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启事(1998)

徵婚啟事UP:2021-04-06

《征婚启事》,为台湾作家陈玉慧于1989年11月于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启事后,依据与四十二位男士的征婚经过而写成的著名小说,曾引起相当大的争议。本书曾被改编为舞台剧(屏风表演班,李国修导演)、同名电影(陈国富导演)及同名电视剧(台视周五优质戏剧,连奕琦导演)。

征婚启事

评分:7.8 导演:陈国富 编剧:陈国富 / 陈世杰
主演:刘若英 / 王朝明 / 伍佰 / 陈昭荣 / 顾宝明 / 金士杰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04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Personals
上映:1998-03-13(中国台湾)
IMDb:tt0212423

『征婚启事』小说

『生无悔,死无惧,不需经济基础,对离异无挫折感,愿先友后婚。非介绍所,无诚勿试。』1989年11月,陈玉慧于《自立晚报》、《联合报》与《中国时报》刊载这一则征婚讯息,先后共有一百零八位应征者与作者联络洽谈,其中有一名女性,本书则记录了四十二个前往征婚的男子。这四十二位男士,从国中毕业到博士学位都有,其职业有报社记者、小学教师、香港侨生,还有黑道人物。有的应征者仅在电话里短短数语,问完作者年龄,即挂断电话失去连系。也有应征者在与作者见面时,道尽其一生的沧桑,其中也有色情狂,问到很尖锐的性观念。

同名电影

征婚启事The Personals
基本资料
导演陈国富
监制徐立功邱顺清
制片徐立功、连意真
编剧陈国富陈世杰
原著陈玉慧
主演刘若英陈昭荣伍佰金士杰钮承泽罗北安施易男
配乐张达隆、刘思伟、陈国富
摄影何男宏
剪辑张达隆
片长105 分钟
产地  台湾
语言华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台湾:1998年3月13日 (1998-03-13)  马来西亚:1999年10月6日 (1999-10-06)  新加坡:1999年10月14日 (1999-10-14)  法国:2000年12月13日 (2000-12-13)  美国洛杉矶:2001年1月5日 (2001-01-05)  美国纽约:2001年1月12日 (2001-01-12)

《征婚启事》(英语:The Personals)由导演陈国富与陈世杰改编自征婚启事小说原著,内容叙述女主角杜家珍(刘若英饰)的征婚经过。全片以几近纪录片的方式处理,并且邀请多位知名演艺人员如金士杰、顾宝明、钮承泽等人演出。

剧情介绍

杜家珍(刘若英饰)为一名眼科医生,事业成功但在感情上却极为孤独。为了寻找另一半,杜家珍在报上刊载了一则『生无悔,死无惧,不需经济基础,对离异无挫折感,愿先友后婚,非介绍所,无诚勿试。』的征婚启事,开始了一连串的征婚行动。

整片采用纪录片形式拍摄,所有的征婚场景都在同一家茶艺馆,同时也穿插杜家珍与其大学时期心理学科目的罗教授的谈话记录。

在征婚的过程中,杜不断地打电话给某人,在答录机上留下话语;并且对前来征婚的对象始终使用假名。但在最后一位盲眼的征婚者戳破后,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吊诡之处,征婚却不愿告知对方真实姓氏,却也很有可能真的靠这样子找到另一半。

当杜家珍在征婚时遇到一名似乎可以进一步交往的男士时,却发现原来她对有妇之夫的前男友始终无法忘怀。而在此时,也接到前男友妻子的来电,原来他在准备回台与妻谈判的飞机上,不幸遇到空难,再也无法接电话了……

主要演员

  • 刘若英
  • 陈昭荣
  • 伍佰
  • 金士杰
  • 钮承泽
  • 罗北安
  • 施易男

获颁奖项

  • 1998年,刘若英获得台湾台北电影节最佳演员奖
  • 1998年,刘若英获得台湾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大奖
  • 1999年,刘若英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征婚启事
表演形式舞台剧
上演地点
场次
语言国语
时长
制作机构屏风表演班
演员
导演李国修
编剧

