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多言(2013)
Enough SaidUP:2021-03-20
无须多言简介
专业按摩师Eva(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 Julia Louis-Dreyfus 饰)是个离婚十年的女人,有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女儿。在一个派对上,她在一个客户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女诗人Marianne;又在另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中年离婚男人Albert(詹姆斯·甘多菲尼 James Gandolfini 饰)。一开始她对肥肥的Albert并无好感,但在第一次约会之后,她发现了他身上某些地方挺吸引她的,两人很快确立了关系。同时,女诗人Marianne也成为Eva的客户,她经常上门为她按摩,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Marianne向Eva说起她的前夫的种种缺点,Eva发现,Marianne的前夫竟然就是自己的男朋友!她开始觉得Albert身上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她该如何维持和Albert的这段关系?
第71届金球奖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提名)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 第2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詹姆斯·甘多菲尼 第19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詹姆斯·甘多菲尼
获得奖项
- 第34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剧本 - 第18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13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12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71届金球奖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全球视野 - 第29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 第18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 第19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喜剧 / 最佳喜剧男演员 / 最佳喜剧女演员 -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男配角 - 第2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配角
简评
婚姻小品。JLD的演戏张力的确很强,基本主导了整部戏的节奏,大笑的开心、中年的疲惫、伤心的犯错后悔,都很好地演绎出来了。几位演技派的客串也算挺惊喜的,果然这是站在女性角度的电影。与女儿之间微妙的关系,深爱着却又疏远着(这似乎是青少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渴望独立却又觉得孤独。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人生,没有谁能尽善尽美,随着年龄增加,考虑犹豫的同样会更多,遗憾与后悔就是伴随着整个人生,而中年的他们还是会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习惯。本来的优点与幽默,在被重新代入后也会变得一无是处。曾经的婚姻是曾经的修罗场,饭局中总是旁敲侧击,刀子不只是割肉的,也是捅进曾经爱恋的心。抱怨与不满意是笼罩婚姻的阴影,无需多言,相逢有爱。
这个片子不就是爱情喜剧最理想的状态吗;我还说Keener在前两天的《Walking and Talking》看到过,结果原来是一个导演,这个导演真的是对真实的生活把握得很精确;前面觉得是专门讲中年离异人士找另一半的,但是感觉对各个年龄段找对象都有启示意义,感觉找对象的时候需要的军师不是Marianne这种全知的,而是Eva或者Sarah这种不轻易judge而是鼓励型的;不过话说回来,看了一圈只有Sarah和Will这种才能比较快乐,如果两个人都敏感的话真是长久不了;男主在片子还没上映的时候在罗马死于心脏病,他是NJ人时任州长Christie还下令降半旗,看来至少是在NJ广受爱戴的
