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2017)
UP:2021-04-25演员表影评剧照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评分:8.1
导演:张同道
编剧:
主演:萌萌 / 昊天 / 嘉阳 / 一一 / 辰辰 / 乐乐
类型:纪录片 / 家庭 / 儿童
片长:5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00后 / Post-00s
上映:2017-08-20(中国大陆)
IMDb:
零零后简介
2006年,摄制组开始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记录一直持续了十年。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十年过去,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他们将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们将怎样选择未来的生活?这是中国唯一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用影像探索00后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成长秘密。父母、社会、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现十年的成长,凸显时间的力量。
第15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 优秀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
- 张同道 Tongdao Zhang导演
- 梁伟 Wei Liang联合执导
- 张旭 Xu Zhang制片人
简评
看完之后有点心疼萌萌。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萌萌和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长大后慢慢性格变了。我觉得她性格的改变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而是她爸爸教育方式所致,她父亲以强势,不能商量的方式与女儿相处,这种方法只会随着女儿的长大而越来越不凑效,爸爸却不自知。我想她爸爸要是之前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和她相处,萌萌还会是那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想起自己的女儿,两岁半,非常活泼,我希望她能一直活泼下去。
很喜欢该类跟踪性纪录片,但其耗时之久似乎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在国内能找到此类的纪录片也是少之又少。感觉这个纪录片给我最强烈的观点是人的性格是从出生就决定的,或者权衡一点来说对于个人性格,基因的力量要大于后天的塑造;当然每个独立篇目也都还讲述了孩子个人的成长选择与变化。其实纪录片阐述的观点正是我所好奇与关注的,本系列纪录片的表达对这一观点也是强有力的证明,或许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视觉资料
看完第一集,说说自己的感受。拍摄质量上有点缺憾,采访居然也有虚焦的画面。萌萌的两次落东西承前启后,设置得很有意思,年幼的萌萌说让姥爷给拿过来,13岁的萌萌拉下了房卡,她不在依赖他人,而是奋力奔跑自己去找回来,影片中她的两次反应上的区别也说明了她开始慢慢地“承担起了后果”,透过屏幕我感受到了萌萌成长中独立自我的觉醒,犹如她自信的舞姿,勇敢的展现。
其实不管是零零后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面对的问题大抵是共通的,往往都逃不出家庭里的鸡毛蒜皮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斗智斗勇。印象很深的是一对二胎家庭,叫柚子的小妹妹真的很可爱,但是姐姐却一直放不下内心的隔阂。其实我也不能接受在已经存在独立意识后突然多出一个人来分享我的家庭,倒不是因为我的家庭有多美满幸福,但是这种被“入侵”的感觉却的确存在。
哈哈,什么玩意,就这一帮人,代表零零后?开什么玩笑,学习不好学艺术去留学?这导演真有意思,有种去拍小城镇和乡村的那些零零后啊,他们有机会吗?他们在两千多万人里连健康都不要的死命内卷,他们中又有多少人能上大学?按照你这片子的意思,他们中有些人学不会就应该去学美术音乐,去留学,事实上怎样?他们要么当社畜被老板压榨,要么被淘汰读大专甚至中专,成为你们这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杂种眼中的文化水平地下的下等工人!呵呵,零零后,这片建议改名为《贵族王爷的“艰苦奋斗”》
很多人喜欢一一是因为她从小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内向者,她对一切的朋友都拒绝,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怎么看,是人群里最特别最能自处的那个。而她又能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这个社会的交友规则,小小年纪就特别成熟,有自己的思考。与其说她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被喜欢,倒不如说她是作为一个形象存在,满足大部分对于自己的理想主义期待,以及父母对书卷气女孩子的期望。难道其他有“缺点”的孩子就不值得被喜欢了吗?看到很多人不理解柔柔,说“怪不得她不招人喜欢”,但或许她才是那个能吻合大多数内向女孩形象的孩子。对柔柔的偏见终究还是一种外向者对内向者的霸凌,就因为她不凝视、观察外界世界,无法像一一那样给外向者的世界“可以被接受的”反馈。而萌萌身上则有更多陈词滥调的非独伤痛,强势的父亲、体制内的中学、被通知一样到来的妹妹。
