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之俄罗斯之恋(1963)
《铁金刚勇破间谍网》(英语:From Russia with Love)是一部于1963年上映的英国谍报(英语:Spy film)惊悚电影,由泰伦斯·杨执导,哈利·萨尔茨曼(英语:Harry Saltzman)与艾伯特·布洛克里担任制片人,并由理查·麦鲍姆(英语:Richard Maibaum)编剧。该片的剧情根据伊恩·佛莱明所著的1957年小说《俄罗斯之恋》改编,同时也是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中的第2部作品。史恩·康纳莱二度饰演MI6的情报员詹姆士·庞德(007)。
剧情
为了报詹姆士·庞德(007)杀害诺博士(英语:Julius No)并摧毁组织在加勒比地区的资产之仇,魔鬼党开始培训探员来杀害庞德。其中最有能力的探员是唐纳·「瑞德」·葛兰特,他在训练课程中利用藏在手表中的线勒死了模拟庞德的目标。同时,魔鬼党中负责构思计划、同时也是西洋棋大师的克里斯汀(5号)提出了一项计划——取走苏联的解码机,并让英国与苏联互斗。魔鬼党的头头1号(英语:Ernst Stavro Blofeld)任命前苏联情报局成员罗莎·克莱布(英语:Rosa Klebb)(3号)担任该次任务的主管。克莱布选择葛兰特来保护庞德,直到他取得解码机,届时再除掉庞德抢下解码机。克莱布招募貌美的苏联领事馆秘书泰坦娜·罗曼诺娃(英语:Tatiana Romanova)成为计划的一份子。
在英国伦敦,M(英语:M (James Bond))通知庞德,罗曼诺娃已连系了他们在土耳其的据点「T」,并称自己已爱上了庞德。她打算叛逃到西方,并用解码机当做交换条件——但只能由庞德出这次任务。在他离开之前,Q给了他一个公文包,其中附有一把隐藏的锋利小刀、金币、催泪瓦斯机关及折叠式的阿玛莱特AR-7(英语:Armalite AR-7)步枪和子弹。
到达伊斯坦堡后,庞德与据点的领导人阿里·克里姆·贝会面,为俄罗斯工作的保加利亚探员尾随在后。在庞德前去酒店时,葛兰特杀害了保加利亚探员,试图让英国与苏联的情报部门互斗。对此,苏联在克里姆的办公室装设炸弹,但克里姆当时正在与情妇幽会而未受波及。随后,克里姆与庞德透过安装在伊斯坦堡领事馆底下的潜望镜窥探领事馆的内部情形。两人发现,装设炸弹的凶手是克里伦布。克里姆表示,在如此情况下仍留在城市是不明智之举,便与庞德一同前往吉普赛人的定居点避难。然而,克里伦布看破了这项计画,便与手下大举攻进。混战中,葛兰特狙杀了一名试图偷袭庞德的人。克里伦布见情况不妙便下令撤退。隔天,克里姆与庞德找到了克里伦布的藏身处,用庞德的阿玛莱特AR-7步枪射杀了他。
当晚,庞德回到酒店,发现罗曼诺娃在他的床上等他。两人发生了关系,却不知,两人做爱的画面被魔鬼党给拍摄下来。隔天,罗曼诺娃前往圣索菲亚大教堂,传递领事馆的平面图。葛兰特为了确保庞德能收到平面图,便杀害了尾随罗曼诺娃的保加利亚探员。很快的,庞德与克里姆成功的偷走了解码机,并与罗曼诺娃一同上了东方快车。快车上,克里姆发现有一名苏联官员班兹跟踪他们,便与庞德一同制伏了他。在庞德离开后,葛兰特杀害了两人,并布置成两人互斗而死的样子。葛兰特还阻止了庞德与罗曼诺娃与克里姆手下的会面。
在贝尔格勒的车站,庞德将克里姆的死告诉了克里姆的一个儿子,并要据点「Y」的探员与他在札格瑞布碰面。然而,快车到站时,葛兰特杀害了据点「Y」的探员纳什,并伪装成他。在罗曼诺娃的晚餐下药后,葛兰特打倒庞德,并告诉他,罗曼诺娃并不知情,她认为自己仍在为俄罗斯工作。葛兰特透露,他打算公开他与罗曼诺娃做爱的胶卷,以及伪造的信件,对外宣称他们是在谋杀他人后再自杀,污辱英国情报界。庞德利用公文包的机关反制葛兰特,接着两人开始肉搏。庞德在葛兰特用藏在手表中的线勒死他前,利用公文包中的刀子捅了葛兰特一刀。
