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原之战(2017)
関ヶ原UP:2022-02-13
「关原之战」(日语 : 関ヶ原) 是2017年制作的日本电影。以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为主角的历史小说「关原之战」(原作:司马辽太郎)的电影改编作品,描述从丰臣秀吉的死亡开始到关原之战结束的历史进程。
剧情
当一统天下的「太阁」丰臣秀吉(泷藤贤一饰)过世后,隐藏夺权欲望多时的德川家康(役所广司饰)逐渐利用众多大名和武将,对身为奉行的石田三成(冈田准一饰)释放不满情绪,并拉拢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和藤堂高虎等人,将三成逼入绝路。三成趁家康领兵向上杉家讨伐问罪之际,于近畿地区起兵,双方于关原相遇,在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600年10月21日)开战,是为关原之战。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东出昌大饰)叛变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即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于三年后成立江户幕府 。
演员
- 石田三成:冈田准一
- 徳川家康:役所广司
- 初芽:有村架纯
- 岛左近:平岳大
- 小早川秀秋:东出昌大
- 直江兼续:松山ケンイチ
- 井伊直政:北村有起哉
- 蛇白/阿茶:伊藤歩
- 赤耳:中嶋しゅう
- 福岛正则:音尾琢真
- 加藤清正:松角洋平
- 黑田长政:和田正人
- 北政所:キムラ緑子
- 豊臣秀吉:滝藤贤一
- 大谷吉继:大场泰正
- 花野:中越典子
- 妙善尼:坛蜜
- 前田利家:西冈徳马
- 岛津惟新入道:麿赤児
- 本多正信:久保酎吉
- 安国寺恵琼:春海四方
- 八十岛助左卫门:堀部圭亮
- 岛津丰久:三浦诚己
- 长寿院盛淳:たかお鹰
- 中马大蔵:松岛圭二郎
- 柏木源藤:原田游人
- 毛谷主水:桥本じゅん
- 岛信胜:山村宪之介
- 银亀:宫本裕子
- 柳生又右卫门宗则:永冈佑
- 柳生五郎右卫门宗章:田岛俊弥
- 柳生石舟斎宗厳:辻万长
- 矶野平三郎:荒木贵裕
- 渡辺甚平:安藤彰则
- 塩野清助:金子太郎
- 蒲生蔵人:井上肇
- 杉江勘兵卫:山口孝二
- 前野兵库:北冈龙贵
- 前野舞:藤仓みのり
- 多々:荻野みかん
- 李烈:成田瑛基
- 上杉景胜:辻本晃良
- 宇喜多秀家:生岛翔
- 长束正家:猪熊恒和
- 前田玄以:川中健次郎
- 浅野长政:大西孝洋
- 小西行长:铃木壮麻
- 明石全登:杉山英之
- 大久保猪之助:田边和也
- 平冈頼胜:冢本幸男
- 细川忠兴:関口晴雄
- 池田辉政:斋贺正和
- 浅野幸长:尾崎右宗
- 加藤嘉明:西原诚吾
- 于美屋の方:緑茶麻悠
- 于千奈の方:楠本千奈
- 于辰の方:安藤裕子
- 辰姫:高野万优
- 佐吉:河城英之介
- 毛利辉元:山崎清介
- 増田长盛:中村育二
- 本多忠胜:天乃大介
- 松平忠吉:吉村界人
- 可児才蔵:田中美央
- 菅六之助:大川ヒロキ
- みや:福富ゆき
- みつ:円地晶子
- 淀殿:和田菜々
- 一の台:清水直子
- 少年:林卓
- かいわれさん:鸭川てんし
- 旁白(司马辽太郎):木场胜己
导演和剧本为原田真人,主演包括冈田准一、役所广司、有村架纯、东出昌大、平岳大以及松山研一。
获得奖项
- 第4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录音 / 最佳摄影 / 最佳灯光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配乐 - 第42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男配角
- 原田真人 Masato Harada导演
- 冈田准一 Junichi Okada饰 石田三成
- 役所广司 Kôji Yakusho饰 徳川家康
- 有村架纯 Kasumi Arimura饰 初芽
