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2019)
SUK SUKUP:2021-08-15
《叔·叔》是一部2019年香港电影,由杨曜恺执导及编剧。剧情是讲述两位未出柜的男同性恋,在老年生活的爱情故事。入围第56届金马奖5项奖,并入选并第70届柏林影展电影大观单元。
剧情
的士司机柏(70岁)与已退休单亲爸爸海(65岁),即使大半生受尽传统社会的规范与约束,他们引以自豪的始终是多年以来努力建立的家。想不到在人生最后这一段路上,还能彼此遇上。柏年轻时由内地移居来港,努力工作;与清(65 岁)结婚45年,育有一子一女,是上一代传统香港人眼中「幸福家庭」的典范。海的太太早年离他而去,与儿子永相依为命;虽与儿子一家同住,但并没有家的感觉。迟来的相遇,翻起了柏和海尘封心底的爱欲。爱情诱惑与社会道德价值拉锯,在内心原始欲望与社会传统「幸福家庭」之间,他们必须作出取舍。到底哪一种生活才是人生的依归?《叔‧叔》透过刻划两个相逢恨晚的男人寻常而琐碎的日常,呈现出人在社会期许与个人情欲之间的挣扎与两难。
演员
- 袁富华 饰演 海
- 太 保 饰演 柏
- 区嘉雯 饰演 清
- 卢镇业 饰演 永
- 江 图 饰演 超仔
- 林耀声 饰演 Edmond
- 王晓怡 饰演 芳(柏女儿)
- 胡轶心 饰演 郑(柏女婿)
- 刘亭君 饰演 Joyce
- 施魅力 饰演 Dior
- 黄国辉 饰演 乐
- 翟紫筠 饰演 芝
- 潘姿善 饰演 丽丽(柏孙女)
- 黄靖瑜 饰演 Grace(海孙女)
- 黄家荣 饰演 飞
- 丁美森 饰演 Peter
- 刘仲轩 饰演 Billy
- 陈志豪 饰演 Joseph
- 黄兴国 饰演 明叔
- 张志敏 饰演 杰
- 曾文威 饰演 肥鹏
- 何汉辉 饰演 华
- 郑毅邦 饰演 轩
- 孙惠芳 饰演 珍
- 曾玉娟 饰演 中医诊所姑娘
- 阮汉祥 饰演 中医诊所医师
- 蒋轩奇 饰演 诗
- 黄清俊 饰演 崎
- 刘日东 饰演 雄爷
- 郭百宁 饰演 Ringo
- 邱晓筠 饰演 Lily
- 彭展铿 饰演 Ricky
- 李荣昌 饰演 桑拿员工
- 徐智良 饰演 桑拿员工
- 林国梁 饰演 厕所男
- 刘志聪 饰演 厕所男
- 范炳康 饰演 小巴司机
- 樊石秋 饰演 的士司机
- 江观? 饰演 的士司机
- 林国荣 饰演 牧师
- 黎哲哲 饰演 小学教师
- 蔡展宏 饰演 伴郎
- 江浩然 饰演 伴娘
- 喻振雄 饰演 婚宴侍应
- 胡春梅 饰演 婚宴侍应
奬项及提名
类别 | 颁奖日期 | 奖项 | 名字 | 结果 | 参考 |
---|---|---|---|---|---|
金马奖 | 2019年11月23日 | 最佳剧情长片 | 《叔·叔》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袁富华 | 提名 | |||
太保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区嘉雯 | 提名 | |||
最佳原著剧本 | 杨曜恺 | 提名 |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2020年1月20日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提名 | ||||
最佳电影 | 《叔·叔》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袁富华 | 提名 | |||
太保 | 获奖 | ||||
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 | 2020年3月21日 | 最佳男主角 | 获奖 | ||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大奬 | 2020年5月1日 | 年度最佳电影角色奖 | 获奖 | ||
袁富华 | 提名 | ||||
年度推荐剧本奖 | 杨曜恺 | 获奖 | |||
最港电影大奖 | 2020年5月4日 | 最港导演 | 提名 | ||
最港男演员 | 袁富华 | 提名 | |||
最港电影 | 《叔·叔》 | 获奖 | |||
我最喜爱港片 | 提名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2020年5月6日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杨曜恺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太保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卢镇业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张叔平、陈序庆 | 提名 |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潘燚森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区嘉雯 | 获奖 | |||
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
