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2005)

Everlasting RegretUP:2021-01-07

《长恨歌》(英语:Everlasting Regret)改编自王安忆的同名小说,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2005年香港电影。

长恨歌

评分:6 导演:关锦鹏 编剧:王安忆 / 杨智深
主演:郑秀文 / 梁家辉 / 胡军 / 吴彦祖 / 黄觉 / 蓝心妍 / 蔡纲 / 程枫 / 郑希怡 / 黄奕 / 苏岩 / 谭增卫 / Lin Yan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5 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Everlasting Regret
上映:2005-09-29(中国香港)
IMDb:tt0475263

剧情

王琦瑶(郑秀文 饰)与同学蒋丽莉(苏岩 饰)到片场参观,认识了摄影师程先生(梁家辉 饰)。程先生为琦瑶拍照并倾心于她,后来更推荐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王琦瑶的风姿不仅使她赢得了第三名,还令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胡军 饰)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

演员

演 员角 色
郑秀文王琦瑶
胡 军李主任
吴彦祖康明逊
黄 觉老克蜡
梁家辉程仕路
苏 岩蒋丽莉
吴 竞王 母
黄 奕薇 薇
郑希怡张永红
孙思翰邱少帅
孙 清程仕路太太
吴海若蒋丽莉表哥
陈洁玲王母管家
严志平夜总会经理
程浩枫表 弟
游佩玲舅 妈
王伟华副 官
刘志云魏老板
吴 丽穆小姐
王玉立评弹艺人
蔡 纲四 爷
廖静风管 家
刘 江警备司令
沈 晔康 父
方树清王琦瑶丈夫
赵 祥王琦瑶夫弟
徐韵佳薇薇(童年)
谭增卫落实政策干部
刘 芳吴 珍
何 飞SIMON

奖项

颁奖典礼奖项名字结果
威尼斯影展欧洲艺术交流奖获奖
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开幕电影获奖
2005中国风尚大典年度风尚电影获奖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梁家辉提名
最佳女主角郑秀文提名
最佳男配角胡军提名
最佳女配角苏岩提名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邱伟明提名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提名
第1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演员梁家辉获奖
最佳女演员苏岩提名

简评

啊这,这个电影和原著有关系吗...原著的剧情就够难以接受了,这个电影改的更莫名其妙了,就连原著那些为数不多能触动人心的小情节也莫得了,就,原著故事就烂,大改之后来了个烂上加烂呗,无了个大语。另外,制作组哪里来的自信不加字幕的,我不理解。

长恨在哪?原著很久之前看的了,虽然不记得很多情节,但是看这个电影还是常“啥啥啥”,很多事情也没交代清楚。郑秀文很美,但不是王琦瑶的美。因为梁家辉来的。王琦瑶觉得程先生是可以辜负的,除了程先生所有人觉得王琦瑶是可以辜负的。看完我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年纪大了不太敢看这种大悲大喜的。除了郑秀文演得过于用力,拍的很赶,整体剧情看起来有些断层,女主三个不同阶段的境遇,情绪转换,郑秀文也没有很好的消化,跟这个角色差距有点远,还是关锦鹏一贯的风格,很容易入戏,看完一下午都缓不过来。这个故事跟小时候看过的《知音》里面的一个新闻故事原型几乎一模一样,查了原作者的采访,可能就是根据那个新闻改编的。

没有传说得那么差。美术真好,运镜也放了心思。梁家辉牛——这也是整个电影吊诡的地方,程先生的人物轮廓总算是描清的,梁才有得发挥。大女主王琦瑶却面目模糊,郑秀文演技也跟不上(港普口音与吐字问题是次生“灾害”)。归根结底还是,走情绪/人物还是走故事,游移不断,有点半吊子王家卫。单场戏信息量也不足。上海背景没有一句上海话哦。

看完就知道为什么她当初不能凭这部拿影后了。她太较劲深入角色了,导致没有把人物提起来,全片表演状态里很不稳定。而且在后半段感觉就完全hold不住,接近病态的演绎。难怪她拍完之后长时间陷入角色抑郁。郑秀文是很有可塑性,但是没有人物承受力。

特别喜欢老上海调调的电影,这部戏里特别喜欢色调和构图,都很讲究,唯一不好接受的是主人公普通话。表演上每次琦瑶发火的时候都怪怪的,感觉没有铺垫直接喷发,或多或少让人感觉有大病。人物太多了,好多地方没讲清,得找小说看看,总得说来还是蛮喜欢关锦鹏的!另外说一句,里面的明星好多!

郑秀文不适合这个角色,即使她表现的很努力。电影拍的有韵味,却没有拍出小说的深度。本片仅仅沦为一个将爱情当成信仰的女子,遭受到的悲惨境遇。关于城市和历史的母题只是一笔带过,在手法上好用特写镜头和光线布置,捕捉细微的表情和人物谱写。但是对于城市空间和历史把握,做了不恰当的处理。有些地方过于淡化,另一些则过度诠释。

1. 郑秀文根本无法同时兼顾说好普通话和好好演戏。2. 几个男人的过渡太生硬了也,康这个角色感觉好莫名其妙,为什么就在一起了呢?3. 梁家辉这个角色,这么多年如果一直都喜欢王琦瑶,为什么一句都没表达,是不够喜欢吗?总而言之,这个电影试图拍出很多弦外之音,但女主演技实在不够,根本无法表达其中复杂的感情,更让观众尴尬的是郑秀文根本不普通的普通话。

本片根據王安憶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上海傳奇美人的王琦瑤的一生,從最燦爛的30年代到歸於平淡的80年代,雖然是關於上海的題材,但實際上是充滿關錦鵬個人情懷的香城故事,虛實交互,探究了愛情的遺憾之城,可惜劇情刪改太多,以至於許多情節交代不清楚,關錦鵬本身也難以駕馭這個大時代的紅顏情史,鄭秀文雖然飾演王琦瑤很賣力,但很難演出這個像霧又像花的慾望對象的形象,梁家輝飾演的程先生倒是揮灑自如,發揮了他一向的收斂式演技,將守護在女主角身邊的痴情男子演得入木三分,無論是青年時期的風流倜儻,還是中年時期的滄桑感,都讓回味無窮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原著我就超级不喜欢,本不想看电影的,为梁家辉硬看。郑秀文一开口我不信观众不晕厥。上海的故事怎么搞得这么港,不伦不类。造型可怕,一点上海味道都没有,香港演员的普通话被大陆演员衬得极其惨烈。寡淡的三小姐演变成沪上交际花了……

关锦鹏上海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质量也是三部中最差的。剪辑上问题不小:镜头分切的太频繁,剪得太碎,把情绪和节奏都完全打乱了。情绪上不来,只能靠配乐和升格硬顶。人物关系的进展交代的也不清不楚,关锦鹏仿佛是急着赶着想把故事快点讲完,整部影片都显得仓促无比。王琦瑶这个角色也不怎么讨喜,很难赢得观众的好感,情感上的共鸣显然不足。挺失败的一部影片,两星半。

再看18年前滑铁卢的#长恨歌#,彼时Sammi选错角努力得只剩下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唐突的吻戏,此时已登上最佳女主的领奖台。当年关锦鹏导掉了上海弄堂的神髓,张叔平剪掉了原著小说的连贯。时代印记刻意,角色单薄无力,壮志未酬的胡军、儒弱无奈的吴彦祖、毫无老克腊的黄觉,唯靠内敛悲怆的梁家辉来修补。

获得奖项

  • 第25届香港金像奖
    第25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第1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第1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最佳男演员
  •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Open Prize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