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UP:2021-02-09

《基督最后的诱惑》(英语: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是一套1988年的美国宗教电影,改编自尼可斯·卡山札基有争议性的1955年同名小说,描绘耶稣的一生。电影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威廉·达福饰演耶稣,另外的主要演员还有哈维·凯特尔、芭芭拉·赫尔希、哈里·迪恩·斯坦顿、大卫·鲍伊。本片完全在摩洛哥拍摄。

基督最后的诱惑

评分:7.8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尼古斯·卡赞特扎吉斯 / 保罗·施拉德
主演:威廉·达福 / 哈威·凯特尔 / Paul Greco / 史蒂夫·希尔 / 弗娜·布鲁姆 / 芭芭拉·赫希 / 罗伯茨·布洛瑟姆 / 贝瑞·米勒 / 盖里·巴萨拉巴 / 厄文·克什纳 / 维克多·阿尔果 / Michael Been / 保罗·赫尔曼 / 约翰·劳瑞 / 里奥·伯梅斯特 / 安德烈·格雷戈里 / 佩吉·戈尔姆利 / Randy Danson / 托马斯·阿拉纳 / 阿兰·罗森伯格 / 德尔·罗素 / 内赫米亚·佩尔索夫 / 哈利·戴恩·斯坦通 / 彼得·贝尔林 / 大卫·鲍伊 / Pen
类型:剧情
片长:164 分钟地区:加拿大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基督的最后诱惑
上映:1988-08-12
IMDb:tt0095497

剧情

参见:基督最后的诱惑

角色

  • 威廉·达福 饰演 耶稣
  • 哈维·凯特尔 饰演 加略人犹大
  • 芭芭拉·赫尔希 饰演 抹大拉的马利亚
  • 哈里·迪恩·斯坦顿 饰演 保罗
  • 大卫·鲍伊 饰演 本丢·彼拉多
  • 史蒂夫·希尔英语Steve Shill 饰演 百夫长
  • Verna Bloom英语Verna Bloom 饰演 马利亚,耶稣的母亲
  • 罗勃兹·布洛森英语Roberts Blossom 饰演 Aged Master
  • 贝瑞·米勒英语Barry Miller (actor) 饰演 Jeroboam
  • Gary Basaraba英语Gary Basaraba 饰演 安得烈
  • 尔文·克许纳 饰演 西庇太
  • 菲克特·亚哥英语Victor Argo 饰演 彼得
  • 保罗·赫曼英语Paul Herman 饰演 腓力
  • 约翰·卢瑞尔 饰演 雅各
  • Michael Been英语Michael Been 饰演 约翰
  • Leo Burmester英语Leo Burmester 饰演 巴多罗买
  • 安德烈·古格里英语Andre Gregory 饰演 施洗者圣约翰
  • Alan Rosenberg英语Alan Rosenberg 饰演 多马
  • Nehemiah Persoff英语Nehemiah Persoff 饰演 Rabbi
  • Peter Berling英语Peter Berling 饰演 Beggar
  • Leo Marks英语Leo Marks 饰演 撒旦的声音
  • Juliette Caton 饰演 Girl Angel
  • 马丁·斯科塞斯(未挂名) 饰演 以赛亚

制作

斯科塞斯从童年时已经想制作一部耶稣一生的电影版本。在1972年电影《列车女贼》中指导芭芭拉·赫尔希时,她给了他一本卡山札基的小说。斯科塞斯在1970年代末买下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并把它交给保罗·许瑞德去改编。《基督最后的诱惑》最初是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的下一步作品,制作安排于1983年的派拉蒙电影开始,预算约1400万美元,并在以色列拍摄。最初的演员包括艾丹·奎因饰演耶稣、史田饰演本丢·彼拉多、雷·戴维斯(英语:Ray Davies)饰演加略人犹大,以及Vanity(英语:Vanity (singer))饰演抹大拉的马利亚。派拉蒙的管理层及其当时的母公司Gulf+Western(英语:Gulf and Western Industries)由于开始忧虑暴涨的预算和来自宗教团体的抗议信函,该项目进入了周转期,并最终于1983年12月被取消,而斯科塞斯则接下来制作《三更半夜》。

