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黎明(1978)

Dawn of the DeadUP:2021-03-30

活死人黎明

评分:7.3 导演:乔治·A·罗梅罗 编剧:乔治·A·罗梅罗
主演:David Emge / 肯·佛瑞 / 斯科特·H·雷宁格 / 盖伦·罗斯 / David Crawford
类型:动作 / 恐怖
片长:126 分钟 / Germany: 156 分钟(extende地区:意大利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死亡黎明 / 僵尸的黎明 / 生人勿近 / George A. Romero's Dawn of the Dead / Zombie: Dawn of the Dead / Zombies
上映:1978-09-02
IMDb:tt0077402

活死人黎明简介

死而复生的嗜血僵尸如瘟疫般迅速占领全城,整个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僵尸之城。为了躲避僵尸的攻击,两个特种部队警察和一个交通记者以及他的女友,逃到了一个荒废的大型购物中心里。这四个人斯蒂芬(大卫·艾梅治 David Emge 饰)、彼得(肯·弗里 Ken Foree 饰)、罗杰(斯科特·H·雷宁格 Scott H. Reiniger 饰)以及法兰妮(盖伦·罗丝 Gaylen Ross 饰)使尽浑身解数武装自己,尽一切可能抵抗凶残僵尸的袭击。然而他们的抵抗却不敌越来越多的僵尸,好景不长,僵尸蜂拥而至。雪上加霜的是,一大群车手也发现了这个避难所。四人不但要躲避疯狂的僵尸,还要同凶残的劫匪对抗。
  丧失电影教父乔治·A·罗梅罗继1968年成功推出《活死人之夜》后,再次打造本部经典恐怖片《活死人黎明》,成为僵尸三部曲中盈利最多的一部。

简评

[] 抛开七十年代的技术制作局限带来残肢宛若qq糖和橡胶,以及红颜料番茄酱血浆带来的喜感,这部电影在各种偶然Jump Scare和线索遐想带来的恐怖还是可以刺激观众视觉神经的。此外,Roger和Peter在超市天台的场景构图,Flyboy在管道间和丧尸追逐的光影调度以及节奏把控,超市丧尸群像以及快速蒙太奇,都超出了我对一部爆米花电影的期待;对于商业片最主要的叙事要素,这一部摆脱了流水线恐怖爆米花的套路,传统配置里的女主从Dumb blonde脱胎成会开枪会开直升机有思想,Roger无论是演员还是角色本身都足够生动(演员演得很不错但好像只有这一部电影),男一没有主角光环,男三最后还有反转。主旨上也不是谁谁成为了孤胆英雄,对金钱观的讽刺,对末日语境下人性之争的揭露都足够深刻。

可能是罗梅罗最好的作品了,它比起《活死人之夜》更商业化更主流审美,文本深度却未因此而让步,在伴随种族政治恐慌氛围而诞生的《活死人之夜》之后,罗梅罗选择将批判的矛头转向消费主义。购物商场的空间设置是影片得以升华的关键,它不仅紧密地贴合议题,且为故事提供了戏剧弹性极好的舞台,在这里物欲与危险、人与活死人的关联变得异常的暧昧。★★★★

和活死人之夜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质感,虽然延续了前作僵尸的设定,密闭空间也从一件屋子升级到了大商场,但是要讲的主题,仍然是在嘈杂与无序的大灾变面前,人类之间的不信任与暴力。而这一主题不但发生在四人小队中间的情感关系上,同时也演变成了最终与非常档之间的对决。不过罗梅罗很大胆的舍弃了前作严肃惊悚的格调,更把一种末世下绝处逢生时所产生的荒诞情绪,做成了一种喜剧的形式,这在当年应该说是相当突破的,更是一种自我突破。但是放到今天看,一方面是丧尸的妆容只是纯粹涂灰脸,而且还经常穿帮因为并非涂全身,另一方面就是一些段落由于演员的表演以及刻意的情节设置(明明丧尸行动力这么差,但仍然险象环生,反倒飞车党虐杀丧尸显得更为真实),导致如今看这种喜剧反而变成了一种恶搞片的质感,甚至是有些恶趣味,反而会让人有些出戏

不愧是三部曲里最经典的一部,罗梅罗刚在前作缔造出活死人身上散发出的纯粹的恶和恐惧,便又用生活中的一些闲趣和人性之恶解构了这样的主题,实在是大师。预算高了,本片的大场面就多了,缺乏特技和特效的借位拍摄自然显得更出戏了;但也能看出本片剪辑和摄影上的精进,不断放大情绪的特写镜头和快速剪辑仍然是罗梅罗的法宝,而正好商场里的物件极其多元,更有发挥余地,也因此这招更大程度放大了情绪张力。而最终的情绪爆发也让角色更可爱了——当然恰到好处的配乐绝对帮了忙。

