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一名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女子秦燕(暱称阿燕、小燕),由于看到同乡到了深圳工作之后生活大大改善,也跟着到了深圳工作,并展转来到香港的红灯区旺角卖淫。她在小巷认识了逾期居留的阿芬,并在患难中滋生了友谊。她后来回到家乡以后,找回当年的朋友和丈夫,唱着当年的歌曲,但发现虽然人面依旧,自己的心态却变了很多。
小燕唱的那首由大陆著名革命歌曲《社会主义好》改编的歌曲让人印象深刻:
“ | 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男女光着屁股跑,男的追,女的跑,追到以后按倒地上搞一搞啊,搞的女的哇哇叫,掀起了原始社会的性高潮啊性高潮。 | ” |
她也重复着她的同乡的过去,在家乡买大屋,但却对自己的过去绝口不提,也断然拒绝了表妹要求带她往深圳发达。一个阿芬寄来的榴梿让她豁然开朗,原来阿芬被遣返深圳了,却也落得安心自在。然而,小燕的表妹、前夫和两个朋友却踌躇滿志的,去了深圳找寻各自的梦。
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第20届)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最佳电影 | 榴梿飘飘 | 入围 | 最佳导演 | 陈 果 | 入围 | 最佳编剧 | 陈 果 | 获奖 | 最佳女主角 | 秦海璐 | 入围 | 最佳新演员 | 秦海璐 | 获奖 | 最佳美术指导 | 田 木 | 入围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第7届)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最佳电影 | 榴梿飘飘 | 获奖 | 最佳导演 | 陈果 | 入围 | 最佳编剧 | 陈果 | 入围 | 最佳女演员 | 秦海璐 | 获奖 | |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第6届)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最佳影片 | 榴梿飘飘 | 入围 | 最佳导演 | 陈 果 | 入围 | 最佳女主角 | 秦海璐 | 获奖 | 最佳编剧 | 陈 果 | 获奖 | 十大华语片 | 榴梿飘飘 | 获奖 | 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最佳女主角 | 秦海璐 | 入围 |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第1届)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十佳电影 | 榴梿飘飘 | 获奖 | 金马奖(第38届)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最佳剧情片 | 榴梿飘飘 | 获奖 | 最佳导演 | 陈 果 | 入围 | 最佳女主角 | 秦海璐 | 获奖 | 最佳新演员 | 秦海璐 | 获奖 | 最佳原著剧本 | 陈 果 | 获奖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你我她他 | 入围 | 最佳剪辑 | 田十八 | 入围 | |
荣誉
-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主办的「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获选为第六十九名
简评
人就像榴莲一样,外表可能坚硬但内里香甜,总会因为气味和外表劝退别人,只有真正喜欢的亲近的才会去接受;社会就像黑龙江和香港一样,差距巨大很割裂仿佛两个世界,贫富 社会背景 经济 下岗 辉煌这些东西对比清新,让人感觉刺痛感觉难受感到悲凉。这个电影拍的真的不错,剧情清晰,令人思考的角度很多,这也不是一部“脏”的电影,导演作为香港人没有水土不服,看的难受
