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大会(2013)

The CongressUP:2021-03-25

《动漫影后》(希伯来语︰כנס העתידנים,英语:The Congress)是一部2013年的真人/动画(英语:Films with live action and animation)科幻电影,导演和编剧是阿里·福尔曼,改编自史坦尼斯劳·莱姆的小说《未来学大会(英语: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本片于2013年5月15日在2013年康城影展首映。

未来学大会

评分:7.8 导演:阿里·福尔曼 编剧:阿里·福尔曼
主演:罗宾·怀特 / 哈威·凯特尔 / 乔恩·哈姆 / 保罗·吉亚玛提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丹尼·赫斯顿 / 萨米·盖尔 / 迈克尔·斯塔尔·大卫 / 迈克尔·兰德斯 / 莎拉·夏希 / 埃德·科尔宾 / 克里斯托弗·B·邓肯 / 埃文费兰特 / 弗兰西丝·费舍
类型:科幻 / 动画
片长:122分钟地区:以色列 / 德国 / 波兰 / 卢森堡 / 比利时 / 法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动漫影后(港) / 虚拟天后(台) / Le congrès
上映:2013-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1821641

剧情

女星罗冰·活丽在电影中扮演自己,曾在荷里活风光无限,但随年华老去戏约大减,加上为了照顾自己得到罕见疾病尤塞氏综合症(英语:Usher syndrome)的儿子,与对艺术的个人坚持,让她屡屡拒绝戏约,终致片厂的抵制。经纪人属意让她接下最后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可以视为她演艺生涯的另一个开端,同时也是终点。电影公司决定使用数位技术,将她的影像扫描进电脑里,保存下来;未来他们有权使用她的真人捕捉影像,放进任何一部片里,不再需要她的真人饰演,而这样的影像,也永远保存了她的年岁。

二十年后,在影迷心中青春不朽的罗冰,为了出席电影公司举办的「未来主义会议」,一脚踏进了奇幻的虚拟动画世界,在这个世界,任何想像都可能发生,每个人都可以扮演着别人。意外遭到狙击的她,碰上了反对未来大会的革命军,大举破坏电影公司基地。罗冰即使在动乱中活下来,但因身体对药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医生束手无策,决定冷冻她的身体。多年后,她终于醒过来,决意回现实世界找回她的儿子。可惜她回到现实世界,眼前是一众已吸入药剂,沉醉自己构想的世界的人。她找回昔日的家庭医生,发现儿子在现实世界苦候她十九年,最后他支撑不住,决定吸入药剂。最后,她同样选择返回幻想世界,在幻想中跟儿子重逢。

角色

  • 罗冰·活丽 饰 罗冰·活丽(Robin Wright)
  • 保罗·吉马蒂 饰 Dr. Barker
  • 乔·汉姆 饰 Dylan Truliner(配音)
  • 丹尼·休斯顿 饰 Jeff Green
  • 夏菲·基图 饰 Al
  • 寇帝·史密-麦菲 饰 Aaron Wright
  • 莎曼·盖儿英语Sami Gayle 饰 Sarah Wright

关于史坦尼斯劳·莱姆的《未来学大会》

根据导演阿里·福尔曼所说,电影中有些元素的灵感来自史坦尼斯劳·莱姆的科幻小说《未来学大会(英语: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内的角色Ijon Tichy(英语:Ijon Tichy)。在早期的访问中福尔曼说过︰

「电影的第一部分当然没有甚么是基于莱姆的小说。第二部分则绝对不同,但我用了很多《未来学大会》的元素作为灵感来源,而不是改编。」

后来,在电影的官方网站上的一个访问,福尔曼说这个把莱姆的作品放进电影的想法于他在电影学校期间已经开始。他描述了他如何重新讨论莱姆的共产主义独裁寓言放至一个更现实的设定,即是娱乐业中的独裁,并表示他相信尽管偏离原著,但他也保留了原著的精神。

简评

儿子太帅了!关于前半段我觉得我没资格评价,因为我们正在经历剧中的一切,关于CG能不能取代真人演员的争论还没有结论呢。但动画化的后半段剧情太飞了,中间一段未世场景我完全没看懂。最后的母子亲情也有点不知所谓。晚上听了电影真探的介绍,稍稍了然一点,对照电影回忆一下起码对动画部分的几层幻境嵌套有点感觉了,但还是觉得表达太凌乱晦涩了。