- 平岳大 Takehiro Hira饰 岛左近
- 东出昌大 Masahiro Higashide饰 小早川秀秋
简评
20万人日本历史上本土参战人数最多的战斗,没拍出来宏大的效果。围绕石田三成描写比如围绕小早川秀秋,小早川身上的故事更迷乱。小早川是怎么在朝鲜战场表现的,(按照他的封地是无法养这么多兵力),是怎么在关原之战里左右摇摆最后被挟持加入德川集团的,最后是怎么族灭的,等等。也许是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很多谜团,包括石田三成,到底是不是他造成丰臣集团的破碎,在没有团结所有丰臣的藩主的前提下,为什么跳入陷阱,直接和德川家康开战,这些似乎都拍摄的糊里糊涂。
。可能近期都看的都是画质感人且沉闷晦涩的老电影,这部观感竟意外的丝滑。缺点是酱油人物太多,以及对关原之战的演绎仅停留在叙述史实的层面。石田三成酷爱源平盛衰记,深感旧主秀吉自小知遇之恩,尽全力对抗德川家康扶持秀赖。战败后没有切腹而是逃亡以求东山再起,这一类似于源赖朝的举动,当时武士都引以为耻。实际上,三成对丰臣家的忠超越了战国时期武士阶层通常的道德准则,而他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忠义观、正统观更是与重利的社会风气相差巨大,这些矛盾本可以生成很好的戏剧。支撑三成到最后时刻的是他对“大义”的信心,认为正义始终站在自己一边,这不同于影片讲述的“重要的人”,不过嘛这种演绎倒是挺现代日本的,也挺有近些年大河剧内味。
冲着有村架纯来看的,结果在里面就眼泪一个女忍者,前期被石田三成收了后,一直让把自己当一条狗看,可见古代日本女人地位之低。想这个是从石田三成的角度来描写战争的,一直在美化他的正义良知,在那个乱世谈这个简直是痴人做梦。明知道关原之战最后是石田失败,但由于导演把他塑造的比较正面,一直还有为他很担心。大一大吉大利,石田的这个旗子很有意思。收买的脸上带疤的岛左近,第一剑客确实也很勇敢,最后率众被包围直接用炸药同归于尽。德川家康里面已是个老头,隐忍等确实比石田高明的多。不知为啥安排石田和有村扮演的初芽感情戏, 这么高的地位怎么会看上。里面还有个顺风耳,有点夸张能听几里外。片子很长但是描写战争没见过描写多大,日本的战国确实跟中国的没法比。最后毛利家不出兵,关原之战胜负已定。石田可惜了!!!
在政治斗争方面 没有拍摄出来,配乐倒水五星水准,不了解日本这段历史一些来龙去脉 也不懂小早川为什么叛变… 战争场面比大河剧虽然大,但是老说着“正义”和“不义”其实也不太懂,开头娓娓道来的模式挺好,从三成小时候与秀吉相遇,三碗茶的故事讲起 后面剧情就拖沓和流水了,好的BGM和优秀的服化道就唯独剧情差强人意
我不知道是因为原作就这样还是改编的问题,光影景色很好,但剧情很让人失望。不说支线就说主线吧,这部片子的思路很明显是把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矛盾发展交代清楚,然后决战关原。但是前面时间线很快,每部分就一点戏份,不明不白。表演技巧上,本片只有一种技巧就是抢话,所有人都会抢话,不知道是不是导演觉得这样显得气氛紧张。片子主旨是石田三成为了爱与正义,为了天下大义挑战德川家康,我不质疑电影的价值观,能自圆其说就行,但是整个电影并没有把石田三成的正义体现出来,甚至连以小博大的勇敢也没体现出来。文戏拍不好,还占了绝大部分时间,那武戏弥补一下?对不起,关原战场的发展说得也不清楚,就看一群人跑来跑去互相捅。音乐很赞,但导演似乎没有精心配合剧情,BGM使用比较随便。什么时候能看到令人满意的关原之战啊……
每次看关原之战的作品,其实都和看《帝国的毁灭》类型差不多感觉。最大的反派是早已作古的秀吉——自太阁虐杀秀次一门、送走秀秋、倒行逆施的侵朝、侵朝失败也就算了还赏罚不明、后期宠信并放任一个小姓专权……等一连串骚操作之后,剩下的剧情就是如何为风中残烛的丰臣画上句号罢了。一旦开战,不论东西军哪方胜利,丰臣必亡,是连作为小大名残存的可能性都丧失的那种灭亡。所以那个身处不该处的位置的小姓如何挣扎,都是在垃圾时间踢比赛。本作有独特之处是较大篇幅加入了忍者阶层向各方押注的描写,虽然肯定与史实无关,但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视角。