香港电影我撑场民选大奖2020 | 2020 | 最撑女配角 | 提名 | ||
最撑新演员 | 提名 | ||||
最撑电影大奖 | 《叔·叔》 | 提名 | |||
最撑男配角 | 卢镇业 | 提名 | |||
最撑男主角 | 太保 | 提名 | |||
亚洲电影大奖 | 2020年10月14日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袁富华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区嘉雯 | 提名 |
电影歌曲
曲别 | 歌名 | 作曲 | 作词 | 演唱 |
---|---|---|---|---|
主题曲 | 《微风细雨》 | 林功信 | 林功信 | 青山 |
取景
本电影在香港多处取景,包括旺角烟厂街、鲗鱼涌海裕街海旁、以及九龙佐治五世纪念公园等。
获得奖项
-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泰迪熊奖-最佳电影 - 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第39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简评
本该作为冲突核心的妻子和儿女在主线叙事里隐形,仿佛只是构成老男人刻板形象的静态元素而已;其结果便是,老年同性恋的独特性与矛盾性在片中几乎只剩下皮囊与情欲的对立,而放弃了更深层次的挣扎、痛苦、给他人带来的挣扎与痛苦、以及这一切如何被死亡的临近加深或消解。同志养老话题的插入也非常生硬,没有起到对老年同志群像的塑造。总体来说肯定达不到四星吧。但最后还想说的是,电影(或者电视剧/小说/音乐)不是宣扬正确的工具,也没有呈现事件全貌、方便观众进行道德审判的义务,相反,最值得用艺术手法表达的恰恰是那些无法窥得全貌的复杂议题,所以尽管我们发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类似,我是不赞同最赞短评的说法的。
四星半,我从没看过如此平静淡雅但实际绵里藏针的同性题材电影。收到短信的太保在屏幕边缘处于虚焦,画面聚焦景深处的妻子,不止一次这样的镜头在强化观众固有的心理预期,最终什么也没发生(这是《断背山》的升级啊),即使海叔儿子已然察觉也没有表面上的波浪。全片在用最生活化的呈现表现戏剧化,妻子不满女婿比女儿小,夫妻两吃大闸蟹,妻子留下陈旧的衣服,这些流水账不动声色地给人物注入无限压力。再看另一边的家庭某种程度截然相反却同样真实展示了另一种处境。现实感,伦理性,情感温度,都恰到好处。邓丽君应该是作品被引用最多的歌手吧。
。跟沦落人、一念无明、翠丝一样都是关注香港弱势或边缘人群的电影。很高兴能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华语电影,它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在电影方面,本片也有比较出彩的地方,两人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的戏,有学到许鞍华电影中的感觉。对同性感情的描述也非常真诚,我个人比较喜欢结尾的处理方式,太保饰演的角色对于家庭的羁绊选择往后退,响应了袁富华那句跟有老婆的人相处没有好结果。没有往理想化结局处理算是给影片最后抹上一层现实的底色。但总体观感又像看沦落人一样,总感觉差了点劲,或许是在电影技法上可以更加精炼些,做到用桃姐的熟练来拍摄这种题材可能会更有力量。相比金都,在剧作上的精细程度也有差距,所以整体三星半吧
8分吧,很冷门的一个题材——老年男同性恋的故事。虽然我没办法接受吧,但是我觉得导演讲故事的节奏不错。同性恋很多也是因为家庭、社会的原因而选择了隐瞒自己的取向。这个世界对同性恋的歧视太多,我想说,你可以不接受,但你没权利去否定别人的选择。因为选择,我觉得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权利。太保作为老演员,演技真是没话可说。在一部低成本的电影中,要想出彩,可能只能靠自身的演技。他将老年男同的种种徘徊、探寻,最终屈服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这个金像奖最佳男主是实至名归的。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虽然我没办法接受。
很喜欢最后那段空镜头的蒙太奇编排,以及配乐《微风细雨》。本片的叙事策略:久旱逢甘露的老男同的雨露情缘,交杂着老年危机和家庭关系变更。很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细腻的镜头语言,独特的角度切入以及不以同性爱情作为猎奇点的客观包容态度,里面刻画的人物和生活都让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太有生活气息了。每个演员面部表情的特写都给的很精妙,特别是苦大仇深奶奶脸,她脸上夹杂着的疑虑、担忧、不安、询问,全靠那紧皱的双眉展现出来。两个老主演也十分给力,情绪传达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当然还有最棒的小野,我是为小野来的!
