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嘻哈(2019)
评分:7.5
导演:卓娅·阿赫塔尔
编剧:卓娅·阿赫塔尔 / 里马·卡蒂 / 维杰·莫里亚
主演:兰维尔·辛格 / 阿莉雅·布哈特 / 希坦特·查杜尔韦迪 / 维贾伊·拉齐 / 阿姆鲁塔·苏巴什 / 维杰·维玛 / 卡琪·柯切林 / 伊赫拉·克汗 / 谢巴·查达 / 乔蒂·苏巴 / 拉胡尔·皮斯克 / 纳库尔·萨赫德娃 / 舒蒂·乔汉 / 艾西瓦娅·德赛 / 库布拉·萨特 / 索纳利·萨查德夫
类型:剧情 / 音乐
片长:153分钟地区:印度
语言:印地语
影片别名:叽哩咕噜喱(港) / 街头有嘻哈(台) / 地球村印度 / 街头男孩 / 街道男孩 / 沟壑男孩 / Gully Boy
上映:2019-02-09(柏林电影节)
IMDb:tt2395469
印度有嘻哈简介
生于孟买贫民区的青年,除了要应付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还要兼职养家和承受家庭压力。幸好他有青梅竹马的女友支持,以及藉著饶舌音乐抒发冤屈,让HipHop打开了他的世界。主角和友人的歌曲得到靓女歌手Sky的注意,继而合作新曲,并迅即成为网上热话。他的歌词,精闢「贴地」,道尽年轻人面对的社会问题。但初嚐成功的他,又能否再进一步,将梦想化为现实?本片风靡印度和全球各地观众,延续「打死不离」的印度热血精神。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苏赞妮·卡普兰·梅尔万吉 第67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金卷轴奖 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提名)
获得奖项
-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造型设计 - 第67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
- 卓娅·阿赫塔尔 Zoya Akhtar导演
- 兰维尔·辛格 Ranveer Singh饰 Murad Ahmed / Gully Boy
- 阿莉雅·布哈特 Alia Bhatt饰 Safeena Firdausi
- 希坦特·查杜尔韦迪 Siddhant Chaturvedi饰 MC Sher
- 维贾伊·拉齐 Vijay Raaz饰 Aftab Shakir Ahmed
- 阿姆鲁塔·苏巴什 Amruta Subhash饰 Razia Ahmed
简评
之前看了一部叫做女人四十玩说唱,虽然不是很喜欢看,而且也没有改变我对hip hop的印象,觉得嘻哈尽是在说脏话,虽然听起来很带感,却喜欢不起来,不过再度深刻了解了,有些事真的是要天赋的。这次看了印度有嘻哈,对嘻哈届的说唱争霸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hip hop都是莫名其妙的或者满口脏话的,男主的歌词就很有内容。佩服翻译!除了印度嘻哈之外,印度的贫富差距也太真实地展现了!
