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UP:2021-12-01永不消逝的电波简介
1938年,我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电台被敌人破坏后,延安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孙道临)来到上海,白天他是一名商人,晚上则躲在阁楼间收发电报,为了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党组织同时安排纱厂女工何兰芬(袁霞)与他假扮成夫妻。两人在工作中产生真情,结为真夫妻。
日军通过一系列手段发现 了阁楼间的电台,李侠被捕,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始终守口如瓶,致使日军以为他仅是为商业电台工作,将他释放。日军投降后,李侠夫妇又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电台被国民党发现,李侠接到到紧急撤退的通知,但此时,他又收到两份极为重要的情报。
- 王苹 Ping Wang导演
- 孙道临 Daolin Sun饰 李侠
- 袁霞 Xia Yuan饰 何兰芬
- 王心刚 Xingang Wang饰 姚苇
- 陆丽珠 Lizhu Lu饰 柳妮娜
- 黄宛苏 Wansu Huang饰 白丽遥
简评
评价一下4K彩色修复:修复很棒,上色其实有点没必要,毕竟手工上且没参照,感觉像蛋彩画,人脸都上成了特朗普色,物体运动的时候会穿帮…声音上,不知道音乐是不是也重新配了,感觉比老片源好了不少,重新配了一些开门和枪声的音效,和念台词的音质放一起稍微有点不自然但也无大碍,但又新配了一些人声实在实在的画蛇添足…
在微博的历史bot上看到的故事,深受震撼,原来早已有电影。人物表演可以说相当脸谱化,但那个时期的电影都这个风格,好几个镜头转场时我都想到,如果是6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估计也拍得差不多。英雄的牛逼全靠敌人衬托,姚伟说“点划清晰,间隔分明,好像一汪清水”,女特务说“共产党知道得好详细、好生动哇”,配合戏剧化的表演,隐隐好笑。结尾收得干脆利落又感人至深:“永别了,朋友们,我想念你们”。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太多流血,向牺牲奉献的英烈们致敬。
勉强及格。黑白版。选取1938、1943、1949三个时间段,呈现老红军出身的发报员在上海敌后的谍报工作。电影其实缺乏间谍片一般具备的专业技能上的对峙形成的紧张感或是悬念,即便有,重点也是放在披露上海具体环境里,日本、汪伪、重庆几方暗流涌动的媾和行为。电影突出的是一份生活感,男女主的谍报工作,看上去是被包裹在静谧、甚至优容的生活细节里,孙道临的表演方式不像传统老红军,动作和神态不发力,更像知识分子。男女主因任务而结为夫妻、抚育孩子的过程因三个年代的结构而产生跳跃感,靠孙道临的演技在这里起托底作用。王心刚的反派也很重要,角色以“苇”为名突出他的随风倒,但他也的确欣赏孙道临的专业,孙道临被释放也是他的作用,本片儒雅有余而剧力不足的效果和这个角色也有很大关系,而且这角色这么会投机,到49年就该跟孙道临混了啊
支部活动,我选的片子。说实话对这部黑白电影一开始没有什么期待,而是冲着《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剧剧本出了名的精彩才选它。但出乎意料地不错,台词、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都不复杂,细节也有,是那股浓浓的特别的味儿,配音很棒。革命伉俪,战友情谊,家国情怀,正邪抉择,都体现到位了。扣了一星是当然的 ,人物信念的转变肉眼可见地僵硬,反派相当憨憨以至于地下党秘密电台的活动显得十分顺利,另外为了衬托主角李侠有些弱化了兰芬,她的格局和智慧都有些难堪重任,主要作用似乎就是给发报员丈夫扇风倒水带孩子。这样塑造一个主要的女性角色,放在现在多多少少是有点得出拳了。总体来说作为教育片看得还是很有意思很愉快的,有被打动到。
新中国的成立,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李侠”这样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烈士的付出。他的存在如同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不仅爽快接受新任务,还能对新人“兰芬”在革命情感和业务上进行传帮带。演员的年龄和剧情虽然距离现在有段时间,但他们真实的演技、真挚情感的融入却把那段岁月栩栩如生地带到观众“面前”。“电波”就像一颗革命的种子,是火把,是光明,更是希望。一个“李侠”倒下了,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李侠”前赴后继。我想,正是因为心怀“革命必胜”的信心,所以李侠烈士在被捕时可以面带微笑地说出“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话语。特别喜欢最后的那段蒙太奇,浪漫而生动,升华了整个主题。
今天中午单位组织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为了有极好的观影体验,在观看之前没有做一点攻略。当大屏幕上放出黑白色的画面之后,心想这个貌似是非常老的一个剧,,所以一直全神贯注,直到看着看着觉得剧情,台词非常熟悉,从那个卖东西的女生在剧院被枪杀到女主说我不要这样的斗争方式,突然去我想起来就在不久前我看过一部密战,跟这个及其相似,一查,果然密战是根据这个部剧改编,,结尾,在即将胜利的时候,男主却坚持将电报发完,而英勇牺牲。他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份怎样的爱国情怀!
