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夕阳情(1993)
《一代鲜师》(日语:まあだだよ)乃日本知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1993年执导的电影,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评分:8.3
导演:黑泽明
编剧:黑泽明 / 本多猪四郎 / 内田百闲
主演:松村达雄 / 香川京子 / 井川比佐志 / 所乔治 / 油井昌由树 / 寺尾聪 / 日下武史 / 小林亚星 / 平田满 / 头师孝雄 / 冈本信人 / 渡边哲 / 冷泉公裕 / 松井范雄 / 中岛书 / 天田益男 / 平野稔 / 长克巳 / 板东英二 / 草薙幸二郎 / 樱金造 / 谷村昌彦 / 吉冈秀隆 / 大宝智子 / 头师佳孝 / 檀臣幸 / 本间文子
类型:剧情
片长:134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 英语
影片别名:一代鲜师 / 未休矣 / Madadayo / Not Yet
上映:1993-04-17(日本)
IMDb:tt0107474
剧情提要
生性豁达、幽默的德语教师内田百间(松村达雄饰)走入教室内,告知一群学生即将退休。内田老师提及他们的上一代,因为其父母也是前者教过的学生。说著说著,感情丰富的内田老师突然啜泣了起来。
另一群已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帮忙内田老师搬家,并庆贺老师退休。宴席之间听闻房租相当便宜,原来此地常遭梁上君子光顾,房东降价了许多次,才吸引内田老师租房。但是内田老师胸有成竹地说他有治贼妙方,两个担心的学生高山(井川比佐志饰)和甘木(所乔治饰)夜里偷偷到老师家帮忙巡逻。一进入屋内才发现所谓的妙方,是贴著「小偷入口」、备有茶点的「小偷休憩室」和「小偷出口」,让贼儿在家中转了一圈后知难而退,两人哈哈大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适逢内田老师60岁大寿,多达16个学生前往老师家祝寿。由于亲戚寄来的鹿肉不够,内田老师又上街采买了马肉。一锅马、鹿肉又引来学生们哄堂大笑,因为日语中「马鹿」乃是骂人笨蛋。
不久内田老师租的房子因为空袭焚毁,他和师母(香川京子饰)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富贵人家遭空袭烧毁仅剩的小茅屋。虽然学生到访时屋内空间侷促,内田夫妇两人倒也甘之如饴。学生们遂协议集资合购一块地,替老师盖一间新房屋。内田老师知道此事,直嚷着希望庭院里有大池塘、池塘中有座小岛。新居落成后学生们又发起「摩阿陀会」,在每年老师的寿宴上都要他喝下一大杯啤酒,再高声地说:「未得唷!我还活着!」。
某日突然跑来一只野猫,内田夫妇决定收养牠,并取名为诺拉(ノラ)。虽然他们和这只猫日久生情,但诺拉某天却失踪了。内田老师和学生们用发传单、刊登报纸广告等方式找寻猫咪,却都没有下落,内田老师也日日以泪洗面。后来又跑来一只黑白相间的短尾猫,多少平复了内田夫妇怅然的心情,后来黑白短尾猫死去,夫妇俩在庭院为牠和诺拉各设置了墓碑。
内田老师照例在第17回摩阿陀会上喝下一大杯啤酒,然后高喊「未得唷!我还活着!」。但是宴席进行到一半突然心律不整,摩阿陀会的发起干部高山、甘木、桐山、泽村等人随师母扶持内田老师回家休息后,四人在隔壁房间小声地喝酒聊天。熟睡的内田老师似乎在作梦,梦见他和朋友们玩捉迷藏,大喊:「未得唷!」。
演员
- 内田百闲:松村达雄
- 内田太太:香川京子
- 高山:井川比佐志
- 甘木:所乔治
- 桐山:油井昌由树
- 泽村:寺尾聪
- 小林:日下武史
- 龟山:小林亚星
- 多田:平田满
- 古谷:渡边哲
- 北村:头师孝雄
- 三井:松井范雄
- 平野:林昭夫
- 村山:冷泉公裕
- 太田:冈本信人
- 石川:竹之内启喜
- 高山之儿子:吉冈秀隆
- 地主:山下哲夫
- 买土地之男:草薙幸二郎
- 肉店老板:谷村昌彦
- 马肉贩子:久世浩
- 抱着猫的婆婆:本间文子
- 鱼店老板娘:铃木美惠
- 酒店推销员:头师佳孝
- 内田百闲(小孩):西亨大
- 警察:樱金造
- 警察:板东英二
- 车站站长:加藤茂雄
- 赶马人:都家歌六
拍摄制作人员
- 导演、剧本、剪接:黑泽明
- 原作:内田百闲
- 制作:山本洋、入江洋三
- 总制作人:德间康快、小暮刚平
- 制片:黑泽久雄
- 制片助理:饭泉征吉
- 摄影:斋藤孝雄、上田正治
- 音乐:池边晋一郎
- 服装:黑泽和子
- 导演助理:本多猪四郎
- 副导演:小泉尧史
- 制作经理:野上照代
- 题字:今井凌雪
得奖纪录
- 第17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香川京子。
- 第17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斋藤孝雄、上田正治。
