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玛(2017)

ThelmaUP:2021-05-19

《北国凶灵》是由尤沃金·提尔执导的挪威心理惊悚片,由艾莉·哈柏(书面挪威语:Eili Harboe)、Kaya Wilkins、Henrik Rafaelsen、Ellen Dorrit Petersen主演,入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挪威代表。

西尔玛

评分:6.7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编剧:约阿希姆·提尔 / 埃斯基尔·沃格特
主演:艾丽·哈尔博 / 卡雅·威尔金斯 / 亨瑞克·拉斐尔森 / 艾伦·多丽特·彼得森 / 格蕾特·艾特瓦 / 玛特·马努斯多特·索利姆 / 安德斯·莫索林 / 凡妮莎·博格利 / 斯泰纳尔·克鲁曼·哈勒
类型:剧情 / 惊悚 / 同性 / 奇幻
片长:116分钟地区:挪威 / 法国 / 丹麦 / 瑞典
语言:挪威语
影片别名:北国凶灵(港) / 魔女席玛(台) / 泰玛(台) / 希尔玛
上映:2017-08-20(挪威电影节)
IMDb:tt6304046

西尔玛简介

一名从乡下搬到奥斯陆展开大学新鲜人生活的挪威女孩席玛,单纯而天真的她,内心有着坚强的信仰与管教严格爸妈的谆谆教诲。在入学后,与非常美丽的同学安雅有着深厚友谊,但却在一次图书馆癫痫事件后,她开始发现自己拥有令她爸妈向来畏惧已久的超能力。随着学期持续, 席玛对安雅的好感也越来越强烈,但突如其来的神秘事件越来越多,席玛开始发现她的超能力与家族的祕密有关,必须被迫去面对她过去悲剧性的秘密,以及那骇人超能力的后果。

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简评

。被海报和简介吸引,一半姬片+超自然惊悚题材。百合部分挺美,两个人一起睡觉那段太美好了吧,拣床上对方掉的头发这个细节非常细腻了。看热评里面有句话让我念念不忘,“我把喜欢的人变没了”,那一幕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女主的超能力以及摆脱父亲控制这一部分,其实概念和设定本身是很不错的,且充满了隐喻,影片的镜头和意境也很喜欢,就是感觉故事讲得不太好,有点空。

少女的超能力承载着生命的驱动力和人类直觉深处的感官意识,是能够呼唤控制自然并与万物产生灵性纠缠的方式,但却没有被正确的引导。相反,一直被社会环境和父权打压和污名化,认为这种能力与死亡,邪恶和伤痛联系在一起。直到结尾几分钟颠覆了一切认知。少女在完成弑父(反抗父权系统的压制后)找回了自身的主体性,醒悟了自己可以治愈身边的亲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和爱情。这种灵异的角度确实带来非同寻常的视听体验。导演对叙事结构和观众感知的拿捏相当准确。

我理解的父权:强权压制,子女必须听我的,不然就是祸害。电影表现的父权:担心孩子,就算孩子真是祸害也不能压制,不然就反你。电影一种很新的反抗。就说女主超能力不也是一种权利的表现吗?为什么不一起反了?考虑一下,安排父女同归于尽完全可以接受。所以这还是得算一时心软纵虎归山的故事。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电影本身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元素和隐喻,家庭也好宗教也好爱情也好,感觉导演想要尽力拍出影响一个人的所有因素,显得故事线比较杂。以父亲为代表的家庭和宗教的结合体对西尔玛的压抑最后导向了破坏家庭推翻信仰追求爱情的结局,父亲被扑不灭的火淹死在湖里即是家庭和宗教的双重崩解。年幼时的西尔玛杀死自己的弟弟可能出于一种潜藏的恋母情节,长大后她违背宗教禁忌爱上一个女孩、片尾对母亲的暧昧举动也许同出此源。六岁时弟弟分走了妈妈的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没有这个弟弟。当她想要爱人的时候安雅就来爱她,但安雅是否真的爱她?我倾向于不是。她想要安雅出现安雅便出现,想要安雅吻她爱抚她安雅便随即照做,想要安雅回来并亲吻她的脖颈安雅便重新出现,安雅所做的看似主动的一切其实都是被西尔玛强烈的欲望推着走。

