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玩转地球(1996)

Mars Attacks!UP:2021-01-12

《火星人玩转地球》(英语:Mars Attacks!,台湾译《星战毁灭者》)是一部提姆·波顿1996年导演的外星人入侵电影。以票房电影的预算结合B级片的剧情与特色,本片高度依赖特效,配乐则大量使用《惑星历险》、《地球末日记》中使用过的乐器特雷门。

火星人玩转地球

评分:7.3 导演:蒂姆·波顿 编剧:乔纳森·詹姆斯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 / 格伦·克洛斯 / 杰克·布莱克 / 安妮特·贝宁 / 皮尔斯·布鲁斯南 / 丹尼·德维托 / 马丁·肖特 / 莎拉·杰茜卡·帕克 / 迈克尔·J·福克斯 / 娜塔莉·波特曼
类型:喜剧 / 科幻 / 奇幻
片长:10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星战毁灭者(台) / 火星人大侵袭 / 外星人进攻 / 火星人袭击地球
上映:1996-12-13(美国)
IMDb:tt0116996

剧情

火星人的大队飞碟接近地球,美国总统决定与火星人建交,顺便用此机会大作公关,留名青史。想不到火星人不安好心,利用地球人「文明越先进越爱好和平」的假设,反复装出想和平建交的模样,随即又用死光枪滥杀信以为真来求和的人,还用飞碟玩弄地球各地的地标。就像许多外星人入侵电影,人类最后还是意外找到对抗强大火星人的武器:史林·惠特曼演唱之歌曲「印第安爱的呼声(英语:Indian Love Call)」,火星人一听头就会爆开,连飞碟也无法抵抗。火星人就此全军覆没,留下地球上的小人物重建家园。

获奖

该片在上映后与《ID4星际终结者》一起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提名,但最后还是后者获得了该奖。另外这部电影也在土星奖上获得了七项提名,包括导演蒂姆·伯顿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提名、强纳森·吉姆斯(Jonathan Gems获得了最佳编剧奖提名)、柯琳·阿特伍德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工业光魔部门的特效组也获得了最佳效果奖提名、主演之一的卢卡斯·哈斯也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提名。而其中的丹尼·叶夫曼赢得了最佳音乐奖。 土星奖也将《火星人玩转地球》与同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独立日》一同评为最佳科幻电影;此外在同年雨果奖也将《火星人玩转地球》评为1996年剧情最出色的科幻电影。

本片被拿来与同年同样以外星人入侵为主题的《ID4星际终结者》比较。不过其实本片是根据1962年Topps玩具公司发行的一系列交换卡片来构想,除此之外,也是提姆·波顿对自己相当喜欢的导演艾德·伍德致敬的一部电影。

简评

蒂姆伯顿牛逼,这部打着科幻惊悚电影旗号的电影,骨子里却是根正苗红的黑色喜剧。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蒂姆伯顿好似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而火星人与故事故事中的人类,就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他们滑稽而夸张的表演,你不但可以会心一笑,还可以品味到电影背后蕴含和讽刺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涉及的人物很多,军方,普通家庭,市井人,追名逐利的记者,但蒂姆伯顿却没有让任何一个人物陷入平庸,事实上,所有的人物都没有脱离他们的定位。也许这部电影相对于美国其他打外星人的主旋律电影少了一丝正气,但我更喜欢它cult表现力背后的邪气,毕竟这年头,好的讽刺喜剧已经越来越少了。

恶补一波童年回忆,如今看才意识到大牌云集。军人和科学家立场不同,媒体和民众各持己见,赌徒把外星生物当做未来商机,信徒认为火星人是救世英雄,将军觉得突如其来的和平不值一提,总统坚持和平方针临死不动摇。人类以为是两个文明的友好交流,其实只是火星人在玩转地球。

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里面女记者去拉爱人的手的镜头给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后来这电影越回想越有味,重看一遍后我必须说i love it!而且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蒂姆伯顿哎。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觉得有讽刺美国殖民主义的意思

