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极限(2009)

The Limits of ControlUP:2021-06-24

《控制的极限》(英语:The Limits of Control,香港译《我系杀手年中无休》,台湾译《极限控制》)是一部2009年的美国电影,由吉姆·贾木许编剧和执导。主演的伊萨赫·德·班克尔在片中饰演一名独狼刺客,在西班牙执行任务。本片于2008年2月开拍,取景地点涵括了西班牙的马德里、塞维亚以及阿尔梅里亚。

控制的极限

评分:6.8 导演:吉姆·贾木许 编剧:吉姆·贾木许
主演:伊萨赫·德·班克尔 / 阿莱克斯·德斯卡 / 让-弗朗索瓦·斯泰弗南 / 奥斯卡·贾恩那达 / 路易斯·托萨尔 / 帕兹·德拉维尔塔 / 蒂尔达·斯文顿 / 工藤夕贵 / 约翰·赫特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西娅姆·阿巴斯 / 比尔·默瑞 / 赫克特·科洛梅 / 玛丽亚·伊萨西 / Norma Yessenia Paladines / Miguel Alcíbar / 何塞·科尔瓦乔 / Richard Diment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片长:116分钟地区:西班牙 / 美国 / 日本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 希伯来语 / 法语 / 日语
影片别名:我系杀手,年中无休
上映:2009-05-28
IMDb:tt1135092

控制的极限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沉默的独行杀手(Isaach De Bankolé 饰),他永远只点两杯咖啡,在无聊的时候练习太极,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某日,他接受一项神秘的任务,随后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在这里他必须和一个又一个联系人作单线联系,而联系的凭证便是红色或绿色的火柴盒。这些联系人中,有谨小慎微但热爱音乐的中年男子(路伊斯·托沙 Luis Tosar 饰),有打扮出众钟爱电影的白衣女子(蒂尔达·斯维顿 Tilda Swinton 饰),有醉心波希米亚文化的老人(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更有沉迷分子学的神秘东方女性(工藤夕贵 饰)。按照他们的指引,杀手一步步逼近了他的目标……

简评

关于《控制的极限》的剧情,觉得是艺术作为催化剂的冥想体验。如何面对不断的重复?日复一日,喝着同样的2杯浓缩咖啡,听着陌生人讲同样套路的对话,交换火柴盒和点滴信息,继续上路;男主的日子就如同他修练的太极一样,看似波澜不惊,却实为修炼,待到有朝一日,直击目标。人生,其实也是如此,从此时到某日,从此地到某地,看似简单的重复,都是在为最终的目标而努力。今日的每一次重复,终将换来某日的顿悟。

一个永远不眨眼不睡觉的人用太极控制自己的心率,一个永远不穿衣服的人用雨衣和眼镜表示自己的存在;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音乐电影科学绘画波西米亚文化;以绘画给出人物线索,火柴盒给出地点,钥匙给予等待的空间;一次次两杯咖啡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次火柴盒的交换让人怀疑是否有一个任务在等他;任务开始到结束都保持着滴水不漏,最后扔钥匙的火柴盒还在延续这任务的下游;从城市一步步倒退回到蛮荒的空间,当出现地图上的白色房子时才发现蛮荒的空间可以瞬间与文明相连,并超越一般人的认知;蛮荒的空间不在蛮荒,而成为隐蔽的利器;精致到强迫症的构图,喝咖啡的强迫症和导演的构图强迫症异曲同工;留白的纸条和白布也吻合导演拍导演的留白;大色块变化,光线的层次值得逐帧分析;吃掉这么多纸条不睡什么时候才是极限,心不能乱;电影的互文;

,这部尴尬了些,内核(如果有的话)差不多但不及鬼狗杀手。沉静的黑人心如止水,练东方功夫(是太极吗)……贾木许对东方和禅意的迷恋已经走过头了。结构是机巧的,前后重叠呼应,中间三段式铺垫。最大的亮点是对峙部分对现实的讨论竟然是以平淡如水甚至有些仓促的方式开展,那段之后连结尾的音乐录像带部分看起来都没那么无聊并显得有那么点“禅”了。

循着鬼狗杀手来的,不同于人狠话不多的Forest,本片男主从拿了枪(接上)后不但沉默寡言,连表情也没了,而且会打太极。拎着老旧的黑色吉他走在西班牙竟有一丝墨西哥往事的味道,Tilda的造型真的不是在模仿重庆森林的林青霞吗?下次也要试试点两杯浓缩,在街边的咖啡馆怒坐一下午(好像在等人的样子)。贾木许还真是那种愈是看不懂愈自发地想要硬着头皮看下去的导演啊!

