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管理(2003)

Anger ManagementUP:2021-04-24

愤怒管理

评分:6.7 导演:Peter Segal 编剧:David Dorfman
主演:亚当·桑德勒 / 杰克·尼科尔森 / 玛丽莎·托梅 / 路易斯·古兹曼 / 詹纽瑞·琼斯 / 伍迪·哈里森
类型:喜剧
片长:10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以怒制怒 / 抓狂管训班 / 我爱发脾四 / 气味相投 / 以怒攻怒 / 愤怒控制班
上映:2003-04-11
IMDb:tt0305224

愤怒管理简介

戴夫(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有着温文尔雅的外表,和漂亮的女朋友琳达(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饰)。但在一次飞行旅行中情绪失控,,被遣送去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课程的负责人精神病医生巴迪(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本身就有点疯癫。一手创建了“情绪管理”理论和治疗中心,相关书畅销不衰。中心的病人个个脾气古怪,巴迪不断的逼迫戴夫去做一些近乎发疯的事情,让戴夫感到即使不疯也要快要被逼疯了。而法庭认为戴夫的进展过于缓慢要送他去监狱。被逼入绝境的戴夫,只好忍受巴迪的刺激疗法,戴夫感到自己的极限就要到来,他在退缩封闭自己的内心,还是勇敢面对完整的自己两个选择中,犹豫了……
  到底巴迪医生与病人戴夫的磨合调整,会是柳暗花明,还是陷入无尽的内心黑洞当中呢?

简评

剧情有点夸张和粗糙,但是挺好笑,很适合吃饭看。这样的爆米花片也翻转重重。剧本很符合救猫咪的结构。涉及到的心理学也很有意思。愤怒的人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愤怒,自我否定。很多往往不对他人发火的人其实常常在心里对自己发火,只要时间充足,怒火也会烧向外部。

唯唯诺诺的自卑者可能有定时炸弹的巨大怒气,这个主题还行,但演绎的过程并不很有趣,反而有傻气,虽然最后用一个大反转圆过去了,但傻了一路,已经晚了。美国演员是有多不会演内向自卑者,还是美国观众不会欣赏这个,主角从不怯双眼直视他人,这哪像胆小怕事。可作美国种族关系的缩影看。犹太人很像白人,个体的犹太人已经是白人待遇。正如男主犹太裔,但只有个不提起的犹太名字。重要配角都白人。黑墨德是小配角,除了黑人很牛气,别人都是丑角。同性恋是以变态形象出现的。亚裔则连人都不是,只以异国文化的形式出现,还被狠狠奚落了一番来构成笑料。完了打开豆瓣一看,这还是2003年的电影呢。

影片有不错的搞笑氛围,不少桥段和台词确实挺搞笑,绝对可以让我笑出来。只是我一开始确实受不了一帮人一本正经的瞎扯淡整治陷害戴夫,不论是在飞机上的空乘还是法庭里的法官,抑或是在桥上刹车的巴迪,我承认戴夫是隐忍型的愤怒,但如果这样管控脾气,真成了怂包了,所以前半段我承认影片有笑点但这个故事我不喜欢,但没想到后半段渐入佳境,尤其最后反转到一切都是设计的,都是假的,所以也就没法讨厌了。影片整体搞笑处理的不错,就是前后转变好大,从讨厌到接受,如此而已。!

面对如今社会,内爆型这个解释真的非常有共鸣,(幸好有了互联网,让现实中的内爆型愤怒者在网络上都变为了外向型,一定程度上算不算一种疏解)。本来是来看一月的,竟然被剧情也吸引了。anyway,纪念小老婆第一次下海演姬

分。重看,蓝光。本来以为没看过,后来看到和尚的那里,想起来了。。。中规中矩吧,结局过于童话。。。亚当·桑德勒的表演几十年如一日,总是那种傻傻呆呆慢一拍的样子。。。甚至还不如本·斯蒂勒。。。本片里,他的演技,他的表情,简直是被杰克·尼科尔森所碾压。。。“愤怒的人有两种:外向型和内爆型。外向型是那种动不动就朝收银员咆哮的人,仅仅是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内爆型就是那位长年累月沉默寡言的收银员,直到最后某一天,端起枪射杀了店里的每一个人。”

一个自认为没有情绪问题(其实是自我压抑)的人被周围众人联合起来欺负污蔑嫁祸,最后终于逼急了自己,表达出该表达的,直面该直面的。这个结果看,似乎这疗程奏效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遇到那种钻牛角尖的呢?有点危险哦

获得奖项

  • 第13届MTV电影奖
    第13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客串表演
  • 第5届青少年选择奖
    第5届青少年选择奖
    获奖:Choice Movie Hissy Fit
    提名:Choice Movie Actor - Comedy / Choice Movie - Come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