很多生活的小细节---按摩师女主一个个个性的顾客、朋友一家以及保姆的矛盾……一些微妙的感情---女主与女儿闺蜜亲密的关系引起女儿和闺蜜母亲的不满、女主与前夫的摩擦、女主跟男主前妻交流的复杂心情……没想到意外地有趣,不需要颜值,不需要什么浪漫情节,没什么激烈的冲突,琐碎但不烦冗的对话,偶尔闪烁着幽默,平淡中暗流穿过,喜欢。
很少在美国电影里感受到类似亚洲文艺片中两个普通人之间的那种无需多言,惜惜相惜的细腻与克制。尤其前三十分钟我真是太喜欢了。后半段也很精彩,戏剧编排同样巧妙。片长不长故事丰富,还有许多精妙的有趣的人物设计,都很有些诺亚鲍姆巴赫的味道在里面。终于看到了VEEP茱莉亚的另一面,两位主演都演绎得很棒。片名《Enough Said》总结得恰到好处。
人到中年离婚了,孩子也要上大学了,自己的生活就空落起来,还会有纯粹的感情吗?约会的竟是客户的前任,在那听了那么多他的臭毛病还依旧坚持,已经不错了。而男主大可换个思路,前妻的诟病都没能赶走她,说明自己还不错啊。所以还是听从内心的感觉就OK。那里的按摩师竟然是自提按摩table上门服务,新鲜
演员的表演其实很好,就是故事太平常,除了对白很美式幽默。最大矛盾冲突也就那么点事而已,实在是太妇女之友或者啥啥知音体了。女士们看的起劲,男人们多是面朝天花板的长途汽车坐姿。关于内涵,咱这年龄还差那么一点,没法感同身受中年大叔大婶的小清新,不过或许步入中年后家庭生活就是这样的。
不错的轻喜剧,几位演员都不错,挺自然地描绘了一对恋爱中的中(老)年人,他们与年轻情人不一样,没有时间再犯错误,虽然经济上压力小,但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要把这些演出来,剧本很重要,演员的演绎也重要,还顺便描绘了中产阶级的烦恼尴尬生活(kathy是个bitch)
平凡中年人的爱情。类似的还喜欢《和杰克去划船》《注册情缘》。男主角居然拍完片子就去世了,都没赶上电影上映,遗憾。泰薇扮演的那个角色挺有意思,其实可以延展一下,她以女儿闺蜜的身份来到这个家庭,却有鹊巢鸠占的倾向,天天泡在女主身边,比女儿更象女儿,女儿厌烦她抢走了母亲,泰薇的母亲责怪女主角抢走了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她会深深沉迷在别人的家庭里?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特别喜欢看关于中老年的电影。女主后面的心理变化,我完全能理解。我之前也跟一个男的在见个面,当然是以朋友的方式,刚开始一两次还好,后来越见越觉得讨厌。可能一开始就没有那种好感的原因吧,刚开始虽然不讨厌,可是种种情况种种细节看下来都不喜欢了。果然这种电影还是女导演特别细腻,总觉得他们后面见着面的那尴尬地步,觉得完全可以避免。在女主知道他们是夫妻的情况下,就应该不来她家按摩了。我完全是冲着电影后半段给了四星。简直是不要太赞,太让我共鸣了,这完全就是我们现实中生活的人。
男有鲍姆巴赫,女有哈罗芬瑟。就像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一样,欣赏这两位中产专业户的作品也真是有一种《无须多言》的体验。看到女主角单独而又辛酸地爬楼梯,准能让你想到《格林伯格》参加爬梯时的囧照。而这些空想家在各种尴尬处境里的自嘲、自洽和自我感觉良好也准能令你会心一笑。历经多年的积累与沉淀,这时的作者明显自带光环有了一种成功者的气质抑或教育家的风范。影片通过诗人这一角色展示出了现代女性一种「媳妇熬成婆」的过来人姿态。那位带点女权主义色彩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前辈的建议和《请给予》一样,都是引导女性拿出时间和好奇心去探索自我。实在委屈,做自己与做配角高度重合的女主角却遇见了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这些需要赞美才能绽放的女人啊,还有这些鼓励她们争奇斗艳的奖项噢。比来比去,竟还是那支出圈儿的《蓝色茉莉》更为妩媚妖娆。
一开始没太看懂,感觉有点无聊。后面越看越喜欢,非常细腻的人物刻画,非常贴近生活的心理描写。中年人的尴尬与淡定,家庭关系的复杂与温馨,朋友之间的吐槽与惺惺相惜,都在镜头当中恰当细致地刻画出来了。看起来似乎很平静,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越发看不下去咆哮式的年轻人恋爱,这种无波无澜的对弈才是生活的真相。
好温馨,淡然如水却感触良多,曾分别都有过失败婚姻的中年男女重新爱的故事,无须多言,放手去爱,几组关系都在扣着一个主题,男主和前妻,女主和前夫,女主闺蜜和佣人,女主和女儿,男主和女儿,人物准确恰到好处,男主的一句台词“只保护了自己,谁来保护我们”,亲密关系中还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妥协,经历了风霜的人们才会懂得关系长久的真谛,妥协包容勇敢爱,好的爱情片是看似散弹枪,其实只打一个点,软绵绵静如水中戳中你的心,像极了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