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头(1937)

CrossroadsUP:2021-08-21

《十字街头》(英语:Crossroads)是一部1937年摄制的中国悲喜剧电影,由沈西苓导演,白杨和赵丹两位明星主演。这部电影是1930年代中叶中日战争日益逼近时,中国电影的一个例证,与费穆的《狼山喋血记》、孙瑜的《大路》属于同一主题。

十字街头

评分:7.8 导演:沈西苓 编剧:沈西苓
主演:赵丹 / 白杨 / 沙蒙 / 吴茵 / 吕班 / 钱千里 / 伊明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Crossroads
上映:1937-04-15(中国大陆)
IMDb:tt0195260

情节

这部电影描写中国20世纪30年代四名大学毕业生:老赵、阿唐、刘大哥和小徐的奋斗人生。故事以他们的奋斗人生为主线,并且包含了一些浪漫情节。老赵(赵丹 饰)对生活充满信心,他在报馆找到一个校对职位;阿唐(吕班 饰)是个乐天派,他在商店找到一个布置橱窗的工作;刘大哥(沙蒙 饰)是个性格刚毅、有所作为的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回北方家乡参加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小徐(伊明 饰)意志消沉懦弱,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企图自杀,被救起之后返回家乡。老赵与一个住在后楼的在纱厂当教练员的姑娘杨芝瑛(白杨 饰)相爱了,但由于她上班的时间和老赵正好岔开,所以之前很久两人都不认识。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扩大,意志消沉的小徐最终还是自杀了,而另外的三个朋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们在混乱的人群中相遇在十字街头,继续坚定的向着前方迈进……

幕后人员

  • 摄影:周诗穆,王玉如
  • 置景:杨镜心
  • 收音:戴述周
  • 剧务:洪镛
  • 场记:毕鑫章
  • 场务:倪安东
  • 洗印:顾友敏
  • 剪接:钱筱璋
  • 歌曲:贺绿汀
  • 编剧·导演:沈西苓

家庭式软体不同版本

  • 国际版 《十字街头》(Region 1,DVD)在美国于2007年5月8日发行,由Cinema Epoch。碟片包含英语标题,以及孙瑜执导的电影《天明》的介绍。
  • 香港版VCD《十字街头》 美亚镭射影碟有限公司发行,「曾牵几亿中国人的心,怀旧经典中国电影」系列。
  • 中国版DVD《十字街头》 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百年经典百部珍藏」系列。

《十字街头》的制作者是明星影片公司,这部电影表现了明星影片公司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希望扩张到左翼电影市场,这一市场此前被对手联华影业公司独占。

简评

本片生动描绘了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子尖锐化的三十年代里,一群青年人在爱情和生活中的苦闷与挣扎,和他们逐渐觉醒最终走向抗敌斗争的过程。影片的主题是含蓄而鲜明的,通过这一群知识青年不同性格和不同生活道路的选择,肯定了走上抗敌前线的刘大哥,批判了消沉并自杀的小徐,而对于男女主角为代表的在失业和贫困中挣扎彷徨的大多数,让他们最终在刘大哥和小徐所走的两条道路中选择了前者。通过这三种知识青年的典型,生动展现了三十年代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另外沈西苓在艺术技巧上的成熟主要反映在每个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同时整部影片风格生动明朗、活泼流畅,颇具生活气息(尤其是芝瑛与老赵在出租屋的打闹情节)。

沈西苓的《十字街头》作为国防电影的代表,揭露社会的黑暗,以青年的觉醒为题材,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全民族反抗旧社会的热情。在影片前半段讲述男主和女主在街头的电车上不断邂逅的场景,多次采用俯拍镜头展现这座城市这个十字街头的人群街景,除了建立鲜明的空间意识之外,还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的横切面。但此时的电影还是允许以男女爱情为主线的,有许多关于人物的梦境或思想斗争通过叠印视觉化,甚至杨女士所做的“春梦”的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无不体现出好莱坞电影对于当时国产电影的影响。影片结尾处一连串人物仰拍特写的组接,形成了民族特色的雏形,这种对于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宣传在之后的国产电影当中不断地得到强化,戏剧性对于观众的视觉刺激能够产生更强的感染力,由此完成国防电影的政治任务。

。经典误会式市民爱情轻喜剧电影。此类爱情触及到现代城市中匿名性与熟人转化,可视为对大城市紧张体验一种缓解,对接的是人群中的人传统。此外本片对窥视的讨论也比较有趣,在民国女性解放思潮影响下,赋予了女主以平等窥视的地位。更准确的说,这部片子并不意在表现性别意识,女主主动追求男主的行为更多是在小知识分子背景(茶花女)进行的。本片片头对城市楼房的倾斜拍摄、女主梦境中的公主与绅士荡秋千之桥段都比较有趣。本片依然可见好莱坞与苏式镜头语言的杂糅使用,如经典的哀悼基督/男强女弱构图(男性位男主,女性位自杀小徐),频繁插入报社新闻(马路天使亦然/推进爱情的新闻和国事危亡新闻-抗战/走私),大个北上是规避抗日审查。本片音乐较独特,吉他出现甚至有摇滚味,演员表演随性法式狗派。最后四无业人前行拍得比较浪漫。

37年有声电影的经典现实主义电影,虽然主体框架是展现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就业、失业、爱情、以及选择,如同站在十字街头一样所面临下一步所要选择的路。但是影片得更多时长放在了爱情这条主线上,在当时电影中出现接吻镜头,也算是当时电影的一大进步性尝试。演员赵丹的表演清新自然同时反衬出白杨的表演稍显示浮夸扭捏。最后以小徐的死深化主题,揭示年轻人要勇敢要向前,不能做遇到困难的逃兵。带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和教育意义。在无法享受创作自由权的当时,依旧还产生出一系列进步类影片,是实属不易的。

