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2008)
Happy-Go-LuckyUP:2021-11-24
《无忧无虑》(英语:Happy-Go-Lucky,台湾译《无忧无虑》)是 2009 由麦克·李编导的英国喜剧电影。电影聚焦在一个天真乐观的小学老师,以及她与周遭人的情感互动。该部电影受到许多影评人的赞赏,并获得了许多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男配角等。
剧情
Poppy (莎莉·霍金斯 饰)是一名小学老师,她没车没房、不再年经貌美却还是乐观向上的过生活,脚踏车被偷了只是有点难过没能说再见,学跳床时肌肉拉伤那就换学跳舞,她与年龄不符的乐观渐渐惹恼了她的学车教练 (埃迪·马桑 饰)。
演员
- 莎莉·霍金斯 饰 Pauline "Poppy" Cross
- 埃迪·马桑 饰 Scott
- 艾莉克丝·薜嘉曼(英语:Alexis Zegerman) 饰 Zoe
-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 Dawn
- 西尼德·马修(英语:Sinead Matthews) 饰 Alice
- 希薇丝特·莉·唐兹尔(英语:Sylvestra Le Touze) 饰 Heather
- 约瑟·克洛斯卡(英语:Joseph Kloska) 饰 Suzy's boyfriend
- 萨缪尔·罗金 饰 Tim
- 卡罗琳·马丁 (Caroline Martin) 饰 Helen
- 奥利弗·马尔特曼(英语:Oliver Maltman) 饰 Jamie
- 诺索·安诺兹 饰 Ezra
- Karina Fernandez(英语:卡瑞娜·费尔南德斯) 饰 Flamenco teacher
荣誉
奖称 | 奖项 | 受奖者 | 结果 | 备注 |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剧本 | 麦克·李 | 提名 | |
女性电影记者联盟 | 最佳影片 | 《无忧无虑》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麦克·李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提名 | ||
最佳原创剧本 | 麦克·李 | 提名 | ||
最佳群戏 | 《无忧无虑》 | 提名 | ||
最佳突破表演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柏林国际影展 | 金熊奖 | 《无忧无虑》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麦克·李 | 提名 | ||
英国独立电影奖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艾莉克丝·薜嘉曼(英语:Alexis Zegerman) | 获奖 |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 | 最佳影片 | 《无忧无虑》 | 第十名 |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第三名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第三名 | ||
底特律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提名 | ||
金球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无忧无虑》 | 提名 | |
最佳音乐及喜剧类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伦敦影评人协会 | 年度影片 | 《无忧无虑》 | 提名 | |
年度英国导演 | 麦克·李 | 提名 | ||
年度英国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提名 | ||
年度英国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获奖 | ||
年度英国女配角 | 艾莉克丝·薜嘉曼(英语:Alexis Zegerman) | 提名 | ||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麦克·李 | 获奖 | ||
纽约影评人协会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纽约线上影评人协会 | 前十大电影 | 《无忧无虑》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线上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埃迪·马桑 | 提名 | ||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
卫星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无忧无虑》 | 获奖 | |
最佳音乐及喜剧类女主角 | 莎莉·霍金斯 | 获奖 |
获得奖项
-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编剧 - 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66届金球奖
获奖: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 第17届悉尼电影节
提名:Sydney Film Prize —— Best Film -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演员 -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Breakthrough Award —— Actress of the Year
简评
