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疯子(2019)
《教授与疯子》(英语: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港台译《牛津解密》),2019年美国与爱尔兰合拍的传记剧情片,由法尔哈德·撒夫尼亚(英语:Farhad Safinia)执导,撒夫尼亚和托德·考马尔尼基(英语:Todd Komarnicki)编剧,改编自1998年著作《教授与疯子(英语: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影片由梅尔·吉布森、西恩·潘、娜塔莉·多莫、埃迪·马森、詹妮弗·艾莉、杰瑞米·欧文、大卫·奥哈拉、艾恩·古福特、斯蒂芬·迪兰和史蒂夫·库根联合出演。
评分:7.6
导演:法尔哈德·撒夫尼亚
编剧:约翰·保曼 / 托德·考马尔尼基 / 法尔哈德·撒夫尼亚 / 西蒙·温彻斯特
主演:梅尔·吉布森 / 西恩·潘 / 娜塔莉·多默尔 / 詹妮弗·艾莉 / 斯蒂芬·迪兰 / 埃迪·马森 / 艾恩·格拉法德 / 杰瑞米·艾文 / 艾丹·麦克阿德尔 / 布伦丹·帕特里克斯 / 亚当·弗格斯 / 布赖恩·福琼 / 布莱恩·默里 / 戴维·克罗利 / 克里斯托弗·马利基 / 马尔科姆·弗里曼 / 斯蒂夫·根恩 / 约翰·莫顿 / 肖恩·达根 / 乔·麦金尼 / 布赖恩·奎恩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4分钟地区:爱尔兰 / 法国 / 冰岛 / 美国 / 墨西哥 / 比利时 / 英国 / 中国香港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牛津解密(港/台)
上映:2019-12-24(中国大陆)
IMDb:tt5932728
剧情
影片主角之一是于1879年开始编撰《牛津英语词典》并主导编委会的詹姆斯·穆雷,另一位是布罗德莫精神病院(英语:Broadmoor Hospital)接受治疗时递交了1万个词条的医生威廉·切斯特·米诺。
阵容
- 梅尔·吉布森 饰 詹姆斯·穆雷
- 西恩·潘 饰 威廉·切斯特·米诺医生
- 娜塔莉·多莫 饰 伊丽莎·梅雷特(Eliza Merrett)
- 埃迪·马森 饰 曼西(Muncie)
- 詹妮弗·艾莉 饰 阿达·穆雷(Ada Murray)
- 杰瑞米·欧文 饰 查尔斯·霍尔(Charles Hall)
- 大卫·奥哈拉 饰 彻奇(Church)
- 艾恩·古福特 饰 亨利·布拉德利(英语:Henry Bradley)
- 布伦丹·派翠克 饰 温斯顿·邱吉尔
- 斯蒂芬·迪兰 饰 理查德·布雷恩博士(Dr. Richard Brayne)
- 史提夫·库根 饰 弗雷德里克·詹姆斯·弗尼瓦尔(英语:Frederick James Furnivall)
- 劳伦斯·福克斯 饰 菲利普·利特尔顿·盖尔(英语:Philip Lyttelton Gell)
- 艾丹·麦卡德(英语:Aidan McArdle) 饰 辩护律师克拉克(Defense Attorney Clarke)
- 亚当·弗格斯(英语:Adam Fergus) 饰 阿尔弗雷德·米诺(Alfred Minor)
- 安东尼·安德鲁斯(英语:Anthony Andrews) 饰 本杰明·乔维特(英语:Benjamin Jowett)
- 拉尔斯·布格曼(英语:Lars Brygmann) 饰 马克斯·缪勒
制作
影片于2016年正式投拍前,梅尔·吉布森历经20年时间改编《教授与疯子(英语: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吉布森原想执导电影,但后来雇佣了之前和他在电影《启示》中合作过的法尔哈德·撒夫尼亚(英语:Farhad Safinia)担任导演,而他则饰演主角詹姆斯·穆雷。2016年8月,西恩·潘就饰演电影主角威廉·切斯特·米诺进入初步谈判。8月,娜塔莉·多莫加盟剧组,9月艾恩·古福特加入。
影片于2016年9月在都柏林开拍,剧照11月公布,斯蒂芬·迪兰、劳伦斯·福克斯和詹妮弗·艾莉现身剧组。
不过,影片在制作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2017年7月,吉布森的电影公司艾肯影业起诉垂直影业过渡控制影片制作的某些概念,指他们拒绝了成片剪辑的特权,而是要求在牛津在多拍五天的戏。2018年6月19日,洛杉矶县高等法院(英语:Los Angeles County Superior Court)法官鲁斯·关(Ruth Kwan)作出判决,否认了吉布森方作即决判决(英语:Summary adjudication)的动议。随后于2019年4月,双方就多项诉讼达成秘密和解,吉布森和撒夫尼亚随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项目背离他们本来的想法,称沃尔太奇影业发行的版本“非常令人失望”。之后影片的宣传活动他们都没有参加,撒夫尼亚不承认自己在电影中的导演和编剧工作,制作人员名单给出了他的花名“P. B. Shemran”。