庞德带着昏迷的罗曼诺娃离开东方快车,劫持葛兰特原先要搭的卡车逃逸。得知葛兰特死亡的消息后,1号将克莱布与克里斯汀叫进办公室,要他们解释究竟出了什么事。1号命令手下杀死克里斯汀,并给克莱布最后一次机会。隔天,庞德与罗曼诺娃所在的卡车被魔鬼党的直升机拦截。庞德透过阿玛莱特AR-7步枪摧毁了直升机。接着,庞德与罗曼诺娃搭上快艇,却遭莫札尼率领的魔鬼党快艇包围。庞德将燃料桶推下快艇,并用信号弹引爆燃料桶,一举歼灭魔鬼党的快艇。
最终,庞德与罗曼诺娃住进了威尼斯的一家酒店,认为自己已安全无虞了。然而,克莱布扮成女仆,试图绝地大反击,抢回解码机。庞德与克莱布打斗,庞德险象环生,数次险些被克莱布鞋子上那沾了毒药的小刀划中。罗曼诺娃持枪射杀了克莱布。随着任务的完成,庞德与罗曼诺娃搭上了威尼斯的一艘船,共度浪漫的时刻,庞德随手将他与罗曼诺娃做爱的胶卷投入水中。
角色
- 史恩·康纳莱饰演詹姆士·庞德,代号007的军情六处(MI6)情报员。
- 丹妮拉·碧安琪饰演泰坦娜·罗曼诺娃(英语:Tatiana Romanova)(配音部分由芭芭拉·杰福德(英语:Barbara Jefford)负责),苏联领事馆职员,庞德的恋人。该角色的原型为克里斯蒂娜·斯卡贝克。
- 柏杜劳·雅曼德列治(英语:Pedro Armendáriz)饰演阿里·克里姆·贝,MI6位在伊斯坦堡的据点「T」的领导人。
- 罗特·莲娜饰演罗莎·克莱布(英语:Rosa Klebb),前苏联情报局成员,现为魔鬼党工作,代号「3号」。
- 劳勃·萧饰演唐纳·「瑞德」·葛兰特,狡猾的魔鬼党杀手,该片中庞德的主要敌人。
- 柏纳德·李饰演M(英语:M (James Bond)),英国情报局的长官。
- 华特·戈泰饰演莫札尼,魔鬼党成员,在魔鬼党所属的岛上训练探员。
- 弗拉达克·歇博(英语:Vladek Sheybal)饰演克里斯汀,魔鬼党成员,代号「5号」,负责拟订计画。他同时也是一位西洋棋大师。
- 安东尼·道森(英语:Anthony Dawson)(外表)与艾瑞克·波曼(英语:Eric Pohlmann)(配音)饰演「1号」(恩斯特·斯塔夫罗·布洛费德(英语:Ernst Stavro Blofeld)),魔鬼党的领导人(未挂名)。在片中,布洛费德始终没有露脸,仅有脖子以下的身体短暂的出现在镜头上。
- 露易丝·麦斯威尔(英语:Lois Maxwell)饰演钱班霓(英语:Miss Moneypenny),M的秘书。
- 戴斯蒙·李维林饰演布斯罗伊德上校,部门Q的负责人,专门为MI6情报员设计装备。
此外,伊妮斯·盖森在片中诠释庞德的半常规女友希尔维亚·崔区,乔治·帕斯达尔(英语:George Pastell)饰演东方快车的列车长,佛雷德·哈格提饰演一名为苏联工作的保加利亚刺客克里伦布。阿丽莎·古尔(英语:Aliza Gur)与马丁·贝斯维克分饰维达与佐拉,两名争夺同一名男人的女人,为了得到那名男人不惜大打出手。
制作
随着《第七号情报员》(1962年)的票房长红,联艺电影决定拍摄第2部詹姆士·庞德电影。联艺电影提供200万美元给Eon制片公司(英语:Eon Productions)当做制片预算,较前作整整多了一倍。此外,主演史恩·康纳莱的酬劳也从原来的54,000美元提高至100,000美元。制片人哈利·萨尔茨曼(英语:Harry Saltzman)与艾伯特·布洛克里选择《俄罗斯之恋》当做续集的改编对象;前任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曾在《生活》杂志上誉该小说为「他一生中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甘迺迪在1963年11月20日观赏了《第七号情报员续集》;该片是他在前往达拉斯前所看的最后一部电影。前作的剧组成员大多皆有回归续集,除了美术设计师肯·亚当以外。亚当加入了《奇爱博士》(1964年)的剧组,而他原先的职位便由《第七号情报员》的艺术设计师赛德·肯恩(英语:Syd Cain)取代;片名设计师莫里斯·班德(英语:Maurice Binder)被劳勃·布朗约翰(英语:Robert Brownjohn)取代。因特技协调员鲍勃·西蒙斯(英语:Bob Simmons (stunt man))聘请不来,彼得·帕金斯便取代了他的位置。尽管如此,西蒙斯演出的片段仍出现在片中。
