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2014)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英语:The Midnight After)是一部由陈果执导,黄伟亮任动作指导,集喜剧、动作、惊悚、温情等元素的科幻电影,改编自香港高登讨论区上连载,由Mr. Pizza所著的同名小说。电影于2013年7月煞科,于2014年4月10日上映,由黄又南、文咏珊、任达华、徐天佑、惠英红和林雪等演出。
剧情
游梓池(阿池)于某天晚上和朋友“唱K”过后,于凌晨时份乘坐由九龙旺角前往新界大埔的红色公共小巴(俗称“红van”)回家,该小巴经过狮子山隧道后的所有汽车及人均消失,只剩下小巴本身及车厢内的17人(16名乘客和1名司机),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故事发展出一连串的神秘事件,乘客开始一个继一个地无故死亡,而随着头戴防毒面具的神秘人出现令故事谜团重重;阿池需要解开一切谜团,以期望可以重回原来的世界。
角色
根据小说原著中所描述,小巴(红van)上共有16位乘客及1名司机;在电影版中在角色上则有所改变,例如为角色加添名字等。
演员 | 国语配音 | 角色 |
黄又南 | 蒋铁城 | 游梓池(阿池):男主角,26岁,与小说中第一身男主角同名。 |
文咏珊 | 郑可欣 | Yuki:与小说中女主角同名。 |
任达华 | 田志杰 | 发叔:对应小说中的“中年男子”。 |
惠英红 | 蒋笃慧 | 穆秀英(神婆英/英姐),原创角色。 |
林 雪 | 邱展文 | 红van 司机:对应小说中的“小巴司机”。 |
徐天佑 | 庄汶锜 | 阿信/眼镜青年(结合了小说中的“阿信”和“眼镜青年”)。 |
李璨琛 | 苏振威 | 盲辉:对应小说中的“白粉男”。 |
卓韵芝 | 巫玉羚 | Pat:对应小说中的“睇波女”,“睇波男”之妻。 |
李尚正 | 陈余宽 | Bobby:对应小说中的“睇波男”,“睇波女”之夫。在追逐完面具人时触碰到LV女的尸体,随后死亡。 |
Jan Curious | 蒋铁城 | 欧阳伟:对应小说中的“油头毒撚”。唱完大卫鲍伊的Space Oddity后进厨房,不明原因引起全身燃火死亡。 |
麦智钧 | 萧秀玲 | Lavina:对应小说中的“LV女”。拜金女,因为欠债而戴假牙伪装。被白胶浆与飞机昱追逐摔倒后死亡。 |
陈健朗 | 苏振威 | 白胶浆:对应小说中的“潮童一”。 |
颜卓灵 | 萧秀玲 | 周怡:主角游梓池的女朋友,没有在小巴之上。 |
袁浩杨 | 陈余宽 | 飞机昱:对应小说中的“潮童二”。害死LV女后奸尸,白胶浆因良心谴责而出卖他,被众人公审后杀害,但没死,打算复仇却被阿信偷袭,下落不明。 |
周沛燐 | 阿青:中大四子之一。四人回宿舍后依序死亡。 | |
张 驰 | Peter:中大四子之一。 | |
阮瀚祥 | 死狗:中大四子之一 。 | |
施玮延 | 子雄:中大四子之一。 | |
周国贤 | 防毒面具人 |
制作
发展
电影剧本原为于2012年在网络(包括香港高登讨论区、Facebook专页)连载的同名网络小说《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由 Mr. Pizza 所著。随着小说的连载半年,网上点击率逾百万次,累积数万的粉丝,之后被印刷商睇中出版成书,推出上下两集超过二十万字的印刷版。
高先电影老板曾丽芬在陈辉虹介绍下决定开拍《红 Van》,并打算邀请香港导演陈果执导。2012年12月有报导指香港导演陈果有意开拍该小说的电影版本 ,令《红VAN》成为继由胡耀辉执导的《一路向西》后,第二部原于高登讨论区连载,并改编成电影的香港网络小说(原著名为《东莞的森林》,高登会员“向西村上春树”著)。陈果其后受访时还表示曾为本片把自己的片酬降低。
演员
陈果原打算让梁洛施出演女主角Yuki,后换成由文咏珊出演;另电影制作方接受了高登讨论区会员的建议,邀请由曾于《香港有个好莱坞》演出的黄又南担任本片的男主角“阿池”和林雪出演片中的“红VAN司机”,令电影同时包含香港多位影帝级(任达华、惠英红及林雪)和新生代演员(黄又南、徐天佑及文咏珊等)。
拍摄
《红VAN》电影中的红色小巴是用真正的车拍摄的,并没有特意做一个像小巴的场景拍摄。陈果受访时表示拍摄小巴戏份时,要全程要拖着来拍,而且因为车本身的空间有限,容纳十七位演员之外,又要有一班工作人员收音、打灯;另外在本片中扮演小巴司机的林雪在真正生活中是不会驾驶的,因此认为本片最困难的拍摄地方是拍摄红色小巴的戏份。