电影里有很热闹的场面,也有很文艺的气质。最近看了太多太闷的电影,这样的小清新确实让我眼前一亮。然而这都是前半段。说来也怪,其实电影更精彩的部分在后半段,可是我却没有初看时的沉浸感,也许是失去了新鲜感,也许电影本身就没有太大的魅力。学驾驶的支线应该是最出彩的一部分。脾气暴躁古怪的教练一面痛骂着女主的肆意洒脱,一面禁不住被吸引。而最终爆发的争吵戏剧张力极强。两人都展现了高水准的演技。“enrahah enrahah”太魔性了。大概教练勉强能算是男主吧。而练舞时的女教练也颇具特色,情绪失控的样子成功牵动了我的情绪。流浪汉那段只能说感觉挺妙,实际上我没太看懂。而这一切剧情冲突设计都非常符合整部电影的艺术风格。
生日选了部名字看起来寓意不错的电影,没想到是展现过于乐观的人/社牛(?)也会有的困扰,正好跟我是两个极端(我应该算是悲观主义者吧),女主的连裤袜都好有趣,虽然生活中看起来挺不靠谱的,但是工作还是挺认真的,和男朋友用第三人称胡说八道都好可爱。。。但是那个教练自以为女性穿个高跟鞋穿个低胸就是跟你示好了这是什么直男癌,自信过头了吧,你以为你是谁啊,不看自己的挫样(没有攻击演员的意思)。。。
忧伤时看这部电影还挺舒服的,女主角Poppy总是乐观的笑嘻嘻的生活,即使是面对凶狠的教练,脏兮兮的流浪汉,甚至乃是一个书店售货员,她都愿意大方展示微笑,她的生活态度很美好。而即使这样,她也会面对到令人沮丧的事,例如自己的学生的异常表现,以及亲人之间的不和,还有教练误会自己在勾引他,但最终她都以她的乐观态度解决了所有难题,并收获了爱情。PS 女主演员的演技很棒
。sally演的和莫娣有点像,不过毕竟是同一个演员嘛。女主就是成天无忧无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free,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室友,适合的工作真的很幸运了,结尾还有了npy。和驾校教练是啥意思没看懂,不过他俩分别那段是真的在飙戏啊。
电影画面鲜活明媚,一点都不像是在阴雨连天的英国,女主的衣服从内到外都是鲜艳甚至是跳脱的颜色。都说女主无忧无虑,30岁,无房但是有相处10年的好闺蜜兼舍友,小学老师同时还有蹦床、跳弗拉明戈舞的周末消遣,自行车被偷了马上开始学车,没有结婚最后有了一个高大温柔的男朋友,怪不得女主无忧无虑,一对比30+读博无成果,多年单身住宿舍的我,才是
,和日本平成时期的“日常系”少女电影类似,《无忧无虑》通过Poppy所激活的正是历史终结之后的无尽空气系之日常,她天真的姿态穿透一系列戏剧性的“小叙事”,也不断希望朝向(消费社会所应许的)无限可能,在资本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之下,“少女”既不是性别也不是年龄,而是一种机器装配,以一种无痛的方式弥合(或者说掩盖)来自左翼和来自右翼对于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非议,无论是涡轮资本主义的非人性还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所认为的,多元文化对于英国本土的回流等议题都被中断了,和遗产电影类似,影片同样落在了保守主义关于良善生活的想象,以及在当代语境的可能,且由于本真性的善意,无需将其感受为“责任”的约束,正是资本主义消费伦理所需要的新神学,换言之,作为一个“神圣人”,我们不得不继续剥削,消费她的身体作为“药物”。
麦克李的剧本有魔力,再平淡的东西都能拍出花来。这是一部很有能量的片子,居然是快乐的能量。我一直不觉得莎莉漂亮,但这部片子是我感受到她美丽的一部片子,看到评论里有人说她衣品差,我觉得她穿得很漂亮很有个性,只有内心渴望色彩的人才把色彩穿在身上。她演得很棒,是的,Polly的笑声让人感到奇怪和不满,她的善意有时候让人厌烦,但她一直都是快乐的,作为她的朋友是幸福的,她是善解人意的,很善于倾听。但作为她身边的陌生人不一定,会觉得她多管闲事。她让有些人不能自洽了,可这部片子最让人觉得好的地方是Polly自己自洽,她是内心强大的,不是忍受苦痛清醒的人就内心强大的。
回味了一天之后反应过来“无忧无虑”这个中文译名有很强的误导性,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女主盲目傻乐的初印象,然而女主并非天然的无忧无虑,也并非对外部世界毫无知觉,随着故事发展女主一一展现了多种与快乐难以兼容的情绪:恐惧、忧虑、愤怒,但女主始终固执的选择快乐,看上去随波逐流,内心却比任何人都要坚定
伦敦生活来自哪?来自麦克李。推屏转场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看的巴克劳。运动生涯、如果到浪子春潮,哈里森、麦道、芬尼一样的愤怒青年们,在大卫布拉德利一代被如kes一般折翼。到了naked那时。只能看到如猜火车结尾麦克格雷那样的独白-so far so good。霍金斯片中一边质疑下一代的生活方式,一边自嘲自己会死于酒精,然后一口烈酒下肚。伦敦生活式的青年症候:更古不变的因果循环:越愤怒、越犬儒。伦敦生活把这部片抄了个遍,菲比沃勒布里奇去上放松班,这里是去弗拉门戈课。那句中二脑残但是又朗朗上口的“enraha”简直成为了继安妮霍尔的“ladida”之后又一经典口头语。还是哪种标志性的麦克式的结尾,二人并坐,镜头拉高,完。只是秘密与谎言在后院,生活甜蜜在门廊。这里在湖舟上
9 sally的笑容和表演太有感染力了,即使有时会觉得poppy这个角色过于high,但却是很羡慕她的,羡慕她的态度,羡慕她的交际圈,很希望自己能够在年迈30时仍能保持这股乐观,虽然在外人看来她并不是那么的“正常”,成熟和成功,但她过得是开心的。
莎莉·霍金斯最佳表演之一。作为一部近 15 年前的电影,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动可比近几年类似题材的多。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没多少 30 岁女性能过得无忧无虑,所以烦恼和困境被反复诉说、激发共鸣——从什么时候开始乐观成了格格不入的生活态度?我们还有能力像她那样与沮丧的现实共处,允许自己创造快乐吗?
她才不蠢呢。着五颜六色的丝袜高跟鞋,戴艳俗夸张的首饰挂件,大智若愚的“越快乐越幸运”。迅速体会到每个人的情绪并处理它们,吉普赛人的愤怒,学车教练的愤怒,和继父同住孩子的愤怒……自洽地想笑就笑,想跳舞就跳,想划船就划,你看她很傻其实很强大,这个世界需要Poppy。“你会因为开车开玩笑而出车祸死去!”“那我想不出比含笑而死更好的死法啦”。很难想象暴怒那场是《寂静人生》的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