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1985)
それからUP:2021-02-01
其后简介
20世纪初的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长井代助(松田优作 饰)家境优渥,全然不曾为金钱烦恼。他终日周游玩乐,过着悠闲自在的高等无业游民的生活。与之相对,和长井相交多年的好友平冈常次郎(小林薰 饰)生活拮据,妻子三千代(藤谷美和子 饰)孕期患上心脏病,未出生的孩子更不幸夭折。承受巨大压力的平冈破罐破摔,流连烟花场所。生计日益紧迫的同时,夫妻情分名存实亡。三千代是长井、平冈大学时代亡友菅沼(风间杜夫 饰)的妹妹,此去经年,始终未婚的长井依然对三千代持有深深的爱慕,他同情对方的境遇,但碍于道德的束缚只能将炽烈的情感深锁心底。深爱无缘,百千心结何处搁置……
本片根据夏目漱石的同名原作改编。
第10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森田芳光 第10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导演森田芳光
获得奖项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灯光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效 / 最佳配乐 - 第10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第59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 Special Mention - 第28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森田芳光 Yoshimitsu Morita导演
- 松田优作 Yusaku Matsuda演员
- 藤谷美和子 Miwako Fujitani演员
- 小林薰 Kaoru Kobayashi演员
- 笠智众 Chishû Ryû演员
- 佐原健二 Kenji Sahara饰 未知
简评
对原著改编得无功无过。夏目漱石的原作好就好在除开表面上意难平的故事外,代助的精神与处境也是一大重点。男主角的精神危机甚至大过爱而不得的问题,可惜的是电影改编只能展现出表面的主要情节。但三千代的眉眼、声音和紧紧闭着而显得精神衰弱的嘴唇,一切都像是直接从书中走出来一样。有三千代的镜头都美到令人心颤。梅林茂的配乐也为电影增色许多,我最爱的OST top3。
《其后》被导演森田芳光拍成一部怀旧色彩浓厚的文艺佳作,对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伦理人情有十分深刻细腻的刻划。森田芳光在影片中将小说中对中产阶级的质疑淡化为背景,而将焦点凝聚于男女主角的情愫上,其中镜头运用大胆停格,画面瞬间凝结的美感,以及构图、音乐、甚至是剪接的唯美诗意引人疑迷,有着对爱情凛然不可侵的气度以及怅然疾苦的冷冽美感。男女主演都非常不错,把明治时代的文人苦闷演绎了出来,优雅而幽怨。
有很多镜头拍出了电影自己的味道,比如开头那从漫长(于电影自身而言)黑暗中渐渐浮现出的女子像,将原作中一张照片的出现转化为了特别强烈的情感与视觉双重冲击,很难忘。遗憾的是,电影可以拍出那阵悠长,却到底拍不出那更为深邃的思想纠结,有很多我喜欢的细节也似乎为了配合影视化改编而做了改动,这些是可以理解的,最为不满的或许是,非主人公外的角色都被刻画与塑造得太扁平了。原作里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在的张力,并非如此浮浅。这样一来,便更容易直白地理解为爱情电影了。
片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演员的举手投足都散发着迷人的和风。女主更是让人过目难忘。但是实在不能接受片中的传统审美风格。男主因为懦弱所以不敢去追求女主,而却敢去勾搭人妻。那男配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怪男主。女主算是当年赌气嫁人,遇人不淑。她这个闷声葫芦,逆来顺受,简直让我看到了细雪里雪子的翻版,不过她却没有坚守自己的追求,本来命运还可以挽回的,可惜了。
代助被迫离开的背影,是提示这爱情故事的政治性。家族意志决定了不肯顺从的代助始终无法自立从而决定自己的人生,他被迫选了“多余人”的位置。在这感情的开始,他的选择也暗示了这点(为什么他始终没向当时单身的三千代表明心迹呢?)对这段感情的执着因此也不止于他对三千代的爱慕,而是坚持自我意义的无声反抗,许多插入式的静帧和闪回都意在强化他的个人世界(但也有仰望落樱这样的浅白意向)后段的两家见面戏,森田以玩笑式的镜头滑移,广角变形影像制造的尴尬效果嘲讽精神空虚的上层阶级,用非常规取镜来外化人的精神状态也是本片的形式特点。爱情戏的部分相形之下起到的其实是气氛作用,借钱和诉情的两段式抻得太长,关系没有变化,更多的力量都延伸到时间和空间的形式感上去了。唯一有韵味的是三千代舀起花瓶水的戏,目睹少女轻灵消逝的深沉悲哀
其后,我们都受到了爱的报复。三千代说心脏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一到东京,心脏就开始不舒服,看到这儿时,我好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三千代的爱,爱到连心脏都生了病。代助的爱在他的一言一行里,与此同时我又能看见他身上流淌着的痛苦和那些晦暗的挣扎,优作先生的表演很抓人。这个导演很有趣诶,他让代助的心是一辆bus,时有烟火,时一片黑暗,时望向月亮,都与三千代有关。
克制克制再克制 虽然电影省略了很多情节,但总体来说拍的很好,画面极唯美,音乐也很好,和王家卫的电影音乐有点像,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宁静氛围。填补了看小说时的想象空间,太过凄美和静谧。结尾处代助被哥哥父亲赶出家门,他的世俗意义上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破,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和有夫之妇的往来,没有实质出轨行为,即使这样也会背负严重的道德枷锁,很无奈。一个人独自前行。这种氛围下男女主接下来的命运走向也让人担忧,似乎只有一种办法了,可人生本来不是胡同,是旷野啊!
