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2005)
On the Mountain of Tai HangUP:2021-04-20
太行山上简介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截击,115师师长林彪临战指挥出色,成功击败板垣师团,史称“平型关大捷”。同时八路军用灵活的战术亦减轻了国军战场的压力。不久日军以优势兵力、装备围攻太原一线,蒋、阎战略判断失误,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自此拉开了军民抗击日寇的伟大事业……
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夏衍剧本文学奖
获得奖项
- 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夏衍剧本文学奖 - 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组委会大奖 -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故事影片 / 优秀编剧
提名:优秀导演 / 优秀导演 / 优秀导演 / 优秀男演员 / 优秀电影技术奖 - 第8届长春电影节
获奖:最佳华语故事片 / 金鹿奖-技术创新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音乐 / 最佳录音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
简评
好电影。影片想讲的东西很多,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黄土岭战役这些大型战役都有讲述,也描写了很多名将,感觉铺的有点大,中心不够集中。最着重刻画的人物是朱德,他的大局观,他的军事策略,非常厉害。朱德的两次演讲,非常激动人心,我想这就是朱德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大军事家的魅力。
比较失望。全明星阵容,官方主旋律大制作,还有港澳台群星加盟。本来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没想到结果不甚理想。剧情没什么好说的,虽然没有突破但是也还好,其中刘帅左参那段紧急俄语通信挺有意思;平型关战场拍的算不错,挺惨烈,不像有的电视剧里一通爆炸一个冲锋伏击战就打完了。人物上也算可以,也没有大亮点,但也都没有大失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场景和道具上。很多情节、对话设计比较失真,再一看到国军一水儿的斯登冲锋枪就觉得实在不配官方大制作这个名头。
历史告诉我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胜利总是会站在正义的一边。一部以朱德总司令为主角的影片,在共产党的每一次胜利之中,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八路军顽强抵抗的决心。影片对战争的描绘非常写实,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鬼子的残暴侵略表现的极其深刻,平型关大捷一役中的航拍镜头令人震撼。共产党是真心抗日,为了抗日可以对国民党妥协让出地盘,反观国民党却摇摆不定,总是拖后腿,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拍摄于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影片以朱老总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战前线为主要情节。相比较于80,90年代的主旋律战争片,21世纪以来拍摄的此类题材电影越来越注重大的格局和视野,除了刻画我军的英勇善战和坚强不屈,也塑造了敌军普通士兵的一些细节,比如片中一个被我军俘虏感化的日本士兵回到原部队后被自己同胞逼得自杀,强烈抨击了军国主义武士道对人性的摧残。影片大胆启用了两岸三地的演员,除了内地主旋律影视剧专业户王伍福,还有香港演员梁家辉和台湾演员刘德凯特别出演。
很老的抗战片,小学时候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在操场上搭了充气的大棚,全校在里面看,条件比较简陋,幕布投影,闷热,还反光,但是我们还是认认真真看完了。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在我当时,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抗战之辛苦,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我们美好的今天,一切都来之不易。教育意义重大,所以我认为还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官方话语下的主旋律零聚焦叙事,讲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故事。与90年代的战争片相比,影片在类型化上已经有所探索,开始着重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而不再单纯是对历史的描绘。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军官、伟人、士兵等都是在工作场所以工作状态示人,讴歌意味明显,缺乏对生活细节的展现,情节推进得太快,缺失了战争历史片应有的意蕴。
个人非常喜欢的主旋律电影,在这次院线观看前已经在电脑上看了多遍但仍不厌烦,叙事明快流畅,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得很自然,各方势力的角逐展现得很清晰,这得归功于陆柱国老师的剧本,大进军里的两部也是如此。至于许多战争大场面,仍旧在被现今的很多纪录片剧情片电视剧引用就足以说明有多么经典,也算是八一厂这种类型电影的绝唱吧,后续就再没有做出这般宏大的电影了。
剧本还是挺含混,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建设的微观视角没有,民主政权的组建和减租减息政策这些都没有拍,但起码大体上事情是讲清楚了,配乐和美术都很出色,航拍长镜头和连环大爆炸样样齐备,八一厂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开篇老爷庙白刃战拍得相当热血。对国府方面的塑造够克制了,真批起来蒋记比鬼子还可恨,,一帮子不学无术的家伙在这瞎评实在是误人子弟。
极其陈旧的视听语言,在呈现港台演员时的镜头更是荒谬,前一秒梁家辉还在听军情,下一秒一回头砍死个小鬼子,完全是把港台演员当镜头规则的“法外之地”。可惜了八一厂的大场面调度,这三位导演完全是笨蛋学生照着作业,这抄一点那抄一点,抄得啥也不是。有意思的一处细节是薄一波引1942年的诗赞朱老总,这种设计更表明整个电影毫无历史观可言,只有历史材料堆砌。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部模仿好莱坞大片的主旋律战争片吧,以前都是模仿苏联战争片,也就是《长津湖》之前的《长津湖》。不过那个时候,还没什么流量明星,只能请两个港台明星露一下脸就领便当。特效很落后,爆炸效果也就比90年代强一点。剧情很乱,人物出场十分钟演完这个情节马上换其他人演下一个情节,感觉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剪辑版。
第一次主动去看历史抗战片。一开始觉得无法接受,不可理喻,我为什么要看。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逐渐有了理解,有了共情。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很直接,塑造的人物很浅显,每一个次要人物都在衬托主要人物,让我从每一个不同的侧面去看一个立体的人。这部电影讲的是朱德将军,所以是少有的毛主席不是主角的抗战历史片,给我特别之感。朱将军的从源头解决日军飞机,也提醒了我日常要从源头解决问题。
历史告诉我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胜利总是会站在正义的一边。一部以朱德总司令为主角的影片,在共产党的每一次胜利之中,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八路军顽强抵抗的决心。影片对战争的描绘非常写实,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鬼子的残暴侵略表现的极其深刻,平型关大捷一役中的航拍镜头令人震撼。共产党是真心抗日,为了抗日可以对国名党妥协让出地盘,反观国名党却摇摆不定,总是拖后腿,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