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洛先生的假期(1953)

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UP:2021-03-23

于洛先生的假期

评分:8 导演:雅克·塔蒂 编剧:Pierre Aubert / Jacques Lagrange / 亨利·马尔凯 / 雅克·塔蒂
主演:雅克·塔蒂 / Nathalie Pascaud / 米舍利娜·罗拉 / Valentine Camax / Lucien Frégis / 苏济·维利 / Marguerite Gérard / Louis Pérault / André Dubois / Raymond Carl / René Lacourt / Nicole Chomo / 爱德华·弗朗科姆 / Georges Adlin / Pierre Aubert / 亨利·马尔凯
类型:喜剧
片长:114 分钟 / Singapore: 96 分钟 / Swed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 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妙人异迹(港) / 傻佬放大假(港) / 胡洛先生的假期 / Mr. Hulot's Holiday
上映:1953-02-25
IMDb:tt0046487

于洛先生的假期简介

性格怪癖的老实人于洛来到不列塔尼半岛的海滨小城度假,但他把那儿弄得一团糟,因为不管他要干什么,事情迟早会走样……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故事/编剧(提名)雅克·塔蒂 / 亨利·马尔凯 第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雅克·塔蒂

简评

雅克塔蒂就是有这种魔力,他可以随时叙事,也可以随时抛弃叙事,你说他想拍主角于洛的窘态吧,他又可以随时移开摄影机,拍心猿意马的男人,拍偷懒的服务生,拍沙滩上的小驴,拍小孩子买了冰淇淋分享给朋友。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政治新闻被淹没在人们的音乐与调笑声中,无情地变成背景音的一部分。目前为止看的第三部塔蒂作品,结尾都有一种若有若无的伤感。人物出画,空镜头里风景依旧,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故事题材背景很有感觉,休闲惬意自由舒适的感觉和氛围,度假海滩旅馆大路绿植车马,透露着休闲的气息,而很多笑料也确实不错,尤其是烟花片段,不过有些笑料感觉有些刻意和尬,甚至让人笑不出来,而叙事和故事剧情台词确实充满了无意义感,让人感觉看不懂无意义散乱杂碎,这个主角让人想到憨豆先生,女主真是美爆了

非常精彩的视觉喜剧!看到了卓别林、基顿的影子,后启憨豆先生。声音运用很独特,特别是小破车的吱嘎吱嘎声和餐厅弹簧门的声音。被海浪带走又送回的颜料桶,一缩一伸网球发球法,被马踢的汽车座椅,贵妇被顶起的座位,无人驾驶的汽车,被狗追的于洛先生,没掉下来的冰淇淋球,被点燃的满屋的烟花。虚假的礼仪,无聊的政治新闻,用理论来泡妞的知识分子一一被讽刺,最后英国老妇人专门向于洛先生道别那一段很感人:“我度过了非常快乐的假期!明年我还会来的,你也要来!”(10+10+10=30分)

太可爱太治愈了!一如Tati所有轻喜剧系列!看到时候感受很深的是”欧洲这么多年完全没变啊”因为里面的所有场景都跟我去北德海岸城市玩的时候看到的一摸一样…包括不同类型的人行为模式和旅游项目都太熟悉了...各种小细节音效巧合舞蹈剧场面,还带有隐隐的社会批评,最震撼的画面不是结尾经费燃烧的烟花爆炸(个人觉得是最没有必要最无聊的场景)而是于洛和姑娘在画面舞会放大音乐,当欢快的爵士乐盖过另一个屋内无聊乏味政治广播和打牌的老派资产阶级的聊天声,他们翩翩起舞,所有的老派资产阶级们惊讶起身看着这对年轻人的场景……战后的年轻人不断受到美式文化影响下,听音乐跳舞,只想享受假期再也不想忍受反复絮叨的政治争论,这场景太美了(个人认为应该拍到这里结束(( 结束时交换名片/相当于互留微信 的细节在今天看来格外有趣

老年夫妇相当于报幕员,带我们观看一幕幕情节。片中度假的人们虽然身体脱离了工作,但精神没有,度假成了工作的延续。女主开窗、午餐铃声、夜间打牌构成了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暗示着他们的度假是例行公事,达不到度假本来的目的。而孩子们却始终开心玩耍,不受这种秩序干扰,他们代表了度假的本质,即尽情玩乐。而于洛更接近于孩子们,真心享受假期,喜欢游戏,所以他与人群格格不入,随处带来混乱。随着这种习惯构建起的秩序的打破,让我们看到了人们这种度假的虚假。声音在影片中有三个意义:嘈杂的环境、无意义的对话就像我们的生活,这是一部生活的喜剧;增加喜剧效果,比如漏气的车胎、于洛停车的巨响;突出于洛与周围人群的格格不入,比如打牌时的乒乓球声、独自放大的音乐声。最后的海滩镜头和前面对应,让观众感受到曲终人散万籁俱寂时的伤感。