相比于之前看的左翼电影,这部电影处在三十年代着实特别了一点,沈西苓导演主打的是一个喜剧,而且叙事非常好莱坞,欢喜冤家式剧情让这部电影显得格外“傻气”,一度以为这可能是现代拍出来的喜剧(吊打现在一些没笑点的喜剧哈),书上说沈导演在这部电影将好莱坞叙事风格和苏联蒙太奇结合起来,好莱坞的叙事看到了,但是这苏联蒙太奇倒还真没看出来(是那些剪切嘛?还没学到所以多半是我丈育),怎么说呢,喜剧的背后是沈导演对大学生对工人处境的反思,他有在暗示,但是私以为,联系不紧密,看完甚至觉得是赵写的文章导致杨的失业,有点割裂感在里头。还有赵丹真的太帅了,30年代左翼电影的代表演员了!现在的大学生处境怎么感觉比30年代大学生的处境还差,他们起码能在结尾那么乐观,而我们现在,也,,可以么?

赵丹白杨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但是影片中的剧作、表演、视听设计相对于当时的世界电影来说,还是显得不够圆熟扎实。白杨一路从《十字街头》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到《祝福》,演技之精湛的层层递进不说,这形象与内容的变迁对于近代中国历史来说是相当意味深长的。(为本月的《电影与社会》的报告作业做准备)

小西天资料馆观看,没记错的话本片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国产电影。观影前看剧情简介以为是一部会比较压抑的现实题材作品,看得时候给人的观感是一部相当欢乐的爱情片。尤其早期电影现在看来略显夸张的表演方式和台词,更加深了影片的幽默感。貌似最近看得好几部国产老电影都有这个特点,资料馆里总是欢笑声不断。除了这么欢快的剧情没料到外,画质和声音都挺清晰的也是个意外之喜。虽然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很多地方看起来有些生硬,最后大家突然振奋的转折也比较突兀,尤其男女主的爱情来得太突然,要么他们都是外貌协会的要么只能解释骂是爱在互相较劲传纸条时慢慢产生了感情。感觉演得最好的反而是房东大妈,唯一怀念那个时代的一点就是房东还得害怕拖欠好几个月房租的租客。女主扮相远比实际年龄成熟。屋里摆设竟然有米老鼠公仔,可谓相当时髦。

非常成熟的蒙太奇运用,电影对于幻想和幻觉等精神世界的表现在当时也是非常先锋了,观影的过程也完全不无聊,节奏紧凑,剧情幽默。演员表演影戏的成分还很重,显得有些夸张。结局本来落在主角失业就很好,一方面男主得知女主要来见他非常开心,一方面又得知自己失业,没有办法给女主好的生活,这样的戏剧张力是非常强的,可惜导演没有把握住,而是安排了一个强行大团圆的结局,是整部电影的败笔。

整体是报看,赵丹仿卓别林那感觉我感受到了但其实很怪(可能是因为《马路天使》赵丹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实在是惊为天人...),白杨和赵丹两个人的恋爱故事让人大为炸裂,其实主题是可以理解的,大概是大环境下众人皆苦+一些女性自立自强+直面欲望想谈恋爱的感受,但是吧,他还是报看。不过影片开头从赵丹救跳河的小徐开始,结尾是报纸上小徐跳河而死的报道,也算是挺好的callback,最最最后四人一起蹦蹦跳跳我感觉已经可以去拍《》了我说真的。

赵丹还有这么瘦的时候,白杨演技真的太做作了,动荡年代中谈谈恋爱的故事,不加那个结局可能好很多,应该作为后景的东西就不要跳出来变成口号了,但是估计左翼风潮太猛,不跟不行。女主看见癞蛤蟆想到是男主丢的笑了出来,真是满分恋爱脑。真相大白男主把头埋进被子里真的是太可爱了。当时这就是一个商业爱情片,这个维度上感觉还不错了。男主卷了铺盖说的那句“生活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恋爱”,明明是一针见血的句号,被那个结局给硬毁了。

披着浪漫面纱的现实主义电影。故事由一场特别的缘分构成,天天互骂却未见的房客是自己每天在电车上碰见并喜欢的人,欢喜冤家,重重误会,叫人捧腹大笑。但无可忽视的是它于喜剧外表下的现实主义内核。最让我动容的一幕在老赵和芝瑛在破出租屋相遇,两人抱作一团流泪,老赵说:“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们是一样的人!”在现实巨大的引力下,爱情的意义也许就是超越物质的重力,直直地抵达内心的深处。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老徐因为理想与现实的错节选择自杀,刘大哥去参战,老赵和阿唐则是日日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如果这部电影从老赵拿到150块工资,接来她们两人这儿结束,它就是一部奇迹式的浪漫主义文本,然而剧情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他也失业了。一切喜悦像浪潮一样涌过来,淹没他们——再退潮,一切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影片最后给出了一个解决

大名鼎鼎的十字街头,看后却大失所望,过分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多到令人眼花缭乱,最基础的对焦却经常对不准,令人双重眼瞎。故事老套,演员演法刻板,却要强行安一个过高的立意。在表达这个主旨之余能先把故事讲好吗?说是喜剧却只有一些边角料笑点,无意义的不搞笑的片段过多。隔壁太太万岁也是很俗套的故事但全员演技在线全程都很有趣啊,本片看的真的心累。

获得奖项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经典修复
十字街头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