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1970)
俠女UP:2021-09-26
《侠女》(英语:A Touch of Zen)是胡金铨1970年-1971年导演的香港 台湾合拍的武侠电影,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由石隽、徐枫、白鹰、田鹏、曹健、韩英杰、苗天、张冰玉、薛汉、乔宏、林正英、洪金宝、万重山等人演出,曾在坎城影展上获得技术大奖。在台湾上映时曾拆为上下两集,下集并改名《灵山剑影》。该片于201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百大不朽电影」之一。
侠女简介
没落书生顾省斋(石隽 饰)在小镇经营字画铺“代写书信春联”过活,奉养家中老母,偶然结识了家附近废屯堡新搬来的杨之云(徐枫 饰),与其暗生情愫。恰逢东厂人士欧阳年(田鹏 饰)前来打探,其与附近算命瞎子(白鹰 饰)动手,被顾生与其母遇见,遂将受伤的算命瞎子就近带到杨之云处, 从而得知他们的真正身份——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杖毙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之女杨慧贞;保卫忠良之后的石门樵将军。因二人都被朝廷通缉,东厂追杀,顾生就此在屯堡设下重重计谋,又得高僧慧圆(乔宏 饰)帮助,以期摆脱东厂追兵,逃出生天。
电影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侠女》一篇改编。
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胡金铨 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胡金铨 第1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美术设计陈上林
侠女剧照
- 胡金铨 King Hu导演
- 徐枫 Feng Hsu饰 杨慧贞
- 石隽 Chun Shih饰 顾省斋
- 白鹰 Ying Bai饰 石问樵
- 田鹏 Peng Tien饰 欧阳年
- 曹健 Chien Tsao饰 徐正清
简评
给两星一是因为实景的废堡、竹林、树林的景色,一是竹林俯冲,树林决斗的飘逸设计和快速剪辑带来的力量感,至于其他方面,着实难以忍受,镜头机械的推拉和移动让人无时不感受到摄像机的存在,难以代入;废弃古堡的夜场戏黑到伸手不见五指,太费眼睛了;演员的表演多是呆板夸张,演的最自然的也就是书生的娘了;太多莫名其妙的情节,如书生诡异的大笑让人以为他才是深藏不漏的幕后主使,还有书生找到寺庙时,身后跟着一个僧人放下孩子,像极了话剧舞台工作人员放道具时穿帮了,另外,高僧何以知道书生有难?书生坐在树下休息,樵夫发现时是面朝湖面的,醒来时正视前方就看见林子里过来的人群,他的前方难道不是湖水吗?…后面高僧的段落,这真的不是浮夸的佛教宣传片吗?总之,看了胡金铨的《大醉侠》和《龙门客栈》后还满心期待这部的,结果很失望…
看惯了如今夸张的武打风格,本片中朴素真实的打戏反而稀奇,且与戏曲结合更添新奇。男主立于城墙上cos诸葛,为自己计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仰天大笑,一路玩弄器具,直至杨涟灵前才注意到四周的尸横遍野,“死亡”的沉重,这是让最我拍案叫绝的桥段,既丰富了男主的形象,也消解了我对于演员略有猥琐的疑惑,颇有讽刺之意。可是“侠女”杨慧贞的塑造却极其匮乏,除了打打杀杀、为父报仇,她似乎没有其他的自我意识,甚是遗憾……结尾“佛”除恶并指引方向耐人寻味。再提一嘴,男主就是个傻逼,你爱女主吗?要是真的爱她,一个孩子就能把你打发了?许仙都能为白素贞而出家苦苦等待,你却做不到?是你不配!!!滚吧你!
