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情画(1972)

RomaUP:2021-08-13

罗马风情画

评分:8.4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 / 贝纳迪诺·扎波尼
主演:彼得·冈萨雷斯·法尔孔 / Fiona Florence / Britta Barnes / Pia De Doses / Marne Maitland / Renato Giovannoli / 伊莉莎·马邑纳德蒂 / Stefano Mayore / Galliano Sbarra / 安娜·马尼亚尼 / Ginette Marcelle Bron / 戈尔·维达尔 / Marie Párová / Alfredo Adami / Sbarra Adami / Aristide Caporale /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20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 德语 / 英语 / 法语 / 拉丁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罗马 / 费里尼-罗马 / Fellini's Roma
上映:1972-03-16(意大利)
IMDb:tt0069191

罗马风情画简介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而是透过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克.费里尼独特的艺术家眼光为罗马古都写出来的一篇个人回忆录。全片打破传统叙事手法,以现实与超现实场面交叉穿梭进行,渗入了大量的幻觉和回忆,充分表现出费德里克.费里尼个人对罗马的爱恋,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隐蔽着的另一面。男星彼得.龚扎莱斯在片中饰演年轻时代的费德里克.费里尼,而费德里克.费里尼则演出他自己,在片中可以看到马戏团对费氏作品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可以从中揣摩出费尼电影风格的一些基本特质,喜爱他的影迷不容错过。

第25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费德里科·费里尼

简评

色彩丰富,气味浓烈,嘈杂不堪的罗马,一个个场景的复杂描摹确实像手卷一样缓缓展开在观众面前,中文片名“画”这个字翻译得很好。即便是透过费里尼思维视角筛选过得信息,仍然丰富得令人发指,每个人可以透过它发现自己心目中的罗马。我喜欢的就是充满活力的街道和市井的热闹。大路中女主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的巨型走钢丝的人的投影也出现在了罗马的街道中。最喜欢的一幅画是,综艺剧场遇到空袭,人们在防空洞里听俄罗斯女人聊天唱歌,黎明时分上到地面,桥洞中幽暗着反射着一个女人绿色的踉跄身影,失魂落魄的叫喊着我们被袭击了。就像映后谈的嘉宾说得那样,政治在这里也被一种或者诗意,或者美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星半。费里尼说他想讲的是现在的罗马和远古的罗马骨子里是一样的。但骨子里的罗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怀疑费里尼是先把自己对罗马的感觉抽象为类似影片里躺在床上那个体态臃肿又带有母性的女人那种喻体,再据此挑选这座城市的切片速写。一方面无视点无主角无情节近于纪录,另一方面又塞满了费里尼自己偏爱的意象,于是所有纪录又都有表演摆拍之嫌。观众该看些什么呢?占据画面中央的是费里尼过剩的自我意识,罗马却虚焦了。视觉之诗不是问题,但欣赏不来写了太多行丰乳肥臀的诗。也有喜欢的段落,地下刚被发现的古老壁画暴露在风中迅速销蚀,两千年在一分钟内化为尘埃的一幕是神来之笔。

融合了回忆与梦幻、过去与未来、神圣与粗俗、永恒与速朽、欢愉与哀伤、生机与毁灭,真是好一幅罗马风情画。童年的片段俏皮又敏锐。高速路进罗马一段从非常纪录片的形式一路变形,历史的情绪的元素不断加进来,在众声喧哗的高潮处,斗兽场作为巨大的静默呈现。瞬间氧化消失的壁画,群魔乱舞的邪魅教会服装秀,在罗马众多纪念碑建筑间掠过的机车党。这座毁灭又重生了太多次的城市,最迷人的还不是她无数层累积起来的建筑,而是期间来往穿梭的男人女人、神灵魔鬼。连罗马的流浪狗,在夜深之后,也会在电焊的蓝色弧光里投下母狼般的影子。

华丽,华丽,还是tm的华丽!一场造型、美术、想象力的大秀!我终于明白,试图理解剧情这个做法本身就是错的,从厌恶到感兴趣到爱上,费里尼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马戏团电影之王当之无愧!每场大戏都令人叹为观止!热闹大排档、暴雨公路、嬉闹剧场、消失的壁画、妓院,尤其是最后的教皇时装秀,邪魅瑰丽几可成为埃及艳后的表演袖珍版。费里尼的彩色胶片修复,真是极品。你甚至可以完全把它当作会动的华丽摄影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也看不懂,但架不住人家费里尼热闹啊。完全看不懂情节但是让你享受其中的感觉令人联想到什么?第七封印?癫狂的库斯图里卡?

#百年费里尼 比「小丑」而言,在片子前段和后段都总算是有了点剧情,这两部片子连着看是我人生里看电影安排的滑铁卢,我在片子中段的舞台剧部分困得无法自拔,一度找回高中物理课的感觉,也就是对电影的热爱能让我猛掐自己专注于感受这部电影。“罗马是一座迷幻之城”,我无比同意这个说法,万般风情,藏匿于女孩的身体、地下尘封已久的壁画、夜里摩托驰骋的马达声中……想起了三年前的夏天,在罗马经历的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雨里有喜欢的姑娘,也有相爱的父母,还有年轻的自己。

影片彻底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现实与幻想交织,回忆与此刻杂糅。三个主人公费里尼失去了叙事主体地位,而是变成了视点,让观众跟着他们的眼镜感受罗马的风土人情。影片的镜头几乎包含了罗马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现在,衣食住行,娱乐,宗教,全部是费里尼的直观印象,可以看出费里尼对罗马的热爱。虽然导演只是想忠于自己的本质来拍摄,只做忠实的记录者,但客观上还是展现了罗马的堕落。人口过剩、车辆过多造成交通拥堵,学生不务学业吸毒乱交,现代化建设造成古代壁画蒸发,教会世俗化沉迷物质享受失去信仰。就像那个美国作家的评论:罗马是个充满幻想的城市,这是它迷人的根源。但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它正在堕落,失去过往那种浪漫散漫的气质,失去罗马的传统精神和信仰。不知道这次它能否重生?