本片改編於夏目漱石所著的小說,導演森田芳光大膽地將小說中受到精神困擾的部分,絮絮不休的哲學性思辨,對個人社會身份以及家庭影響等盡數刪除。但即使如此,森田芳光的改編依舊非常獨到,他的改動處理得謹慎而又精準,保留的場面與對白,皆是原著的事實陳述以及申明,合乎電影這種媒介的審美,不僅沒偏離原著的焦點,而且兼備愛情片的通俗性,同時以情出發,以小見大,擴大到整個時代與社會氛圍。尤其男女主角五次會面,描寫得深情婉約,哀怨纏綿,處理得體含蓄,不動聲色,內在卻又波濤洶湧。場面調度精密而細緻,無論環境,氣氛,還是身處的空間以及演員的身體語言,拍得自然而又巧妙,一絲嘆氣,一個低頭,一下拭淚,一次猶豫,再有梅林茂神乎其技的配樂,簡簡單單卻又有萬分張力,論水準絕對是同類題材的極致之作,不亞於費穆的《小城之春》。
从清水町的西洋伞里飞出的圆石,砸中君子们的真伪两头,对称的视野阻绝,夏目漱石的心相穿梭戏法再现。银杏发髻,腰畔怀表,指间珍珠,衣袖蓝波,喉头波子叮鸣,预言风雨的庭院泥泞埋入了解渴的铃兰残株,怀中襁褓的病体百合香气愈艳浓。人道本来逶迤,分秒间过失,当其罪与其罚玷染天之道,两者撤后,面目皆非,徒遗磨难与互憎。美的部分,亦是牺牲的、濒亡的活祭品,三千代与暑雨百合,巴与血泊椿花,亏或盛不相关,美在于终结。
非常忠实原著,好像三千代跟代助说嫁给平冈是惩罚自己和代助是导演新加的?平冈,代助和三千代的三角关系让我想起了都梁的《血色浪漫》里的刘烨,周杰和孙俪。藤谷美和子把病娇的三千代演活了,举手投足间三三两两动作,绝妙。虽然是个好电影,但还是难以呈现出夏目漱石小说里的那种情绪。我想夏目漱石应该更看重的是“其后”这一题眼,对啊,之后呢,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发生在三个好友间的禁忌之恋令人想起费穆的《小城之春》,也许「发乎情止乎礼」的东方式情感内核在中日之间是有共通点的。森田芳光在本作中呈现出与实验色彩浓厚的前作(如《蓝色假期》《家族游戏》)截然不同的质感,他以一种细腻到近乎缓慢的文学性笔调,刻画出松田优作与藤谷美和子相互倾心却不可得的钝感痛楚,辅之以大量静止镜头展现两位演员神态变化与眼波流转,以勾勒出两人间微妙而满溢的情感张力,而他穿插的几处闲笔也巧妙地描绘出故事的时代风味(聚餐时的俄语对应夏目漱石创作期的日俄战争)。藤谷美和子从花瓶中喝水的唯美段落也许启发了王家卫拍《东邪西毒》中的张曼玉,而松田优作则呈现出与《家族游戏》不一样的默然。但梅林茂配乐主旋律悠扬而哀伤,很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笠智众演催着儿子去相亲的老父亲一下子穿越到小津电影了。
三星给电影,多一星给镜头,每个镜头都美,无论室内室外,服装静物色调光影构图,处处讲究。但电影看得我昏昏欲睡,男主人设像我讨厌的松枝清显,女主这个有心脏病的设定,夏目君是不是想起了西子捧心的典故?“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形容女主可太合适了,听她说话我好累……有些镜头配上音乐太像花样年华,以及龙平太像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