该片加入了数个将成为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播出片名前的片段、恩斯特·斯塔夫罗·布洛费德(英语:Ernst Stavro Blofeld)(片中仅称他为「1号」)、庞德的武器配件、直升机桥段(除了《007:金枪人》(1974年)以外,接下来的每部庞德电影皆有出现直升机桥段)、高潮片段之后的尾声、一首带有歌词的主题曲及出现在片尾字幕的「詹姆士·庞德将会回归」字样。
编剧
伊恩·佛莱明的小说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制片人将书中出现的苏联施密尔舒改成犯罪组织魔鬼党,以避免带有会引发争议的政治色彩。魔鬼党的培训场地受到电影《万夫莫敌》(1960年)的启发。该片的编剧原先由连·戴顿(英语:Len Deighton)担任,但后来因缺乏进展而被替换掉了。《第七号情报员》的编剧约翰娜·哈伍德(英语:Johanna Harwood)与理查·麦鲍姆(英语:Richard Maibaum)之一麦鲍姆回归撰写续集的剧本。一些来源称,哈伍德亦有参与其中,负责「改编」的工作,其根据是她被麦鲍姆纳入剧本中的建议。
主题曲
由马特·莫罗(Matt Monro)演唱的同名主题曲「From Russia with Love」,这是约翰贝瑞第一次为007电影谱写的主题曲。
片中,庞德奉命去土耳其接走变节的苏联情报局成员泰坦娜·罗曼诺娃(英语:Tatiana Romanova),而打算为成员诺博士(英语:Julius No)报仇的魔鬼党则处心积虑的要置庞德于死地。随着《第七号情报员》(1962年)的票房长红,联艺电影决定拍摄续集,且续集的预算翻倍。剧组除了在土耳其取景外,也有至松林制片厂(英语:Pinewood Studios)、白金汉郡及苏格兰拍片。制片过程超时且超支。
《第七号情报员续集》在评价及票房方面皆有极佳的表现。该片在全球收获7,900万美元的票房,远超其200万美元的制片预算,并压过了前作《第七号情报员》。续集《007:金手指》于1964年9月17日在英国上映。
获得奖项
- 第1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British Cinematography (Colour) - 第22届金球奖
提名:Best Song - 第39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DVD/蓝光套装
- 特伦斯·杨 Terence Young导演
- 肖恩·康纳利 Sean Connery饰 James Bond
- 丹妮拉·碧安琪 Daniela Bianchi饰 Tatiana Romanova
- 比德洛·阿门德里兹 Pedro Armendáriz饰 Ali Kerim Bey
- 罗蒂·兰雅 Lotte Lenya饰 Rosa Klebb
- 罗伯特·肖 Robert Shaw饰 Donald 'Red' Grant
简评
本片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场面都比前作丰满了许多。幽灵党设局拿英俄特工当枪使,让其互生猜忌最后横刀夺爱(虽然已经无力吐槽反派杀手在擒获邦德后将计划全盘托出的无语操作)。动作戏上远距离狙杀,列车肉搏,飞机投弹怒涛争锋层出不穷。不知道本片的飞机撞人场景是否受到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的影响,而反派撸猫镜头和鞋底刀的设计是否又分别影响了《教父》和《王牌特工》呢?
