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爱(2019)
《幻爱》(英语︰Beyond the Dream)是一部香港爱情电影,由周冠威执导,刘俊谦和蔡思韵主演,在2019年上映优先场,并在2020年7月2日正式在香港上映。本片在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六项提名(包括最佳导演);同时在第57届金马奖获得三项提名,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电影票房超过1500万港元,成为2020年全年最高香港票房的十大电影之一;此片的DVD/Blu-ray影碟在香港发售后,曾拿下单周影碟销量榜冠军。《幻爱》亦成为近年来少数单靠香港本土市场而获得盈利的香港电影。
剧情
善良戆直的小学教师阿乐,是思觉失调症康复者,虽然渴望爱情但从来不敢恋爱。偶然机遇下,他在街头偶遇了清丽脱俗的欣欣,一见钟情却挣扎应否透露病情。踌躇之际,不幸再次病发,被幻觉缠绕。他更发现她的真正身分,竟然是个工于心计的心理辅导员?二人发展出一段悬疑曲折的禁恋,疑幻似真。
演员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刘俊谦 | 李志乐 | 小学教师,思觉失调症康复者。在街头偶遇叶岚,便对她一见钟情,幻想出「欣欣」。后来接受叶岚的心理辅导,慢慢将对欣欣的感情转移至她身上。 |
蔡思韵 | 欣欣 | 李志乐幻想出来的人物,实际上不存在。长期受到酗酒父亲家暴。钟情李志乐。 |
叶岚 | 大学硕士生,修读心理学。以李志乐的案例来撰写研究论文,向其进行心理辅导而渐渐对其钟情。一直跟Dr. Simon发生性行为以换取好处。 | |
鲍起静 | Dr. Fung | 大学教授,叶岚的论文的负责老师。 |
潘灿良 | Dr. Simon | 大学教授。一直跟叶岚发生性行为并向她提供好处。 |
张满源 | Joe | 精神病中心负责人。钟情叶岚。 |
骆振伟 | Rex | 心理学系博士生。叶岚前男朋友。 |
陈锐强 | Uncle Wong | 叶岚母亲前男朋友。曾与少女时代的叶岚发生性关系。 |
黄岚 | 阿玲 | 思觉失调症患者。曾因病发在街上脱衣而得到李志乐和叶岚的帮助。 |
魏绮珊 | Dr. Chan | 心理学家。因开设心理辅导中心而令叶岚想向其攀附。 |
苏皓儿 | 图书馆职员 | 李志乐的同事。对李志乐有好感。 |
制作
剧本
本电影的剧本可追溯至2006年︰导演周冠威在香港演艺学院毕业后两年,回校当兼职讲师,当时有学生谈及拍摄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启发他进行资料搜集,发现他们谈恋爱原来是一门十分困难的事,于是创作了30分钟短片——《楼上传来的歌声》。该短片大获好评,取得多个本土及国际影展奖项,包括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学生电视节中获得青年电影艺术特别奖、2006柯达电影摄影比赛(香港区)大奖、2006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公开组银奖。骄人成绩鼓励他把故事延伸成为长片——《幻爱》,但可惜一直未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结果不了了之。在本电影开拍前数年,另一监制兼编剧曾俊荣和周创办了「光籽电影」,合作完成了几个剧本,却未能觅得资金开拍,周才突然勾起已搁置多年的《幻爱》。他们对《幻爱》再作修改,后来成功取得政府的资助。
2005年有报章报道一名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旺角街头脱衣,旁边的途人只会凑热闹,用手机拍照。导演看罢后怒不可遏,认为他们十分过分,于是写进剧本,成为本电影首场戏。