1986年,环球影业对该项目感兴趣。斯科塞斯提出在58天内以700万美元拍摄本电影,环球影业对制作亮起绿灯。评论家和编剧杰伊·库克斯(英语:Jay Cocks)与斯科塞斯一起修改了许瑞德的剧本。艾丹·奎因推辞耶稣的角色,斯科塞斯重新拣选演员威廉·达福来饰演。史田也推辞了彼拉多的角色,角色则由大卫·鲍伊饰演。主要拍摄于1987年10月开始。在摩洛哥的拍摄(对于斯科塞斯来说是第一次)是困难的,而且由于匆忙的计划进度而增加困难。“我们都在紧急状态下工作,”斯科塞斯回忆说。场景必须是即兴创作,而且很少深思熟虑去设计出来的,使斯科塞斯为本片开发了一个极简抽象派艺术的美学。拍摄在1987年12月25日杀青。

音乐

本片的原声音乐由彼得·盖布瑞尔作曲,1988年获得提名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奖,并在CD上发行,标题为《Passion(英语:Passion (Peter Gabriel album))》,在1990年获得了一项最佳新时代专辑格莱美奖(Best New Age Album)。本片的配乐本身帮助了普及世界音乐。盖布瑞尔随后合辑了一张名为《Passion – Sources(英语:Passion – Sources)》的专辑,包括不同音乐家的额外材料,这些音乐家启发他制作原声带,或他为原声带采样。

发布

电影于1988年8月12日上映,也于9月7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播放。

巴黎圣米歇尔戏院袭击

1988年10月22日,一群天主教徒于巴黎的圣米歇尔戏院(Saint Michel theatre)公映该电影的期间纵火,袭击令13人受伤,其中4人严重烧伤。圣米歇尔戏院被严重破坏,3年后才重新开放。巴黎总主教Jean-Marie Lustiger(英语:Jean-Marie Lustiger)在没有观看本片前预先谴责电影,但他也谴责这次袭击,称这些犯案者为“基督的敌人”。

这次袭击后来归咎于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团体的成员Bernard Antony,他是极右派国民阵线的代表,以及被逐出教会的大主教马歇尔·勒费弗尔(英语:Marcel Lefebvre)的追随者。类似袭击包括涂鸦、引爆催泪弹和臭弹,及殴打戏院观众。至少有九名被认为是该团体的成员被捕。一个被称为“反对种族主义以尊重法国和基督教身份的联盟”(Alliance générale contre le racisme et pour le respect de l'identité française et chrétienne)的五名武装分子团体被判15至36个月的缓刑监禁,还要为损害赔偿450,000法郎罚款。

家庭媒体

虽然《基督最后的诱惑》在VHS和镭射影碟上发售,但许多录像租赁店,包括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百视达,也因为电影的争议性反响而拒绝出租本片。1997年,标准收藏公司在镭射影碟上发行了《基督最后的诱惑》的特别版,标准收藏于2000年在DVD上重新发行,并于2012年3月发行区码A蓝光光碟。

反响

票房

《基督最后的诱惑》于1988年8月12日在123间剧院上映,并在上映周末获得401,211美元。本片在财政上不是很成功。本片落画时,在国内只获得8,373,585美元(拍摄成本超过7,000,000美元),在墨西哥则获得487,867美元,全球总额为8,861,452美元。

像小说一样,这部电影描述了耶稣基督的生活和他对各种形式诱惑的挣扎,包括恐惧、怀疑、抑郁、不情愿和性欲。这导致了原著和电影中描绘基督想像自己参加性活动而被诱惑,这个观念对一些基督徒引起了冒犯。本片包括一个免责声明,说明电影偏离了普遍公认耶稣生活的圣经形象(英语:Life of Jesus in the New Testament),而且不是基于福音书。
本片得到了两极化评价。斯科塞斯获得提名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而荷西饰演抹大拉的马利亚为她获得提名金球奖最佳电影女配角,而凯特尔饰演的犹大为他获得提名金草莓奖最差男配角(英语: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r Worst Supporting Actor)。