《红VAN》电影版亦跟足原著小说于实地拍摄,主要是在红van和大埔一间名叫“华辉小厨餐厅”内拍摄。外景大多围绕大埔,如广福道、大埔工业邨、香港铁路博物馆、大埔旧墟天后宫、中文大学四条柱等场景。此外,由于本片的拍摄背景是“凌晨”,因此电影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于晚上八时至第2天的早上六时取景。戏中中了辐射的中大四子会在吐露港截击车中的其他人,但因为现实上的吐露港是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跑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导演把大部分的镜头都转到车比较少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旁进行拍摄。
上映
《红VAN》电影原预定于2014年7月上映,后因为预告片的点击观看者多,在当时有80万人观看了预告片因此而决定提早上映,并预定于2014年2、3月上映。在香港上映前,《红VAN》入选第64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之“电影大观”(Panorama)单元,并会在2014年2月电影节中作全球首映,因此电影于香港的上映日期亦因此而需延后至4月首映。
在电影于柏林电影节上映前,电影节大会于官方网站上发放了长一分钟之电影剪辑片段。片段中所见,部分情节与小说所描述有少许出入,估计电影会对剧本作出改动。2014年2月5日,官方首次发放电影预告片,当中亦显示电影版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动。
原版电影《红VAN》因为片中有大量的地道粗口及有奸尸情节,被香港影视处评为三级,为了照顾未成年的高登讨论区会员和年轻观众观看本片,陈果因此推出了一个修改版本IIB版,把电影中的粗口剪辑至最少,亦会换走片中强奸戏份(电影中的强奸戏份会加上马赛克),修改版本IIB版于原版三级上映后次一周上映以供给未满18岁人士观看。但是根据网站《讲。铲。片》上传了2张有关本片的的电影检查条例核准证明书(俗称“电检纸”)的图片显示,经过修改的IIB版版本是120.42分钟,比原版(片长为120.00分钟)的片长还多。
评价
影评人“行光”写道:“陈果虽然用了港产片把所有电影都变成喜剧╱闹剧的惯技,但尚算是合理的进路。虽然,男女主角周围的角色整天让人觉得装模作样,但相比起导演过去的作品,这些神婆、收数佬、潮童还是比较实在而内敛的。反而男主角“阿池”的角色多少有矛盾,电影从不解释为何他不把自己所见告诉其余的乘客,单单是不想制造惊恐还是有其他原因?编导没有留下多少暗示。《红Van》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还是看香港导演会如何处理一个充满潜在哲理话题的科幻故事。现时看到的是,陈果在捉到某些可以深挖的点的同时,也把这个故事讲的更令人不安,这点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经常把冷酷的原著改得较让观众舒服刚刚相反。”
票房
《红VAN》在香港首周上映四天票房达到882万,为该周票房亚军。至2014年5月4日累积票房为约2109万。
奖项及提名
奖项 | 类别 | 名字 | 结果 |
---|---|---|---|
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4届)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陈果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陈辉虹、江皓昕、陈果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林雪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惠英红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林华全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唐家伟、罗伟豪、梁展锋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卢凯彤、李端娴 | 获奖 |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第21届) | 最佳电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林雪 | 提名 | |
