牛骨头,味道很好。但是晚上我炒的土豆片好像失败了。来大姨妈了,肚子有点不舒服

可以借此片思考开放式亲密关系,在男主试图挣脱阶级的束缚时,遇到Djamila继而和相恋六年的女友在一起并受孕,逃避要结婚生子的现实后,继而发展开放式关系的Besty。男主渐渐对开放式关系感到不安,想要找Djamila是已经为时过晚,时机已去。回到家中,就听到最好的朋友—父亲过世的噩耗。黑白色影片减少了色彩信息,但并不削弱影片表达心理时序,黑白反而可以理解成历史,人物经历了从传统的恋爱关系摆脱结婚生子的预言,到时下新的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的两性关系。这和黑白颜色一样,或者和父亲的生命一样,已经是过去。而父亲的离开才是男主角进行选择的时候,该怎么做?是平等,自由,虚无的永远不安的生活,还是倒退到传统的,命运似的不可摆脱之怪圈

很喜欢。“巴黎,永恒的漩涡”,男主从乡下来到巴黎撩妹,认识了质朴的妹子。又从巴黎回到乡下,搞大了熟女的肚子,再次回到巴黎,陷入情感的开放关系与犹疑。。。故事的结尾在父亲的陡然离世中戛然而止。男主为了寄托,安慰自己“父亲去了天堂”,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相信上帝,父亲不在彼岸,却也是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男主始终处在游牧的状态,无论是爱、精神还是土地,他只有永远的放逐,不可能抵达天空的纯粹,只有永恒的干涩的眼泪之盐。

黑白影像和叙事风格特别平常,感觉更像是描述几种状态,很多突然切换的场景,没有对话,对之后的情节也似乎没有什么推进作用,但实实在在地放在那里,像是无意窥探到了对方无法让我理解的一段过去和心态。音乐很少,钢琴声几乎不是作为配乐,而也是一种叙述,更多是捕捉自然的声音和故事共存来进行剧情,用平稳的旁白先声阐述之后的情节。整个视听对我来说还是很特别的,不能说投入,但电影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剧情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竟然也没有觉得很俗气,事实上是耐看的,又因为有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加入,整个作品的观感其实很别致,不像是看电影,像是旁观了一个人短暂的一段生活。结尾的叙述很喜欢,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路人,结束之后,我和主角各自回归自己的生活里。

看得生气了,想冲进电影扇男主大嘴巴子…巨婴般的爸宝男三段黏糊糊的感情,如果爱情只是为了获得流动中的温存和某种环境里的舒适,那么人就是在顺流而下。选角有问题,成长主题下男主的脸未免有点成熟,女性角色只作为男主成长的道具。仅能接受有潇洒或者纯情两种特质的少数人频繁更换亲密关系,想到身边这样做的人都像男主一样全凭寂寞和欢愉,有点恶心,真是烂透了啊。如果父亲的坟墓能让他意识到责任的意义。

黑白电影最大的魅力便是抛开所有庞杂的其它要素,专注于电影故事本身,尤其是当今时代还愿意专注黑白影像的导演,格外显得与众不同。但是,故意为之的黑白电影还有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观众会集中精神去关注电影剧情的优劣和演员的表演好坏,这就会给电影质量提出一个新的高度,太过草率的电影架构很难取悦观众,这部电影就是如此。完全是为了艺术风格的呈现而做成黑白片,基本没有照顾到电影的好坏,剧本十分的无聊,一男多女的烂俗感情故事也没有映射出什么值得期待的价值,完完全全就是记录着现代生活中的一种人生写照,而这种人生又不是能引发共鸣的。如果电影换成一部彩色片,我觉得会触动不了多少观众,而正因为是一部黑白电影,或许能提升起一些人的好感,但遗憾的是我很难喜欢,以至于全片我唯一记住的就是长得像“茶水博士”的爸爸。

获得奖项

  •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