虽然《幻爱》的开场让人以为这又是一部关怀弱势的香港电影,剧情发展下去时,却更接近一个纯爱的故事。「短片倾向探讨社会问题,讲病患者所受到的歧视,他们的痛苦是由外界而来的。我不想重复,而且也有很多人拍过了,尤其近几年的港产片,我想寻找一些新意,让我的创作欲望更强。」周冠威说更想进入角色的内心,而不是只看大环境,慢慢发展成一部有关心理学的电影。「有人说这个题材比较偏锋,很难定位、宣传,说是呈现社会现象、关怀弱势又不算;纯粹爱情吗?这段爱情多么复杂;甚至不是类型片,而是包含很多心理学元素」,他相信每部电影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好刻意分不同的电影类型,然后选择其中一种去拍。我同样喜爱这些类型,所以《幻爱》就变成这个样子。」
选角
导演发现刘俊谦在试镜的演绎方式与众不同,表现出一位看上去是跟正常人无异的精神病患者,跟他欲传递的讯息不谋而合。至于女主角是由于有人向导演引荐,而且看过蔡思韵在《短暂的婚姻》的演出,认为很新鲜,她在该电视剧饰演一名专业人士,跟本电影的设定相似。加上她的样貌像高学历人士和自然的试镜表现,种种因素令她成为女主角的不二之选。
取景
本电影大部份场景也在屯门取景,但不是导演刻意安排,他跟编剧讨论男主角的性格和背景时,认为他是一个自卑、内向,避免人群的角色,不适合居住于市中心,而是较偏僻的地方,因此屯门就是其中一个选择。而且刚巧编剧居于屯门,熟悉场景,有助拍摄。另外导演要求轻铁的场景。这三个原因促使屯门成为本电影的背景。
拍摄地点包括湖景邨(李志乐和欣欣的住所)、翠宁花园(叶岚的住所)、友爱邨与翠宁花园之间的皇珠路桥下(男女主角亲吻时被第三者打断的地方)、屯门码头、屯门公共图书馆、屯门公园、兆禧苑商场、蝴蝶湾社区中心、轻铁蝴蝶站、景峰站、市中心站、保良局西区妇女福利会冯李佩瑶小学、大棠路站、又新街和香港公开大学。另外最后一幕其实是沙田禾輋邨附近的隧道,利用电脑特效加上隧道上方的轻铁,使这场景更符合背景设定。
拍摄
团队在拍摄过程中遇上巨大挑战,由于成本只有600万港元,拍摄团队未能预约轻铁或者封站拍摄,只能待职员离开才可拍摄。但导演后来反而认为没有预约方能拍摄贴近现实生活的画面。加上在拍摄轻铁戏份时,男女主角呈相反方向,故每完成一场就需要相约在哪一个站等,再拍一次,不断重复。另外,导演对旧式轻铁车卡情有独钟,团队因而花费大量时间等待,车卡一接近,整个团队便需立即回到岗位,准备拍摄。
滤镜方面,摄影师司徒一雷运用经典柔滤镜来拍摄欣欣的部份,这种滤镜对光源产生重影的效果,暗示「欣欣」只是幻觉中的人物。镜头选择方面;他选择一些旧款的镜头(Zeiss Super Speed)。拍摄前他分别测试了一款新和一款旧的镜头,在与导演观察测试结果后,一致认为旧款镜头的质感和柔和度正中下怀,尤其是光圈全开的情况之下。灯光方面,冷暖光的运用随着男女主角的关系而转变。在首三场辅导戏中,第一次辅导用上冷调,表现他们的拘谨;第二次辅导时,叶岚去洗手间前依然是冷调的,但当叶岚回来再开始辅导时,男主角愿意敞开心扉,就改为使用暖光;第三次辅导,男主角已经把他和欣欣的细节全盘托出,冲破双方的隔阂,所以运用暖光。至于男主角家的灯光主要用上冷调,用以反映他的心情和精神状态,跟他与世长辞的母亲房间而就是唯一会出现暖调的地方。
音效
制作团队成功邀请台湾知名电影音效师杜笃之参与混音工作。他在高潮的一幕,运用了环廻立体声去呈现幻听的效果,令观众感同身受,亲历李志乐的主观感受。他也促成《幻爱》的宣传语句︰他在进行混音的最后一天,与制作团队一起把整出电影由始到末看一次,看罢后认为「我不介意」起点出主题之效,适宜作为宣传语句。制作团队认为这四个字一矢中的,把主题进一步联系到观众本身,于是在后面加上一句反问:「你呢?」。
投资
《幻爱》透过「电影发展基金电影制作资助计划」获得120万港元资金,占总成本的两成。导演曾执导题材敏感的电影——《十年》,部份投资者表明不会投资他的电影,令他在集资上面临重重困难。只有一些「善长仁翁」不想目睹港产片式微才慷慨解囊,使本电影得以在大银幕上映。
发行
