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2019)

Leftover WomenUP:2021-07-23

剩女

评分:7.8 导演:希拉·梅达利亚 / 肖什·莎赫拉姆 编剧:希拉·梅达利亚 / 肖什·莎赫拉姆
主演:邱华梅 / 徐敏 / 盖琪
类型:纪录片
片长:85分钟地区:以色列
语言:希伯来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中国剩女
上映:2019-04-27(翠贝卡电影节)
IMDb:tt1001123

剩女简介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单身女性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但现代中国女性如何平衡社会对她们的期望,以及她们自己想要什么?每个女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同时她们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抱负,还要承受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是政府的压力。《剩女》电影讲述了三位充满希望的单身女性,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仍然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爱情。

简评

当年“名气”特别大的一部纪录片,即使在后疫情时代看,依旧有很多让人“心梗”的点。抛开里面人物后续故事的发展,就片子记录的那几年,里面确实有很多能让我感同身受的爆发点。那几年频繁飞出国的我,常常会因为被外国人问起“剩女现象在中国”而感到震惊,这也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了这部由国外女导演拍的关于中国女性的纪录片了。不能说片子了的三个人物有多典型,但依旧能够从一个侧面去展现当代女性在中国所面临的一些婚姻现状甚至是困境,当然这些东西在疫情三年后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希望之后还会有类似的作品能探讨这类问题吧。

有些情节真的让我很动容,徐敏在讲她妈妈的时候我流泪了感觉好心痛她,不管父母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我们还是不会去怪他们。我觉得影片用三个女性的生活告诉了我们当代女性的处境,结婚时家人开心过自己,不结婚一家人都在骂你不孝顺,这些事情从来不是自己在做,这些生活也不是自己在过,好像女性永远无法做自己一般。但是感觉这部纪录片有自己的局限性,我无法进入到某位女性的内心,我只能看到她们面无表情的生活。很喜欢律师,她在和家人和朋友发生冲突时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并且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这是多么可贵的,而且她用裹小脚来比喻自己,既贴切又有趣,很有思想。但是评论区竟然有人说她不理智也不想三十多岁的人,没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太坏了。一个人最可贵的就是为自己发声。

拍的格外真实了。不结婚就是对不起父母,不结婚就是思想有问题,不结婚就好似犯了滔天罪行般总有各种声音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任谁都可以数落上你几句……当看着山东女孩边哭边质问“为什么好好的人生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生活就好了呢?为什么一定要和婚姻捆绑在一起?”真的很窒息,是啊,为什么呢?尤其被家人说不结婚就是读书读傻了,气到颤抖,不结婚就是傻吗?不,不是读书读傻了,而是那些不读书的人,头脑里没有智慧只有腐朽。婚介红娘的那一段话,更是充满恶臭,但没办法,吾国现状就是这样,农村更甚。姐妹们想要拥有更多自由,唯有好好搞钱搞事业了,自己想要的自己给,用潇洒的生活让恶心的人闭嘴。

三位主角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状态:文学教授选择了妥协,代价是要与自我内心进行抗争以达成自洽;律师姐姐选择用出走来应对社会传统与自我认知在她身上产生的割裂,在我看来这种不妥协也算是一种成功的反抗吧;电台播音似乎是更多在二者之间挣扎的女性的缩影,不愿完全顺从于他人的期望,却也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行动力做出反抗(另外徐敏所面临更大的问题是家庭关系和人格独立,选择的自主权甚至不在她自己手上…)。这其中着墨最多的律师姐姐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而电台播音的那条线给人一种不了了之的感觉。其实片中三位女性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样子都那么光彩熠熠,镜头视角也多采用仰视,而与婚姻有关的镜头下却显得无奈而渺小…

拍摄手法很一般,甚至能看出来有部分手持摄像机画面晃动得很厉害。但是很喜欢这部纪录片选择记录的主题,选择将目光聚焦于女性在婚恋市场面临的困难和做出的妥协。记录的三个女性里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个出场的女孩,她出生于观念封建老旧的农村,通过教育学习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熏陶,在北京这片既冷漠又包容的城市里孕育了自己的新生。她会在相亲机构问出冰冷且冒犯的问题后果断拒绝,在饭桌上遇到尖刻的问题和同性的挑剔时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敢于面对“剩女”的现状。虽然片子开头部分的对话内容让我很不舒服,或者说整部片子的大部分对话内容都让我很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舒适的环境确实会让人失掉警惕心。我想,大部分女孩看了都会不舒适,这种不舒适像一把尖刀,锋利地插进我们心里,迫使我们直面问题。

选择的人物我觉得蛮典型的,一位结婚生子后却说糊弄糊弄,一位对结婚没什么意见但是被强势的亲子关系所控制而不能自主地选择,一位虽然一直抗争家人逼婚但我反而觉得她拒绝婚姻的理由是相信真爱,就像她的同学说“她其实很浪漫。”“剩女”这个标签被构建出来真的很不友善,这个时代是把人物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码标价,被摆上各种市场任人挑选,我们挑选别人,别人也挑选我们,人可以是任何东西,偏偏人不是人,无论男女都深受其害。但是!但是!女性在这个基础之上被整个父权社会所规训,所压迫,所以剩女比光棍受到更多人指指点点。但除了性别议题之外,婚姻更牵扯到家庭亲子关系,这个话题我觉得无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与亲人之间的矛盾,又要为对方伤心,又想起十月怀胎和分娩的苦痛,抚养成人的过程中付出的汗水,谁又比谁更明理懂事呢?

