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2010)
Mozart L'Opéra RockUP:2021-02-28
摇滚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米开朗琪罗·勒孔特 Mikelangelo Loconte 饰)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长大后,他和同为音乐家的父亲一起为教皇工作。新上任的统治者是一个毫无情趣,性格异常古板的男人,这让向来自由不羁的莫扎特感到难以忍受。20岁那一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离开了故乡萨尔斯堡,前往欧洲另谋生路。
然而,莫扎特的出格和放纵让所有人都不愿意雇佣他,向他投怀送抱的阿洛伊西亚(梅丽莎·玛斯 Melissa Mars 饰)也不过是想接着他的名气向上攀爬而已。在巴黎,莫扎特的母亲去世了,事业爱情双双失败的音乐家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 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导演
- 米开朗琪罗·勒孔特 Mikelangelo Loconte饰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弗洛朗 莫特 Florent Mothe饰 Antonio Salieri
- 梅丽莎·玛斯 Melissa Mars饰 Aloysia Weber
- 迪亚娜·达西妮 Diane Dassigny饰 Sophie Weber
- 玛艾娃·玛琳 Maeva Méline饰 Maria Anna "Nannerl" Mozart
简评
看过法扎的官录影像,虽然和现场看的感受一定有出入,但还是能明确一点,音乐剧的艺术追求和话剧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另一维度的。至少就法扎而言,它在意的一定不是永恒的文本,而是绝对的视听。这是一场盛大的舞台造景艺术,就算人物扁平、逻辑断裂、情节落俗、内核轻飘,都不会影响它在商业和口碑上的成功。而成功的关键,是无比丝滑切入切出的舞台调度让人忽略了逻辑承接,是旋律动听到足可以聚集一切注意力的音乐弥补了叙事亏空,是演员们持续燃烧在高点的亢奋感和感染力丰满了人物刻画,而内核如果是深沉的,观众可能反而会埋怨它阻碍了这种热闹的肆无忌惮的渲染和倾倒。我自然是不拒绝围观华美的视听盛宴,但更喜欢文本魅力的空谷足音,也更加感受到《富丽秀》这类音乐剧的难能可贵,就算一一卸掉富丽的秀场妆容,也能看到故事里的骨相美。
可能是期望过高了,感觉这一版不太打动我。虽然叫摇滚莫扎特但全剧最不摇滚的就是莫扎特,Loconte的声线实在过于温柔(听听隔壁滚红黑Come的烟嗓,害),几个配角反倒有点意思。剧情有凑流水账的嫌疑,基本是用莫扎特主要作品串联其一生,走马观花。和歌剧的结合算是一大亮点,但总体上能值得回味的不算很多,是我不太适应的法式轻喜剧风格T_T
法语音乐剧的叙事一如即往“浪漫”、“意识流”(虽然即使是调侃我都觉得辱“意识流了)——直白来说完全形同虚设,人物的塑造标签化得不可思议。不针对演员,仅从剧本的设计而言,法扎中的莫扎特不是“天真”,而是实实在在的“傻”,尤其是临终之前对萨列里那一番看似不设防的话,让我想起了当年日番麦麸麦到脸上的情景。除了音乐“美”人“美”一无所有。完全过誉。
理性告诉你,它作为一部作品必定不尽完美,但不到两小时内的戏剧张力和人物表现力足以称其为短小精悍之典范。影版以Salieri的回忆为蓝本,几乎是顺着Mozart和前者的双人线延伸的,处处透着阴森诡秘,对莫的刻画似乎只是多么才华傲世,多么恃才放旷,而剧版故事走向和情感发散趋于均衡,风格温暖明快,两人纠葛弱化许多,更多的是向莫的内在探索,他不是目空一切的天才怪物,他有个体自由精神,对亲人的纯真温情,不仅有天赋更有对音乐的热爱,而他的热爱比他的天赋更珍贵更令人感动不是吗?他笑起来更像天使了。尽管对他之后受到打压逐渐陨落的展现稍显仓促,结构有些散乱,但剧版角色之丰富立体程度,故事之完整饱满性仍是电影比之不及,尾声处一抹升华巧妙轻盈得好似流云过又如清风拂,却撼人心,让一众生硬笨拙平庸型选手黯然失色……
