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的旅程(2016)
Le voyage de FannyUP:2021-09-07
《芬妮的勇敢旅程》(法语:Le Voyage de Fanny)是一部由法国与比利时合作拍摄的二战背景剧情片,由芬妮·班·艾米的的自传性小说《芬妮的旅程》改编而成。
剧情大意
《芬妮的勇敢旅程》改编自二战期间,芬妮·班·艾米的真人真事,故事背景设定为1943年的维琪法国,因为战乱与妹妹一起被安置在育幼院的13岁犹太少女芬妮,因纳粹势力扩张,不得不离开育幼院逃往瑞士边境寻求庇护。由于局势恶化,大人们必须与孩子分头行动,因此年仅13岁的芬妮也必须扛下带队的任务,带着这群育幼院的儿童展开攸关性命的冒险之旅。
奖项及荣誉
- 费城犹太影展观众票选最佳电影
- 汉堡影展最佳国际儿少电影
- 新竹儿童影展闭幕片
- 萝拉·多尔伦 Lola Doillon导演
- 莱奥尼·西索德 Léonie Souchaud饰 Fanny
- 芳汀·阿杜安 Fantine Harduin饰 Erika
- 朱莉安娜·勒普罗 Juliane Lepoureau饰 Georgette
- 赖恩·布罗迪 Ryan Brodie饰 Victor
- 安妮·梅林格 Anaïs Meiringer饰 Diane
简评
二战期间儿童主题的影片看得不多,但这部影片却很有些惊心动魄。没有刻画战争和血腥场面,晃动的镜头和儿童视角的敌人嘈杂的脚步声,处处透着压迫和窒息感。一行九人的儿童逃亡大军,与父母分离,被机构收容,时刻提心吊胆,欢乐转瞬即逝。一路颠簸的过程,是被迫长大的过程,也是因种族而遭受屠杀和告发的过程。最后平安抵达瑞士,却一生再没跟父母相见。战争的残酷离我们尚不足百年,最不忍看到孩子眼中的惊惧。小演员们的演技太棒了,配乐很动人。喜欢芬妮的勇敢和聪慧,那个相机的设置很巧妙。
德军紧逼的压迫感不是很大,但本身一群那么小的孩子,要独自逃亡到瑞士,甚至还有小孩子是基本不懂得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也是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救助站的老师看起来很凶,但是却那么机智勇敢,看最后感觉是牺牲了。最喜欢的还是女主芬妮和蓝衣服金发小男生莫里斯,一个勇敢,一个机智,尤其是面对警察突然锁门爆发的那一段,真的是演技爆炸了,希望国内的流量演员能好好学学,不要连一个小朋友都不如。全片紧张感十足,好多次都怕那些更小的小孩又犯错误而被抓走,一种无来由的惊心动魄。愿世界不再有战争和偏见。PS:啊,最近好迷Igor van Dessel小兄弟啊。
德国人开始杀戮犹太人,芬妮的父母无奈之下把芬妮送进了庇护所。芬妮在庇护所里结交了许多犹太人朋友,日子过得非常安适。可德军不断扩张势力,由于别人的举报很快找到了这里。我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是那么重要呀!芬妮又被迫搬去法国的另一个寄宿学校。那里的老师为了让芬妮和她的朋友们不露馅,给他们改了名字。在这里,芬尼每天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妹妹,每天晚上哄着她们入睡,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孩子。联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弟弟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争吵,每次都是弟弟让步,事情才算结束。一想到这,我感到很惭愧。
别样视角的二战题材,在战火纷飞在逃亡中也依然保持的童心,他们天真、活泼、嬉闹,痛苦在孩子们面前好像转瞬而逝,困难也加上了糖果的色彩。这算是我看过的最舒适的关于二战的电影了,导演给予了观众一种希冀的可能性,还是有美好存在,有这些人在守护未来,同时也是因为这份美好,今天的和平才显得来之不易。这最后一段枪声响起,芬妮脏兮兮的脸上带着仓惶,万幸她成功逃脱了,她躺在草坪上,笑得不见牙,我却想哭。结尾出现了芬妮的原型,最终她们平安生活,却再也没见过父母,导演不愿意刀观众,事实却并不仁慈。