中国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多方面具有创新和开创意义。其中最为出名的“竹林大战”影响了之后《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一众武侠电影,相较于胡导的前作《龙门客栈》,此片前半段节奏更加缓慢悠长,武打动作和戏剧冲突也在中后期才爆发。全片充分展现了胡金铨导演严苛执行和还原历史的创作态度,也充分彰显了胡氏武侠电影的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片中大量夜戏由于技术资金问题,太考验视力了,看的属实眼疼。修复版由主演徐枫女士出资,幕后花絮提到电影拍摄耗时3年06天,主要场景屯堡搭建完成后等待一年风吹日晒、荒草丛生、蜘蛛结网才开始拍摄,侯孝贤在创作《刺客聂隐娘》时多少有借鉴胡导。胡导身兼数职,亲自上阵做旧场景,也开创了武术指导的先河。此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是台湾电影第一次获得戛纳奖,第二次获得技术奖。
笔记(.21)胡大师……他总是要说什么;尽管如此,我们却是因一种看上去几乎虚假的直接性而晕眩。前三分之二完全是(套用)商业故事(的外壳),接着一个弦外之音仿佛把一切引向了另一种深度,再然后——我们完全糊涂了。特别是器械落后的条件下,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些是马脚,哪些是细节……直截了当地来看,他所做的不外乎是用三个小时说两句话。可是谁人能有这样完美的空间感(即使是在岩石下),谁能拍出第一次竹林间和有古琴的荒亭里这样的镜头组呢?这甚至刺痛着我们。他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像打磨得不好的石块:有时候我们分不清那些粗糙的卡痕和有意做出的棱角,而那些闪着光露出的晶体(混杂着一些假冒的塑料,但很容易认出来)是纯粹的音乐,每一个镜头都像一个预备完满的和弦。
50多年前的电影,现在看一点也不过时,甚至比现在大部分的武侠片都要好,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这部影片应该是在当年对武侠电影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多位导演的力荐。电影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在故事情节设计上充满悬念,讲一个东厂追杀的传统剧情编排的有吸引力,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比较用心,武打动作比较写实,看惯了现在各种“精良制作”的武打戏后可能会有些许的不习惯,但这才是更加真实的状况;影片的取景也非常优美,镜头拍摄出来一帧帧的风景大片,很多打斗场面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摄影的运镜也不错,部分场面移动过快,面面略有晕眩感。影片的广受好评除了前边的这些“硬件”上的优良外,在“软件”上同样优良,即武侠的精神内核,这种侠义精神包括很多,比如忠肝义胆、不畏强权、济危救苦、敢于坚持自我对抗世界
影片中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含蓄的情感,男女主都睡一起了,还说“我与小姐情同夫妻,应该有难同当”,贯穿影片始终的道具烟、光线、构图、服装、布景都是中国传统元素;配乐琵琶、戏曲;人物性格、动作设计都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运镜转场也很经典,尤其是加上全部实景,更显真实感;最经典的场景应该是竹林打斗戏,张艺谋《十面埋伏》、李安《卧虎藏龙》都有致敬情节,贾樟柯也受胡金铨影响,拍了《在清朝》;片中很多侠客行走在竹林大自然中的情景,感觉《刺客聂隐娘》中有许多相似镜头,隐娘一个人坚毅地、孤独地行走在竹林、沙漠之中。虽然这些都很牛,但是我还是不太喜欢呢,剧作上有问题、人物表演上的风格,都让我出戏。
熟读明史的胡金铨还真是喜欢拍太监和书生的冲突,故事其实现在看来都很老套,忠奸对立,阉党追杀忠良遗孤,然后就是刀剑相碰,但早期这类武侠片有种粗糙的真实,包括人物脸上没有过渡修饰或者说没有像现在那样上妆磨皮,以及人物的打斗。书生进废弃大宅那段,灯光可能现在看来太假了,提着的灯笼与移动的布光明显差距太大,但这些无伤大雅,片子在于其开创之功,比如竹林中打斗那段,就可以在李安张艺谋等人的电影中看到续接。小时候看这类历史夹杂武侠的电影,可能会很在乎谁是忠谁是奸,现在已经完全是为了个“好看”了,为了那种粗糙的画面。影片开头介绍,影片的数字修复还是女主徐枫赞助的,也算是留住自己的青春和报答胡金铨了。开头一段中,书生的母亲太好玩儿了。