重看同名舞剧之后终于忍不住看了电影。电影剧情较为简单,因此改编空间也大(甚至还看到了《兰心大剧院》的影子),一些剪辑还是挺有意思的。舞剧里删去了当代观众可能无法共情的女主成长史,增加了对各个配角出彩的演绎,剧情的悬疑成分更重,心理刻画也极尽舞蹈之优势,电影音乐太满其实不太恰当,但舞剧的音乐就最大化地调动了情绪。可以说舞剧的改编非常的现代,更少宣教成分,更多剧情设计和艺术形式本身特质的发挥,对比完电影更加回味无穷。
头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如此久远的影片,而且还是彩色修复版本,虽然有个别色彩上的掉帧不同步,但总体修复的还算可以。剧情就不用说了,经典中的经典,几位老表演艺术家教科书般的演技,再加上彩色画面的映衬,显得更加立体鲜活饱满。以后希望更多的黑白老片子能够彩色修复后在电影院重映,让我们90后00后能在大银幕上欣赏到更多建国初期的经典作品。
《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李白烈士在上海做地下电台情报传递工作的事迹,该电影多次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和舞台剧可见李白烈士的事迹深入人心,为解放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会被人民铭记,正义与斗争的精神世代珍贵。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很典型,李侠是自始至终的革命战士,何兰芳承担了成长戏,姚芦的堕落并恶势力为伍,柳妮娜则是侵略者的代言人,人物虽具有脸谱化的倾向,但考虑到1958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其作为影视作品的作用也极大得鼓舞了国民团结,但需要知道的是,真正的斗争必然是更加激烈的,环境是更加险恶的,敌人的手段更加毒辣,地下工作更多比拼的是智慧与勇气。成功塑造出的李侠这个角色也体现出了很多革命先辈的英雄品质,比如刚正不阿,不屈不挠,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事业献身。
起初担心黑白片会让观影体验打折扣,但完全没有,反而有别样魅力,李侠同志的炯炯双眼里望过去既有火苗也有光芒,铮铮铁骨在严刑拷打下、利益诱惑下仍坚守发报,纵使已知有多危险艰巨,但就是因为危险才挺身而出,“保证完成任务”。有谁是不害怕疼痛的,人骨子里面对危险本能就会闪躲叫疼,实在是佩服抗战先烈的。我看电影的时候爸爸凑过来,哦你在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好看的 我看了三四遍 顺道把主演名都叫了出来,我晕!我也真佩服我爹这辈看电影就跟书里描写的那种,借别人的书因急着还书,一气呵成把书就给吃进肚子里了(现实中就是哪儿有露天电影就去蹭、哪有非公映电影就爬墙偷看),在这种情境下培养了对各类知识的热情,我生在这个和平时代虽内卷但实在是大幸,战争可以把一切在瞬间吞噬的那种不安定感想都不敢想
微博上看到李侠的故事,本来还打算去上海看歌舞剧来着,没想到线下有彩色修复版的。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除开红色电影外,这片子剧情不拖沓,故事完整流畅,还可以的。最后李侠被捕前发出的,永别了,啊,就被电到了,我收到你的电波了。孙道临真帅,演技也好,赞赞赞。老一辈演员演技都好,赞赞赞。电影的服装我还蛮喜欢的,尤其是刚开始女共党的紫旗袍,复古又有韵味~
比《柳堡的故事》要好。无论是《乌鸦与麻雀》中的有点自命清高教书的先生还是《早春二月》中迷茫彷徨的五四新青年,还是在这部影片中出色的演绎了面对任务如何顾大我舍小我的坚决毅力的李侠,孙道临都很好的诠释了这三个不同类型的角色。王苹导演很善用配乐来烘托气氛,有着女性关怀般细腻的镜头设计将李侠及其后方同志在敌人威逼胁迫中那股爱国致志展现出来。最后在就义时所用的蒙太奇,电报的声音与李侠的独白配上后方同志们瞭望远处的画面相交叉,即使敌人再如何打压,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因为无数为同志都在用生命铸就着永不消逝的电波。致敬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