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克莱顿(2007)

Michael ClaytonUP:2021-11-21

《敌对同谋》(英语:Michael Clayton)是一部于2007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片,由东尼·格莱执导,佐治·古尼、汤·韦坚逊及蒂达·史云顿等主演。电影表面上描述一名纽约州律师对同事患上精神病的反应,却籍此带出律师行代表的一间农化学品公司被集体诉讼的过程。

迈克尔·克莱顿

评分:7.1 导演:托尼·吉尔罗伊 编剧:托尼·吉尔罗伊
主演:乔治·克鲁尼 / 汤姆·威尔金森 / 蒂尔达·斯文顿 / 西德尼·波拉克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片长:119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敌对同谋 / 全面反击 / 迈克尔·克雷顿 / 英雄不问出处
上映:2007-10-12
IMDb:tt0465538

剧情

亚瑟是一个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受农业化学药剂公司U-North的委托担任公司的辩护人,公司面临400多人提起的集体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因有毒的除草剂而造成的高达30亿美元的人身伤害赔偿金。最近亚瑟表现精神失常,迈克尔受老板马蒂委托,去了解和帮助亚瑟的工作,却发现亚瑟正在为原告们的利益诉求出力,他还正与一名原告安娜有密切联系,这一事实也被U-North公司所熟知。亚瑟后来被凯伦所派的人马所杀,迈克尔在了解亚瑟死亡真相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亚瑟所收集到了对U-North公司不利的证据。由于担心迈克尔将这些材料公开,因此迈克尔成为凯伦手下的下一个暗杀对象。所幸麦克在汽车炸弹中没有受到伤害,而凯伦原以为他已经被除掉,最后与原告方提出赔偿6亿美元的和解方案。

最后迈克尔突然来到了凯伦的面前,让之吃了一惊。他表示想要得到1千万美元作为公司对他本人的补偿,他将不再追究公司的暗杀事件和公开不利材料,凯伦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当他离开后,凯伦和公司老板丹就被警察抓了起来,原来迈克尔已将事实告之警察,并让凯伦中了说出事实的圈套中。任务完成后,麦克尔上了一辆的士。

主角

  • 佐治·古尼 - Michael Raymond Clayton,律师事务所协调人,因投资酒吧失利并负债7.5万美元,有一个儿子亨利,以及一个不务正业的弟弟提米
  • Tom Wilkinson - Arthur Edens,律师事务所的律师,Michael Clayton 和 Marty Bach的好友,U-North公司委托的辩护人
  • Tilda Swinton - Karen Crowder,U-North公司的法律总顾问,在事件中濒临精神崩溃
  • Sydney Pollack - Marty Bach,律师事务所的老板,Michael的好友

奖项

获奖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国家评论协会
    • 最佳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
    • 最佳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
    • 最佳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卫星奖
    • 最佳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伦敦影评人协会
    • 年度最佳英国男演员 (Tom Wilkinson)
  • Edgar Award
    • 最佳编剧

提名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Tony Gilroy)
    • 最佳原创剧本 (Tony Gilroy)
    • 最佳男主角 (George Clooney)
    • 最佳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最佳原创音乐 (James Newton Howard)
  • 第65届金球奖
    • 最佳剧情片
    • 最佳剧情类男主角 (George Clooney)
    • 最佳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最佳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最佳编剧 (Tony Gilroy)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最佳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最佳导演 (Tony Gilroy)
    • 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剧本 (Tony Gilroy)
    • 最佳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最有前途电影人 (Tony Gilroy)
  • 伦敦影评人协会
    • 年度男演员 (George Clooney)
    • 年度英国男演员 (Tom Wilkinson)
    • 年度英国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卫星奖
    • 最佳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最佳原创剧本 (Tony Gilroy)
  •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杰出女配角 (Tilda Swinton)
    • 杰出男主角 (George Clooney)
    • 杰出男配角 (Tom Wilkinson)
  • 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Tony Gilroy)

在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蒂迪·史云顿荣获最佳女配角奖。

简评

故事尽管老套了点,但这个剧本无论是大线索的推进还是小细节的展示都做得很出色,尤其是克莱顿躲过暗杀一段,吉尔洛依真的做出了点《谍影重重》的味道;几处三线平行剪辑也用的很到位;另外就是表演,克鲁尼斯文顿威尔金森这几个戏精级别的人物真是出彩啊,无论是独角戏还是对手戏,看得真挺过瘾的。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并获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男配角、原创剧本和配乐提名。影片挺沉闷的,一直不温不火,若不是对片头那莫名其妙的汽车爆炸的好奇,很难让观众坚持到后面。直到最后20分钟亚瑟被谋杀,一下子高潮。但是由于影片采用的倒叙手法,后面的剧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结尾那场戏挺弱智的,女律师录音中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谋杀,没有认罪,这些间接证据根本都定不了罪。除非那两个杀手转为污点证人。

一出众望所归的复仇,对于男主略显矛盾的形象塑造十分到位,片尾出租车上略显紧张又释然微笑的演绎也相当真实。不过片中对立的双方行动与作为上感觉都还缺乏一点合理性,男主都已经怀疑同事暴毙事出蹊跷、电话可能被窃听了,还大摇大摆去见证人。女方也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反派,几乎没有考虑如何给委派律所的两位人员先后死亡且后者再怎么看也不像自杀的事实打圆场。以及尽管安排了书中插图的情节,男主因为看到山上的野马而逃过一劫还是有些牵强。Tilda Swinton戏份太少、存在感实在有些低,以至于凭借此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带给我的不解,要和Frances Mcdormand凭借《Fargo》首夺影后并列第一了...以及看到了两位戏份不多当时可能初出茅庐的女演员客串,从小配角到如今可以担纲主角,一路走来也是不易