发行
2019年3月和4月,影片在美国海外地区发行。垂直娱乐(英语:Vertical Entertainment)夺得美国地区发行权后,影片于2019年5月10日在美国影院和点播平台上映,但上映银幕数量和国内票房数据未有公布。
汇总媒体烂番茄评论17条,新鲜度41%,平均分5.38/10。Metacritic评论4条,平均分仅25/100,表示“口碑普遍较差”。RogerEbert.com(英语:RogerEbert.com)的尼克·艾伦(Nick Allen)打出1.5星(满分4星),认为“这是烂片史上最新一次惨败”,“主演吉布森和佩恩的存在给项目带来闷闷不乐的感觉”。《综艺》的杰伊·魏斯伯格(Jay Weissberg):“对于那些已经预料到这种稀奇、一波三折的变数的人们来说,好消息是吉布森状态还不错,其他东西都不在线。”
- 法尔哈德·撒夫尼亚 Farhad Safinia导演
- 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饰 James Murray
- 西恩·潘 Sean Penn饰 Dr. William Chester Minor
- 娜塔莉·多默尔 Natalie Dormer饰 Eliza Merrett
- 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饰 Ada Murray
- 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饰 Dr. Richard Brayne
简评
执着的主角还有救赎的剧情是我软肋啊。还要再加上“编字典”这个主线。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既像枪声,也像掌声。两个男主,都是教授也都是疯子。在剧情线上,默里本身是稳定,他的演化发生在家庭、工作和朋友这些人际上。而迈纳本身不稳定,他的演化是自身的内化的。两条线不平衡。西恩潘这边没有时间再发展,梅尔吉布森那边又没有余地再发展,没有形成一个衬托交织的关系。
疯子与诗人的距离有多远,跨一步,就是疯子,退一步,就是诗人。实际上疯子和诗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疯子口里说出的很多语言就是一串串色彩纷飞的音符,飞过沉重的铁栏,飞过茫茫的原夜,闪耀着生命的真谛。疯子与教授是一对孪生兄弟,理解、知音、友谊,还有爱。“你摆脱她,是为了接近她。”“我阅读的时候,才不被追逐”,“如果爱,怎么办?”“如果爱,就无法救赎。”“如果爱,一切皆有可能。”一部大词典的编撰过程藏着这么一个传奇的故事,值得大书特书。?两位主角演得很好,特别是疯子。突然想起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这部电影可以做那本书的注脚。“谁智慧?谁疯狂?”大词典的整全也靠疯癫支撑的,疯癫与理智也绝不能势不两立,疯癫甚至超越藐视了邪恶,邪恶才是真正的疯癫,伦理意义上的疯癫。有疯狂才有语言。
有人说和《肖申克的救赎》有点像,确实像,但各种冲突和消解,还有人性的强弱,不如《肖》那么简单明了能起共鸣。首先,编纂词典不那么通俗易懂,我看的时候搞不清楚怎么通过书本来搞清楚字词的源头变异。二,人性太过复杂。疯子本性是极善良的,所以才忍受不了战争的残酷和逃兵的被虐,以及被误杀那人的悲惨。有的人在一个和他追求相违背的环境里时间太长,是一种摧残。这点又比较晦暗,不像《肖》里主角那种快意恩仇那么明朗。三、《肖》里,男主角凭自己的知识智商遥遥领先其他人,而这部更倾向疯子的自救,以寄情于查字典来避开内心的痛苦,教授只是给他开了个通往知识自救的窗口。这部更像真实的人生,痛苦纠结,投入到不得已的生活里,又凭借人性的高贵自我救赎。教授也是,有一份才华和坚持,但是要和各种宵小作斗争,但是也有好友疯子相助,
「」由令人心潮澎湃的字典编纂引出教授与疯子的友情线,疯子与遗孀的感情线。用力称不上均匀,部分情节过于追求所谓戏剧性,即使在对史料加工的小说上,编剧还是加以创作,但是仍然非常值得肯定。这几年一些过于规整,主旋律的传记电影反而大受好评,意图一眼望穿,只能看一些细节,还没有纪录片写实,而这部影片却有许多令人思考的地方,感情线充满争议,关于男主罪行探讨也有争议性。比起拍得过于稳重的,更喜欢本片的表现。
9 太恢弘的故事两个小时装不下,每个主题拉开各俩小时差不多。关于辞典编纂部分稍微少了点,但感情线也觉得完全不多,使对医生的描绘更立体更挡饥。和她在医院长椅上拿着单词书追逐上帝的背影...竟然哭到不行... 大概是受尽折磨悲剧角色冲击感更强烈,教授的故事线稍显淡了,也蛮感兴趣的下来还要自己再查。对文字痴迷对善良疯狂,面对这种美丽挣扎的苦难灵魂真是痛到哭的哇哇的。有几幕想起了安东尼奥利加布。隔几年会再刷。