舞台布景和服化道都大量使用高饱和度色彩,华丽优美,个人非常喜欢。因为是喜剧,所以轻快的音乐较多,最终英年早逝的情节也大大弱化了伤感的情绪因而弱化了悲情色彩。剧情并不重于连贯性而是颇为碎片化,更着重于莫扎特个人魅力的展示。音乐形式上顾名思义是摇滚夹杂着古典,其中的摇滚以流行摇滚为主,更为通俗化。这种现代化的创新弱化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更表明突出莫扎特个性上的桀骜自信并非时代特征,而是任何时代下都有人欣赏向往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
舞台美术和灯光背景是绝对的5分,现场看一定会是很震撼的美,09官摄尽管已经很完美但还是难以还原现场的观感吧。音乐也很对口味的好听。就是角色剧情感觉过于简单了,没有铺设饱满的情绪和人格,亦无甚具有戏剧张力的情节,所以看着有些无聊,加上令人目不暇接的舞美和法语字幕,会有种空荡荡的华丽感,没留下些什么,或许之后再细品循环一下法扎歌单会体验更好吧
法扎没有想象中那么令我着迷,对于一个剧本和punchline爱好者来说,故事没有给我足够多想要的东西。一位艺术家从意气风发走向没落死亡的一生,自始至终不趋炎附势,不与伪君子同流合污,让我想起了97年的港片《南海十三郎》,当然有一些本土的情结在,我认为同样的故事模型无出其右者。有几首歌看时很激动地跟着摇,但是过后完全想不起来。可能是不到现场氛围不够,音效不够,再者我素养也不够,心灵的冲击力并没有那么强,就连最后的《纵情生活》也没能在我心上掀起惊涛骇浪。
也难怪隔壁法红黑老被cue穷,法扎珠玉在前。走位、鼓点、和声、背景,舞台效果简直不要太棒!睡玫瑰中米老师连唱带跳,很难想象已是36岁“高龄”,气息太稳;单人曲目专业唱功不说,合唱首首都是颅内高潮;九泉之下姐妹合舞,康康和莫姐的和声还有萨莫燃爆全场。高音小姐姐简直逆天,以及众所周知摇滚莫扎特=摇滚•老•莫扎特。
过誉的剧。苦大仇深的德扎与轻快明媚的法扎,真是符合民族特点。音乐低于预期,印象深刻的旋律不多,只是入耳的水准,然后夹杂的莫扎特原作简直神曲,而且称之摇滚…看来我对摇滚的理解有偏差。剧情比其他法剧稍微具体一点点,几段舞蹈不错。女主居然不飘渺了,可喜可贺。男主的嗓音不够摇滚不够野。l'assasymphonie是旋律相对强的一支,然而Flo的假声实在非常可怕,效果大打折扣。老莫扎特的嗓是最没问题的。最后一场vivre à en crever女声非常美好,总算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结局。总之一言难尽,看完默默去给巴黎圣母院加到满格。
难以想象我居然忍耐了两个小时也浪费了两个小时。。首先Mozart真的很像豹纹大张伟,,表现出来的智商也和大张伟表演的差不多,情节单薄人物扁平。其次我可能在欧陆音乐剧歌剧上的审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古典主义者,我觉得歌没有好听的,就这真的摇滚吗?改编不好也显得斯文扫地额。。。只有那个Bim Bam Boum还有个别女人唱的歌还有萨列里的还可以额就是普通的法语流行乐。。但是这个配色明显就是欧洲现代艺术家用摇滚乐做筏子对古典舞台的入侵,很难讲新版梁祝和摇滚莫扎特哪个更邪恶。。哔哩哔哩上看千万不要开弹幕,否则这会让你被赞美淹没,从而使本就很烂的观看体验变得更迷惑。这不如看《魔笛》呢。。是莫扎特本人的作品让我在难听的音乐中间得以喘息。。
看了40分钟,从服装到演技,感觉真的浮夸死了,而且有些歌编曲真的好现代流行,我狠狠不适,摇滚元素听着也不舒服,群演都闭着嘴的,不知道和声都是谁在和,男女演员感觉随时随地就要开始doi了一样,一直在亲嘴,剧情不知道在讲什么,为什么要讲姐妹的雌竞啊,从说话到唱歌感觉好突兀,一点也不自然。让我觉得好的歌和舞台表演就一首叮叮咚咚,三星都是给它的。嗯,一定是我的问题,要去看德扎洗洗眼睛。
作为一部音乐剧,舞美灯光服装有5星~唯独最重要的音乐,几乎没见能瞬息俘获我心的单曲,虽然姐妹互撕那一曲,还蛮喜欢。摇滚果真不是我的菜~轻摇尚能欣赏,重金属配大场面,看关摄会觉得聒噪5555. 直观上,觉得轻歌曼舞的情感表达很适合法语,细细碎碎的在心尖上流转,美而浪漫(虽然红黑从经费到制作,都不能跟法扎相比,但音乐更得我心)。不过,有机会看现场,应该会感受到热烈而不是聒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