同名舞台剧

  • 演出剧团:屏风表演班
  • 导演:李国修

剧情介绍

某剧团正在发表该团第二回作品,改编自陈玉慧同名小说《征婚启事》的舞台剧作。为提升该剧知名度,力邀影视女星站台演出,不料,首演前的彩排,却因遭干扰而频频中断,其实,某剧团潜伏的内在危机,是来自剧团成员本身的个人际遇。颇负盛名的女明星演出征婚女子,原本欲借着《征》剧的演出,来逃避与丈夫濒临决裂的婚姻生活,却在排练中与已婚的灯光设计师激起情爱关系;同时,来自美国西岸的某女友亦在此刻现身,希望能挽回和女主角间的过往恋情;剧场里还穿插著草率的置景人和单纯的服装管理,不时还有「送便当的」干扰影响排练的进行,使得某剧团面临着能不能顺利公演的危机。

舞台上,不断错综交织著彩排与随时介入的人与事,剧情中二十位寂寞的求偶男子与迫切想要结婚的女子陆续登场,现实外,一桩桩纠缠的男女关系轮番浮现。

面对难以取舍的处境及即将登场演出的压力,女主角已到了歇斯底里的边缘。另一方面,无力解决演出干扰的舞台监督和导演原是以前情侣关系的两人,因排练工作发生冲突争吵,在严重的争执过后,舞台监督突然揭露一段不为人知的告白,原来,舞台监督本人竟然也是原著小说中的征婚者之一,某剧团导演也因舞台监督的告白而冰释前嫌。

彩排混乱之际,为情崩溃的女主角,竟突然离奇失踪,失控痛哭,某剧团导演也随之悲伤与自责,彩排完全中断,某剧团导演也宣告《征婚启事》取消演出;大幕落下,一群徘徊在爱情与婚姻之间追寻自我的寂寞男女,终将回到真实的人生舞台,寻找自己。

简评

结尾收得真的很不喜欢,虽然让故事很圆满,但是很俗套啊,人生追求的应该是自我成长,不是自我感动,还有选择的对象是帅哥真的蛮失误的,就觉得也很套路,违背了本片文艺又幽默的整体氛围,前面我真的很喜欢呀,形形色色的人描绘的都很真实,创作者有好好观察生活的,希望以后能有一个相亲的真人秀,通过相亲这个角度去看社会,去看男人和女人。(看这个电影深深感慨,男人和女人思维太不一样了,双方都觉得对方莫名其妙的)

实验性的电影,没有剧本,以当时来讲,来客串的那些演员,基本都不认识,认识钮承泽,因为看过《花木兰》中的潇湘子。刘若英也是勉强认识,因为看过她和吴奇隆的《新喋血双雄》。……看的时候很年轻,体会不到女主的心境。……不过片尾的结局来看,虽然中间的过程没有剧本,但开始和结尾还是有的。

那时候的奶茶真年轻啊!自然得不加装饰的,美女真是长发短发都美丽啊。20多年前的电影用这样的方式探讨婚姻,一开始看还挺有趣的,不过后来同样的置景同样的套路来相亲难免审美疲劳。虽然相亲的过程见识了人间百态(奇葩真多啊),但是为什么里面的男士都这么迷之自信呢?相亲不是应该都粉饰自己吗?当然也可能是剧情需要这样才有趣吧,哈哈。而且她每次都还挺有耐心的和对方聊很久。最后一个相亲对象还是最正常和诚恳,结局真是有些悲哀啊。

太炸了!近乎独一无二。作为对白驱动的话唠电影,用口癖、口误、语病、词不达意等疑为即兴表演的方式(该部分跟当代大陆日常生活如出一辙,真让人感慨)以及类似人物访谈的大量重复的固定机位达到超强纪实风格已经足够赞赏,但看着看着就会发现这只是影片的表象,包括令人啼笑皆非的各路精神病相亲对象也都是表象。从某些角色的职业捆绑的“私货”开始,影片的意志越来越清晰,直到结尾接连两次情节反转彻底揭示了这是一场对现代城市病之中大众精神状况的诊断报告,真是太孤独了。货比货得扔,照这么看《非诚勿扰》真就不够看。