很久之前看过《小人国》这个纪录片,这段时间比较空闲,找来了《零零后》纪录片来看,看完了第1集柔柔的故事,这一集讲述了一个爱幻想、可爱、天真的女孩的成长轨迹,柔柔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传统教育,从巴学园到私立学校,再到上美国高中,她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充满尊重,包容和自由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它处在这种环境中,她从小是被爱所包裹着的,影片最后柔柔成长为了一个柔和坚定的女孩。在这一段经历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柔柔一直在和与小孩子们互动,能够感受到她始终是保有这份童真和对孩子们的同理心,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她是在治愈、认知自己,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一些孩子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虽然两位主人公作为零零后未必有代表性,但是依然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其实和我差不多大哈哈)。他们的世界观清晰地体现在行动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带给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认知。男主的莽,女主的敏感,大家的自我,在拉长时间尺度的情况下变得愈发清晰。回过头来想他们所经历的困境,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也差不多,但好歹挺过来了,都很厉害啊不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纪录片(传记)的。
典典是非常有自尊的小孩,在辅导他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他幼稚的字体和画作,总要打趣一番。有一天他跟我说如果他是大人的话,不会像这样子笑。当下立马觉得自己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认真道歉并且表示以后保证注意。没有信心成为家长,常常觉得自己又亚又典。去看大李老师在芭学园里的教导,心里有了更多反思。纪录片里的每个孩子都非常独特,大声宣告着自己的权利,欣赏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不一样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风景,风景,到处都是风景。
昨天标记到电影版,标记错了....一则关于00后成长的纪录片,看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配当00后,因为这个群体太过于割裂了,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与记忆,有人在摔泥巴,有人却在学钢琴,说是中国的《人生七年》其实并不很准确,它仅仅体现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看了《寂静的孩子》作者的访谈,他的那本摄影图书之中仍然还有有大凉山留着鼻涕睡在田坝上的幼儿和因没钱治病的内蒙儿童,00后一代的出现或许就是中国贫富格差社会的缩影吧。最近特朗普很火的一句话可以解释“这就是人生吧”另外感谢导演长达12年的拍摄,功劳不大,苦劳不小。(喜欢里面的一一是个诗人)
该电影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与剧版《零零后》不同的全新故事。历经23版不同剪辑,电影终于定版。“英雄”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双线交织并进又相互映照,一同呈现了当代“00后”及其家庭在12年时事变幻中所面对的选择和挫折。 男孩池亦洋,在幼儿园是孩子王,在小学、初中的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孩子都可能遇见的成长烦恼,比如调皮捣蛋常被老师“单独操练”、功课跟不上自尊心受挫、青春期的悸动、对未来的迷茫……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付出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女孩柔柔,沉浸在童话世界的小公主,能唱爱跳,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画,遇到过同伴的孤立、数学学习的挫折、孤身异国求学的困难。摄影机也记录下柔柔生命里不变的善良和童心,父母为她选择教育道路的思考与争论,也记录了她的成长与自省。
非常喜欢这部纪录片,一口气看完。北京的芭学园会让人联想到日本的巴学园。如今国内也有不少这样的幼儿机构了,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能把孩子送去芭学园的,大都是吃螃蟹:父母有较高的学历和认知、有不低的收入,能够思考、反思,给孩子提供物资基础和精神价值。零零后只有6集,讲述的是一些芭学园同班孩子的成长,不能代表一个零零后的整体,但依然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孩子都极有个性,有的只有3岁就能了解自己和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勇敢说不和表达自我,但是她们依然在长大后会面对孤独、面对选择,面对升学还是出国的人生分隔线。体制内的孩子,看起来更容易忧伤,因为学校里有集体规则和升学的压力。说不上更喜欢哪个孩子,她们都成为了更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