简评

像这样的电影其实很难打分。说它拍得好坏真假都无关宏旨。信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任何其他版本,不信的人则缺乏比较和评判的标准。还是应该注意斯科塞斯在电影一开始就提醒的:这不是根据福音书拍的,而是根据卡赞察斯基的小说改编的,想揭示的其实是一种永恒的冲突。其实我不是很明白这种永恒的冲突是什么,但确实看到,在那些关键时刻,在别人都以为他应该知道怎么做的时刻,他其实不知道,也不明白神为什么让他那么做。他的无助也许增强了他的神性。不过不知怎么的,这些镜头总让我联想到凡人的处境。

威廉达福的演技稍微把本片往上拉了一下,困惑,骄傲,心安理得,又惶惶不安的矛盾心理把握得很好,基督在沙漠静修之前和之后连走路姿势和眼神都不一样。本片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从原著小说胎里带出来的问题)在于把矛盾简单化了,把做人和成圣变成了简单的对立两极,其实不至于如此,既是人,也是圣,层次的不同也能带来这种矛盾。

这部电影最背离教义的地方不是马丁镜头下耶稣在履行上帝主张途中作为人的部分对死亡的恐惧和世俗美好的向往,而是他对神谕诠释的摇摆。教徒抨击耶稣怎么能屈服于撒旦接受诱惑?但是请注意全片都在描述耶稣对上帝旨意诠释的摇摆。在人性的理解里如果天父博爱那么为什么只允许他的儿子以殉难拯救世人?耶稣在影片中在撒旦诱惑下放下责任选择人性的一面过平凡的生活,是他以为这是天父的意思。直至临终前犹大痛斥他不该像人一般死应该像神般死,没有牺牲就没有救赎后,耶稣就马上醒悟忏悔自己的罪请求回到十字架上完成自己的使命。话也说回来,这部电影的最大优点是原小说本来就有的文本上的突破,在导演技法、摄影和配乐上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马丁能有这个勇气和魄力来去拍这样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已经很值得惊讶了。

觉得是比帕索里尼《马太福音》还要诚实的耶稣行传。1965年卡尔巴特《罗马书释义》;1970s《犹大福音》被挖掘和解密;1988年马丁拍摄《基督》;2000s阿甘本《剩余的时间》&《彼拉多与耶稣》。看起来马丁斯科塞斯的宗教视野非常刁钻深邃,而阿甘本可能也没少受这部电影影响。犹大福音是一个比起诺斯替视角的圣经释义来说都非常露骨的诺斯替文本,但《基督最后的诱惑》并没有使耶稣成为外在于造物神的真神。但是蛇和狮子这两个诺斯替拜物在电影中又像是真神的使者。详见长评

要不是最后脑洞大开、极为“奇幻”的三十分钟,大部分内容貌似还是比较正统福音书的,甚至镜头语言都相当写实,但是台词、节奏、摄影、音乐和表演让人感觉美得就像一首诗。马丁·斯科塞斯 在对这一题材的大胆处理和极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实在是令人赞叹,威廉·达福的表演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塑造一个“凡人”耶稣和一个一身正气的犹大,是对耶稣基督的另类解读,但也同样震撼人心。

这部片子里,一个神之子得到了大对体的委任,然而,耶稣却不敢/不关心以色列人(犹太人)亘古以来肩负着“神选民”的名讳或重压。或许基督教就是一种重压“为什么是我/想干啥基督的问逊于诱惑来自于会让 产生一种难以摆脱的癔症心理。这个平常的木匠一时遭到共同体的驱逐,讽刺的人是,他最终却又回到了mankind的维度。罗马霸权适得其反地将“艺术”化、“仪式化” 成为了闪米特一神教注满生命力的“元基督”。本片当中的基督被无法回避、无法反击的意识形态(God),这种委任(“它像咋地”)让他进入到一个癔症化的理性架构,他对于“牺牲自己、救赎同样”以一种癔症式的进行消极的逃避 。犹太人在这个应许之地,实际上还需求基督的降临、领导与救赎光从这点来说,基督兄作为一先知和救世主,他必然要和我自己那种