本片在华语电影史,至少是武侠电影史上有一定地位的片子,而且聊斋原著也不错,加上女主徐枫是个大美女,所以很期待地补了一下课。三个小时片长分了两次看完,发现,确实无法欣赏。节奏慢,人物表情特写多,肢体语言比较夸张,动作设计原始,特效等于没有,如果这些问题属于年代因素还可以理解的话,那情节推进缺少逻辑、人物行为(不论正反派)都非常的谜,这些不论放在上面时候都说不过去,只能说导演的重点没在这里,不讲究这些。故事编的也不好,其实按原值拍就很不错了,非要加一堆七七八八的,特别是最后半个小时完全没必要,纯属私货。要说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么一些镜头的应用、气氛的营造、选景等等还不错,可能在武侠电影中开了某些先河吧。本片经常在各种榜单中出现,个人感觉有些过誉,不过冲着徐枫女士对华语电影做出的贡献,还是值得纪念一下
[.0]看了半部完美的电影。电影随着一个书生的脚步徐徐展开,随后,不可捉摸的来客、诡异的荒宅、莫名其妙的少女、高深莫测的瞎子和药师,构筑了一条悬念陡升的暗线,平静的小镇暗藏杀机。这悬念被慢慢抻展,紧绷到极致,在顾省斋和杨慧贞雨夜相会一幕骤然放松,节奏真好。更值得称道的是山水画一般的打斗场景和考究的画面构图,赏心悦目。而且在这部电影里,尤其是杨慧贞与欧阳年交手这场戏,我少见地能够感受到动作戏中演员的力量感、迸发的情感,以及以命相博的紧张感,相比之下,很多武侠电影里侠客之间是轻描淡写地兵器相击,仿佛手中拿着的不是凶器而是水袖,眼前的不是仇人而是舞台搭档。但是,影片的最后半小时我不能理解,私以为在顾省斋接到自己孩子一幕结束就足够圆满了。
慕名已久,专门找了3小时的高清修复版来看,但属实失望。那个年代的胶片颜色真心很美,光影构图也挺古典。但剧情逻辑一塌糊涂,男女前期几无对手戏,一曲筝歌后居然就直接抱在一起你侬我侬了。县太爷突然就我方阵营了,老母亲本被送走避祸但需要传谣时她立马又出现了。正反双方在将军府大战一夜,男主原本还在府内,第二天突然就在城头了。原本看见沿途尸首还能一路大笑,进了府内看到反派头子尸体却又突然惊恐满脸,分裂人格了属于是。所有有和尚出现的情节都很好笑,婴儿那里突兀得我差点以为是大师的种。至于最后那里,放在1970年可能算神片,但2021年来看只能算神棍片。摄影,女主,外景地风光各给一星。
原以为是简单的武侠片,往后看以为是爱情片,最后看发现是哲学片。每次看到优秀的国产片都想骂张艺谋,什么都想拍,又什么都拍不好,自诩优秀的画面比这部影片差太远,胡金铨大面积黑白灰的朴素色调加红色点缀提亮,虽没有黑泽明的浓郁饱满,却正表现出了独特的中式审美,与之相比英雄的西红柿炒鸡蛋配色简直就是学前班水平。剧情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又不会显得很拖沓,感觉像是武侠片的2001太空漫游,竹林,戈壁,禅寺,古院,夕阳剪影,所有武侠片的元素都在其中,又很难被超越。画面,配乐,剧本都很好,只得了金棕榈提名的原因可能就是男主用力过猛的演技
最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CC前几年收录了此片,台湾的修复版配了英文字幕,对比看了才意识到翻译过后的本片,顶多能够在外国观众面前呈现百分之五十的内容,但也还是征服了世界观众,足以证明本片的艺术感染力是跨文化跨语言的。电影是对古代中国在本民族文化语境下的一次集中展示,隐而未显但贯穿始终的皇权、官本位/纲常伦理/小农思想等传统观念、中庸/伪善/含蓄/从众/实用主义/不可知论等民族性格、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等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所有的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但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意识形态的底色的要素,在设计精巧的打斗场景之外通过一个个细节自然真实地呈现出来,让本片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武侠/奇幻/动作电影,成为了一部古中国文化的写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