第51届金马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陈辉虹、江皓昕、陈果 | 提名 |
最佳视觉效果 | 唐家伟、罗伟豪、梁展锋 | 获奖 | |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视觉效果 | 唐家伟、罗伟豪、谢兆基、梁展锋 | 提名 |
YAHOO!人气大奖2014 | 本地电影 | / | 获奖 |
第十八届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 | 评审团大奖 | 获奖 |
续集
本片电影结尾是大队出发到神秘的大帽山,未有结局,导演陈果表示要看本片的票房反应,才再决定是否为本片拍摄续集。其后导演陈果表示票房过2,500万可以开始考虑拍续集。
影片于2014年2月入围第64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电影大观”(Panorama)单元,是陈果继《三更2之饺子》后第二部跻身柏林电影节的作品,于2014年2月7日在电影节上作全球首映。
电影亦成为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并设有两场香港首映场次。
获得奖项
-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视觉效果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视觉效果 - 第34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 第2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男演员
简评
不得不说一句佩服,明明几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硬生生用丰富的视听拉长到了两小时。当然,港人集体的焦虑和担忧为影片背景增添了可信度,但总体来说过于僵硬。群像戏很生动,不同角色背后的阶级立场十分鲜明,年轻一代的理性冷静、传媒素养高,老年一代的茫然却依然愿意行动,中产的麻木不知情等等,有很大的解读空间。看了影评里的小说关键情节摘要,设定十分新奇,末日科幻加政治惊悚本该有更好呈现方式。
故事讲不清楚,隐喻又太明显了,挖了许多填不住的坑,弄得片子又杂又乱,搞笑,惊悚,悬疑,cult,无厘头,就像大杂烩,但是片子里面有非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点,在23年的今天细想一下确实会被吓一大跳,一种与当下生活莫名其妙的契合感,一些在无意识中说出来的神预言,空无一人的街道,肆意传播的疾病,让人叹为观止的血雨,结尾红van行驶在开往九龙的路上,故事应该还会延续,但那都不重要了,现在我已经彻底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乎这个烂尾故事还是中意香港这座独特的城市。
多彩的群像,精致的铺垫和线索,超乎想象的视觉表达和剧情走向,终究抵不过莫名其妙戛然而止的结尾。难得有一部作品让我觉得探讨话题即使偏多,但仍然不显得累赘的作品,结果只拍了半部。看来合理的叙事逻辑碰上这个体量的内容,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长来讲故事。陈果这次玩脱了,但也没完全崩盘。希望预计今年和观众见面的电视剧,能不让影迷失望。
在一个空洞的末世概念里硬塞了不少现实话题,种种乱七八糟的展开都是故弄玄虚的噱头,导演掌控和演员表演差得不行,最后半小时勉强营造出一点乌托邦的意味来,但仍然拍得很差,导演好像还隐隐约约暗示Yuki有些奇怪,可还是没展开。然后从超市采购开始,导演是直接当喜剧拍了吗?其实片子想象力和想法都还不算差,但明显是导演能力不足了 ★★
.16《红VAN》里空空的街道,很像现在我们城市和很多城市的街道。故事和病毒感染、香港普选、福岛核爆炸以及大亚湾核安全有关,于是想推荐这部电影给大家。林雪和惠英红分别提名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还有我很喜欢的李灿森(李璨琛),特别推荐他和谢霆锋、冯德伦主演的悬疑片《异灵灵异(2002)》以及他和陈冠希主演的动作片《狗咬狗》。红色在这部电影里是小巴车的颜色,是血的颜色,也是雨的颜色。2019年6月28日,我在豆瓣上写道:“又听到《狮子山下》,想起这部电影,构思绝妙,演员演技很棒,故事悲凉。”我还想推荐一下张敬轩在演唱会上翻唱《狮子山下》的视频:
。饶有趣味的悬疑设置开局,中间节奏稍慢,一度以为走得是弥留之际的概念,但陈果是不走这条路的,在一人一刀的“审判”和踏上了离开大埔的路之后,我仿佛有点悟了的感觉。这一群人在一个平凡的夜晚阴差阳错地坐上这班红van,他们变成一座游离的孤岛,有着不同象征意义的小团体角色相继离世,最后他们百般不舍但也只能离开,然后影片最后一个镜头还是一个香港大全景,很明显的抒情表意之作。影片在表意层面尽管有很多值得玩味的设定和桥段,但在叙事逻辑上却有很多问题,就算你不用现实的故事逻辑来看,也只能勉强解释其中一部分。任达华正常发挥,惠英红却浪费了,其它大部分年轻演员稍差一点,林雪那不用说了,是一个把“撚“字用出精髓的奇男子。(23年5月搭过一班凌晨过后从元朗经屯门回旺角的红van,很有意思的一段旅程。
一个极度荒诞离奇的故事,深夜,一群毫无交集的人同时上了一辆普通的小巴车,经过一个隧道之后突然发现曾经熟悉的地方只剩下他们几个人,本该人来人往的繁华市中心一个人也不见了……多么像梦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从理性上分析,这部片子的确有很多的不合理bug,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要什么“纯粹的合理性”呢?把它当做梦境一样去经历一遍,反而发现这个故事引起了自己内心的一些共鸣。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反应现实社会的黑色幽默,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讲述的正是现实中面临的很多事件和问题,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一个清楚的结局,没有结局其实才是最值得我们回味的,毕竟现实生活中,谁能保证任何事情一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真不敢恭维,开头那么吸引人,结果最后的结局这么不了了之,根本后面没有趣味性,也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尤其中间那些元素,啥呀,悬疑不像悬疑,惊悚不像惊悚,一人插一刀真的颠覆三观,还有那些无厘头的设定,这电影真的感觉玩脱了,你要拍一部电影,整部电影的基调得统一吧,这个就和你有始无终的,中间开始就变味了,最后又变味了
神神叨叨的理解不了整部片子想说些啥。片子开始以为是反应小人物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到前半段看了以为是鬼片。后面又变成时空穿梭加暗示核污染。结局甚至都不能算是开放式结局。整个就一个预告片。太降分了!演员选的还行。各种小人物表现得还可以。但是我实在不明白这片子想讲什么!只能给2星了!!
前段时间那套欧维,我开始发现小说改编的电影,有些真是很不济,可能本来就是剧本的质量,近几年,小说作者可能普遍把段子幻想成影像情景化,但是小说剧本也很难支撑这个故事大纲,加上电影篇幅有限,造成这类电影虎头蛇尾的局面,整体而言甚至觉得很恶心,这样如果电影要做得更好的话,就要更加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构建剧情,特别这部电影的后面部分,那样的话,即使原著还没有写完,那也有一种新的剧情观发展.就本片本身,没有把剧情圆回来,.在《如珠如宝》和《西慌极乐》等等经常见到,
繁华的旺角街头,平常的红Van,各异的人群,就这样驶去一个没有人烟的大埔,这样的情节无限吸引着我不断猜测可能的原因和造就的结局。地道的港式粗口,代表性的茶餐厅,港人对ZF的不满,社会现状,人性道德等,一一呈现,但影片的中后部开始越发不可理解,甚至混乱。 2015-6-16
虽然整部片子的情节走向跟跳跃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是里面一些片段呈现出来的悬疑跟孤独的风格我还是挺喜欢的,在深夜空无一人的环境里奔跑,有点孤独恐惧症内味儿了。可惜导演跟编剧埋了那么多伏笔,结果到最后结局竟然就随便糊弄过去了,只能说把这部电影每个场景的故事分割成片段的话,我会喜欢这部电影的好几处片段,但是当它们融合成一部电影的话,就完全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影的感觉,太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