20220226:7分。超市求生,彻底清空超市的丧尸后,主角团在痛失轮椅战神后沉浸在自由购物的狂欢里,有种非日常下的日常的感觉了。超市避难所中的日子虽然毫无希望但却是毁在了末世人类强盗的手里,打跑强盗后剩下的两人开着油料不多的直升机飞向黎明,而被消费主义腐蚀的快乐丧尸遵循着本能做着和生前同样毫无意义的逛超市行为,超市关门的钟声一响丧尸们也该回家了。

“地狱客满了,死人就会重返人间”“当死尸复活,我们必须停止杀戮”。又是极强的隐喻。丧尸如同动物,四人组将超市中的丧尸驱逐,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伊甸园;机车党闯入,入侵者和外来者的斗争,结果两败俱伤。活下来的人,最终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栖息地。丧尸再一次慢慢占领了这里。事实上,丧尸的攻击力和存在感极低,反而像是人类在猎杀丧尸,人类也在自相残杀。

128分钟版本。彩色电影让化妆效果比活死人之夜逊色不少。话说大型综合商场应该是80年代好莱坞青春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吧,有机会应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和影响。本片中罗梅罗借黑人之口再次把僵尸再次拉回了与巫毒教的关系。开场的电台戏我蛮喜欢的。僵尸片似乎都是大型密室电影。结尾黑人放弃自杀时的音乐太搞笑,这一桥段也被包括生化危机在内的不少电影抄去。

乔治·罗梅罗丧尸三部曲之二,一场彻底暴露消费欲、杀戮欲、破坏欲与占有欲的银幕实验。影片不若[活死人之夜]那般冰冷绝望,而是漫溢着黑色喜剧色彩,除了洒血浆镜头比比皆是外,对现代消费社会的绝妙而刺骨的讽刺是最大看点。先是媒体的娱乐至死,随后的直升机旅程拓展了丧尸片的空间,到超市安营扎寨后才是重头戏。连丧尸也延续着生前对消费的迷恋。四人一边捉弄丧尸一边疯狂购物、试穿衣服、化妆、打街机游戏、溜冰、打靶,甚至准备烛光晚餐——灾难中被废弃的超市既是丧尸的地狱,又是幸存人类的天堂。甚或一大帮劫掠者也只是“冲着place”而来,有的则在打电动时被丧尸围攻分尸仅剩一只手。女性角色经历了实在的成长。令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男2号差点将人体模特当成丧尸;女主与男友疯狂购物(高速蒙太奇)后的空虚神情。

8/.第一部罗梅罗,活死人三部曲之二。,且造型上极力粗糙精省,反倒是突出“人”的特质,活死人对生前之物的迷恋这一设定,为后世众多丧尸电影所无限化用。,开创系列幽默衍生,可看作对于类型的一种分流,慢者着重风趣的逃生历程,快者则注重惊险的逃亡之路。,但却大部戏码局限于室内,在大型超市中反构建私人乌托邦,在有限空间却同存天堂与地狱,许是对人类享乐主义与消费欲求的一次极端情境探讨。,捉弄玩乐与欢闹戏耍,戏剧性浓郁的黑色幽默风格冲淡紧张的濒死氛围。 ,不是视效的出众,也不是人性的深刻,而用轻松却不失严肃的气质,进行些许社会讽刺后,于各类呈现效果上进行革新。

()1978版,139分钟导演剪辑版。像是今天很多电影的古早模板。罗梅罗、卡朋特那批人的早期工作帮助构建了当代的恐怖电影的诸元素,他们那个年代的恐怖电影相对于今天看起来十分简陋,所以我还是觉得年代补偿的方法应当在这类电影——还有像科幻电影——评价时有所体现。另一方面,那时生产又可以留传至今的恐怖电影又有很深的社会关怀,这和七十年代的氛围又非常相关。

第一次看到如此b级片的zombie片,真的又刺激又快乐。将发生的主要环境设立在大型商场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天才想法,影响了后代无数zombie片的取片背景灵感。甚至,我不得不说Steam里的《求生之路》的最大灵感源泉一定是罗梅罗的《活死人黎明》。

比起恐怖片,更像是几个人凑在一起过家家般的生活,剧情如流水账,降智光环全程在线,女主时不时智商上线,但是在最初只会尖叫和傻楞还是让人感到不适。这片非常古早了,不是把皮肤涂成蓝色白色就能吓到人了,但是依靠质感非常假的道具,拍出足够具有冲击性的画面这也十分不易了不是么。

获得奖项

  • 第31届土星奖
    第31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经典影片DVD
  • 第7届土星奖
    第7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化妆
活死人黎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