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世界(2020)

The World to ComeUP:2021-07-02

打开心世界

评分:8.2 导演:莫娜·法斯特欧德 编剧:朗·汉森 / 吉姆·谢泼德
主演:凯瑟琳·沃特斯顿 / 凡妮莎·柯比 /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 卡西·阿弗莱克 / 卡丽娜·齐安娜·格拉西姆 / 丹尼尔·布拉姆博格 / 约阿希姆·乔巴努 / 詹姆斯·朗肖尔 / 桑德拉·泼萨内科豪斯 / 安德烈娅·瓦西里
类型:剧情 / 爱情 / 同性
片长:105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未来世界 / 未来将至 / 将至的世界 / 新世界
上映:2020-09-06(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9738716

打开心世界简介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吉姆·谢泼德在2017年发行的同名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美国东北部,描述一名农妇与新邻居的太太——Taille(凡妮莎·柯比 饰)和Abigail(凯瑟琳·沃特斯顿 饰)在相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填补了彼此生活中的空白,因而被对方深深吸引,逐渐发展亲密关系的故事。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莫娜·法斯特欧德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莫娜·法斯特欧德 第41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提名)凡妮莎·柯比

简评

菊她喵的石!看看人家怎么拍的谈恋爱和亲亲!而且Casey Affleck来演丈夫更有一种“连卡西都看不上你俩是真的弯”的侧面突出效果哈哈。天哪这电影也说不上哪里特别高明但是我傻笑了大半个电影。日记体一开始有点沉闷但后面就很有感觉。配乐很有特点,沉思的黑管和驴叫的黑管和很多很多黑管。Katherine Waterston我一直觉得颜值大于演技,但又算不上花瓶,是个心有余力有点不足的普通演员,但搭戏的总是最棒的演员,每次实际效果都远大于她一个人可以达到的高度。片名翻译得很p。

小说原作者兼任影片编剧,剧本比原片扩展不少,叙事采用日记体,文学性强,难得的是编剧竟然是一个男作者,但文本完全从女性视角出发,细腻柔和带有母性,剧本打磨的非常好,台词语言充满文学性,摄影采用的胶片,增强了影片的年代感,配合乡村风光看着很舒服。两位女主演也很好,沃特丝顿应该有适应角色一段时间,在做农活的时候看不出平时的痕迹,非常像一个农家妇女,采访里也对角色很有想法,凡妮莎年轻许多,角色略微叛逆独立一点,她的英语发音和魅力为角色增色不少,女主之间最有感觉的戏是两个人的第一次吻戏,Abigail微蹲下来看Tallie的眼睛,沃特斯顿的角色是被动的,但这场戏呈现主导态势,带着她对手入戏,她身上母性的特质也是凡妮莎所缺的,但两个演员特质和角色很吻合的,有时候合适的演员确实比演技更重要。

卡西·阿弗莱克怎么一直演这种又丧又颓的角色啊。作为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历史女同题材,本片在气质上和其他几部同类型片还是做到了一致。同时也是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电影,导演为了与小说高度契合,转而用了日记体的形式来让剧情呈现,而沃特斯顿低沉又富有磁性的声音确实为此加分不少。只不过过多的旁白冲淡了影片原有的氛围营造,这反而让沃特斯顿和凡妮莎二人的表演看起来更加有韵味。二人真的演出了那种朦胧的情欲感,沃特斯顿那种渴望得到而又羞于表达的怯懦感与凡妮莎恰到好处的爱欲冲击,被真实地展现在了这泛着颗粒的作古气质的画面上。结尾依然套路,但两次受到白喉使所爱之人玉殒的凯瑟琳依然会让许多人动容。哦本片的音乐还是非常有感觉的,环境音配合背景声营造出了更加凄凉氛围的塑造。

塔莉出现的那一刻,空气中似乎有些东西开始发酵了,日记的旁白,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阳光,太美了,太美了,两位女性在一起的时候,一切才活了起来。我想这部电影日后我得再次仔细观看,才能咂么出隐约出现在心头的那些情感。中间有一闪而过她俩离开丈夫,一起生活的想法,但转眼就想到她们如何在那个时代,以当时的手工业水平生活下去,发现,太难了,太难了,似乎根本不可能。男权社会的窒息感扑面而来,仿佛一座大山,深深压在她们的身上,也压在我的心头。爱和自由,都在心世界。

好压抑好沉默好无聊,可以理解但无法共情。比起爱情更感觉像两个孤独绝望的灵魂找到了唯一的精神慰籍,两个姐夫一个呆若木鸡一个有暴力倾向,和这样的人朝夕相处谁能不产生厌世感,有一说一大姐夫虽然无聊但至少是个好人,二姐夫换现在就得关进精神病院的程度。但女主们看对眼太突然了,girls help girls一下就变爱情了,我觉得本片亮点是在女性被压迫和意识觉醒的过程描写上,爱情就算了,还好塔里够漂亮勉强抢救了一下,毕竟谁看了Vanessa不迷糊啊

. 爱不被允许,只能在想象的世界里期待;喜欢她们第一次亲吻的镜头。希望看到更多像这样让我舒服的女性视角电影,哪怕是在叙述苦难。和《燃烧女子的肖像》连着看,“文学感”强出很多应是Abigail的第一人称自述贯穿全片的关系,细腻情愫的堆积,对marriage institution和女性劳动的刻画探讨也更深入,不过或许也因如此不如前者热烈上头(绘画, Vivaldi, Orphee神话)。我果然还是喜欢sublimation...

