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王(2008)
《力挽狂澜》(英语:The Wrestler)是2008年美国剧情电影,由戴伦·艾洛诺夫斯基执导、罗伯特·西格尔编剧,米基·洛克、玛丽莎·托梅和伊雯·瑞秋·伍德主演。电影自2008年1月开拍,由福克斯探照灯影业取得美国发行权,2008年12月17日于限定地区上映,2009年1月23日于全球上映。DVD和蓝光光碟则于2009年4月1日和2009年6月1日分别于美、英发行。本片获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米基·洛克凭此片获得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以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
摔角王简介
绰号“大锤”的兰迪•罗宾森(Mickey Rourke 米基•洛克 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摔角圈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比赛,其绝招“大锤粉碎压”更虏获众多狂热的摔角爱好者。
但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属于“大锤”的时代早已远去。出于对摔角的热爱,兰迪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圈子,他忍受着生活拮据,忍受着伤痛困扰,只为了和陪伴多年的摔角迷们享受每一次秀所带来的莫大快乐。他固执地追逐着最后一丝荣光,私人生活却越来越糟。长年奔波以致和女儿斯蒂芬妮(Evan Rachel Wood 埃文•蕾切尔•伍德 饰)的关系疏远,剧烈的撞击和不断摄取处方药又令他的心脏接近崩溃边缘。孤独的他只能在每次艰苦的比赛之后,从脱衣舞女卡西迪(Marisa Tomei 玛丽莎•托梅 饰)那里得到些许短暂的安慰。
因身体的原因,兰迪决定退出摔角圈,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找回家庭的温暖。但经理人策划了一场二十周年的经典重赛。为了毕生钟爱的摔角、为了狂热执著的摔角迷、为了心中长久以来所坚持的,兰迪终于再次披挂上阵,重返擂台……
本片荣获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09年英国艺术电影电视学院奖(BAFTA)最佳男主角奖(Mickey Rourke)、2009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男主角。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米基·洛克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第66届金球奖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米基·洛克
获得奖项
- 第3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男演员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or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第54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66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电影歌曲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18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歌曲 -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金狮奖 -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11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观众奖 - 第24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长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导演
-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饰 兰迪·罗宾森 / “大锤” Randy 'The Ram' Robinson
- 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饰 卡西迪 Cassidy
- 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饰 斯蒂芬妮 Stephanie
- 马克·马戈利斯 Mark Margolis饰 伦尼 Lenny
- 托德·巴里 Todd Barry饰 韦恩 Wayne
简评
看到最后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自己的所做的一生。我可以选择在百货店当店员。但是我爱的人,不爱我。当店员怕被认识以前人气王的“拳王”。这些种种原因让他选择了以什么生活开始那就以什么生活结束。我的生活里只有摔跤,到了后面也只有摔跤。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放弃了摔跤我还剩什么。十分的感人,即觉得这是报应,又觉得可怜。当他在最后面站在最顶端,我感觉的不是激情澎湃,而是心情十分复杂的难受。生活之反差,习惯很难改变,这部片告诉我,你可以回忆你的完美过去,但是你必须要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然就是内心的矛盾,现在与过去的“摔跤”