相比于仅仅讨论同性爱情的本身,将其更聚焦于一个考虑了大半辈子,儿女满堂的老年人群。或许才是终极的答案。他们可以是好父亲,好爷爷,好丈夫,但是这看似是人生赢家的结局,对他们来说却是枷锁。这枷锁带来的不一定是痛苦,很有可能是家庭层面幸福所带来的不知所措。最后结尾收的很好,正如国人的传统理念一致,没有情绪的爆发,而是装作若无其事,往往更值得深思。(相比于太保,感觉袁富华的表现更好,毫无疑问是影帝级的表演。太保虽然有高光时刻,但是很多地方还是有点出戏)
作为非常罕见的老年同志题材,没有刻意用边缘人物的隐秘生活做猎奇的窥伺,但却以点及面的从两位老年地下恋人不被世人所接受的隐秘之爱,描绘出从他们视角中目之所及的这个边缘群体的群像,浴室里那场赤诚相见互相寒暄的吃饭戏码别致而动人,可没有用过强的情绪输出平权诉求,反倒是对两个家庭的复杂况味做了细致的描摹,无论是同妻那种欲言又止的疑窦,或是身为子女的,或许是为了维护彼此的体面,或许是为了维持家庭的平衡,家人的牵绊、舆论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终究放下了做自己的任性,终于选择回归家庭,做个别人看来幸福的家翁,但是这种伦理困境,却很难说得清谁该负责,本片最难得的是在感情表达上非常细腻收敛,表演精准老道,细节丰富的情节铺排有很多非常高明的处理,非常高级。
在亚洲描写中老年同性之爱的片子少之又少,这一部可谓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公园与厕所的出现,能够联想到Laud Humphreys写的《茶室交易》,他们往往都是有家室的人,且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只不过是在生活中遭到了无穷的失落,才到此处寻找满足感。吃饭场景大量出现,都在将家庭空间与同志空间作比较,前者的氛围只会紧张凝重,要得到温暖只能投身于后者之中。在摄影上也不难发现,有很多缓慢的横移长镜头给到了老人的相处,而与家人的则多为固定镜头。后段出现的教会或信主,不仅没有救赎海,反而阻碍了他的私人活动,让他不自由,以至于最后一个镜头柏望着十字架想起对方,观众总能感觉到错位。海见工排队三小时,结果对方讲英文,这也在对香港社会制度能否真正帮助到底下层提出质疑。这群老人为何又突然愿意公开讲话建设同志老人院,较为突兀。
是我心里另一部断背山了,哭了又哭,旧恤衫,十字架,副驾位,踢毽子和丢铁盒,拍得太细腻了,全片下来都没有通俗意义的高潮,却好像有根针一寸一寸一深一浅慢慢扎进了心里,片尾几个空空的换镜尤甚。柏,海,清,永,他们只有一个字的名字,背后代表了多少个有着相似境遇的同类人,他们都活得收收埋埋,活得小心翼翼。两条直线,只能在交叉的一点短暂相遇,彼此慰藉,这之后就要沿着各自被社会规则和家庭使命设定好的既定方向继续前行,渐行渐离,而他们的身边人,即使估到真相,也宁愿用隐忍或者霸道伪装自己,仿佛只要不说破,就真的一切都未发生,没有不该出现的交叉点,也没有拐了个弯的轨道偏离。/////////古稀之年的太保别有一种魅力。
大部分同性爱情电影都是描述小鲜肉的,这部将中老年的真的很少见,非常值得五星推荐。首先必须佩服演员的表演,太细腻了,一些小表情、小动作,完美的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出来,相当的润物细无声,编导的功底也十分不错,通过两个老男人之间的感情,将他们遇到的社会问题很好的揭露了出来,展示了保守社会的缺乏包容度与歧视、出柜所带来的的舆论压力,还讽刺了一些直男直女对于同性恋的碎碎念(毕竟同性恋也不是谁都看得上眼的好吗!),家庭问题,同妻与子女问题,还讽刺了某些直男还不如同性恋靠谱(男主与其女儿男友的对比),同志浴室与厕所、公园文化,老年人的爱情,身份认同,宗教信仰……所有都看上去是蜻蜓点水一样,但你却能够感受他们的生活困境,而这些也是为什么,最后这个故事会以一个悲剧收场。没有一个是坏人,有的只是无奈。
二十二岛主 看过 2019-10-04釜山第3场。如果不是入围金马,可能就错过这部片子了。看完之后感觉比《翠丝》更扎实,少了一些歇斯底里,多了一些含蓄和隐忍。尺度不小,也具有一定的猎奇性,尤其是对于老年同志群体的性生活细节展现,比如同志浴池里面爱侣的相处模式等,之前的华语电影中确实未曾见过。导演映后提到这部电影最难的就是寻找两位主演,大多数这个年纪的男演员一听说这个题材都会果断拒绝,最后来自台湾的太保和香港的袁富华接下了这部戏,两人也很精彩地完成了表演。《翠丝》以及《叔·叔》的出现丰富了华语电影的语境,虽然都是新人导演作品,手法上还有些稚嫩,但敢于发声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只是提名金马最佳影片确实还有些勉强,放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情况也可以理解了。
比预期好,并非只是依赖于题材,是一部很容易忽视细节、被误读,但其实全程“和风细雨藏血刃”的电影。相比去年金马BP另外几部追求精巧的电影,更会做减法,用简约、朴拙的方式,包裹住复杂无解的社会问题。平常的视听手段与黏连式的情节展开、稀疏无力的人物心理呈现非常适洽。柏(太保)那张愁苦、布满皱纹的脸,海偷偷藏起的照相簿,人物前史作为时间容器式的在场与闪现。情感设定上基于老年同志情感的易碎性与矛盾性,表层气若游丝,内在凝练苦楚:背负一生的十字架,也可以是下辈子找到对方的定情物,但最终为了家庭选择舍弃,舍弃终究成为了一种甘愿自罚式的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