正如费里尼所说:“第一眼看到罗马,我就闻到了家的气息。我是在到达罗马的那天才出生的。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一分钟想要离开罗马。”因此《罗马风情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费里尼对罗马的梦幻重建。在费里尼的罗马里,街头是人们的狂欢场,人们在街上边吃饭边跳舞;妓院里巨乳肥婆在里面卖尽风骚,男人们被赤裸的肉体勾引得神魂颠倒;教堂里,教皇和牧师们身着奢侈华贵的服装,极尽歌舞升平之事;而广场则是年轻人欲望的大床,成群的年轻人在广场上接吻、爱抚;当然,还少不了费里尼最喜欢的马戏团和小丑……费里尼的梦里,罗马早已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狂欢的符号,一个华丽的奇观,一个欲望的天堂。

千年罗马的前世今生,尽在费里尼的导筒中。如果说《浪荡儿》是费里尼对青年时代的追忆,《阿玛柯德》承载了费里尼的童年回忆,那么《罗马风情画》就是他对一生归宿之地的坦荡爱意。那个小镇青年踏上火车毅然离开故乡,我们在罗马火车站不期然相遇,而他作为记者的际遇刚刚开始,《甜蜜的生活》尚在远方。从里米尼到罗马,从摩拉德到马切洛,费里尼以电影之名用一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罗马是这个一生故事里一切的见证者,同费里尼一样的亲历者。这出浮世绘,描摹尽罗马的色彩,糜烂的,颓废的,慵懒的,惬意的,破败的,奢华的,却总归是迷人的,这座城或许有过信仰崩塌,炮火连天,但终会一派新生气象,重焕光彩。如果有一个人可以让所有人都爱上罗马,我想,他一定是费里尼。

这电影太消耗注意力了。不过这是很容易感受到镜头轨迹的电影,而不是情节轨迹。它带给我两种体验。一种好像是费里尼在罗马安排了很多个摄影师进行现场直播,切到这个看看又切到那个看看。另外一种就像是他自己的超长Vlog,完完全全漫无目的地记录着城市的日常,而后拼贴到一起。无论是哪一种,都能感受到它们的镜头在城市的空间中穿梭,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早到晚,并且还要跨越时空,从古到今。它让我感受到罗马的立体和庞杂,以及迭代。它不总是美的,它是神圣的也是堕落的,是甜蜜的也是荒谬的,但它有一种「起码还可以指望混沌(来孕育新生)」的乐观和生命力,它是征服的,也是被征服的。它是罗马,也很可能是一切城市。唯一不确定的是,对于罗马而言,电影之外的费里尼的镜头本身,到底是不是他电影之内的镜头里的那股消解过去的清风。

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罗马风情画的电影质感真是现象级的!单看画面都觉得真是一种享受,中间的故事让我陷入了一种神游的状态,我的双眼还迷迷糊糊看着画面,却分不清那些情节是看到的还是自己在脑中构造的,这种感觉真好!费里尼在影坛的地位真是有原因的,王家卫的电影个人风格虽强,电影也是真的好看,但是却没有费里尼的广阔的镜头视野。将无所不包的元素放到电影里,其野心与勇气才称之为“大”。如果承认电影本身就能够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王家卫的香港带有后现代的轻飘和疏离,那么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重生中的罗马,因其包容性与历史厚度造就了费里尼,后者借由影像又实现了对罗马新的诠释。费德里科,罗马属于你!@电影资料馆@费里尼百年诞辰影展

从观众角度来看:“不了解罗马,就真的跟着导游走马观花了,想说,这是什么鬼啊,应该叫罗马拼贴画吧,全是散片,不过修女牧师T台秀配上特别设计的舞步真是秒,祭司教皇骷髅T台秀也是怪异黑暗得超现实。看得人眼花缭乱的罗马风情画,简直就是一场费里尼钟爱的大型“马戏”。从个人影像学习角度来看:非常另类的伪纪录片,在现实和超现实中随意转换,摆脱了纪录片略显乏味的记录还原视角,让艺术制作有了更大的想象发挥余地,当然最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导演个人很多超现实巧思,呈现出丰富神秘诡谲的罗马之城

电影资料馆费里尼回顾展第三场。后期的费里尼自然是炉火纯青,他也愈加注重对造型的营造(虽然他一向如此)。而另外的,便是对之前喜好的,但常充作抒情感召的音乐,更肆无忌惮、毫不克制地横行在影片之中。与其说是写给罗马的情书,倒不如说是费里尼对这座于自己最重要的城市,所展露的一种忧思。就像地下勘采,最后让找寻到的古罗马壁画氧化;一群轰鸣的摩托骑手,没有目的地绕柱穿梭。费里尼是非常具有自我投射性的一个创作者,而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那些年幼的教士,喧闹的小丑,勾引男人或被男人勾引的女人。故而,他也在时常独白——一开始只是画外音,到了后期,尤其是《罗马风情画》,他已经毫无顾忌地表达自我的呓语了。

获得奖项

  • 第24届戛纳电影节
    第2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技术大奖
  • 第2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2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rt Direction
  • 第25届戛纳电影节
    第25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技术大奖
  • 第30届金球奖
    第30届金球奖
    提名:Best Foreign-Language Foreign Film
罗马风情画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