按照日本大众更为喜闻乐见主观想象,把石原塑造成了悲情英雄,对比德川家康甚是狡诈阴险,不过现实中的德川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两位演员演技是真好好,角色鲜活可信。整体比较忠于历史,有些细节做了有一定民众基础的推定演绎如小早川倒戈时的表现。也加入了一些戏剧化的虚拟人物、情节,如忍者们的深入参与。两个半小时可以沉浸其中,但因为真实战役涉及的人物众多,时间有限,最终的成片在涉及这些人物、情节总时不时的蹦出些卡顿感。如果节约甚至放忍者们的那条线也许会让真正的主角们的故事呈现的更为流畅。不过原本就是部小说,电影有些戏剧化也是很合理的,毕竟它不是纪录片,能将日本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还原到如此程度已经很好了。
自从那什么的最后多少天以后,原田桑就在一种自我陶醉式的历史浪漫主义(实则虚无)的激情中把电影搞得越来越烂。在整日满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极致肤浅的历史观下,石田三成竟然成为了古典礼教和道德准则的维护者?从此以后冈田准一就保持着本剧中这副苦大仇深的便秘脸演到了现在,不过好像在演内什么零里已经这样了。战争场面的调度糟糕透顶,一群人举着长矛围着转圈圈是什么高级的冷兵器战场还原吗?平岳太的岛左近和有村佳纯的女忍者初芽还算有点意思(有人味儿),让本片不至于一星。而东出昌大演的那个首鼠两端、神经过敏、心理大病的小早川秀秋才是被原田真人一手打造的演员演绎生涯的巅峰!嗯,没错,我黑他俩呢。
关原之战大概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节点,凭借此站德川三百年治世基本得以确立,所以本子对此战的热衷一点不逊色于我们对官渡赤壁淝水的讨论度。至于这部电影改编之司马辽太郎的小说,所以立场倾向性也很明显,失败者石田三成的英雄气短大义未申,胜利者德川家康的狡猾阴险笑到最后。只不过丰臣后期确实搞笑,一堆二五仔埋伏在西军,又岂能不败?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可不是开玩笑的。电影里诸多演员演技传神出色,服饰取景也都有11区精细优美的长处。唯一不足还是过于小说剧情化,倾向性过于明显。
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三成人气如此之高了——去关原打一场得不到任何利益只为贯彻自己道义的战争,心甘情愿的做个令人感动的失败傻瓜。但影片剧情讲述太散,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想要讲述的太多,没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了——除了家康。家康的演绎太好了,准备讨伐三成前他回想起多年前的竹杖事件,一副咬牙切齿,杀意迸发的表情吓到我了,他是真正隐忍的枭雄。
历史题材难以驾驭,视角一多在处理上就会难以判断,严格说来在创作时都会面临视角犹豫的选择,太多前车之鉴,既想创新抓取一些不错的视角,又想在这类影片上体现全面以展现技术,熔一炉时需要非常丝滑的剧本技术,如果是拼凑则暴露了。这部电影做得一般,各方面都没有十足精彩,但唯一不错的是在于女性选角的突破(男性也有但女演员更为明显),村花、伊藤步等她们都被打破了一个固有印象,没有把他们放在一个常规最她们套路的角色里,为演员银幕形象的多姿多彩属性,应记一功。
说实话观感挺烂的,拍的太细碎,镜头都突兀的串联在一起。三成所秉持的大义总觉得有哪里奇怪,丰臣家的天下是秀吉借着为信长复仇的大义获得的,而秀吉垂老且剩幼子,这时三成到底凭什么觉得自己用倨傲的态度对待其他大名还能获得支持?骂家康家臣三河乡巴佬时就没想过秀吉出身更是低微?难道只因秀赖是秀吉亲生的正统继承人,其他人就会摇旗呐喊,甘心向黄口小儿俯首?这也太理想主义。最后三成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有没想过「成王败寇」才是结局……双方都带着各自的大义而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用李狗嗨的标题来说,胜者即是正义(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