伟大的喜剧是冷眼观察的结果。巴赞认为,塔蒂的两大创新:(这位冒失天使)这一人物超越法国即兴喜剧演员之处在于,人物的不完整性。对于洛而言,这段假期中的事件只在含义上互相关联而在戏剧性上各自独立,于洛先生启发了我们如何表现我们的运动的时间维度。,正是声音(真实与变形的组合)为于洛先生的世界增添了厚度,突出了情绪色彩。看完巴赞的评论去看的电影,看完后又再去看了一遍巴赞的评论。有些歪题的想,好的电影评论真是再一次发现创作了电影啊!

感谢于洛先生在九十分钟里给我寂静无声的日子制造了不间断的噪音与笑声,暂时治了治我近期严重的精神内耗。尽管是在不合时宜的工作日的晚上,但不同于完成假期作业般的度假模式,雅克·塔蒂为我制造了一个非常短暂但无比真实的假期:切断、遗忘秩序的链条与循环,跃进、沉入时间的流动里。巴赞:「于洛先生天性不合时宜。但是,这并不是说于洛先生笨拙。恰恰相反,于洛先生极为优雅,是位“冒失天使”,他引起的混乱是温柔和自由的混乱。…如果化妆舞会上只有一个人跳舞,那准是于洛先生,周围空空荡荡,他反而处之泰然。」而且他看到舞伴穿着露背裙就没有碰她背后的皮肤,而是手指轻扶她挂脖处那唯一一片布料。多优雅多浪漫哇。

基顿是杂耍喜剧的祖师爷,动作难度系数高且流畅;故事也追求强戏剧性。卓别林在肢体和表演上更加夸张和滑稽,无论是造型还是走路有明显的个人特色,故事也是强戏剧冲突,关注边缘和底层人的生活。塔蒂的比较生活流,有些东西没有故事性,但因为结构而有了故事性。他的故事时间跨度不大,是日常生活中细节上的动作滑稽和空间造型喜剧,更像一个旁观的路人不经意的卷入到一个事件中。此作稍显稚嫩,叙事并不流畅,只是拼贴了他积累的一些段子,走路的姿势就像菊花被戳的鸭子,总体没有后来的作品浑然天成。

#资料馆# 塔蒂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也是于洛先生系列的首部。塔蒂几乎是把时间本身当成了素材,这带给我了一种很奇妙的观影体验,仿佛我也如度过了一个假期一般,而在第二年的这个时候我在这里还会再看到同一批游人。塔蒂的主角(他本人)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尽管他已经有着足够规范的社交礼数,也足够小心翼翼,但还是无法与这个世界的基本秩序真正相融,可能于洛和我一样也是一位观众,只不过是他带领我们入场,来遭遇这些未知的喜悦。真的很适合每年都重看一次。

从没想到喜剧可以聪明绝顶。连环视听轰炸,信息量密集,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少看一秒就会错过笑点。不同于卓别林的煽情、基顿的冷面,更不是憨豆挤眉弄眼挠观众发笑的喜剧,于洛让我想到的是布列松说的“模特儿”。所有笑点都来自于时空循环的call back,乃至于我笑完会觉得有丝丝恐怖,大智近妖,拿掉所有人物,诡异的时空仍在自我循环,因为讽刺的事物在当下也不少见。“演员从身上取出不是真的在他那儿的东西”,于洛的形象更像是一个从过去或未来穿越到当下的“异客”,所以变成了一面“照妖镜”。

《于洛先生的假期》是塔蒂于洛三部曲的首部,为后来两部《玩乐时间》《我的舅舅》这两朵经典中的奇作奠定了基调与风格。相比后面两部让于洛先生走进工业与城市,《于洛先生的假期》将目光聚焦于海滩的游乐,休闲娱乐的故事,配上优美的旋律,感觉像是读了一篇精彩轻松的短篇小说,又像是真的度过了一个假期。另外,巴赞的《于洛先生与时光》这篇影评写得太好了,大概让其他的影评人关于这部电影都没话可写了。

囊括诸如尴尬、巧合、矛盾等诸多八十年代逗乐动画片元素的电影。故事地点和环境也颇梦幻,加之幽默的人物行为,像出童话,又如讽刺“维希政府”昏聩的弦外之音。这也是其有趣的地方,当人们对伤痛做出反应时,能大胆迈向自嘲,而非一味严肃……它还真不是用“浪漫”(时而被误读为“无羞耻心”)就可解释通透的。

获得奖项

  • 第2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故事与编剧
  • 第6届戛纳电影节
    第6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于洛先生的假期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