放在上映时的2007年还是很贴合的电影,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再看这样手法的电影就显得有些许索然无味了,并且当年这种倒叙的手法真的是好常见,美剧《裂痕》也是把这样的叙事手法贯穿了整剧,Tilda Swinton那个时候已经将近50岁了,完全看不出来啊,乔治克鲁尼真的是长了一副男主脸,全片讲述了大型化工公司毒害社区居民,律师翻案倒戈惨遭毒手,留下证据让男主角也得以有了逆风翻盘的机会,这部电影如果交给制作人当中的任意一个来拍可能都会更出彩,但是对于导演处女作来说也是相当可以了,其实故事结构还是有比较强的戏剧夸张手法和刻意埋线,谁会因为路上的三匹马就特意下车然后如此巧合的躲过了汽车炸弹?不过乔治克鲁尼这张脸观众也不想看到他在电影中死于非命吧,结局很潇洒,拿着50块钱让的士司机开满,什么时候试试

20200508在家休息一天其实没太看懂。20200823周日午饭后清理照片时发现了“没看懂”的截屏图片,再回豆瓣看了一篇评论,又看了一遍这部《》,太爽了!果然觉得这部电影真心赞,顺便为两个小时前的自己点个赞。每个人都有好多个、数以千万计的自己,别让后面的自己瞧不起现在的自己、甚至,得不到后面的自己。

全片平铺直叙的让人几乎无法看下去,前一百分钟根本了解不到这个片名都是他名字的主角有何过人之处,还有他欠债以及跟自己小孩的剧情完全跟主线无关。高潮在最后十分钟,有一多半还是重复之前的剧情,真正高潮可能也就最后两分钟,而且主角最后不被炸死也是因为运气好吧,他厉害在哪儿了,突出在哪儿了?

一部罪案剧情片拍出了点儿文艺片的味道。情节之外看得出影片还想更多探讨人物的深度。编剧很厉害,用稍微有点儿闷的开场慢慢引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阴谋,以及随后步步紧逼的死亡阴影,成功攫取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主人公奇迹般地逃脱了暗杀其实传递了一种悲观情绪:因为概率上来说阴谋总是胜利的一方,很多死亡其实就是秘密的永远沉寂。

片名其实是《》翻译成《全面反击》估计是为了吸引眼球;剧情异常沉闷,节奏超级慢,我看了大约四十五分钟依旧不知所云,查了影评和评价,发现看不明白的不是我一个人,当然给高分好评的也不少;要知道,艺术上一些事物十分抽象,普通人不能理解也整不明白十分正常,我这初中没毕业的文化程度还是没有必要继续在这部影片上浪费时间了!

讲述电影之前,先来说说这部片子的导演。托尼·吉尔罗伊,一个全家四父子都从事编剧事业的家庭,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编剧的扎实基本功很明显。????影片看起来有些散乱,故事也不是那么流畅 ,这大概跟导演的设置有关,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他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分散到了各处,如果不认真观看和分析,这些细节很容易被漏掉,也就看不太懂整个故事了。??就那男主角乔治·克鲁尼从车里出来看到三匹野马的那一段来说吧,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暗示或者勉为其难的处理方式,以便让主角不至于被炸死。其实这个场景在之前剧情里就有了暗示。??类似这样的结构还有不少,这是导演玩儿的一些小把戏。电影整体上看来还是很不错的,拍摄手法很娴熟,剪辑和拍摄选景也很自然,有一种平淡却又充满张力的感觉在里面。最后一场戏很不错的。

中午我看了电影《迈克尔克莱顿》,是在小说《制霸好莱坞》里种草的,说实话并不太会分辨这部片子是好还是不好总感觉有些烂尾。给我感触比较深的反倒是其中的两个配角,亚瑟和安娜,亚瑟那种 突然遇到一个人,然后透过她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的感觉,让我很触动。克莱顿的挣扎其实没太get到(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中年人本来就没有多少表露脆弱痛苦挣扎的权利),unorth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冷血资本家一面也是毫无新意地让人咬牙切齿,但是电影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比如亚瑟的229备忘录是跟哪来的,比如前面只手遮天的大反派怎么面对克莱顿这么容易就萎了,车里没活人肯定也不会出现尸体那么怎么会传出克莱顿被谋杀了的消息呢。说实话最后克莱顿那么轻松掀了桌子,让前面亚瑟的癫狂活像个傻瓜…

一个本来很简单的故事被讲的很复杂,采用倒叙的手法却没有看出来和直接讲这个剧情有什么区别,反而让观众更难理解。里面的角色在我看来不够有信服力,比如男主一个大律师和前检察官竟然偿还不了并不算高的债务,比如法律顾问竟然可以雇佣黑社会杀手,还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竟然没有剧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媒介景观以及信息的控制论令日常,身体性与工作本身在当代无法区分,在惊悚片中,人物对于生命本身的保护即是一种工作与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迈克尔·克莱顿》的解构意义令其可以和《死吻》相提并论。巧合事件在他再度出现之后被闯入的蒙太奇事后归因。对于导演而言,它是资本主义或生态主义批判,但实际上这部黑色电影具身地呈现了阴谋论运作的思维过程,残酷的事实是:在眩晕与加速之下,不得不接受的是一切意外的发生,当我们看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光污染时,就无法期待一个坚实有序的社会。另一方面,Arthur的赤裸与失踪是对于秩序的逃逸,克鲁尼则是对其的阐释,压迫性的危机时间在最后一个镜头凝结为一辆向秩序外之域划线的出租车,通常情况下,本身涉及到一场追车或高潮,否则人物就会死亡,但在这里,生命本身的义务最终得以悬置。

获得奖项

  •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最佳女配角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6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6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
  • 第1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女配角
  • 第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47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7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65届金球奖
    第65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