《幻爱》由高先电影于2020年7月2日在香港上映。《幻爱》在开画首日(2020年7月2日),票房惨淡,仅得14万港元。幸好随着演员杜汶泽、田蕊妮、杨诗敏、导演黄浩然、「黄色经济圈」等发动告急支持,多个影评人亦对此片大加赞赏,之后《幻爱》票房大幅上升,7月4日高达75万港元,7月5日更有90万港元,连续两日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单在开画首4日,票房已累积至约240万港元。到了7月9日,票房累计超越400万港元,成为一周票房总冠军。5位主创亲自到多间戏院谢票,每间戏院排队与主创合照的人龙超过100位。截至7月13日,票房已冲破800万港元。最终,《幻爱》香港票房达1525万港元,成为2020年全年最高香港票房的十大电影之一。
台湾票房收94.3万台币。
《幻爱》的DVD/Blu-ray影碟于2020年12月3日在香港发售; 根据香港唱片商会的资料,《幻爱》曾经登上单周影碟销量榜冠军。
周冠威指出《幻爱》单靠香港本土市场已能获得盈利,对近年的香港电影而言非常难得。
上一届:《死因无可疑》 | 2020年香港一周票房冠军第28-29周 | 下一届:《尸杀半岛》 |
影响
- 掀起「屯门热」
本电影以屯门为背景,各取景地点被认为拍得很浪漫,俨如日本风情画,吸引观众组团重游拍摄场景。
- 与同期「高先三宝」重振港产片
受COVID-19疫情影响,六、七月期间国际大片欠奉,而《幻爱》的上映间接令港产片填补了这个真空期。及后《金都》、《叔.叔》接连正式公映,传媒合称以上三套电影为「高先三宝」。「高先三宝」不但各有特色,同时亦引起了不同观众群对港产片的重新注视,对港产片来说,可算是掀起了一场小阳春。三套电影大受欢迎,更于香港电影史上罕有地推出多款周边商品,如明信片、小说、主题咖啡等。
- 为男女主角牵红线
男女主角原本在拍摄前已认识对方,但并不熟络。他们在拍摄时渐渐互生情愫,成为真正情侣。男主角在访问中表示一场在轻铁站拍的戏份,他释放的情绪十分澎湃和激烈,感到筋疲力尽,但感受当场的女主角一直在鼓励他,因而擦出爱火。
- 巴士公司二次创作
九龙巴士在其Facebook专页上载一张本电影的二次创作海报(海报宣传语句为:「我不介意--你呢?」),标题为「坐低」,呼吁乘客于行车时记得坐好,站立的话就要紧握扶手,最重要是戴好口罩,以免罚款。有关海报得到网民的热烈欢迎。
奬项
年度 | 颁奖典礼 | 奖项 | 姓名 | 结果 |
---|---|---|---|---|
2020年 | 第2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电影 | 《幻爱》 | 提名 |
推荐电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周冠威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曾俊荣、周冠威 | 提名 | ||
最佳女演员 | 蔡思韵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刘俊谦 | 获奖 | ||
第12届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 | 最佳新演员 | 获奖 | ||
第3届最港电影大奖 | 最港男演员 | 获奖 | ||
最港电影 | 《幻爱》 | 提名 | ||
我最喜爱影片 | 提名 | |||
最港导演 | 周冠威 | 提名 | ||
最港女演员 | 蔡思韵 | 获奖 | ||
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周冠威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曾俊荣、周冠威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司徒一雷 | 提名 | ||
最佳音响效果 | 杜笃之、吴书瑶 | 提名 | ||