内部连结
- 内田百间
关于日语片名「まあだだよ」的由来,乃日本小孩玩捉迷藏时捉人者询问「躲好了没?」,匿藏者答曰「未得唷!」(まあだだよ)。片中男主角内田百间是一位生性豁达、看破生死离别的教师,所以面对死亡,他总是调皮地对死神说「未得唷,我还不想离开这个人世间」。因此台湾将片名翻译成《一代鲜师》,香港则译作《袅袅夕阳情》。此外,片中感念教师恩情的学生们所组成的「摩阿陀会」乃「まあだだよ」的谐音。
获得奖项
- 第36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配乐
简评
黑泽明的谢幕之作,“最后”的意味非常鲜明。片尾,梦中的夕阳如火烧,儿童的游戏被晚景打断。孩子望着晚霞,字幕徐徐升起,“准备好了吗?”“还没!”回答空旷得回响。黑泽明集中最后的力量,表达了自己在老年体悟到的人生境界。但不得不说,表现得过于一厢情愿,片中诸生百事不做,只是众星捧月,如信徒般环绕老师的关系,或许黑泽明在他与他的西方追随者卢卡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人的交往中体会过,却实在不是世间常情。回想一下,没有三船、志村乔和仲代达矢的黑泽明,我一部都不喜欢。也难免设想,如若志村乔彼时还在世,出演这名教授,大约我也会感动落泪吧。再见,黑泽明。谢幕已毕,不喊安可了。
内田百闲,见解独到又富有童趣,心怀对自然的恐惧又充满想象,对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他的这种思维和处事风格引了他的学生仰慕。这是黑泽明最后一部作品,时年以八十三岁高龄。后期的黑泽明极擅用色彩。这部《袅袅夕阳情》也不例外。其实我该觉日文原版片名才更能体会到作者心境madadayo,七十七岁的内田百闲梦到了年幼的自己在捉迷藏,抬头之际看到了满天祥云。八十三岁的黑泽明应该也遇见了相同的心境,未休矣。由于时代已不同,我们很难再去对片中的师生情感同身受。
黑泽明第20部,黑皇片完结曲,袅袅夕阳情,激动于要拿到“武士”徽章了。特别喜欢黑泽明的叙事节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就是那种大师的气度。学生盗窃那一幕轻盈有趣生动,六十岁宴是最喜欢的,一层一层剥开来。丢猫那一段有些过于冗长了,看着有些难受。最后是一个梦境,教授梦回童年玩捉迷藏:准备好了吗?没有!整部片子温情脉脉,时而有些感伤,那都是生命的内在旋律。原来黑泽明也有这样的面向,感叹黑导的艺术宽度,更感叹黑导在生命态度上的宽度和厚度。
老师永远都只是个孩子。黑泽明最后一部电影,有一种平平淡淡的眼光看待世界。然后,我想起《一一》的那句话:“人只看到自己的一半”;在电影里,老师的后脑勺和他的学生,就像把故事融化在了时间里头,成为一个片刻,某些镜头,就像一位长者深情的凝视,有种小津式的叙事色调和人物情感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像一杯茶的余韵,愈品愈有味道。PS,前几次的转场,都是擦鼻涕;每段剧情,都有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
《袅袅夕阳情》是黑泽明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告别。影片讲述了一个风趣的老师,从60岁退休后的17年间,与他的学生们和朋友们的温馨友情。影片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用平淡而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内田百间老师的智慧、幽默、童心和豁达,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无畏。影片以内田先生77岁时的生日会为结尾,他在梦中回到了童年时代,在稻草堆里玩捉迷藏。这是一种对童年和人生的回忆,也是一种对未来和死亡的预示。影片没有给出内田先生是否去世的答案,只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或许这也是黑泽明对自己和观众的一种祝福: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童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勇敢地面对。袅袅夕阳情,并非悲哀凄凉,而是美好温暖。
黑泽明谢幕作,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昭和散文家内田百闲的晚年生活作为影片主题,似有若无地照应着自己的过往经历。《方丈记》和因幡白兔的传说一前一后,复归传统的意图非常明显,该说是出于叶落归根的心态吗。经过《梦》和《八月狂想曲》之后,导演想说的其实早已说完,到本片只剩下一点饱经沧桑的洒脱和对所热爱的事物的留恋。连办十多年的摩阿陀会令人动容,老师日渐迟暮,学生们也都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无比希望与诗社诸君的友情也能延续到那个时候,再一起去找杜师约酒。