一个以色列导演拍出了这么接地气的记录片,将中国大龄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包括择偶的经历,描写得如此真实自然,实属难得。影片记录了三位女性。大龄女性如不结婚特别是农村人,是很难迈过的一道坎儿,一定是要被逼婚催婚的。影片中的相亲场景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公园角落、相亲大会等。最喜欢邱华梅律师,34岁的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父亲最后在她要到法国留学前回家道别的时候,说出了你为我们争了光,因为在农村没有儿子是抬不起头的,邱的出国留学算是为全家争了光。后续看影评获知,邱已顺利在法国毕业,在德国定居,并已结婚,还开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真是人生开挂了啊。

34岁女律师的故事让我如鲠在喉,她对于被逼婚中的很多感受的比喻和描述都极其形象精彩,都直达我的内心,对,我也是个30多岁每天被各种歧视各种逼婚的大龄剩女,如果现实生活中杀人不犯法,可能我会拿把冲锋枪把半个中国都突突了。2020年的今天,不论科技多么进步,经济多么发达,社会对于大龄剩女的态度却依旧狭隘落后,女性一旦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就被剥夺了婚姻选择权,把婚姻当成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不结婚就是变态就是不孝。很佩服女律师,她的选择是对的,只有离开了中国这片对于婚姻腐朽传统的土壤,才能真正获得自由,找回自我,在国外哪怕一辈子不结婚也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活着,不用忍受流言蜚语不用受人指指点点。我也想逃,可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有一条钢筋铁链早已经紧紧的拴住了我,越收越紧,妥协认命已成结局

拍的很不错,就好像镜头不存在一样的真实。中国人这种一定要结婚繁衍的观念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于所谓的传统,而是和社会环境大有关系,不说政治宣传,就说你住个院没人陪都不行,养老的问题更大,一个人的生活的确有诸多难处,父母也是看在眼里,不希望你孤独终老。有人可能会说拿钱可以买服务,但你买来的服务能和爱人、孩子的服务一样吗?他们毕竟和你非亲非故,有很大机会不会细心照顾你,反过来在没人的时候虐待你的可能性倒是不小,这样的情况再中外都不罕见。

相亲结婚,是恐惧让我们相遇……所以问题来了,家庭是爱的单位还是生育的单位?听说千百年来都是生育的单位呢……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不去强制生育,人类会不会绝种?不管人类绝不绝种,“我”都会死。看来“我”的死亡还不算真正的死亡,人类的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我能从他人身上看到“我”,却不能从一只动物一颗小草身上看到我。也许如果人类不那么自恋和狭隘,就不会有恐惧和折磨……可是也就不会有这种种体验……所以恐惧也没什么不好的。那好吧。……你说这么多,还是条单身狗,有什么用?……这其实就是命的问题了,人要接受自己的遭遇啊……就让我自然地把我的愚蠢显露出来吧,然后再来个不自然的掩饰,然后再掩饰……

情节设置颇有一番深意,盖琪虽然已经结婚生育,却仍被归为片名“中国剩女”之列,从其神情动作语言中也很容易看出,她并未真正从婚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和自由,也是随波逐流,名义上摆脱单身的众多女性之一。徐敏则是生长于强势的母亲阴影之下,从小哭闹被母亲弃于街头让她一生恐惧被抛弃不敢再反抗,对择偶毫无自主权。邱华梅则是从语言和行动上都最为激进的,批判山东的大男子主义,最后毅然赴法留学,摆脱整个社会家庭舆论的指责批判,但也流露出难以割舍的亲情。经济自由化带来思想自由化,人可以一夜暴富,社会意识却要代际革新。片子没有深度挖掘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似乎只是从意识形态层面高呼“单身即自由”,而这除了不断地一元化割裂婚恋与自由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让人思考感悟的作用。

身为剩女的我却没经历过片中人物的苦恼,也算是幸运至极。外国导演在捕捉中国当下热点问题时一点也不比本土导演差,律师这个形象最具代表性,“剩”是两种生产方式和价值观的撕裂,商品经济和城市化让一部分女性在经济、生活独立出来,却割不断她们和旧时代的关联。亲情、伦理和自我意识的撕扯,让她们身心俱疲地奔波在残酷的婚恋市场。没有伴侣会孤独终老横死家中,有伴侣有子女就一定能安享晚年吗?人生是一场不可预测的旅程,冥冥之中似乎有宿命,在宿命面前,让自己更开心更自主一些不好吗?那些“劝人方”的警世名言也该换一换了。女性视角下影片里的男性似乎变成了符号,干瘪单薄,多出来的三千万男性人口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还有数不清的被嘲讽为“凤凰男”“屌丝”的都市男性?也许是拍摄条件限制,其中一些镜头的景别有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