007系列第二部是1963年拍摄的《007之俄罗斯之恋》,这次邦德只有一个女人,Q博士也第一次提供了一个高科技手提箱发挥了关键作用。依然不觉得肖恩·康纳利帅和幽默及绅士风度,更没有看出他有多强。但为什么007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呢?因为他集合了所有类型片的优点吧?除了冒险、美女之外还有风情,第一部在牙买加,第二部来到了土耳其。
还记得在大学时代,有一个电脑软件叫“沸点网络电视”,里面有滚动播放的007系列,那个时候看得真是过瘾,基本上每一集都看过不止一遍;后来自己养成习惯,把喜欢的片子都下载到移动硬盘里保存,007系列迄今为止的全集都下载了,一直想重温一遍来着;现在因为封城有时间天天看电影,可惜移动硬盘没放在这边房子,只能在哔哩哔哩上看电影,而网站里的007系列不全,只能有几部就看几部了,今天先看了这一部《俄罗斯之恋》,现在看来仍然觉得经典,画质很棒,邦女郎很美,苏联人很蠢,幽灵党很渣,哈哈。
相比于第一部的松散结构,第二部整体节奏更紧凑,同时影片高潮段落火车戏的铺陈和讲述颇有一番悬疑惊悚片的味道,不免让人联想到吕美特那部同样起始于伊斯坦布尔的东方快车,列车上的打戏也是那个年代特工电影打斗难得的的佳作。本片肖恩康纳利正处巅峰魅力十足,本片邦女郎也是系列电影中最美丽的女性角色之一(80年代以前的邦女郎,美丽足矣)。补充一点:60年代西装黄金时代末期男性的置装水平,由这部电影可见一斑,近十年的邦德着装还是靠边站吧。
邦女郎登场前的好多时间的剧情实在没什么意义,无聊死了,快1小时上了火车才算开始好看,后面的4场戏都很精彩,火车上的反杀劲敌充分运用手提箱的秘密武器,然后调下火车在草地上击落直升飞机,再后来驾驶快艇成功甩掉好多搜快艇,最后邦女郎选择开枪击毙最后一个敌人,然后跟随邦德驾驶快艇游荡在湖面上浪漫的全身而退,此番剧情倒是恰如其分地如片名“俄罗斯之恋”,对于邦德还是邦女郎都算是浪漫之旅。
写实向黑科技(?)小暗器开始出现了,q的名字也出现了而不是armory。比起诺博士,这部镜头考究了许多,甚至有的相当精彩,Anita Ekberg海报唇部片段很有趣,开场庭院像马里昂巴德,教堂那段的构图光影(包括女主形貌)有点费里尼味。以及苏俄事业型美女总是在各种电影里被爱情不遗余力地腐化(?)。(这部看起来比较过瘾,苏俄反派大哥手法相当可以,邦女郎也美得比较有辨识度,另外头顶追杀直升机和火车元素的西北偏北既视感也挺下饭)(不过危机解除后的浪浪的结尾真是令人当即想要点单一个苏俄杀手定点投放(x
该片借鉴了《西北偏北》,《幽灵党》致敬了该片。车厢里一战是电影声音设计的经典案例。书迷对电影改编不满意是有道理的,乱搞男女关系不说,还莫名其妙的相爱,俄罗斯女图有外壳,还不如秘书讨喜。Daniel Craig版在男女问题上的处理注重逻辑得多,《大战皇家赌场》对Eva Green的刻画破费了一番功夫,而且她的身影贯穿了5部,实至名归的最爱。回到本部,俄罗斯女很久之后才再次出现,也是一种制造悬念的方式。在这点和制造紧张感上,老版的各种手段(情节、镜头、音乐等)比新版“经典”得多,也因此常看常新。