1856年美国东北部,艾比盖尔丈夫戴亚购置了农场,过着清苦平淡的日子。女儿白喉病去世,夫妻疏离。镇里来了新夫妻,泰利和丈夫芬尼。泰利突然造访,相谈甚欢,甚至有一种特殊感觉,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互诉衷肠,鱼水交欢。泰利的丈夫对妻子的冷淡不再放纵,强迫其尽到妻子的责任,并突然搬离镇子到纽约西部。艾比盖尔费劲力气找到泰利的新地址。两人的书信被芬尼发现,芬尼迫害下,泰利奄奄一息。艾比盖尔夫妻赶到时,泰利撒手人寰。片尾是艾比盖尔的回忆和假想。生活又回到过去,只是和丈夫隔阂更大,更空虚。想自己,泰利和女儿一起的生活,想像泰利回到自己的身边,喃喃细语。全片最重要的记录,是阿比盖尔的日记,诵读日记的画外音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影片略感沉闷,剧情也老套了一些。

片子的文学性很强,日记体的旁白、演员台词,感觉都是从原著里来的,文本的基础特别扎实。摄影很美。音乐的运用很有特色,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叙事,日常是古典的优美的,女性的美好被男人世界打断时,音乐也会终止,而风雪暴和房子起火这两段,都有着近乎尖叫的音效。“Casey还是那副标志性的模样:亚健康、抑郁、需要赎罪。”(我2019年给别的片子的影评,在这部也同样适用,哈哈。)Casey还兼了制片人。还挺喜欢这片里的男性角色,尤其是Casey演的那个丈夫,很有意思。有点儿像《再见爱人》里的老王。/片子拍得很好。只是我非常不赞同借女同来表达女权这回事。对婚姻不满意,把出轨同性当作孤单平庸生活中的冒险,“incomplete map of our escape”。其实逻辑还是《昼颜》,为了更好地给老公洗内裤。这样的关系应该叫功利型女同性恋吧?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一开始的节奏就让人感到绝望、缓慢、寒冷,当塔莉出场整个世界都有了色彩,整个生活都有了意义,这就是爱的感受,望眼欲穿,见不到你,满脑子都是你。最喜欢的片段是第一次接吻的时候,直接叫出来演的太好太好了,心都要融化了,“又惊又喜,又惊又喜”。最喜欢的台词是阿比盖尔说她最欢愉的时刻是“当你知道我的心意之后”,你爱我,我爱你,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算结局是BE,那也爱过,至少爱过,我感受得到那份幸福,在想象中,她们也会一直幸福。

。果然是女性导演拍的!越看到后面越感受到非常强的情感密度,如此细腻如此微妙。//venessa的声音击中心脏,我永远抵抗不了这样的音色。//好久没有看到可以如此高度共情的电影了,关于心动的astonishment and joy、关于分离与失去、关于女性的处境,点点都踩在心头上,阿比盖尔的日记竟能如此精确地将我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抽象情感进行具像化的表达。我永远怀念“我的心就像是一片叶子,被湍急的水流带到了岩石上。”的那份强有力的充满期待的生命感。

细腻 缓慢 悲伤 谁也不知道即将到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但我的心总是止不住地想念你,这些思念跨越了无边的旷野,跨越了草垛和谷仓,跨越了时间,跨越了人间和天堂的距离。你仿佛就在我身边,你仿佛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我一个人会带着我们共同的回忆在这悲哀的世界中继续生活,好像你还在我身边,为我读着不押韵脚的诗,在草原上、在广阔的天空下和我接吻,在家里放肆地抚摸彼此的每一寸肌肤,像是要把你揉进我的身体里一样,我好舍不得你。

这种发生在古早年代,在封建闭塞偏僻压抑的发黄的环境下滋生出禁忌之恋的女同性恋片我已经有点儿看烦了。我真的是觉得情不知所起,感觉从关系从陌生到交好亲近到亲上嘴儿中间可是跳了最关键的几个大步呢。还是说我性平价值不够,非要拿异性恋观念往上套,不对啊,我站母们女同性恋角度也觉得不通顺啊。不喜欢这种所有情节所有布景都为了烘托一个spark而存在的设定。而且人物性格都不怎么饱满,撑不起角色也撑不起这段关系,感觉导演怕观众无聊就只好穿插一些极端天气和婚姻tension加几段闪回的床戏意思意思。好啦,阿比的自我剖析和情书算是写得不错,但是从她的人生寂寞苦闷的角度出发的话,感觉阿比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产生紧密的情感bond倒更顺其自然一些。我倒是真的好奇古时候的女同性恋到底是怎么发展维持亲密关系的了。戴尔善良可爱

获得奖项

  • 第41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41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
  •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酷儿狮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