影片中,整体的色调与镜头,相比之别的二战电影,少了些压抑与残酷,对于描写儿童的片子来说,这样更带着一种孩子般的童真,他们不明白战争究竟是什么样的,但他们明白是战争使他们无法见到父母,是战争使得们无法吃饱饭,遇到敌人就会死。芬妮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比较完整的,她也会有难过,压抑的时候,但她更多的是坚强,是勇敢,在伙伴摔倒后,义无反顾的跑过去背起她,逃生。战争是一个很残酷的事物,暴露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但我想,即使这个时候,世间还是有一片光,萤火虫般微弱的光存在。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感兴趣的电影数不胜数,总有些想看的影片在经年累月之后才终于得以观影,而《芬妮的旅程》于我便是其中一部。—— 为什么我们人类世界要存在种族偏见、种族歧视、种族仇恨乃至种族屠杀?为什么不同的种族的人类就不能好好和平和睦地相处?…---…看见这群还处在稚嫩年纪的孩子们怀着对死亡的恐惧,在绿草地疲惫地奔跑、在溪水中欢乐地玩闹……在树丛中小心地躲避,最后奋力地奔向那有生存希望的目的地,我的泪腺不时被触动乃至眼眶溢出泪水。
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时期,一群犹太儿童在儿童庇护所生活了几年后必须避开德国纳粹的逮捕逃往瑞士,为了避开逮捕不得不与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分开。这一群犹太孩子踏上了一条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真实刻画了二战时 期犹太儿童的处境,这群犹太儿童们面对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艰险逃亡,又将如何?这群孩子是否能成功逃到瑞士呢?
第二部看过的犹太战争电影,以孩子的视角进入对战争的审视,上一部看的犹太战争电影是《钢琴家》,个人感觉《芳妮的旅程》更好看些,中间有一些欢快的元素,但《钢琴家》给人总体比较严肃、压抑。这部电影导演没有用紧张的音乐渲染气氛,而是用柔和的音乐来渲染,但还是可以让人感受到电影的紧张。由此可以看出导演的功力。还有Juliane Lepoureau实在太可爱了,我要把我堂哥许配给她
《芬妮的旅程》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人类的最后希望:儿童们用他们干净的目光、柔软的小手、坚强的灵魂守护住正义和光明最后的避难所。与其说这是一部表现战争的反纳粹电影,不如称它作一首对纯粹生命力和童真的赞美诗;一篇对孩童心灵成长的细腻纪录。感谢每个如芬妮一样勇敢坚强传递希望的女孩,也感谢导演萝拉·多尔伦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记录了这些发生在战争时代的纯洁童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儿童视角所以导演心软,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太理想化了,小男孩主动用额头抵着枪口的时候军官真的不会开枪吗,真的会有好心人故意不小心为他们打开窗户吗,钞票掉到地上搜查的人明明发现了结果仍然没看到树上藏着的孩子们真的可能吗……最后芬妮背着小男孩奔跑,军官在背后射击,从感性上讲我也不希望她被击中,但真实情况呢?影片有着纪实性的气质,整体氛围也并不轻松,偶尔孩子们展现童真的部分确实让人动容,但上面这些理想化的情节设计,直接把整个影片推向了童话故事。
小演员们演的太好了!节奏紧凑,情节紧张,但叙事过程中又兼顾了小孩子独特的天真单纯,使得苦难没那么窒息,小孩子适应能力可真强!芬尼真是太棒了!临危受命,有勇有谋,完全被她的魅力征服!天主教的眼睛男孩也很厉害,沉着冷静,成为了芬尼最好的搭档!队伍中每个小孩子都各有特色,最后一幕芬尼背着小姑娘追随着那张象征勇气和希望的白纸终于抵达终点,感动!
看二战犹太视角的片子总是感动,求生之路上正是无数小善的累积,才让孩子们走到了最后。这其中有像院长女士那样主动献身的勇者,有农夫大叔和指路人那样在路过时愿意伸出援手的普通人,有像那个因孩子的痛斥而羞愧、最后偷偷放水的纳粹警察。人的心总在害怕和坚守中摇摆,在无为和有为之间晃荡,而最后能够选择站在良善和正义一边的人们,为我敬仰、钦佩。配乐真是优美而悲伤,战争里的孩子,残酷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