惊呆了。。。虽然没看过圣经也不了解耶稣和犹大以外的其他人物但还是有被剧情惊到。本来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并无太大兴趣,而读了A Journey里关于本片前前后后的波折、马丁对此项目那么大的passion以及拍摄的各种艰辛以后,怀着不一样的心情看完了后半部分电影。能看得出来经费是不够的。Willem Dafoe演的很好。Harvey Keitel演犹大给我感觉怪怪的(可能之前看了他其他角色印象太深了的缘故)。配乐非常赞。要加一星给马丁,能好好的拍出来就已经真的太不容易了。

特别喜欢的一种思路就是把抽象人物放在现实环境中去讨论,包括诺兰的《蝙蝠侠》,也包括这种,这也是老马最喜欢干的事。不过作为一个不信教的人,看一个宗教的现实故事总感觉像传销,这个耶稣前半截像个废物,后半截像个疯子,愧疚。说实话看这个就是为了刷老马片单,老马的电影不管好坏看着都不会嫌太慢,不过这个已经是数一数二的慢了,还得看另一个宗教片《沉默》,Oh god.

这是一部极具政治寓意的片子,跟斯科塞斯其他的片子一样,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叙述就是为了最后的剧情反转时刻做铺垫,片子的核心就是最后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前的内心戏,那个时刻其实他特别希望有一个天使可以把他救走,让他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同时意识到,正是他的被处刑把他的追随者的激情推到了极致,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不再受他控制了,相反,他作为一个政治偶像的意义已经使得他不能再做出任何与之相悖的举动,所以他只能去死,不然的话,他就必然变成追随者们所唾骂的叛徒。于是他最终成为了他亲手创造的偶像崇拜的牺牲品。斯科塞斯的片子每一部其实都在讲述一个充满自信,坚信自己掌握着命运的人最终如何意识到他自己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的故事。这个片子其实也是一部充满尼采思想的片子,这可能跟原著的作者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有关

全不通基督神学奥义。难怪新教,尤其清教徒,如此让人反感,这是政治的宗教,而非神学思考。清教徒思考关心过神之问题吗?或许不过是今在政治烦忧的一相吧。 / 取悦的商业片,似完全没认真思考过何为昔在之耶稣。基督神学如此优美的学问确已经没落了呀,仅隔空取笑,这样的东西连渎神都算不了;渎神毕竟是思考过神之问题。 / 更别提美式英语、好莱坞表演油腻啰嗦,把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的简约优美给填实了。

五星有主观加成。先读的原作再看的电影,感觉轻松多了,没读过原作看的话可能会有点莫名其妙吧。耶稣不是黑长卷而是个金丝熊,挺可爱的。犹大很棒!施洗约翰的露天迪厅带劲啊,看傻了。犹大耶稣玛利亚关系演得很好,耶稣引颈就戮,刀贴到脖子上却又哼唧,令人兴奋,拉撒路被杀那段也非常色情。剧情上做了很大取舍,比原作友善多了,原作读完我吐血三升。

看过片子再回来才明白了题目,这个伟大的神在成为神之前遭遇了无数的诱惑。最后的诱惑来源于撒旦。对圣经故事了解不够多,只零零散散听过犹大出卖基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又复活。看过这个电影才体会到耶稣宣扬自己的教义就像一个人试图传播一种思想与兴起一场革命一样困难。基督沉重的走向死亡是令人震撼的。结尾撒旦的诱惑把基督还原为一个普通人,成家生儿,这部电影对犹大的出卖给出了新的解释。

获得奖项

  • 第46届金球奖
    第46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Filmcritica "Bastone Bianco"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