印度有嘻哈,甚至拍成了好电影。男主是印度孟买贫民窟穆斯林,喜欢嘻哈。替父亲当富人的司机,让他更加了解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甚至连帮雇主女儿擦眼泪安慰的资格都没有。渴望成功,渴望通过唱rap实现梦想摆脱贫困,但父母却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希望他好好完成学业,找份工作,再去做这个。把自己的故事变成说唱,每个rapper心中都有一场风暴。
庆幸没有因为过于通俗的电影名而放弃了观影。有人说电影情节老套,这应该就不是一部要以情节取胜的电影。它胜在细节和立意。特别喜欢电影中微妙不张扬的细节(比如男主的父母看着很年轻,应该是传统的早婚)。导演不会因为某个精彩的情节,而特意放大这个片段引起观众注意。美好的片段一闪而过,反倒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让1985年出生,34岁而且明显老气的人演22岁的高中生,是最令我不适的地方。虽然老气点大概也可以表现出贫民窟的残酷,但也真的太老了…国内虽然也有三四十岁的演员演高中生,但反正都是些滤镜偶像剧,而这部片子的立意还是严肃很多的。另外,感觉男主比夏尔差太多了,男二的角色戏份不多,但塑造非常成功。
有一说一老夫感动了,印度电影还是靠谱的,这些反应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很多电影都会夹带什么反应社会问题,反思社会变革的私货,至少在这方面印度人和韩国人做的比我们要好,ps建议韩国人也拍一部‘韩国有嘻哈’,结尾直接升华,让电影直接上升了一个档次,
电影里好多与我们现在主流价值形态相悖的地方,比如飞叶子,比如偷窃养家,等等,可能这就是印度现在的客观现实吧,甚至男主叔叔说出了仆人的儿子还是仆人的话,我想这或多或少也是印度现在一些人的想法,可惜还没机会去印度体验一下那里的文化,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去旅行看看。
一个常规的追逐梦想突破现有桎梏的故事,剧情大概也就两星到三星吧。但还是相当值得一看。导演试图加入很多元素,虽然都讲得不透彻但融合得不突兀。一个很难得的点就是主角团都是不完美的人,女主因为嫉妒出手就是打人,男主为了生活也跟着偷车,朋友贩毒,细数起来污点不少,但是却因此更加给人一种在泥泞中挣扎的现实感。很多时刻的镜头很考究,能够从一团乱遭里面散发出一种渗透浸润其中的无法言说的美感,相当有意思。几场rap越看越乏,海选简直就像是一团混乱的互相人身攻击,只有男主第一场录音室的曲子真的最惊艳。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导游带着国外游客来参观的时候,游客们带着好奇的眼神在房间里逡巡,男主沉默的眼神像刀一样刺人神经。
印度底层男孩的生活。暴力卑微的父亲,受尽屈辱的母亲,穷困的街区,没有梦想的生活。rap是反叛,是大声宣告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惜我不禁想,他的女朋友,那个戴头巾的女孩,她的梦想呢?大学还没毕业,就要被嫁人,说想出去玩想涂口红,被母亲连扇耳光。到最后她要被他解救。女孩的自由和尊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呢?如果男主出生是个女孩,还能面对父亲把他打到说不出话吗?还能抛头露面去表演吗?看到她的生活,我的生活,我们所有女孩的命运连在一起。
这不是一部讲rap的电影,rap在电影里对于男主而言是一个直抒胸臆的工具。贫富阶级差异和不同的观念渗透在电影的每个镜头中。女主送给男主买不起的ipad,转头对父亲撒个娇就可以再拥有一个;男主作为富家女的司机,虽然关心但也会因为身份不对等而无法开口;Sky家的卫生间比男主贫民窟的家还要大。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们束缚于父权社会的体制而无法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接受了大学教育,“仆人的儿子也永远是仆人”;女性依旧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自由恋爱,不能轻易离婚。导演把这些巨大的伤疤揭露出来给大家看,却又满怀希望。屈从于现实的人为了活着去偷,去抢,去贩毒;而敢于拥有梦想的人,把这些苦难唱给世人听。
不是常规意义上印度电影的载歌载舞,作为一部音乐励志电影歌也可以说是好听。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里的本土质感非常的棒,不去刻意的猎奇也没有廉价的迎合,反而是把印度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很好的融进了主角的奋斗历程里。虽然老套,虽然有些桥段稍显潦草,但是不生硬且非常符合hip-hop音乐底层的特质。
还好没有因为这个有点尴尬的名字错过了这部作品,原本以为印度剧就是歌舞生平,再加上这个音乐主题,估计全剧就是个音乐剧,结果除了必要的音乐载入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而且突然发现印度语的说唱意外地好听,而且还深刻地反应出印度社会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贫富差异大、男尊女卑、被丢弃的孩童,都很引人深思。
没想到不是那种一言不合就说唱跳舞的宝莱坞,说唱的土壤在美国,却能在印度生根发芽,不能不去是草根的气息惺惺相惜,压抑的感觉不尽相同,因为语言问题,并未觉得唱的好,但是很朴实,就像我们的快手抖音。贫民窟小子不一定有医生女儿青梅竹马,但一定会有真实的梦想,在这个层面上人人平等,但能不能实现,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