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2016)
춘몽UP:2021-03-05
春梦简介
《春梦》最初定名“三人行”,讲述了三个恋爱方式完全不同的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三位男主人公在片中将展现一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慰藉的奇妙关系。
第3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提名)
《春梦》最初定名“三人行”,讲述了三个恋爱方式完全不同的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三位男主人公在片中将展现一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慰藉的奇妙关系。
第3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提名)
简评
我觉着有点像韩国版的四人行jules and jim,莫非张律导演想奔Truffaut的路子?但也有评论说想到了贾木许。这部比庆州好看,也比后者拍得晚两年。进步很显著。韩国文艺影片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张律导演的话,似乎热衷在电影里养金鱼,算命,喝茶,唱k, 吟中国古诗,哈哈!延边移民,北朝移民,完美配搭边缘人的角色。年轻人又荒唐又真诚,比庆州少了些刻意,隐去色彩,更让观众关注于角色和情节。演得真tm好。
刻意打造的松散,实则处处能感受到用力。女主如goodness又是世间困兽,似《燃烧》里那个great hunger一切虚空的女主。两次随着音乐起舞,两次穿过漫长无人的甬道,其余人的消失、生命的停止。欲望之梦、故乡之梦、存在之梦。描写底层人的生存状况、脱北人的生存状况,但真正呈现的是韩国整个精神的缺失、力量的缺失。三个男人或许是女人之梦,同性爱人或许亦是,彼此走入彼此的梦中,大家都云里雾里、浑浑噩噩的活着。超现实的结尾引出开放结局,或许这几个人根本互不认识,或许这个女人根本不曾存在,或许……但一切的所指,皆是精神上的衰弱。
张律是个好导演这句话我说累了。这部片子讲述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是三个男人记忆中的艺璃的故事,张律的叙事水准真的高,正是因为回忆是灰暗的晦涩的,所以使用了黑白滤镜,只有在结尾恢复彩色,整部影片几乎完全舍弃了配乐,配乐在这部电影中只是点缀,并没有喧宾夺主,甚至有一些片段进行了无声处理,真的到位,我发现张律特别喜欢魔幻现实主义的处理方法,结尾部分和一些片段有意模糊回忆和现实的区别,亦真亦假,如梦如幻,已经开始期待《柳川》上院线了。
张律好善于用只言片语构建出大的故事框架和内涵,这是一个删繁就简的结果,比面面俱到有意思多了,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作为一个现居韩国的中国朝鲜族导演,身份探讨一般不会止于狭义上的血源性,总会上升到家国情。像《豆满江》中展现的延边与朝鲜,本片中整个东北亚(长白山是朝鲜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对民族统一向往的符号能指,我反对)。一如既往的有很多drama情节,想杀不认真的人报复社会的持枪男子、出影院之后四人没有缘故的对镜扭动、帮朋友抱前女友、已经瘫痪竟然还说了两句台词的父亲……手持、长镜头、读诗、镜子、虚实的无缝切换都让我想起毕赣,都是有着文人气质的那一挂导演,与李沧东的文人气质还不一样,前者显得匠气、甚至拿捏不好会做作,后者则用正常的视听语言制造更深的隐喻,所以这其中的力量让人后知后觉,也更深刻,比如《燃烧》