真好啊,无论是镜头语言、场景调度、空间构图和光线色彩的运用,还是灵气十足、自然灵动的刘若英,都无比出彩,尤其刘若英,这样平静又复杂的角色拿捏得如此精准,比起歌手,她做演员的天赋才是异禀。近乎由对话构成的电影,数十个角色和密集的台词对话丝毫不让人疲乏,除了导演对节奏的精稳把控更要得益于剧本的优秀。钮承泽和伍佰的客串笑死人……结尾的蒙太奇结构了整部电影,令其绝不再是小情小爱的台式小清新,而是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百态。 -“爱”是没有责任的,爱是一种本能。比如说,爱是一种性。它是生物的,直接的,动物的。而“情”就必须要更多的承担,更多的体贴。

应该改名叫《男子相亲图鉴》,太有意思了!相亲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看着形形色色的男人用不同的手段伪装自己,尽管有刻板印象的环节,但是典型且有用。除了文本本身非常出彩以外,这种自然的表演真的是太久太久没见了,真情流露水到渠成。伍佰老师出场的时候我就已经打上五星了。

征婚片段看得我发疯,倒不是说三教九流,各不相同,而在于双方对话是便秘吗?拉什么陈年老屎?对话方式动作设计得极其做作,没错大部分说的是杜家珍。/故事以杜替人治病、辞职、打惯常电话说登征婚启事开始,最后解密为何总是录音而非实时交互,结果竟然杜家珍是第三者。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角色,现在想想,应该是为了引出吴太太说“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你那样对他付出,我也不可能对任何人如此付出。知道这个,我还有什么好怨恨的。”/ok,钮承泽这部电影里很帅,陈昭荣笑得真好看,伍佰也很帅,刘若英眼睛很清澈。/唯一一句,有痛苦、有冲突,才能够超脱啊。

逼近五颗星。越来越觉得还是中国台湾电影playful的作品在文艺片和艺术片这两个类别里真的不多,也因此对于这类作品开始有些私人的偏好。征婚启事我以为会是非常无趣的认识形形色色的人,输出一些张力一些价值观。但说真的选角优秀,台词写的很好,愉悦的转换一场又一场相亲尤其几乎要有tati那种轻松的幽默感。唯一我真的很不喜欢最后文艺的走向,哎。镜头语言也好看,很推荐呢。

男友的多日失踪打破了台北某所大医院的眼科医生杜家珍以往的平静生活,为走出心情的低谷,她心血来潮在报纸的分类广告栏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期望通过另一段新的恋情安慰自己。启事一出,招来众多远远超出杜家珍的过往生活经验所能想象的奇形怪状各怀目的的应征者(王朝明、纽承泽等),但在同他们一一面谈之后,杜家珍发现这些人要的只是各种各样的“欲”,而自己面对他们时的喟叹,更多是对过往情伤的不甘心。   当杜家珍决定为曾经的爱情做最后一次挽救的努力时,却得到对她来说十分意外或是最后一丝希望破灭或是解脱的消息。

很有趣的都市小品。通过征婚相亲的形式,描摹都市男性百(丑)态,那些交谈也成了杜家珍的一块块心理切片。对话的拍法一直在变,包括正反打、策略性地插入画面,横移,或者只专注于某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很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最后的那个电话,让故事陷入悲伤,同时也让人物有了脱离情感沼泽的可能性。

相比于这部影片《非诚勿扰》只能算是拙劣的模仿之作。基调是幽默搞笑的,对话是自然的甚至带着结巴。杜家珍遇到的相亲对象有猥琐男、皮条客、推销员、女同性恋、自闭症患者、艺术家、盲人等等,尺度远远要超过当下。而且杜家珍其实是第三者,被迫从破碎的爱情中走出,更见人性悲凉的底色。原来刘若英演戏也可以这么灵啊。面对各式各样的男性的时候,镜头一直怼着脸,好像把她个人所有的全部尴尬的无可奈何的隐私都摊开来暴露在镜头面前。

随便点开的,但是却意外地挺好看的蛮有意思的都市爱情喜剧。相亲片段基本像是采访一样。演员都是往哪儿找的,真实感跟演技都很好,演出让人恶心的感觉。刘若英的演技也是真的很好很自然欸,面部微表情细节扛得住近镜头。比较有意思的是伍佰老师、钮承泽还有视力残障人士相亲的片段。之前一直表现出相亲对象不够真诚诚恳的女主,自己竟然也在骗人改姓了。改的还是婚外情对象的姓,她其实一直没忘了他。

获得奖项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评审团影片特别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1届台北电影节
    第1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最佳女主角
征婚启事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