没看懂,很多表意和隐喻都建立得不够扎实。癫痫发作与基督信仰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多破绽的,女主父亲说从小时候信基督开始女主的“病”就没犯过了,但女主长大后第一次复发时其实还没有开始抽烟喝酒以及和另一个女生相爱,所以并没有违反基督信仰,也没有理由出现让两个女生产生交集的那次癫痫症状。如果癫痫的复发完全是另一个女生的出现所导致的,那其实她们两个相处的时候女主也并没有总是癫痫发作,而且女主一个人在游泳池水下被封住的那次,和另一个女生也没啥直接关系。另外癫痫和所谓超能力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清晰。女主的父亲并不算是个坏人,反而女主到最后还是更像一个迷茫且为欲望所困的人,而不是什么力量觉醒者。感觉如果是要做隐喻的话还是该把情节和人物设计得足够精巧才能实现有效的表达。

知识,会带给人类优越感吗?恰恰相反,知识会带给我们「高人一等」的幻觉。暴力的起源——这正是继《露西亚之后》的《西尔玛》借《猛于炮火》的「家暴」来进行自我探索的课题。在这部以小见大,概念先行的心理惊悚剧中充斥着许多俯瞰视角,事实上,影片的第一个「视监」镜头就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们(人类)自身的渺小。即使女主渴望并有意识地沉浸在「同性友谊」当中,但这艘友谊的小船却仍然被高高在上的父权阴影所笼罩。问题在于,体质娇弱的女儿将身材魁梧的父亲视为举头三尺的神明,并必须对其仰望和顺从。而父对于虫鸟的操纵抑或救赎再也不是借由可见的线条,而是通过亲密关系这种无线电波。怎么说呢,这类影射独裁者和集权体制的剧作也的确是多一部不多,少一部不少,以至于让自视甚高的我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知识,会带给人类谦卑感吗?

观影体验很差,首先视觉效果上感觉本片旨在诱发观众的光敏性癫痫;其次剧情本身也很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叙事节奏混乱更加无法理解主旨;最后能看出编剧野心很足,本片中存在很多politically correct因素,但明显因为塞太多反而表达得不明不白,非常符合当今流行的一种讽刺性表述,这些因素更像是迎合电影节评价体系的“时尚单品”。冲着友邻的评价“女主弑父隐喻反抗父权”来看的,结果还是坚持不到最后,剧情稀碎暂且不论,中间几段长时闪烁的镜头太劝退眼睛不好的观众了。

导演冷淡、漠然的影像风格我很喜欢。曾经也想过拥有心想事成的超能力可以做什么故事,想到的都满满是说教性,导演给了不一样的视角。没有从主角如何控制这项超能力入手,而是从如何突破家庭对自己的控制入手,是从自我觉醒,了解自己开始讲述的。人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真的可以心想事成了便也可能没有自己了,就像结尾安雅是真的喜欢吗还是只是你的幻想,真心难买。

本来期待的是一部另类的魔女嘉莉但没想到是看到的是一篇将同性爱情、宗教压抑、自我认同和超能力融合到一起的寓言故事。全片的镜头都美的出奇,这一定程度掩盖了偏弱的故事性,也让我很难客观的评价故事本身,能想到的也就是这慢的出奇的节奏将本该有的戏剧冲突都磨平了,宛如一杯太淡的酒让品酒者对酒精的期待有些许的落空。

1星,这片三观不正。超能力、百合同性、女拳主义、没问题,炒冷饭大杂烩 随便。但你用这个超能力冻死弟弟,烧死亲爸,是什么大变态啊,还杀人不犯法,灭口不偿命。这超能算是顶天了,心想事成,全宇宙都围着你转,你想谁死就谁死,你想谁活就能复活,你都成上帝了不做点好事造福人类也就罢了,直接给自己家来个灭门是毛意思, 你是想以后就无性繁殖了怎地,女拳片拍到这份上真是没边了,灭绝师太都没这么灭绝人性。

其实是个讲女权和女性觉醒的片,感觉还不错,但是很多人说不好可能是拍得太隐晦,鸟啊蛇啊泳池啊各种意向一大堆,就有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其实电影结尾是有些细思极恐的,Anja是否从来都不是爱着Thelma,而只是单纯被Thelma的想法所操纵着?Thelma既然能杀死父亲,能治愈母亲,能使Anja消失,这种心想事成的能力,被施予者又是否心甘情愿?Anja与其说是Thelma的爱人,不如说是Thelma的傀儡。

跟无辜者几乎是同一理念的变奏,精神症状和意念可以强大到扭曲更改现实,是超人,但是这里的超人在挪威这对好基友这里,几乎都是天生的基因“缺陷”塑造的神秘潜能,以及作为异数在家庭社会的围剿压迫下的变异,无辜者更明显,这一部的气氛更神秘浪漫一点。哥俩就是继承了欧洲艺术片衣钵又充分学习了好莱坞类型片套路,把内部感观视觉化那一套玩得炉火纯青。

获得奖项

  •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非英语片
  •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