被困住的边缘者,寻父者、脱北者、疾病者、孤儿、同性,每个人物被赋予特殊身份但不异化强调,他们一致渴望未名的某物但又迷茫。日常生活加入非日常元素祷告算命手枪等,前后反复出现形成戏谑。最出色的是对声音衔接可能性的实践,有时完成时空转换有时一个空间内并置两个时间,有时依靠镜头运动有时固定镜头内完成(讨论话题,修房顶,水)。消音处理似梦似真,推镜中黑白变彩色。
春梦了无痕。张律的文本结构还是比洪严密的,一句“你的父亲会长寿的”写得真是精准。蛇打七寸立刻将父女心思构建对立起来。镜面的几次反射转场、足球与台球之间的互通,镜头的几次旋转所带动的视角、人物重心的迁移很有意味。黑白像是生者对死者共同缅怀仪式,然后颜色回归现实,父亲直立行走。女性的死像是一种祭品。张律天然的中韩文化背景以及对于故乡的游离使他更自由诗意的同时也更边缘,不属于任何一方的飘零,所以镜头也总指向脱北者、“不太正常”的人们,不像洪总能安稳坚定地自况在小资阶级中玩味自嘲。
灰白色调总让我想起昆池岩的伪纪录片风格…拍的是首尔,一条街的距离中变成了小镇青年的故事。三个loser和女神的情感联系拍的很微妙,总有一些不寻常的情节陡然带入到剧情中,因喝酒安静而没有用手枪的路人,和后面贴寻人启事的哥哥遥相呼应;用长白山表达爱意的les;许愿另一半是身心健康,最后在帅哥喝酒时的翩翩起舞。同庆州一样出现的算命亭,插入的中国诗,在渺小的生活里混入了身份认同。
近期最佳。一个“怪人”的群落,一种流动的生活,一张黑白影像下未经涂抹的脸,一些平淡日常的幽默温情与零星的残酷。故事里的人彼此唤着演员的真名,用极为精妙的细节构建彼此的情感联结,进而将这种情感联结延伸到银幕外的观众那里,建立起双向的交集。艺璃的离世如此猝然和平常,只有一声混乱的声响,一张摆在酒屋桌子上的照片(同时画面开始变为彩色——很有意思,活着的记忆是黑白的,而包含了“逝去”的现在却被还原为真实的色彩),但或许因其平常才显得猝然。张律导演表现死亡总是带有那么强烈的个人风格。
前段是极好的,最后结尾的色彩转换和戛然而止也许就像春梦一样刚刚高潮就醒了,其实什么也没发生过罢。看似假小子内心却细致柔软的女同,在天台喝酒旋转出梦境般似有似无的镜头,一起在电影院看别人剥鸡蛋被强吻,想摸又不敢摸的胸部,大叔女友来告别拥抱,“岳父”的突然发声,锁屏男神突然光临,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春梦,每个人都不想回到现实。
第一次看张律电影,出乎意料的好!将艺术性、对边缘人群的现实关照、异乡者的身份认同问题和荒诞性结合得很妙。是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都少见的类型。女主角的两场舞蹈、看免费电影的情节都非常出彩。个人感觉张律和洪尚秀其实没什么可比性,两人本质不一样,洪尚秀的内核很西方,但张律的内核却是出走、故乡和永恒的身份认同问题,是深深根植于东亚政治局势和文化环境的主题。PS感觉柳演锡那个角色演员本身没怎么把握住,演的时候并未放开,可能换成刘亚仁好一点,但从外形上来说,柳很适合“看上去身心健康的男人”。毕竟,谁看见柳这样的帅哥不想独舞呢?(笑
印象中第一次看这样的,推进了半个多小时才出片名,导演以及演员的片头字幕,艺璃在天台转头就剩自己一个人,恍然一场春梦啊。四个人全都是底层人,母亲去世、父亲瘫痪、从中国来到韩国;癫痫症患者;有躁郁症的脱北者;孤儿的小混混。张律把他们身上善良的一面描述的真好,每个人物都足够饱满。关于政治隐喻、尤其是关于故乡乡愁的表达真好。当然人物游离的状态以及镜头语言确实有些类似,但你说这是模仿洪尚秀我是不信的。所以在庆州拍的这部珠玉在前,回到北京拍中产阶级的白塔之光当然行不通。
太喜欢了。从来没想过会有一个导演给我李沧东+阿莫多瓦的感觉。这个脏兮兮的生活质感和政治赤色真的很李沧东~艺璃总是自由地沉溺起舞,梦回《燃烧》。一直觉得门口挂的风铃,太妙了,在声音和叙事、审美上都留下了轻巧的一笔。张律用一颗匠气的心讲一段难忘的四人行。(开始期待《燃冬》的三人行表现...)文学段落足够轻灵,简直一个精准投放的文艺逼诱捕器。选角很有意思,这么贴的情况下老爸长得像李沧东,老三长得像是枝裕和,摩托男像演员张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