雪地上的榴莲那幅主题海报很是震撼,榴莲与雪花的差距之大,一如那个年代港粤与北国边陲的差距,而当时的南北差距不仅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恐怕还体现为人的精神状态。尽管那时“逃港”已成过去,但千禧年东北的下岗潮给了当地人民致命的一击,所以才有了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此处再次声讨某歌手母亲的卑劣行径)。另外,国粹何其优雅华美,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国,都不能成为专业演员安身立命的工具,京剧专业演员出身的男子三人组合的《国际歌》改编颇有感染力。在香港阿燕只能从事皮肉营生,而在家乡即便粉墨登场也只能在户外草台上自我献祭般地表演,即便那是经典到不可方物的名段《天女散花》,也只能吸引寥寥观众。在此意义上,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为传统艺术唱出了一曲哀歌。
秦海璐凭此片拿了金马影后。陈果的一部偏纪录风格的影片,反映底层人的真实生活和他们拼搏挣扎的生活信念。人们都在金钱和生活面前变的麻木,无人去关注真相,只看表面的结果,生活的残酷和冰冷却无人追究。犹如榴莲一样,表里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没人能和小燕分享榴莲,小燕只能自己品尝,犹如很多事不能与他人说,只能自己体会一样。外来文化的浸入或是本地人的外出发展,都类似榴莲,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秦海璐首次大银幕作品就展现了很好的演技,确实难得。
拍完“回归三部曲”的陈果突然来了个大转弯,起用东北新人演员秦海璐的同时,肆意地拥抱内地。全片分成前后两部分,用秦燕的视角分别观察了香港和牡丹江小镇。阿芬基本上就是从《细路祥》当中原样照搬,所以有某种时空同一性之感。在香港还是妓女的她,认识了最纯洁的阿芬,回到故乡后,重新开始新生活,却还是找不到自己究竟是谁。无论是拍摄方式和镜头剪接,还是演员表演,都与贾樟柯十分相似,能从碎片当中看到表面人际关系之下的疏离与落寞。每次开榴莲的过程其实都非常滑稽可笑,用锤子和螺丝刀,抑或是直接把桌子拍烂,而且榴莲的臭味也被所有人调侃。换一种角度来看,正是榴莲让秦燕和阿芬二人相识,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生活即是如此,肮脏总会伴随着美好而出现。后面如此真实露骨的表达,又反而将全片第一个染红香港的镜头变得十分违和。
居然一直没标……陈果和东北乍看是奇异的并置,却难得没有水土不服。大概因为左右都是祖国的边陲,大相径庭的南腔北调,讲述的都是同一种寂寞的故事,于是中间牵着一丝脉脉的情意。还是陈果故事里会出现的突然的暴力,砸在头上的一记榴莲,荒诞得这么日常,又日常得这么荒诞。最终南下的梦、归乡的梦,都化成了“原始社会”的梦。在歌声里,我们仍然享有无需自证的朴素与欢愉。
榴莲飘飘是一部非常现实的作品,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觉得因为面子一下子就吃掉了小燕辛苦赚来的1500块钱,真的是气炸我了。我也不想花这些钱,但是我现在毕竟还没有进入工作中,所以我不知道未来是不是也会向现实屈服。榴莲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很香,就像阿燕和阿芬一家,阿艳在东北学习了八年戏剧却没有出路,她南下寻找出路,却发现只能走这样的一条道路。离家很远,管它什么高贵和低贱,做三个月就离开。可惜回到东北,这些钱就都被用光了。即使做不同的工作,你似乎都不能够把钱赚到手里。阿芬在深圳贫穷,来到香港同样贫穷,香港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城市,但是大部分香港人还是生活在又小又挤的环境里。无论在香港还是在东北,还是在大陆的南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都是这样的卑微而又坚韧。