救大命。。。给我看个半死不活又困又恶心,全程无笑点,弱智剧情加弱智特效,评论里夸反讽夸黑色幽默,真的不懂这种程度的脑残反讽有啥可值得牛的,只是煮了一大锅东西导演胆子大啥元素都敢往里头添罢了,最后搅出来一锅西糊八糊的堪比电影里外星人脑浆一样的东西,清醒一点!幽默和纯搞人的恶趣味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待,结果遭杀身之祸、灭顶之灾。为了加强视觉刺激和心理冲突,该片制作者在特技制作上可谓费尽心思。那些头大身小,样貌丑陋,只会发出单调的“嘎嘎”声的火星人造型以及诸多的枪杀场面和城市被毁场景,看了令人惊叹、寒颤

90年代的科幻(伪)今天看来还挺憨的,蒂姆波顿依然是满满的怪鸡风。话说前边的铺垫真的挺冗长,后边打high了之后又开始无厘头。火星人的形象挺蠢萌,每次出场自带的BGM都有一种灵幻感,很多情节今天看来也蛮脑洞的。火星人假扮美女那段视觉效果简直像时尚大片一样。最后的结果也很萌——论五十年代乡村民谣的杀伤力。喜欢那个老奶奶。

年轻时的回忆啊,拥有的第一个iPod里下载的就是这一部、周杰伦的“无与伦比”演唱会和伊万休叔的《玩叛游戏》,三个前前后后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对这一部最深的印象就是布鲁斯南和女主持这一对真·狗男女、火星人伪装的性感女人咬断发言人的手指头和火星人爆裂出的绿脑浆。波顿应该是倾注了不少野心: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以增加故事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而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滑稽、讽刺;多线叙事,从总统到堪萨斯房车一家,高矮胖瘦黑白贫富人物齐全,只可惜到后半段变得散乱、一些人物被分配重要的叙事责任一些人被无视,不能说算是成功的多线叙事例子吧。

真的是从头讽刺到尾,从美国到人类,从政治到军事,从谈判到战争,更多的是自我的反讽,外星人侵略地球就如同美国驱逐印第安人一样,很多战争打着为了他们好的旗号,却做着不仁义的事情,军事的自大,自称“老大”的美国自作主张代表人类,却被火星人玩弄在掌心,等等等等。只能说蒂姆伯顿依旧是很有胆量和想法,一些十分cult和邪典的东西融合在这么一部科幻又黑色幽默的电影,大头外星人,人头狗,化白骨枪,甚至最后靠音乐杀死火星人也特别奇妙和讽刺。

原来是我以前看过的电影,讽刺了我们对不同文明的砍杀,没有谁的文明更好,只是时代认知问题,认知是童声翻译器问题。两个人只剩下一颗头也能亲嘴,我们以为外来人都来了了和平外交,实则都浪费狗肺地充满暴力。意外发现外婆的音乐生居然会使外星人爆头,这说起来也挺意外的。外星人的影响挺傻,但他一出场,我就发现原来是我看过的。

这几天看了几部灾难片在一条回复里有人提到了这部,抱着好奇的心来看,没想到外星人入侵拍成了一部喜剧,这角度,美国自黑起来也是不手软,很多人说是童年阴影,我小时候怎么就没看到这部呢。最后还是要赞叹一句,只有音乐最安全,世界不可以没有音乐,音乐可以拯救世界。

大咖云集(没看过以前007的我表示布鲁斯南好帅),讽刺意味十足,谁都可能想不到,24年后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打得人类丢盔弃甲,而这次没有“音乐”能拯救人类,部分人放弃了抵抗,面对死亡只能装作无事发生。

蒂姆波顿就是外星人吧,现在这种反硬科幻的片太少了,应该飞起来啊,电影应该有想象力的,这片我都嫌不够飞,对地球人状态的刻画太多了,这很无聊诶,能不能多展现点火星人的社会结构,文明思想。以俩小黑哥为视角做个青少年冒险感觉也不错啊。约德尔唱法拯救世界,网游拯救世界,波顿就是想说government is shit

获得奖项

  • 第23届土星奖
    第23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配乐
    提名:最佳科幻电影 / 最佳年轻演员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编剧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
  • 第6届MTV电影奖
    第6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