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兄(1971)
《唐山大兄》(英语:The Big Boss)是功夫巨星李小龙从美国返回香港发展后的首部电影。由李小龙、衣依、田俊、苗可秀主演。
剧情简介
从中国广东抵达泰国谋生的青年郑潮安,得到当地朋友许剑的帮助,进入冰块工厂工作。郑潮安见到工人被欺凌,欲挺身出手相助,却想起母亲临行前所交代不可惹事的吩咐,才强忍下来。某天,许剑为查明工人无故失踪的真相,趁夜深入工厂内部调查原因,反而遭到杀害。
为此,工人们决定集体罢工表达抗议,却惹来老板沙密的极度不悦,遂派遣打手逼迫工人复工,幸得郑潮安在紧要关头出手解救,工人也开始尊称他为「唐山大兄」。工厂老板见状,立刻改变策略,开始设局分化工人们的团结,运用职位和女人收买郑潮安,打算陷害他于不义。
工厂工人随后接二连三的离奇失踪,郑潮安只好开始调查事实的真相,却发现背后隐藏的阴谋,远远超乎他先前所想像。原来,工厂老板沙密表面上是华侨社会的富商绅士,实际上是一位大毒枭和包娼庇赌的恶霸,暗中利用冰块工厂运输毒品,举凡发现真相的工人都被他下令杀害。
最终,郑潮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凌厉的中国功夫向老板复仇......
人物角色
角色名称 | 演员 | 粤语配音 | 备注 |
---|---|---|---|
郑潮安(唐山大兄) | 李小龙 | 李学斌 | |
许巧梅 | 衣依 | 朱曼子 | 许剑的妹妹 |
许剑 | 田俊 | 黄志成 | 冰块工厂工人 |
苗可秀 | 冰品小贩 | ||
吴筹昆 | 李昆 | 黄子敬 | 冰块工厂工人 |
沙密 | 韩英杰 | 周永光 | 冰块工厂老板 |
沙小春 | 刘永 | 冯永和 | 沙密的儿子 |
阿B | 金山 | 曾秉辉 | 冰块工厂工人 |
马丽莲 | 妓女 | ||
厂长 | 陈著 | 李学儒 | 冰块工厂厂长 |
阿伦 | 林正英 | 冯永和 | 冰块工厂工人 |
李华丝 |
逸事
最初影片于美国上映时,曾使用Fists of Fury的英译片名。
影片剧情里原有郑潮安召妓的一幕片段,则因为题材过于敏感,导致在部分国家发行的版本中被删去。
马来西亚歌手郑锦昌以影片中的故事背景作词,创作一首名为《唐山大兄》的歌曲,成为他大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
《唐山大兄》起初由吴家骧执导,但制片刘亮华对拍摄资源设定很多限制,令影片在泰国拍摄期间推进困难。吴家骧最终被迫放弃执导,刘亮华成功安排其丈夫罗维导演接手完成。
该片在1971年上映后,带给观众不同过往的感官刺激。不但获得各界好评,还震动整个香港影坛,创下当时香港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达319万港元。该片主角李小龙亦凭此片迅速打开知名度,名闻香港及东南亚。
- 罗维 Wei Lo导演
- 吴家骧 Chia-hsiang Wu导演
- 李小龙 Bruce Lee演员
- 苗可秀 Nora Miao演员
- 林正英 Ching-Ying Lam演员
- Marilyn Bautista Marilyn Bautista演员
简评
跟妈妈看了李小龙的老电影,现在看的话剧情很简单,武打戏也没有巧妙的配合,李小龙的演技有些呆呆的甚至有点可爱,但这部电影在当时的香港是票房冠军,时代不同看待电影的眼光也不一样,虽然我没看到林正英到底在剧里演了谁...另外有一个bug是为啥最后老头的儿子就没出现了,我以为还会跟老头的儿子来一场战斗的,四星给经典。
作为五邑地区人,看到龙哥在多部作品中都为海外受辱华工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还是很感动的。最后经典的高潮打戏,李小龙随便跨两步都好看到上天。不过这部《唐山大兄》在剧本上仍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中间部分借助找许大哥来推进剧情比较拖沓单调,关于失踪工友这条线也没得到充分展开,比较遗憾。
一般都是会说,“没想到武侠片还能这么拍”;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武侠片原来还被这样拍过”。异常生疏的蒙太奇的应用,以及用远景呈现打斗场景皆是我被《星球大战》、《叶问》等塑造的“动作片式”审美所理解不了的。而李小龙招牌式的猴子式吼叫如同戈达尔无限错切的声音充斥着打斗戏,当然还有“玉佩动机”无端地多次插入,以及各种嫁接的配乐:从费穆到荒野大镖客......音乐同镜头的存在均与之后的“动作片”完全不同,而此种不同并不会带来震惊,无非只是观众错愕的笑容罢了。