一个杀手看到错综的生活,决定通过层层解构找到真相,最后得胜而归。人生的真相是一幅盖着的画卷,杀手对于背后的画卷心领神会,自始至终都坚定信念的转身而去。但电影立意太过于简单,如果一切都是梦幻在阻挡。一个人怎么可能就那么坚定而不怀疑周围呢?如果是铩羽而归时又该怎么面对呢?至于最后的那幅画,毫不认同,感觉就是往人面前竖立一块“黑石”,啪,你看,是不是所有人都会驻足,立意是不是一下子就上去了?

内核的“空/玄”令形式本身成为电影,调度和文本制造严谨的秩序感,“控制”激起观众“打破”的原欲——破坏秩序的欲望,未知的秩序感即演变成吸引力和悬疑感。正如每一个接头人出场和交谈时必定会出现升格镜头,与必定会进行交换的火柴盒,元素排布的简洁和秩序还原了视听手法原始的“机能”:推镜——“聚焦/吸引”、固定、摇移——陈述,而一切“内容”都在简单的交接动作中隐喻着背后神秘、庞大的世界。如此影像的控制像是在禅修,推拉是吸气,固定是屏息、摇移是呼气…

说实话这场关于装b的极限与身份漂泊的故事我极喜欢,但是删减版严重破坏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观影体验。但是仔细一想我的确看过很多电影,画面一边的男的衣冠楚楚,画面另一边的女的赤身裸体(说的就是你贾木许——说到底多数情况下电影里出现的女人的胸部对整个表达毫无意义,只起到一时的“眼福”之欢,只不过是男性凝视下假借艺术之名以喂贪婪之口的低级淫趣。所以,走出低级表达吧,喜欢自我yy的导演们!

1. 這電影的主題是憋尿,因爲男主既是無內容的自我,也就等於憋尿:在男性的憋尿體驗中,全身的感受集中在一個可見的器官上,與對感受的注意力完全會聚一處,這個讓控制和控制失敗變得可能的時刻就是自我產生的時刻。2. 正是在控制自己憋尿的時候,思緒會不受控制地奔湧,這構成了面無表情的男主穿過的整個旅程,或者毋寧說是這個旅程穿過了他;他丟掉槍,拒絕妹子的誘惑,一輪輪喝咖啡,一遍遍打太極,這些都是意義明顯的意象。3. 男主刺殺的目標代表超我,這就是爲什麼男主突然出現在了城堡的內室,用一根琴弦完成了刺殺。4. 最後男主在美術館中注視的作品是一塊起皺的、仿佛未乾的白布,隨後他在廁所隔間換了衣服——不再是西服而是破外套——離開了美術館,這勾勒出了「控制的極限」。

200122 【B】火柴盒代表控制世界严密而神秘的运转机制,辗转城市间与接头人交替火柴盒则是影像形式感与构建秩序意识的强化。杀死对象完成任务,在一系列动作完成结束控制而后离开,但一切并非是结束而是象征秩序运转的条例,它代表的只是其中一则简单的律令,在结尾所呈现的结束是主体所产生的梦境层面(遵循外在象征秩序前提下)的效应,是用蝉修与虚无面所凝聚完成的自我内在象征秩序反抗。我甚至觉得[极限的控制]是[巴顿芬克],[黑客帝国]的另一种简单形式。

看到他练功就想起我爸,有点好笑。感觉致敬自己拍过的电影一样,都是以前电影里出现过的演员。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杜可风,每个镜头都如此迷人。杀手的特质确实最符合贾木许,没有朋友只有过客、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不吐只言片语,主角的沉默是一种留白,留给观众时间引发一些哲学意义的思考。在那一刻仿佛同主角感同身受了,陷入沉思…

绝对是装逼片的代表,抛弃了以往大家印象中杀手片中的几乎所有元素,没有紧张激烈的对峙与刺激危险的追杀,甚至没有街头巷尾的枪战与搏斗,杀手每天做的都是坐在街角咖啡馆的固定位置上,点上两倍浓缩咖啡,等着接头人来给他交换信息,顺便聊一聊电影、文学、科学与波希米亚主义,虽然对方说的是他听不懂的语言,但也并不妨碍沟通,打打太极,看看画展,不知不觉间就把钱挣了,这种杀手生活谁不羡慕呢?话说整个片子确实很“控制”,就是没看出来哪里到了“极限”。

看完了,除了音乐、画面漂亮,我觉得这部电影里有句台词还挺打动人的,大概意思是:最好的电影是造一个梦,不用追求它的逻辑、因果,它给你梦你就做了它就好了。有点像我喜欢“地球最后的夜晚”,但它被批得很厉害,说毕赣不会讲故事,讲TM什么故事,陪你做场梦你还不知足,那就派个杀手把自以为是的,只讲现实的你干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