双程护照到期前,小燕用无数的谎言、原始的天真和没有灵魂的笑容游走在香港的边缘,像她起了皮磨出泡但又涂着亮丽指甲油的脚,满身都是异乡人的格格不入和对格格不入的不在乎。她回家了,无法开口的奋斗让她只能用沉默的微笑应对一切问候和希冀。牡丹江的雪那么大,她和朋友们吃榴莲回戏校坐在台下鼓掌的时候,快乐的表情和打岔的玩闹里藏着深深的孤独,和她独自坐在小车上走在冰面上一样孤独。阿芬那样期盼过香港,但也只得到了狭小的床和后巷里一盆一盆要洗的碗,直到被送回深圳。表妹、朋友,人人对“南方”趋之若鹜,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最初的小燕和阿芬。榴莲飘飘,在香港,是穷人吃不起果中之王的差距,在东北,是北方人没见过热带水果的隔阂。榴莲飘飘,它真的臭吗?它真的甜吗?最后所有一切都落在了漫天大雪的单人京剧舞台上。好想哭。
如果是其他导演拍的,得打5星,但对于陈果,得稍微降低一点标准。这部片子陈果拍得很内敛朴实,没有他惯用的政治隐喻和旺盛的表达欲求,几乎是信马由缰地讲述了小燕和阿芬两个人的故事,没有多余的修饰,既没有波澜壮阔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两代更迭的大时代背景,陈果精致的光影和意蕴丰富的构图也变得朴素,就像一件普普通通的羊毛衫。小燕回到了东北,阿芬回到了深圳,共同牵系他们的那只象征苦中作乐的榴莲,不论好与坏,在他们的记忆里永远留存了。故事如果结束在牡丹江的大雪里小燕仰头的那个镜头,或许会更加含蓄,但知道了表妹小丽也跟自己一样踏上深圳,或许要重蹈自己覆辙,以及看着昔日爱人登上火车前往南方后,那种美丽的温情变成了迷茫。最后以一曲小燕登台演出的京剧做结,小燕与阿芬的人生,两条不再交织的河流又要流向何方呢?
虽然明白又香又臭的榴莲在这里就是个隐喻,象征着“在南方”的工作,象征着金钱,但是觉得剧情还是太弱,原因一是节奏太慢,两倍速还嫌慢(我果然还是喜欢快节奏的片子啊!);二是剧情有一些bug,比如阿芬自己家就很贫穷,怎么可能还会寄一只一百多块的榴莲给一个只见了几面不怎么熟的北姑呢?三是回到牡丹江之后的剧情设计有点弱,与家乡的格格不入感可以塑造地更尖锐的,比如一定要让她再嫁,对女人的身体和自由的限制等
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学了九年京剧却在内地没有出路的阿燕(秦海璐)不得已来到旺角理智地化为妓女挣快钱,并给自己定下(做到双程护照到期的)期限,在所住小巷结识同样来自大陆但是非法入境的少女阿芬(麦惠芬)后,她被阿芬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单纯打动,两人在异乡成为朋友。 返回牡丹江小镇换作另一种身份决定好好生活时,阿燕发现周围世界已与她所理解的大不相同,见识到现实中另外的(不同于在港时的)残酷与无情,心生失落,而当收到阿芬寄来的榴莲时,各种复杂滋味涌上她心头。
“本片均为非专业演员演出”,我喜欢这样真实自然的镜头,阿芬的瘸腿爸爸从深圳到香港往返的身影,小燕和耀仔每一次经过小巷的背影,阿芬和妈妈每天坐在门口洗碗的场景,小燕每次走进房间时的老板好!你是哪里人呀?…生活就是某个阶段的不断重复,小燕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三个月尽可能多赚钱回老家,但回到老家后做什么呢?看完又看了秦海璐当时接受金星采访说的,一开始得知演妓女从内心全然抗拒,但她班主任说:“妓女也是人,也是一个角色呀。”最后小燕的出演那么自然舒服,我很想知道秦海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东北的榴莲是香港产的,香港的榴莲是美国产的。从前半段轻飘飘的下海体验,到影片中段尽显虚无的《你我他她》,最后不得已回归了家乡的戏班,榴莲是外面的花花世界,是桌子上的亲情时刻,是巷子里的荒诞一击,最后变成了片尾燕子嘴里的复杂滋味。非专业演员拍摄,东北和香港的色彩对比,逼仄的巷子和东北特色的大远景,泡澡时候18秒的足部特写,领导人画像伴随着解构政治的歌曲,追火车的年轻人,只能扒着窗户向内窥视、仅存在于镜子里的学生时代。没有苦大仇深的放声大哭,只有难以形容的榴莲之味,还有坐在火车上渐行渐远的模糊未来。社会转型期小镇青年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