一部离奇、惊艳的作品,现实部分(真人出演),初入动画世界,以及从冰冻中醒来,其结构恰似博斯的三联画。(当然这只是最庸俗的解读,还可以有多重梦境嵌套的解读)。而如此梦幻、天马行空的情节和场景,的确就是我们时代的博斯作品,的确片中有很多画面也明显地致敬了博斯。我觉得是对原作小说的一个不错的改编,莱姆对化学药物统治的未来世界的设想,放在今天大力主张各种药物、致幻剂除罪化、合法化的西方思潮下观察很有趣。罗宾·怀特的动画化出演,何尝不是对片中复刻真人演员的一种预演和寓言呢?(btw怀特Wright即莱特兄弟Wright,同姓。Miramount公司大概是Miramax+Paramount)

老实说电影版没有给到我《黑客帝国》以外的新东西。而且,都已经这么未来了,罗宾作为女性还是一整个“母爱我最大”的设定。母爱最大我也忍了,关键是我没看到罗宾除了这之外还有什么复杂性。所有的情感都突如其来,突然就忧郁了,突然就哭了,毫无铺垫。结果就是真实感很弱,弱到都有点跳戏了。总的来说就是设定很宏大,导演想讲很多东西,但通通浅尝辄止,没有足够的细节和剧情支撑。吊足观众胃口后,然后就给个这....甚至觉得用动画都有些多余,这个奇观化也薛微有些弱了8...

迷幻药剂创造新世界的观点主要产生于上世纪被迷幻药统治的60年代,莱姆在70年代写出了《未来学大会》,在此之前50年代赫胥黎已在《知觉之门》中提出过相似的观点,通过迷幻药自由实现意识由"旧世界"到"新世界"的迁移,如果说赫胥黎对迷幻乌托邦、心灵幻象寄予了厚望,那未来学大会里则呈现出另一番反乌托邦的荒漠图景:一个被景观幻象完全统治着的世界,相比之下现实更显得黯淡无光。如果动画部分是3d效果,不知道观众会不会获得与迷幻剂服用者相似的体验?

节奏比较缓慢,但是形式新颖,同是关于avatar,但真人和动画世界的结合比日本纯动画夏日大作战要更有意味些。人又有多大的自由呢,其实从出生就被束缚在躯体里,所谓契约不过也只是一个流程,如果每个人光是脑袋里想起我,我都可以因此获得收入,那么作为被想的对象我们可能越来越无畏,也越来越失去控制消费者的自由。但作为消费者,娱乐的自由选择变得更多,但也变得越来越昂贵。当我们觉得媒体塑造人的行为限制人的行为,真是太肤浅,盈利方式消费方式才真正塑造人的行为限制人的行为。曾经人们太喜欢将自己的行为崇高化,认为科研医疗教育才是意义,但科研医疗教育又何尝不是建立在买卖之上?没收入有人去做吗?慈善又真的only for good吗它背后的受益人你看到了吗?如果希望自己在金钱战争中存活,请自建游戏系统,让人自发运作

前四分之一的观感稍微有点像过于沉浸自我身份的电影行业创作者,所进行的自嘲与解构。但进入未来学大会后,情节就整个就飞起来了,完全是上世纪下半叶科幻小说那种类似LSD的化学癫狂味道。情节、逻辑、角色动机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种情绪或意向的传达;一种突破想象框架,界域外的遐思;一种披着理性外衣,感性的悲观主义。以及在悲观主义底层,对于人性最后的希望与寄托。如果能对上电波的话,确实是太棒了。

关于free choice的主题,未来人们看似拥有free choice,实际上是困在了free choice的牢笼中。这个主题从电影业的发展一直贯穿到未来人们的生活。从演员的消亡到电影的消亡再到生活实际就是电影,这种描绘引人深思。动画区的描写很新颖,还有很多其他电影的彩蛋。但是母亲对儿子的爱在电影中穿插的有些突兀,尤其是结尾……中间反抗军的出现也有点乱,而且这段情节好像没什么用……

