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亮(1973)
Paper MoonUP:2021-05-20
《纸月亮》(英语:Paper Moon)是一部1973年的美国喜剧电影,由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执导,采用黑白摄影。剧本根据乔·大卫·布朗的小说《Addie Pray》改编,剧情设定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堪萨斯州。
纸月亮简介
莫塞斯(瑞安·奥尼尔 Ryan O'Neal 饰)并不是一个本分的商人,即使干的是推销圣经的行当,也并不能阻止他使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一场车祸夺取了莫塞斯的情人的性命,情人留下的一个小女儿埃迪(塔图姆·奥尼尔 Tatum O'Neal 饰)成了莫塞斯的负担。在向肇事者要得200美元后,莫塞斯决定将埃迪送往她的姨妈家去。
在路上,埃迪展现了她天才般的口才和推销才能,让莫塞斯大赚了一笔,这对假父女之间也产生了真感情。然而,得意忘形的两人不慎掉入了一个圈套之中。一番波折之后,有惊无险的二人终于抵达了终点,但看着即将离自己而去的埃迪,一种名叫“不舍”的情感充满了莫塞斯的内心。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塔图姆·奥尼尔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玛德莲·卡恩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阿尔文·萨金特
获得奖项
- 第31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女新人
提名:Best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Motion Picture / 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最佳音乐/喜剧类男主角1 / 最佳导演 - 第21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贝壳奖 / 评审团特别奖 - 第19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 -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音响
-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Peter Bogdanovich导演
- 瑞安·奥尼尔 Ryan O'Neal演员
- 塔图姆·奥尼尔 Tatum O'Neal演员
- 玛德莲·卡恩 Madeline Kahn演员
- P.J.乔森 P.J. Johnson饰 Imogene
- 诺布尔·威林厄姆 Noble Willingham演员
简评
《发条橙》、《飞跃疯人院》、《出租车司机》、《热天午后》、《唐人街》,整个70年代,他们好像都很愤怒。与此同时呢,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津津有味地拍着他的黑白公路片或者神经喜剧。那些传世名作当然重要,可是烈火烹油的70年代能有一部《纸月亮》,毕竟是难得的温柔隽永。
真实父女扮演疑似父女,这段在罗斯福时期送孤女投奔姨妈的旅程,看成三个小品也行:坑蒙拐骗的圣经推销术,糊里糊涂的公路露水情,急转直下的私酒盗窃计。尽管全员表演出色,但小女孩太突出了,一个过于成熟的假小子状态,会强硬要求自己的钱,你没有钱?那就去工作!会察言观色把圣经卖出适当价格,会用唾沫熄灭抽一半的烟,会布局让男主撞破舞女卖肉,偶尔尝试喷香水的成人魅力……她很快学会换五元换十元的把戏,可身上也有想要弄明白男主是不是自己父亲的软肋(相对应的,那个舞女劝说她回车上的截然相反的说辞也是这种戳破了漫画式生存策略下的真性情,这些铺垫让男主在片尾的转变显得顺理成章)。骗术的设计都很聪明大胆,博格丹诺维奇喜好在一条纵深线上由近及远呈现人物的镜头,这种镜头经常需要安排远近景的人物有互动,对剧作和表演的要求不低
小女孩过于精明老练,完全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表现,也许说她亲人早逝造就了她的性格,但实在是太现实也太夸张。与《洛丽塔》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作对比,人物设定不是很喜欢,但这部的结局是唯一的大团圆剧情,这点还是很温情的,不过萝莉要是全都配给了大叔,让母胎solo二三十余载的大龄青年可怎么活呀?
我看过的最欢乐的公路片,比亲父女还父女的搭档,彼此互怼互相揶揄互相埋怨,合作起来却天生一对,天衣无缝,两人关系张力十足且十分讨喜,简直跟小两口闹着别扭谈了一路恋爱似的,小塔图姆的演技简直赞,眼里的那股倔强又镇静的劲儿真让她在人群里闪闪发光,两人有着一样倔的眼神和一样的下巴,不信他们不是父女都难!温情而又机敏的片。
美国经典电影里有两大题材好常见,一种是带一点传记色彩的励志片,一种是旅途友谊,两个不大对付的人被迫结为旅伴,了解对方,面对自我,在旅途结束时缔结深厚情感,并在某种程度上放弃最初目标,《飞屋环游记》《绿皮书》《触不可及》《一夜风流》《纸月亮》都属于这类。《纸月亮》的讨喜相当依赖小女孩埃迪,如果失去了“小女孩”的这一重身份,感觉这个故事就会大打折扣。(咱中国的《西游记》能算旅途友谊不?)
经典的美国电影,在主题、拍摄和人物设计上都带有鲜明的上世纪色彩。主人公市侩 狡黠 不乏温情,来回的情绪转变比较细腻平滑。虽然看不到巨大的波折,但在细节处能有所体现。其中第三者翠西在山坡上的一段自白显得这个人物生动了许多。整个结构上来回呼应,“欠我二百美元”的台词在最后的出现,也算是某种点睛之笔。最后,小女孩的近景怼脸比中景和远景都好看。
。1930s大萧条美国:一对假父女(骗子商人男主和他过世情人彪悍机灵的女儿)在公路旅程(一起行骗、因男主追势利女而产生矛盾、把女主送到领养目的地、等)中从矛盾重重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故事。影片有着精致而干净的高水平摄影(一些地方运用红色滤镜让白色块显得更凌厉),运镜与场面调度精准娴熟,各种幽默也很有趣(整体水平≤,三观不正也许削弱了笑点(?))。话说不知《中央车站》是否有受本片启发?
建议列入“骗人养闺女”电影名单,充满温情色彩的喜剧公路片,给人的感觉和《完美的世界》有点像(结局除外)。以为是男主照顾小女孩,后来发现小女孩照顾男主更多一些,智商为全片天花板,骗人水平也是一流的高,演技实在出色。电影氛围塑造的很好节奏舒适,看完才知道演这对“假父女”的演员二人竟是真父女。
《纸月亮》是一部“具有叙事诗般的”旅游影片,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在片中以人类同情与友谊为主题,精心安排了各种配角人物,同时有意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安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中西部的小城镇,并让主人公千里跋涉,途经各种磨难,真实、细腻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以及人物的性格。
虽然是黑白的,但是剧情还是很流畅,题材也很棒,他们是让人讨厌不起来的骗子,懂得什么样的人该骗,什么样的人不该骗。结局也好,女孩不用寄人篱下,男主也不会太孤单。毕竟是几十年前的片子,要是色彩丰富一点就更棒了,黑白的还是有点遗憾的。而且影片封面感觉也不够好,第一眼看,不是很有观看的欲望,要是能更温暖一点,观看人数一定会更多一点吧。
差不多故事框架,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演员一直在讲述亲子关系由陌生到亲近,由隔阂到和解。正常的人都渴望有个这么可爱智商超越同龄的萝莉吧!豆瓣评分很高,与62年的《洛丽塔》、94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并列为三大萝莉电影。但是于我年代太久,黑白画面,所以感受一般般。
最近连续看了好几部以孩子为主角的电影,这部电影很奇特,早熟的孤儿为了追求亲情,千方百计讨好贩卖圣经的小贩,大部分情节都在公路上展开,也算是一种公路电影吧,孩子把坐在纸月亮上的照片留给准备抛弃他的男人,特别触动人心。PS:看片尾演员表才发现电影里的父女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