最佳新演员 | 刘俊谦 | 提名 | ||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大奬2020 | 年度最佳电影角色奖 | 提名 | ||
蔡思韵 | 提名 | |||
年度推荐剧本奖 | 曾俊荣、周冠威 | 提名 | ||
香港电影我撑场民选大奖2020 | 最撑女主角 | 蔡思韵 | 提名 | |
最撑新演员 | 刘俊谦 | 提名 | ||
第57届金马奖 | 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曾俊荣、周冠威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杜笃之、吴书瑶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30届华鼎奖
提名:中国香港最佳影片 - 第5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新演员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音效 - 第39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响效果
简评
《幻爱》,Beyond the dream. 心理学选材,相当的好。前半部分相当引人入胜,中途却急转下滑。不知道是人设生硬叙述过于直白还是剧情编排穿插不合理的缘故,主角们的演技逐渐缺乏该有的张力,看到最后我差点误以为是在看《十分爱》《xx试爱》一类的港片。演员表现已经不俗,也许导演对这样的演绎方法已经很满意。豆瓣评分7分以上,个人觉得仍然有点虚高。整体不俗,值得一看。
很喜欢香港电影对小众人群的体照,也为大众打开了一个特殊视角。在这个故事里,两片破碎的蓝色大陆在命运之海里漂流并相遇,并绽放出了橘色的温暖瞬间,甚至香港这个拥挤都市都变得空荡,好像为了他们恋爱而设一样。男女主角的表演既有感染力又细腻,尤其是刘俊谦,难道不值一个金像奖吗?不过,太过梦幻的情节和景观,其实会妨碍观者全面了解精神病人群的艰难,甚至散发出几分“用爱发电”的白日梦气息。结局似是而非,如精神病人的世界般漂浮迷离,就让渴望永恒的人在幻想中继续相爱吧。
如果编剧着重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情感生活,这片儿也算是有点深度了。但可惜编剧仅仅只是把这点做为虐恋的噱头和包装,本质上这还是个渣男怒甩原配出轨小三的狗血故事。结局改成男主依然牵手"欣欣",女主也找到自己的"李志乐先生",从此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幸福里,岂不是与本片片名更搭?
虽然影片的主题是爱,但同时也有对思觉失调这一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作为一个健康的旁观者,如果我们不能去帮助点什么,至少不要去二次伤害。金像奖提名影片都看完了,没想到在疫情期间的此届反而是近几年最有含金量的一届,刘俊谦比古天乐更值得一个,我甚至觉得如果不论资排辈,他可以拿影帝。而鲍起静比起金都里的婆婆角色,这个心理学教授的角色更突破更值得女配提名吧。
挺好看的,拍摄的题材挺有趣,两个人的演技都不错,挺有感觉。精神病患者是否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还真不好说,毕竟这个群体是能在法律上得以特权的,还是有一定的危险。女主的软肋就是混乱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堕落,让她自卑不配拥有爱。两个在爱里自卑的人,点燃了爱,选择了爱。