大师的晚年作品,窃以为比《梦》好不少。没有武士挥刀的快意恩仇,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没有深刻无情的深层人性挖掘,没有引人入胜的戏剧转折和冲突,只聚焦于日常的柴米油盐和人情世故,主题变小了,格局却一点没变小。镜头聚焦两次生日会和一次猫咪失踪事件,围绕着教授描绘了许许多多人的面孔,在平静的镜头下展现每一个人内心的善良,也必然会唤醒观众心中的许多温情与善良。最后再感叹一下,师母原来是香川京子扮演,难怪气质这么好。想起来《山椒大夫》里那位青春洋溢、风华绝代的少女,感叹人生无常。
看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这部电影对于导演的意义,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拍一些照片,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拍什么鬼?其实了解你的人才知道,背后都是故事,中间的一段第一届生日宴会,场面调度真的很厉害,那么多人,井井有条,最后的找猫的部分,太长了,我心里一直不明白,一只猫,这么多的篇幅,至于吗?介于一些影评,我一下子绷不住了,原来是这样的,我还是感叹自己的水平不行,看这部电影,就系那个看姜文的电影,只不过姜文的故事有些大概能知道一二,而日本的文化,知之甚少。
“请你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之后,请为这个重要的东西好好地努力,那将是你们这一生真正的宝藏。”八十多岁高龄的黑泽明如是说。这部电影的前半段相当精彩,那种安贫乐道人人都看得懂。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则晦涩地多。遭受无论什么打击都乐天的老头,却因为一只猫的丢失而丢了魂。那只猫对于黑泽明来说,就是他最喜欢的电影事业啊。幸而这只猫失而复得,才有了《梦》和《袅袅夕阳情》。人到晚年,返璞归真。黑泽明反而成了一个孩子。不禁拍手称赞。
。黑泽明最后之作,借着为内田百闲晚年作传之机,告白自己的电影生涯,多个时间节点与黑泽生涯转折点重合。军马与笼中鸟似是战前与战后日本的写照,丢失的猫象征一度枯竭的灵感,还是无可取代的三船?黑泽大开大合的表现风格不适合这种需要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题材。首先故事素材选择上不关注琐碎小事,尽是生活中的大变化大庆典,无法抓住人物内心;其次温情题材几乎必有细腻而立体的女性角色,而这是厌女的黑泽所做不到的,夫人作为唯一的主要女性角色只能算个花瓶。几次全场大哭或大笑,我都get不到点,煽情又用力到尴尬。情节高潮的几次生日会,或许黑泽作为业界泰斗很享受这种氛围,但社畜如我只觉得爹味十足,老师享受学生乃至学生家属众星捧月的爱戴未免太一厢情愿,现实中我们所见的更多是假大空的违心吹捧和油腻的酒桌文化。
比《梦》更为完整的回望自己一生的总结性作品,故事从1943年说起,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姿三四郎》诞生的年份。教授就是黑泽明自己,学生就是无数与他接触合作过的演员、工作人员和影迷,他们从黑泽明身上获益良多,无比尊重。在那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年份得到大家的帮助而重新崛起,罗亚猫是否可以看作是三船敏郎的借代物?家中长大的柳树上吊颈是对其自杀未遂的感慨。“得未”“未得”和摩阿陀会正是其人生最后阔达的生死观,最后的梦回归童年追逐,那是《姿三四郎》最后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是《梦》的多元色彩演绎。配合《蛤蟆的油》阅读后发现片中对白正是黑泽明自身的人生经历。黑泽天皇终曲于此,从此世间再无黑泽明。
黑泽明遗作,虽然在这之后天皇依然在筹措下一部电影,但这部老年主题的故事中还是有很多对于自身的投射,可以看成是黑泽明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和人生的总结。看的时候不知道是过度联想还是导演本有此意,不少片段或镜头让我想起酩酊天使,红胡子,懒汉甜梦,天国与地狱,梦和那些史诗片中的大场面。虽然主角的外在形象实在不甚讨喜,很多笑点也理解不了,多少影响了我和这部电影共情,但看的时候还是特别感慨。哦对了,这部电影开始的1943年,是黑泽明处女作拍出来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