李小龙与嘉禾签约之后的第一部影片,便在整个亚洲轰动一时。剧情简单,布景粗糙,不少地方也有穿帮之处,碍于当时的技术问题种种缺陷难以避免,但李小龙饰演的郑潮安却比当下主旋律塑造的所有英雄更有血有肉。他会被利益吸引,会被美色诱惑,差点走向与工人阶级对抗的道路,所幸的是可以在危急关头幡然醒悟,完成同伴所赋予的使命。吊坠破碎意味着封印解除,鸟儿离开鸟笼象征着对自由的追寻。动作戏的场面调度还是蛮难的,再加上有好几处都是十几个人进攻,想要控制好所有演员的走位和节奏肯定得经过不少的排练,即便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点像回合制或者说有几个边缘ob的角色存在,也是功夫片中非常宝贵的经验。大决战导演还玩弄了两次客观镜头变主观镜头,仿佛被打的是摄影机背后的观众。
用现在的眼光看,《唐山大兄》当然算不上好电影,但考虑到这是一部1971年,50多年前的电影,《唐山大兄》的启蒙意义就非常重要了。可以说,这部电影影响了30年的邵氏电影,50年的中国功夫片和动作片,是最早的暴力美学。李小龙的形象简直为荧幕而生,精壮而肌肉发达的身材,伶俐的眼神,干练的形象和独有的跑步姿势。从在形象方面向李致敬的角度,做得最好的还是周星驰,《大话西游》《功夫》等电影中都能看到李的影子。李小龙之前没人能将功夫片作为专门的一个电影类型,李之后无论是成龙、李连杰还是甄子丹的电影都按照李的框架继承发展。李小龙的打斗场景富于美感。李从不吝惜血浆和血腥场面,但这种血腥场面并不仅限于视觉刺激,而是从运镜和场景设置营造出一种美感,赋予狠戾于艺术。诚然,这部50年前的电影对人物的塑造过于平面化。
五星给李小龙。这应该是小学看的电影,记得是跟爸妈一起看的,那时只有dvd,一部电影翻来覆去会看好多遍,以至于十几年后重看电影,镜头里的世界还是有点熟悉(冰厂第一次出手后一个一个指着泰国仔叫他们滚的画面,真的唤起了回忆,小时候经常学来着哈哈)。现在看来电影剧情老套,演员几乎没台词,动作摆拍痕迹重,甚至最后打斗结束警车如约而至都是那么套路,但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电影,或许可以多亿点包容,毕竟事物都是这么不断创新改进而来的。
故事结构与设定并非大众认为的那么短板,反而是一般认为提升电影地位的李小龙表演才是真正的「脱离」,以一种与电影完全不符合的「自傲」态度几乎贯穿了李式电影全部,抛去民族主义的观众审美,本片其实可以作为「标本」来解构李小龙电影中的「自我标榜」心态。
李小龙回到香港的第一部影片,之后就红得发紫,成为一代传奇。抛去这些光环,现在看本片,一个字概括:惨不忍睹,真的是又烂又蠢,李小龙的表演很有特色,对于当时的动作戏而言也是领路人,但他本身并不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表演的时候面目狰狞,对于角色的演绎严重成问题,除了他的打斗戏,电影的其他部分都是折磨人。这类海外华人常常面对的劳资纠纷、压榨剥削应该很能引起当时人们的共鸣,但把一位资本家塑造成武功高强的反派BOSS,这属实挺搞笑。
没有小时候那么好看,不过还是四星吧。底层工人以暴制暴,反杀狠毒资本家的复仇故事,后期借正义的怒火消减掉主角大半的滥杀之嫌,这种剧情现在估计上映不了。龙哥初露锋芒之作,扮猪吃老虎既视感。了解大家都是冲着功夫表演去的,不过没人特别喜欢他展露的喜剧表演天分吗?喜怒情绪可以自如切换,即使没有台词,也可以很好的那种。
【YVR-que】很久之前第一次看,很不喜欢:潦草,愚蠢,皮笑肉不笑。这次李小龙展拿来影院看,补课当时知识,才明白本片是时势造英雄:一是一洗当时武打片风格,二是色情挑逗直接展示,更不要提李小龙回港。话虽这么说,还是不喜欢,因为故事太无脑了,但是置于国外的故事背景让故事更值得琢磨一些。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后却是“好人没好报”的下场;“见义勇为”而被升为工头,一行人高兴得忘了要向厂长打听许大哥消息,听到周梅的哭诉才想起许大哥的事……有了好处就满足而忘了初衷,哎……;,选择了后者……;,于我而言编排得有些粗糙,但其中的情节细想之下还是挺显露人性的复杂……
这片的主线就是李小龙与工人向老板讨要许大哥等人,副线则是李小龙与巧梅的感情,其实故事设置的非常简单,甚至前面三番四次地寻找老板要人的节奏有些拖沓,但是这片在当年的香港非常火。可是也没觉得李小龙打的很厉害啊,当时在李小龙之前是新派武侠片,大多是胡金铨和张彻的一些古装武打片,成龙等人还没出来,李小龙的现代功夫片应该是少数,不一样才引起轰动吧。时至今日,你也不能说李小龙的影片怎么样,因为不是一个导演拍的,只能说李小龙个人的风格,在这部电影中,看不到太多李小龙的个人特质,只能看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