电影带领观众开始从不同角度看待“杀人事件”,甚至进一步思考罪孽与救赎,并用新的思维和角度来感受我们与“恶”的距离。叙事结构还算严谨,虽然间中偶有离题,但都自然地被“大满贯影帝”潘和吉逊互飙演技的精彩给掩盖。潘已经进化到现在不用演的“神级”。有人说疯子角色最好发挥,因为可以去到尽。但能像潘那样深刻演绎,拿捏精准,好莱坞中想不到他人。看本片其实也在看这四个演员的各自精彩。
词典是牛词典,人物是个人物,但电影拍得真是烂,起承转合生拉硬拽。谁会爱上亲眼目击丈夫被枪杀的杀人犯,还是个患有很严重精神疾病的疯子,这都爱得起来真让人佩服;院长前后态度差别也太大了,前半部开明睿智,后半部秒变大魔王,还以为他也是精分;其中还玩了个权术斗争,但对不起我真的没有看懂。一星给世界上最适合阅读的《牛津词典》,一星给不问英雄出处的社会价值观,一星给演员的精湛表演,导演和编剧真的太拉垮了。
这是一部爱尔兰影片,描述两个不相干的人却在编撰词典的词汇里相遇了,一个是自学成才的语言学家教授,另一个是军人因残酷的战争给他带来的总是猜疑象个疯子,他的疯癫错杀一名无辜者,他知道了真相后也很懊悔,为了自我救赎他参加了编撰词典的志愿者,没想到这个工作给了疯子极大的安慰,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编撰词典上,一时他的头脑也非常清楚,他想补偿那个被他打死男人的家庭,但是那个妻子不接受,这使疯子很是自责,与此同时教授在编撰词典中感觉人手不够,出版社社长还不太信任他,教授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正好疯子寄来大量的词汇,让教授感觉眼前一片光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疯子在刑事精神病医院里却没有任何压力,他是为了解脱自己的负疚感而忘我地工作着,但是疯子毕竟是个精神不建全的人,一旦那妻子原谅了他的过错,他又崩溃了。
这部片子,我只想说关于迈纳和梅里特夫人之间的爱情,我个人而言无法理解和接受,在一部关于编撰词典的主线中强行插入一段奇怪狗血的爱情线,反倒是喧宾夺主,更何况这一段恐怕还是编剧为了增加冲突而虚拟杜撰的情节,想到这就更让人感到不适。我更希望看到的剧情是,一方面,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退伍军官在被自己犯下罪行折磨和困扰的情况下,通过补偿救济受害者,一步步赎罪,并参与编撰词典作出贡献,在翻阅著作的过程中追索、领悟,最终慢慢获得受害者的原谅,并获得精神上的救赎,另一方面,是这位医生与词典主编教授在偶然的契机下相识相惜,一起探讨词语和其演绎,这期间达成的共识与产生的争议,……反正如果减少不必要的狗血桥段就更好了!
根据现实改编,结尾释放男主的片段可以称为一个小高潮部分,整体表现形式和剧情刻画上明显是用的传统技法,最喜欢看双男主的“交锋片段。疯子男主的演技绝对是满分5分,看完才发现他是《我是山姆》的男主!这大胡子影响我认脸了!最后的部分,镜头跳转,教授男主在编撰小屋里从白天坐到天色渐晚,妻子的脸在窗前一闪而过,孩子和青年们在说笑打闹:教授已步入晚年,孩子们已长大,那个不断给予他力量的女人也已先一步离世
勉强两分。看睡着了。两位男主在一小时后才见面,之前是围绕他俩的平行剪辑,这部分处理的还算有设计,比如一边涉及孩子另一边也出现小孩角色,而且还有对比意味,看着不乱。精神病院和编辑室等环境的营造也算用心,妆化也可以,大胡子版吉布森几乎看不出来。至于剧情和角色都一言难尽了,西恩·潘是如何从一个误杀人的退役军医精神病患变成了提供大量词条引文的专业人士?这身份转换的这么随意吗?至于西恩·潘说的从阅读中获得精神解脱的体验在电影里也毫无视觉支撑,这片子就是丝毫没有电影视觉的想法,再比如吉布森的编撰工作,只用台词突兀交代他做了很久,你用一组碎剪镜头来呈现他的工作进度不好吗?就只用那几句干瘪台词一说就完了?吉布森的语言天才也没体现。剧本也谈不上戏剧性,西恩·潘被院方强制治疗是他自找的,这些戏也就谈不上让观众揪
西恩·潘的演技张力饱满,自带野性的力量,回味无穷,孤傲的眉眼总有些美版谢霆锋的味道。包括类似的《美丽心灵》,已连续看了两部关于精分天才的传记电影,疯癫创造奇迹,创造文明,是膜拜和恐惧的暧昧结合体,是阶级权力和常人所谓“理性”和“宽容”的照妖镜。令我感动的是,唯有沉浸在阅读和宇宙的奥秘中能使“分裂”的他们的灵魂发光发亮,不再逃离追逐。电影前情节奏推进不够抓人,到西恩的治疗及与受害者遗孀的纠葛牵出阅读和爱的力量部分渐入佳境,整体故事线还是较为明朗,家庭与事业、群体语境与具体的人、正义与宽恕、爱和救赎等多线对比交织,情感起承转合,细腻宏伟不至于煽情,画面颇有英伦古典美感,并被安利狄金森的诗以及弥尔顿的《失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