;采用了莱姆原著中致幻剂达成未来狂欢盛世的概念,但比起原文本之高度隐喻、时间线之跳跃和政治指向性之强,本片的重点紧扣于母子关系的羁绊与电影在未来是否有存在必要,倒也别开生面,毕竟原样呈现原著极其困难,影片在情感部分的浓墨重彩弥补了想象的不足——虽然多少因轻“技术”而显得清浅。前半部真人部分还可以砍掉些,动画部分的华彩很美,但流于浅尝辄止,这么好的概念落脚于“爱”还是太美式了。

改编太烂了…借了概念情节就能叫未来学大会…这不什么问题都没讨论吗…基本略过未来学相关人类生存地球议题,唯一有所指涉的是影视行业(而且已在动画区中显现)开会直接宣布心化成果这算什么啊?!区分幻象现实改得比原著简单了,幻象或有两层,女主在下水道事件发生的和解冻后的动画世界,真人部分的悲惨世界(暂且不认为这里女主回到真实世界了)幻象指示物是红风筝。如果真人部分是真正回到真实世界,那么女主儿子就是心化世界(甚至真实世界)的主使,这点在医生说她儿子天赋及女主经历儿子成长过程的场面中有所对应,女主被冻二十年间,这极有可能实现。顺便挖到彩蛋:酒店大厅背景音乐舒伯特降E大调第二号钢琴三重奏(巴里林登标志性旋律之一)红色充气椅造型(2001)人坐核弹头下坠(奇爱博士)即使致敬吾爱库神,这电影最多也只能三星半。

今天刚看到一篇文章讲Europa在希腊神话中的来源,就是Zeus变成了Stier冲向一位少女然后把那个地方命名为欧洲,电影里就出现了这段故事。她寻找儿子的乐园看起来很像昆德拉书里描绘的到处都是赤裸身体的小孩在玩耍的地方,那是靠近河边的云雾缭绕的地方。虚荣是最无趣的东西,如果能摆脱虚荣的目光,去表现一些真实的东西那就好玩了,或者说那就是表演了。罗宾是我觉得为数不多非常有性格张力的演员,尤其是她的眼睛,说不上来是一种野心还是理智,但是她的优雅应该是一种西方的梦,与贫民窟成为对比。总想找儿子的时候梦里全都是美景,看不见与儿子有关的一切,但是知道儿子已经进入那个世界之后,放弃了寻找儿子,反而在哪里看到了儿子,多么讽刺。飞机上经理对她大喊你没有整容自然老去的面容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要保护好她。

喜欢这种画风,神经兮兮的,色彩也丰富。还以为那个像大AB的男人是她经纪人的青年形象,多年后的现实也是科幻中常有的经典设定,只是没太理解儿子到底怎么了。可以再看一下的。前半部分节奏太慢了,太多对话,似乎刻意在给女主发挥的空间,但是那个摄影棚的环境是很喜欢的,红色飞机非常浪漫。全片有一点科幻的意识,但总感觉迈的步子不够大,所以哲学或者艺术方面的看点更多一些,对博斯的运用是挺棒的,听嘉嘉现场一解释,感觉确实不是一部很容易get到点的片子,可能代入一场嗑药之旅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动画就是好啊,我对动画宽容真的hhh 冲前面非动画的部分只能两星不能再多,甚至觉得挺恶心,说服就是啪啪开嘴炮,女主那么多灯照着听讲故事完开始哭,跟被洗脑似的,看得生理不适,没劲爆了。动画好啊!黄色潜水艇,玩梗无得顶。密密匝匝的梗,每个人设都是梗,目不暇接没空看字幕都。汤姆克鲁斯形象永远一排亮光大牙太戳笑点了,米高基逊beat it也好好笑,戴眼镜的老头是佐杜吧hhh 没看过原作但觉得有点浪费题材。抛开完成度不说,我不能理解这样的玩意儿,迷之执着的情感,要我说就是自恋还不自知,抱着自欺当深刻,完全厌恶女主角,没劲爆了,想扇她大嘴巴。另在b站看见过一个精神病学访谈,就是一个人视觉听觉都没问题,但无论复述还是阅读就是说不对,输出紊乱的感觉。挺感兴趣hhh

获得奖项

  •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SACD Prize (Directors` Fortnight)
  •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动画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