剧情垃圾我就忍了,动作戏这么儿戏是认真的吗?这就代表了现实世界里欧美当时的搏击水平的状况吗?或者说干脆没有动作设计就是胡打一通?问题是这连街头械斗的水平都没有。全部角色肌无力,和缺钙一样,怎么60年代这么个身手就能当特工了?一个个脆的跟张纸一样。真的没想到反派死于废话的这种又蠢又烦的情节设定能一直用60年还经久不衰,拿枪对峙从来不杀,是在给自己节省子弹,给敌人节省特工吗?最后那个扑腾的像只老母猪一样的特工真的是恶心的人难受。
邦女郎应该是整个系列的颜值气质天花板之一了吧。整体较之前作,有很大的提升。1963年的画面质量已经很清晰了,不仅如此对于镜头的把握,让人看的也非常舒服。剧情方面,两次动作大戏配合一些推理部分,情节显得跌宕起伏,动作场景处理的还不是很自然,最后炸飞机那段有些夸张了。反派男穿插影片大部分,也算是整个影片的伏笔所在,但是背后操纵者的惩罚其实我觉得让人匪夷所思了。故事是邦德与俄罗斯女特工因为国家大事而互生情愫,其中这个“大事”是幽灵党故意挑起,导致了这场特工行动,整体剧情其实一般般。邦德的人物角色设定整体还是立体的,邦德因为好友的死亡而误认为是俄国女特工做的事情,故打了她,这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义大于情的一位绅士,其他人物的角色设定脸谱化比较严重。影片最大笑点,幽灵党的老婆婆腿实在太短了!
第二部。中规中矩却意外有趣,仍显粗糙却优于前作,一本正经的剧情让我看出了一股恶搞整活味儿,诙谐幽默,忍俊不禁。这一部色情笔墨挺多,邦德也活脱脱一枚老色批,日常调戏秘书,花样撩妹,打炮能手…不过这一部终于让我get到了初代007的魅力与帅气,不过邦女郎还是没有惊喜,只是好看的花瓶罢了,全篇最让我笑掉大牙的就是反派全盘托出计划然后死于话多,直升机撞人然后被手雷自爆,以及最后3号亲自出马伸脚对峙,这些桥段让原本乏善可陈的影片多了许多戏谑斑斓的色彩,只是打戏还是一言难尽,但形式已独树一帜, 007系列基石之作……
007系列第二部,这部詹姆斯邦德被派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进了英国、俄罗斯以及第三方势力幽灵党的三方角逐,目标是拿俄罗斯领事馆的解码机,顺道还带回来一个俄罗斯邦女郎。本部故事主线还算清楚,一些场景讲的有点乱,节奏不算快。本身这个系列的核心卖点:特工故事+邦女郎美貌和身材,这部还都是在线的,保持住这些,四星还是有的。只是还是年代偏老,动作戏不如国内的精彩,007不靠武术,人家是主要靠装备迫不得已拼拼拳脚。这部还赠送了吉普赛部落的场景以及东南欧国家地区的景色,英国人还是怀念拥有全球影响力的时代呀。经典系列能火这么久是有道理的,评分的话我给四星,按当年的标准估计得给五星,按现在标准四星比较合适。
本片是“007”系列第二集,也是肖恩康納利本人最愛的邦德電影。此片真正意義上建立了系列基調(有勇有謀的特工,性感邦女郎,冷戰,新式特工裝備以及各種火爆場面),但仍然是平平無奇,懸疑性的不足導致本片戲劇張力無以為繼,可取之處是肖恩康納利遠比前作《諾博士》的表演要更加從容,塑造了一個優雅詼諧的詹姆斯邦德以及秀雅典美的意大利邦女郎形象(可惜仍然是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