摔角王和脱衣舞女郎是一种对应,其本质都是靠出卖展现自己肉体的职业,而摔角更是自残到令人发指的变态,始终无法理解为何有如此多的人痴迷于这种病态的运动,看完电影才恍然大悟,这和脱衣舞的道理一样,都是唤起人最原始的兽性本能。整部影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漫长的兰迪背影,这是摔角王的落寞,也是英雄迟暮的落寞,更是牺牲自己取悦他人职业的落寞。看完心里很郁闷,真希望自己从没有打开过这部电影。
看着阿伦诺夫斯基用如此直白而冷酷的镜头去展示某一项事情的惨烈和癫狂时,又感受到了11年前首次看《梦之安魂曲》的震撼。像纪录片一样,毫不粉饰毫不妥协地把残酷和悲凉都展现给你看,这种扭曲化了的运动大概率带来的就是扭曲化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在癫狂中再实现最后的自我安慰。但是体育精神永远是贯通的,那种高效、极致、好胜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也是幸福的。看他在超市卖货时的愉悦和自如也同样能被体育精神感动到。
每一个摔角手都无法很好地权衡摔角和家庭的关系,影片把关注点聚焦在一个迟暮的摔角手支离破碎的生活,一方面他享受在场上观众的欢呼声也觉得自己在摔角的时候才真正地活着,另一方面他因心脏病而回顾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抛弃了女儿,对家庭不负责他想尽一切去弥补。米基洛克把这个极其矛盾的角色演活了,已经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在演戏了,感觉这就是兰迪的纪录片。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也唯有这样的结局才能更好地呈现摔角手的生活。
记得上大学时室友们就一起热烈讨论WWE到底是不是演的,后来也没有认真去求证,从这部半传记的片子算是找到了答案,场面还原度非常高,仿佛真的在看WWE。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WWE,一直觉得WWE的打法太粗暴太土,那些人的打扮更是土的掉渣,看完片子还觉得有点自残和反人道。米基洛克演技太好了,故事的情感部分还是比较细腻的,男主确实不配爱与被爱,他在那个舞台上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
这是一部传记作品。讲述以前一个摔跤手曾经辉煌一时,由于没有管理好个人的财富,导致生活非常的拮据,贫困。妻子早逝女儿与他分离。经常泡酒吧,看歌舞表演,在舞厅认识一个舞者,与他产生了感情,后来因心脏有问题而被迫动手术,他的生活更加的拮据和贫困,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在自己明明知道医生不允许他参加比赛的情况下,依然的去参加比赛,最终倒在了赛场上,他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也是可悲的一生,但是在最后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四星五星直接徘徊,但最后还是给了四星,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差一点说不出来的东西,这种电影就不是给大多数观众看的,基本上得看过很多电影才能静下心来看,然后就是给评委看的,好片子好演技,故事演的跟真的一样,这就是本事,节奏也很合适,包括在超市的戏,还有舞女的儿子,很多取景都很必要,是部好片子,对于梦境和现实的虚幻,对于年龄的现实,对于自己的所谓脸面和信念,开放式结局是个很棒的选择,只是如果图热闹的话,真的不推荐这一部
第一次看的时候,30岁,就觉得是个好故事,让Mickey Rourke演也再合适不过了,总觉得他本人也是为了自己想要的可以放下一切的人。 上周第二次看,刚刚过完41岁生日。仍然觉得是个好故事,也更多的体会了电影中的无力感,不再纠结导演演员配乐,反而更能理解片中的“大锤”了。 人生总有高光时刻,为了再次追求这个时刻,可以放弃一切。 情绪的高潮在片尾曲响起,听到Springsteen熟悉的嗓音…
2008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英雄的背影总是那么落寞,导演摒弃了他一惯的形式主义手法,纪实摄影的手持镜头让电影充满底层的真实感,斗角的灯光璀璨和独居的黯淡形成鲜明对比。大量的跟随镜头充斥其中,人物总是背对镜框,似乎在逃离观众,血腥暴力的镜头让人生理厌恶,米基洛克的精湛表演诠释了摔跤手乃所有运动员年老背后“苍凉和孤独”,在试图通过女儿和舞女弥补关系的他最终走向了擂台,那才是他的生命所属,一种不一样的“救赎”。
体验过人生巅峰而又坠落谷底的人极具悲剧色彩,随着年事已高,身体衰老,那些名誉与簇拥逐渐远离,等待着自己的只有孤独、疾病、贫穷和一片狼藉。这是大多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暴力运动职业选手的必然宿命。年轻时的挥霍与放纵,享受在短暂的名声、金钱与美女之中迷失自己,幡然醒悟后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到末了,也许最好的归宿亦如影片中兰迪的选择,回到自己付出整个人生的运动中,在那里为人生画上句点。伤感中带着巨大的唏嘘。
四星半。这才是好的体育类电影——体育比赛的胜负,自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比赛中的那个人。《摔角王》和《愤怒的公牛》颇为相似,或者可以视作为后者的美国现代版本。他们的男主人公,都只能采取一种自虐的方式,去作为赎罪和荣耀二律背反式的手段,当然,也是在确认自己的糟糕之身,仍旧保持着存在。最有趣的其实是结尾——大锤并没有经历一个高强度的生死大战,他所经历的仍是一场游戏,一段早有安排的肥皂剧,但一切都是为了烘托最后的招牌动作——这是属于摔角表演的叙事,也是让主人公重获心安的慰藉。虽然,他仍旧需要一种可能要他命的疼痛,去提醒他现实与幻梦,并不完全等同。
大学时参加豆瓣同城活动在一家咖啡馆看的,当时估计当做拳击一类的运动片看了,还觉得不刺激所以事后对情节也没什么印象。今天重新又看了一遍,发现对Ram的态度变了。不管主角演得多好,把脆弱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在我眼中Ram只是一个不懂得何时给生活的高峰做一个美好结尾,只会沉浸在男孩式的虚荣和自私中的人,差点重新获得的爱也被他自己亲手摧毁。但是演员演得确实好,那种眉眼间的孤独,特别是最后回头看后台Pam已不在的绝望,让我带去了。不被人爱真孤独啊!