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做电影(2020)
Tales of Chinese filmmakersUP:2021-11-26
我在中国做电影简介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实节目,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来自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他们是代表着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水准的最优秀的7位电影人。
怎么用声音去表演?怎么用光影去造型?为了做《影》买下全世界的雨声是怎么回事?节目中,他们畅谈各自的电影创作与职业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真实呈现了 “一部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效是不是五毛?中国能不能做得了“灭霸”?东方电影美学能不能征服世界?他们直指行业的困顿与问题,也回答大众对中国电影的“偏见”,用专业为观众答疑解惑,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在中国做电影》既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给万千影迷、爱电影的人、致力于从事电影工作的新人们的“一堂电影课”!
- 米若羲 Ruoxi Mi导演
- 叶锦添 Timmy Yip自己
- 曹郁 Yu Cao自己
- 赵楠 Nan Zhao自己
- 张杰 Jie Zhang自己
- 丁燕来 Yanlai Ding自己
简评
没有太深入,像普通的访谈类节目,看过后可以说是毫无收获。中国电影经过506070年代的政治使命,8090年代的导演讲自己的故事,00年代的好莱坞商业冲击摸索,以及从10到现在的资本入场野蛮生长,从好到更好到烂到更烂,现在又重新走上正轨,中国电影会好起来得
太短了!还没反应过来一集就结束了。看曹郁坐着讲话是件好舒服的事情,当听他形容出末代皇帝镜头的感觉时深刻地感受到果然我这种麻木的人与艺术行业一点不沾边儿。看这些行业顶尖人物的心情就是一边生出无限的崇敬,一边感到巨大的无力,橙视觉一集是技术的落后,叶锦添一集是生态的差距。最后,以后还是要多支持国产电影吧,能有出圈的好作品,对整个行业都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啊。
诚如每一集结尾,“献给为中国电影默默付出的每一个人”,5集纪录片虽短,却给人一种朴实的感动。因为是电影,所以值得倾注心力。最打动人的莫过于叶锦添先生的那段话,“现在是一个迷失的时代,很多人不去想电影能做什么…电影是个共感,就像早期的希腊剧场,我们一起在一个地方听一段音乐,听一段故事。我们都不认识对方,却突然觉得好靠近,这是电影给我们的。”
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系列纪录片,比较袖珍,分别从摄影、录音、配音、特效及服装领域采访了7位电影人。幕后工作人员走到台前,用通俗不枯燥的口吻讲述自己的职业特点及工作内容。只是篇幅太短,采访对象不够丰富,更多情况下变成了个人职业展示,尚不足以让人窥见这一领域的完整面貌。录音和配音是界限分明的两个工种,但性质相同,完全可以合一集来讲。野心可以再大一些,篇幅放长一点,采访样本多一些,按照编导摄美录这个序列来展开就好了。片子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名字起得高大上,份量不足。
前三集很精彩,从美术指导那集开始就有点太飘了,说一些形而上的东西。配音那集感觉声临其境有很多比他厉害的选手...电影真心不好做啊 要考虑方方面面 多鼓励中国电影吧 虽然没有美国那么专业和专一 但是能做到这程度也不错了。很多时候审美来自于对名画的鉴赏和学习。
把目光瞄向幕后,喜欢这样的视角,做电影的人在谈到自己做过的片子时眼里透着溜溜的光一闪一闪的。就是篇幅太短了,感觉能把自己做过的一部片子好好讲讲的时候,马上切到下一部,戛然而止地结束,虽然正看的起劲。希望有下一季,希望篇幅可以长一点,更细致,我太喜欢术业有专攻的人讲他们一点点抠作品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拟音师和特效那两期,对于这种技术类工种,我只能望而生畏了,每一个幕后部门的工作都不容易,需要热爱才能持久,但是电影真的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啊,做着这些工作,想着自己就是在制造美,应该内心也充满了自豪。所以相比之下,我对那些不敬业的演员,又多了几分鄙视。
常常轻描淡写地评论影视作品的摄影,美术,服化道,但从没正儿八经care过它们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背后的人。这个纪录片诠释了电影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让人抛开具体的故事,导演和演员,从这些顶级幕后电影人的视角窥见中国电影的进步与弊病,困顿与走向。
曹郁在第一集里边说:“单拆开某一个人干这事都干不成这样,只有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干成这样。”实际情况是,单看某一部分的技术都叫人赞叹,但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让人纳闷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是我们的心态急功近利,还是电影人只有在做技术没有在做艺术,这些东西现在真的回答不了,就像时光网做这片子的态度一样浮于表面,摄影和摄像的具体差别在哪儿,大家对于音效和视效的理解误区在哪儿,在叶锦添眼里中国人是怎么失掉对于美术的掌控力的,配音这工作真正的难点在哪,这些才是中国的观众真正需要了解的关于电影的事,而不是咱们是怎么样的腕儿,谁拿了什么奖,大谈敬业精神又怎么传承了,不是这些。
特效,从大鱼海棠开始就觉得中国的电影特效已经很好了,很东方、唯美。不过特效这集没有看到想看的东西。只是在讲特效需要场地需要花钱。哎。叶锦添说到的现在的电影人知道未来怎么赚钱,而不是未来电影还可以做什么;赵楠也在感慨一个音效只给20天的时间。感觉这个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了,不仅仅是电影行业,只是在做商业。高晓松之前也说过中国电影的商业化是越过了美国电影的。
有点点跑题。“做”电影的概念确实有体现,特效,配音,音效,服装,摄影。这些幕后工作确实是做。但是没有体现出“中国”概念,不是说工作人员是中国人就是中国化的,这是两码事儿。服装设计那一集,叶锦添宣扬反思历史,结果绝口不提自己做红楼梦时候出的大问题,大师是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就这一点来说,他当不得大师。
就是他毕竟是一个纪录片嘛,我现在所处的专业主要拍出来还是纪录片。多看纪录片对我这个专业确实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然后这个片子事情嘛,第一集讲的也算是摄影师,灯光师的一些第二个还是声音,音响导演,音乐这种。第三个讲的这就是后期动画特效的一些。最后一个讲的是戏剧舞台美术服化道方面的主要是服装和道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