起初阿乐的“幻爱”让我回忆起自己精神紊乱的时期,在发生一系列怪事后,和身处外地的朋友通电话时她说她都怀疑我曾经的爱恋经历可能是我自己幻想出来的?当时缺乏清楚辨认真假能力的我听后有些崩溃,不太能接受那些感觉真实经历过的事情竟然可能是我的“幻爱”,虽然对此产生疑虑但还是更愿意选择相信自己的记忆。而后思维逐渐恢复正常,我就得以确认那些事是真实发生过的而非我自己幻想出来的。电影中间“她辅导他然后渐渐喜欢上他”的部分反而不太吸引我,好在后面四十多分钟的内容还是成功拉回我走神的注意力,如梦似真的美好结尾虽然甜蜜但看起来却又像是一场“幻爱”?!总而言之,《幻爱》于我个人的整体观感还是不及《叔·叔》《金都》。★★★☆ 2020年第57届台湾金马奖获得最佳改編剧本奖。
关于心理学的电影的确不多,可能因为心理学常人本来就带着病态眼光看待,影片的病人视觉处理比较出色,开头的确精彩。去到中后段就开始肤浅单薄了,应该深入描写病发原因,达到头尾呼应,这样子的处理显出导演想表达互相成全的结局,但太匆匆了。
。难得看到一部港产片能将精神病人关怀与爱情浪漫两种类型水乳交融,导演技巧扎实,紧紧抓住剧本的核心,轻松自如地游走在精神病例分析与男女感情线这两者之间;用高超的手法营造悬疑感,用光线色彩烘托心理变化与人物关系。然而,故事逐渐向爱情部分倾斜,渐渐远离了社会现实的探讨,也自然令作品稍逊一筹,特别是对女主角过往背景的刻画落入了俗套,难以令人共情太深。
看了这部讲述精神病人世界的电影,他们其实比谁都更清醒地知道,自己病发的时候是不受控的,有些会有幻想人物在和他们对话;然而这种不同伴随着大众的歧视和冷落,有些人选择隐瞒,有些人像男主是选择对身边的人负责任,不管是对幻想对象欣欣写了告白信(告知自己有病),或者最后拒绝和叶岚真正在一起(不希望对方被有病的自己拖累吧),还有他总是随时录音,来反复确认自己和真人还是虚构人物对话。电影也没有为精神病人提供一个正面或者引导我们其他人可以怎么和他们相处的happy ending,就算我们不主动伤害,但像男主内心身处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被爱,真的很担心其他人乱许的承诺,很担心自己被抛下,该怎么安抚呢
影片思路不错,一名精神病和医师的爱情,而且这名精神病的病症是幻想出医师样子的女友……对于爱情电影,普通的恋爱关系早就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口味,现在都是重口味,制造神奇,从不可能中生编排出可能,制造阻力,以体现爱情的顽强力量,其实这个阻力挺牵强的,最后女主面对男友发病以及男主内心的纠结其实表演空间都挺大的。总之。编剧找的点不错,纯爱类,对爱情的理解挺到位的。实际上爱情中的爱人不就是一种自我幻想出的形象么?是肯定和实际的爱人有很大差距的。与男主不同,我们的幻爱形象是基于互动时时更新的,而男主的是利用超强想象力凭空一蹴而就的。
“我不是真的,你才可以永远拥有我”。一句台词把作品从关注弱势群体社会议题层面抽离出来,揭示导演直面爱情本质。在华语影坛能认真探讨荣格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作品一出现就已经鹤立鸡群,编导在其中明显注入了希治阁的迷影元素(《迷魂记》、《后窗》等),许多美术设计、机位摆放、镜子的运用都费尽心思,男女主角的表演都是非常自然入信,刘俊谦表演自然不过火,被《短暂的婚姻》圈粉的我这次看到蔡思韵一人分饰两角的演技,两人从虚幻的银幕走到现实的爱情也是极度值得玩味。最后一场戏仿佛也是电影的功能之一:不能实现的梦想投射到银幕中,让观众在戏院做梦,并且在这美好的爱情梦中永远不要醒来。
原本以为是一部讲爱情的奇幻片,打开后才知道原来是一部讲精神病的爱情片。也许导演想表达的除了关于精神病这个议题之外,还想探讨在HK这座疯狂的城市去追求爱情是不是也算精神有问题的一种?蔡思韵的长相感觉是近年港产片难得的无国界脸,想象了一下这张脸放在中国(内地,港台片)日本韩国各类片都不显得突兀,演技和资源如果都能跟上的话假以时日必成大明星。可惜好像现在港片的尴尬位置造就了演员除了上一代的有机会在内地的作品占据位置或者只是露脸之外,给到这类新演员的机会还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